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7月23日午时(北京时间24日零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宣布: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发现了另一颗“地球”——开普勒452b!这颗位于天鹅座的系外行星距离地球约1400光年,比地球大概大60%,上面有可能拥有大气层和流动水。科学家称,开普勒452b是目前为止人类发现的与地球最为相似的一颗行星,相似指数达0.98,简直就是地球的“孪生兄弟”。
天文学家表示,这是人类几千年来梦寐以求的一个发现!
科学家为什么给开普勒452b这么高的评价呢?因为,倍感孤独的地球人,多少年来一直在苦苦探索,渴望在宇宙间找到类似地球一样的天体和外星人。在这个追梦地外生命的过程中,科学家们付出了太多的努力和艰辛,因此有人迫不及待地表示,地球人进行星际移民的时代马上就要到来了!
太阳系内是否有同胞
多少年来,人类一直在苦思冥想:在地球之外、茫茫宇宙间,有没有类似地球的行星?有没有地外生命存在?尤其是近年来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人们多么希望能找到第二颗宜居的星球,有朝一日移居那里呀!
孤独的地球人不囿于地球这个生命的摇篮,努力探索地外文明,是科学进步、积极进取的表现。这一探索先是从地球所在的太阳系着手的。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须具备多项要素:要有液态水和适宜的温度;有气压适度的大气层,合理的大气成分和比例;有岩石质的表面和完美的磁场等。此外,该行星所属恒星的能量释放也须比较稳定。
我们先到人类一直寄予厚望的火星看看:火星很像地球,有着坚硬的地壳和四季的交替。起初人们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发现火星上有白色极冠和细细的条纹。对于那些条纹,有人猜测,那是人工开挖的“运河”,由此联想到火星也许和地球一样,有水、有生命、有火星人。1976年美国的“海盗1号”和“海盗2号”的登陆器在火星表面软着陆的实地考察表明,火星大气稀薄,不及地球海平面大气压的1%,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不利于生命呼吸:白色的极冠主要成分也是二氧化碳,不过是以固态二氧化碳——干冰的形式存在,也有一定量的水冰:那些细条纹,也不是什么人工开挖的运河,而是干涸的河床。科学家推测,火星远古时代曾有液态水。经过“海盗号”一系列的生物探测实验,整个火星没有发现生命及生命活动的迹象。
除此之外,水星是太阳系所有行星当中离太阳最近的一颗,表面温差很大——白天太阳直射时气温高达427℃,别说水会被蒸干,就连铅一类的金属也会被熔化:到了夜晚,温度会降到-173℃。水星的大气也极其稀薄,其主要成分为氦。金星倒是在宜居带,但其大气过密,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所带来的温室效应使其表面温度高达400多摄氏度,不可能有液态水。
至于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这四颗太阳系的巨人则是一些气态行星,它们只有固态的核,没有岩石结构的表面,温度在-220℃至140℃之间,没有发现也不可能有生命诞生。
最后还有颗离太阳最远的神秘的冥王星。这颗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于2006年8月降格为“矮行星”的家伙,表面覆盖着固态的甲烷冰,温度在-220℃以下,也无生命可言。
太阳系的一些小天体、卫星(例如离生机勃勃的地球最近的月亮),由于体积小或其他因素,也不适合生命存在。
太阳系外情况又怎样
尽管在太阳系内的一番搜索没有发现目标,但科学家们并不气馁——他们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星系。他们坚信,宇宙那么浩渺,一定会存在着其他的类似太阳系的恒星系统、银河系,那里面一定会存在着第二个地球、第三个地球……第N个地球。
其他星系那么遥远,怎么去探索呢?
守株待兔,坐等外星人发来的讯息——
1960年,一些科学家开始实施一项命名为“奥兹玛计划”的科学探测活动。这是个被动式收听地外文明之音的计划,地点设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的国家射电天文台,由美国射电天文学家德雷克负责组织。“奥兹”是神话故事中的一个地名——那是一个非常奇异、非常遥远和难以到达的地方,在那里居住着一位名叫“奥兹玛”的公主。该计划的含义是“寻找遥远的地外文明”,目的是搜索“外星人”的来电。
1960年4月11日,“奥兹玛计划”正式开始实施——科学家们首先将射电天线对准了一颗类似太阳的恒星——鲸鱼座τ星,它距地球11.9光年,结果一无所获。之后,他们又把天线对准了另一个距地球10.7光年的目标——波江座ε星,最初收到了一个每秒8个脉冲的强无线电信号,10天之后此信号再次出现。不过,经研究这并不是人们期待的外星人发来的信号,只是某种天体的一种自然现象。“奥兹玛计划”在3个月中累计监听了400小时,最终未获得任何成功的结果。虽然如此,这毕竟开创了人类寻找地外智慧生命的新纪元。
矢志不渝的科学家们在1972年至1975年又实施了“奥兹玛”二期计划。在这个计划中,科学家对地球附近的650多个星球进行了观察,希望能在宇宙的天然无线电噪音外,收听到这样的信号:“你们并不孤独,请来参加银河俱乐部。”然而,科学家们未能如愿以偿。德雷克教授深知与外星人取得联系的种种困难,他指出,“我们就像大海捞针一样要探测整个天空,即便是阿雷西博那么强有力的望远镜,也得指向2000万个方向。科学家至今只监听了几千个星球,而且大部分都是地球附近的星球,所用的频率也很有限。”
1985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天体物理学家保罗·霍洛威茨的领导下,天文学界开始了又一项新的探索外星人的计划——“太空多通道分析计划”:通过800多万个不同频率,高强自动化探测外星文明。除美国外,苏联、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法国、荷兰等国家先后参加了这一探索计划。此后,世界各国又实施了多个类似的科研项目,但一直没能捕捉到任何外星文明的讯息。
怎么办?求索不止的科学家们想到:要打主动仗!
主动出击,向茫茫宇宙间发射探测器
1972年至1973年人类先后向太空发射了“先驱者10号”和“先驱者11号”行星探测器,这是人类首次建造的成功飞越太阳系的飞行器。这两颗探测器都携带了科学家们煞费苦心制作的能够代表地球生命形态的“地球名片”,其中包括刻着各种几何图形的镀金铜片,标示地球位置和男女画像的图片。 它被刻画在一张15×23厘米大小的铝盘上,目的是为了告诉所有可能遇到的外星人,本飞船何时从何地发射,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977年8月和9月,科学家又连续发射了“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两颗星际探测器,上面放置了各种“地球之音”的唱片,更详细地向“外星人”做了地球人的自我介绍。这些金属盘上,刻录着地球和人类的许多信息,如地球自然环境中各种声音、照片、世界著名乐曲以及地球人的55种问候语言等。在115幅照片中,有我国的八达岭长城:名曲中有贝多芬的交响曲和用古筝演奏的中国乐曲等。科学家们期望可能存在的外星智慧生物能够深刻了解地球和地球人的生存状况,。
开普勒立了大功
开普勒452b的发现,被科学家们称为是人类寻找“另一个地球”的里程碑式进展。这当中,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可谓立了大功。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系外行星总数超过1800颗,其中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确认的超过1000颗。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的功劳可谓最大的!
“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是什么样子?”“它是怎样工作的?”别忙,听我来简要介绍一下。
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是2009年3月发射升空的全球首个专用于搜寻太阳系外类地行星的航天器。
开普勒太空望远镜通过观测行星“凌日”现象,在天鹅座和天琴座的约10万个恒星系中搜寻与地球类似的行星。
什么叫“凌日”现象?我们举在太阳系能观测到的“金星凌日”例子来说明。金星是一颗行星这是大家知道的,当它运行到地球与太阳的中间,并恰好连成一条直线,这时金星挡住了部分太阳光,于是,我们会看到一颗小黑点缓慢移过太阳表面。我们在地球上观测到的这种天象称之为“金星凌日”。
大家知道,行星本身是不发光的,因此遥远的太阳系外的行星我们是无法看到的。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满天晶亮的大小星斗、大片的星云、壮观的星团,那都是些发光的恒星在展示身姿。而很多恒星都有自己的星系,周围往往有数颗行星绕着它运行。开普勒太空望远镜采取紧盯战术,不眨眼地盯看天鹅座和天琴座的约10万个恒星系,一旦看到哪颗恒星的亮度发生变化,即有“凌日”现象发生时,马上拍照下来,就算“抓到”了一颗行星。“凌日”的行星个头儿有大有小,个头儿大的.对恒星亮度的影响较大,因为挡住的面积较多,就容易被发现:反之,即行星很小,对恒星亮度影响不那么大,就不容易被观测到。
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发现开普勒452b的。
开普勒452b上有人吗
我猜想,这是同学们最想了解的问题。
开普勒452b这颗位于天鹅座的系外行星围绕着一颗与我们的太阳相似的恒星运行:这颗恒星的质量比太阳大4%,亮度高出10%:开普勒452b与其恒星之间的距离超出地球与太阳距离的5%,公转周期为385天,比地球长5%,与地球的365天很接近。
科学告诉我们,一颗行星距离它的恒星太近温度就会太高,反之温度则过低,都不适合生命存在。只有像我们的地球和太阳这样的距离,才适于生命的存在。地球在太阳系所处的位置,叫作可居住带。开普勒452b的位置恰好在它那个星系的可居住带里,由此推测出开普勒452b或许跟地球生态环境会比较类似。
根据观测资料,科学家们推测开普勒452b是颗岩态行星,年龄60亿岁左右,上面有可能拥有大气层和流动的水:而且,它从它的恒星上接受的光照与地球接受的太阳光类似,理论上可以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从而奠定了生命存在的基础,为此,开普勒452b上很有可能存在生命。但据美国加州“地外智慧生物搜寻”研究所的天文学家说,他们在尝试寻找来自开普勒452b的信号,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寻找到外星生命的声音。
星际移民的归宿在哪里
到目前,开普勒天文望远镜已观测星体306604颗,发现候选系外行星近5000颗,确认系外行星超1024颗,这些行星中宜居行星只有9颗,可谓凤毛麟角。
也许有一天,科学家真的能发现“另一个地球”。那么问题来了,怎么去?
不借助时空穿越,基本上不可能抵达系外行星。
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最近发现了8颗系外行星,其中有3颗处于宜居带,温度范围允许液态水存在。除距地球1400光年的“开普勒452b”,“开普勒438b”距地球475光年,“开普勒442b”距地球1100光年。
不久前飞掠冥王星的“新视野号”是人类有史以来速度最快的飞行器,借助木星引力加速后,它的峰值速度达到每小时约5.8万千米。但以此速度飞到开普勒438b要684万年,到开普勒442b则要1584万年。
在时空穿越的虫洞成为现实之前,人类不可能飞出太阳系,未来宜居地的搜索只能局限在太阳系以内。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曾表示,火星是人类向太空移民的最佳选择。从人类已掌握及未来可预测的技术看,移居火星并非天方夜谭。
人类已经具备登陆火星的技术能力。但即使只把一两个人送上火星,成本也达到千亿美元以上,这样的代价许多国家无法承受。只有航天成本大幅降低或有新技术诞生,人类才有望大规模进入太空。有科学家提出,在地球上建起一座高塔,以类似电梯的方式将人送入太空。虽然目前存在许多困难,但并不代表未来该技术不可能实现。
如同搬家前要先按自己的喜好装修,若要移居火星,更得先改造出适宜生存的环境。人类能在地球上生存离不开几层防护。一是磁场,它屏蔽了大量高能带电粒子,让人免受高剂量辐射的伤害:二是大气层,它提供了人类所需的氧气和植物所需的二氧化碳,臭氧还过滤掉对人体有害的紫外线:三是水圈,水作为载体,促进了地球各圈层之间的物质循环和生物的新陈代谢。人类目前改造自然的能力还很弱,即使对地球上各种气候灾害,往往也无能为力。但另一方面,人类活动如温室气体排放等,已经极大改变了地球环境。未来人类有可能找到改变火星大气环境的方法。
但要强调的是,火星就像一颗濒临“死亡”的星球,其磁场非常微弱。地球的磁场十分活跃,可以保护大气不受太阳风的影响。火星失去了磁场的保护,造出的大气层也可能逐渐变得稀薄,星球表面仍然会受到强烈辐射的影响,这都是影响人类生存的隐患。这些问题人类无法回避,且目前尚未找到好的解决办法。
人类在地球上繁衍进化而成,各种身体条件都适应了地球环境。宇宙中与地球一模一样的星球几乎不存在,所以如果移居到另一颗星球上,人类很可能需要进化成另一种生物。
综上所述,纵然我们似乎已经找寻到了一丝星际移民的可能性,但是所谓的“星际移民”时代尚且离我们有很大一段距离。我国天文学家、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就表示,现阶段星际移民绝对不可能,人类目前没有能力离开太阳系。
在茫茫宇宙当中,我们的地球太弥足珍贵了!正像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韩延本研究员指出的那样,地球及所在的特定位置,经过亿万年的演化,才形成了适于人类等生物生存的环境。地球是目前所知的唯一可供高等生物居住的宝贵天体。
珍爱人类的家园吧!从你做起,从我做起,大家从现在做起!
天文学家表示,这是人类几千年来梦寐以求的一个发现!
科学家为什么给开普勒452b这么高的评价呢?因为,倍感孤独的地球人,多少年来一直在苦苦探索,渴望在宇宙间找到类似地球一样的天体和外星人。在这个追梦地外生命的过程中,科学家们付出了太多的努力和艰辛,因此有人迫不及待地表示,地球人进行星际移民的时代马上就要到来了!
太阳系内是否有同胞
多少年来,人类一直在苦思冥想:在地球之外、茫茫宇宙间,有没有类似地球的行星?有没有地外生命存在?尤其是近年来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人们多么希望能找到第二颗宜居的星球,有朝一日移居那里呀!
孤独的地球人不囿于地球这个生命的摇篮,努力探索地外文明,是科学进步、积极进取的表现。这一探索先是从地球所在的太阳系着手的。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须具备多项要素:要有液态水和适宜的温度;有气压适度的大气层,合理的大气成分和比例;有岩石质的表面和完美的磁场等。此外,该行星所属恒星的能量释放也须比较稳定。
我们先到人类一直寄予厚望的火星看看:火星很像地球,有着坚硬的地壳和四季的交替。起初人们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发现火星上有白色极冠和细细的条纹。对于那些条纹,有人猜测,那是人工开挖的“运河”,由此联想到火星也许和地球一样,有水、有生命、有火星人。1976年美国的“海盗1号”和“海盗2号”的登陆器在火星表面软着陆的实地考察表明,火星大气稀薄,不及地球海平面大气压的1%,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不利于生命呼吸:白色的极冠主要成分也是二氧化碳,不过是以固态二氧化碳——干冰的形式存在,也有一定量的水冰:那些细条纹,也不是什么人工开挖的运河,而是干涸的河床。科学家推测,火星远古时代曾有液态水。经过“海盗号”一系列的生物探测实验,整个火星没有发现生命及生命活动的迹象。
除此之外,水星是太阳系所有行星当中离太阳最近的一颗,表面温差很大——白天太阳直射时气温高达427℃,别说水会被蒸干,就连铅一类的金属也会被熔化:到了夜晚,温度会降到-173℃。水星的大气也极其稀薄,其主要成分为氦。金星倒是在宜居带,但其大气过密,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所带来的温室效应使其表面温度高达400多摄氏度,不可能有液态水。
至于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这四颗太阳系的巨人则是一些气态行星,它们只有固态的核,没有岩石结构的表面,温度在-220℃至140℃之间,没有发现也不可能有生命诞生。
最后还有颗离太阳最远的神秘的冥王星。这颗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于2006年8月降格为“矮行星”的家伙,表面覆盖着固态的甲烷冰,温度在-220℃以下,也无生命可言。
太阳系的一些小天体、卫星(例如离生机勃勃的地球最近的月亮),由于体积小或其他因素,也不适合生命存在。
太阳系外情况又怎样
尽管在太阳系内的一番搜索没有发现目标,但科学家们并不气馁——他们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星系。他们坚信,宇宙那么浩渺,一定会存在着其他的类似太阳系的恒星系统、银河系,那里面一定会存在着第二个地球、第三个地球……第N个地球。
其他星系那么遥远,怎么去探索呢?
守株待兔,坐等外星人发来的讯息——
1960年,一些科学家开始实施一项命名为“奥兹玛计划”的科学探测活动。这是个被动式收听地外文明之音的计划,地点设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的国家射电天文台,由美国射电天文学家德雷克负责组织。“奥兹”是神话故事中的一个地名——那是一个非常奇异、非常遥远和难以到达的地方,在那里居住着一位名叫“奥兹玛”的公主。该计划的含义是“寻找遥远的地外文明”,目的是搜索“外星人”的来电。
1960年4月11日,“奥兹玛计划”正式开始实施——科学家们首先将射电天线对准了一颗类似太阳的恒星——鲸鱼座τ星,它距地球11.9光年,结果一无所获。之后,他们又把天线对准了另一个距地球10.7光年的目标——波江座ε星,最初收到了一个每秒8个脉冲的强无线电信号,10天之后此信号再次出现。不过,经研究这并不是人们期待的外星人发来的信号,只是某种天体的一种自然现象。“奥兹玛计划”在3个月中累计监听了400小时,最终未获得任何成功的结果。虽然如此,这毕竟开创了人类寻找地外智慧生命的新纪元。
矢志不渝的科学家们在1972年至1975年又实施了“奥兹玛”二期计划。在这个计划中,科学家对地球附近的650多个星球进行了观察,希望能在宇宙的天然无线电噪音外,收听到这样的信号:“你们并不孤独,请来参加银河俱乐部。”然而,科学家们未能如愿以偿。德雷克教授深知与外星人取得联系的种种困难,他指出,“我们就像大海捞针一样要探测整个天空,即便是阿雷西博那么强有力的望远镜,也得指向2000万个方向。科学家至今只监听了几千个星球,而且大部分都是地球附近的星球,所用的频率也很有限。”
1985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天体物理学家保罗·霍洛威茨的领导下,天文学界开始了又一项新的探索外星人的计划——“太空多通道分析计划”:通过800多万个不同频率,高强自动化探测外星文明。除美国外,苏联、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法国、荷兰等国家先后参加了这一探索计划。此后,世界各国又实施了多个类似的科研项目,但一直没能捕捉到任何外星文明的讯息。
怎么办?求索不止的科学家们想到:要打主动仗!
主动出击,向茫茫宇宙间发射探测器
1972年至1973年人类先后向太空发射了“先驱者10号”和“先驱者11号”行星探测器,这是人类首次建造的成功飞越太阳系的飞行器。这两颗探测器都携带了科学家们煞费苦心制作的能够代表地球生命形态的“地球名片”,其中包括刻着各种几何图形的镀金铜片,标示地球位置和男女画像的图片。 它被刻画在一张15×23厘米大小的铝盘上,目的是为了告诉所有可能遇到的外星人,本飞船何时从何地发射,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977年8月和9月,科学家又连续发射了“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两颗星际探测器,上面放置了各种“地球之音”的唱片,更详细地向“外星人”做了地球人的自我介绍。这些金属盘上,刻录着地球和人类的许多信息,如地球自然环境中各种声音、照片、世界著名乐曲以及地球人的55种问候语言等。在115幅照片中,有我国的八达岭长城:名曲中有贝多芬的交响曲和用古筝演奏的中国乐曲等。科学家们期望可能存在的外星智慧生物能够深刻了解地球和地球人的生存状况,。
开普勒立了大功
开普勒452b的发现,被科学家们称为是人类寻找“另一个地球”的里程碑式进展。这当中,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可谓立了大功。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系外行星总数超过1800颗,其中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确认的超过1000颗。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的功劳可谓最大的!
“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是什么样子?”“它是怎样工作的?”别忙,听我来简要介绍一下。
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是2009年3月发射升空的全球首个专用于搜寻太阳系外类地行星的航天器。
开普勒太空望远镜通过观测行星“凌日”现象,在天鹅座和天琴座的约10万个恒星系中搜寻与地球类似的行星。
什么叫“凌日”现象?我们举在太阳系能观测到的“金星凌日”例子来说明。金星是一颗行星这是大家知道的,当它运行到地球与太阳的中间,并恰好连成一条直线,这时金星挡住了部分太阳光,于是,我们会看到一颗小黑点缓慢移过太阳表面。我们在地球上观测到的这种天象称之为“金星凌日”。
大家知道,行星本身是不发光的,因此遥远的太阳系外的行星我们是无法看到的。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满天晶亮的大小星斗、大片的星云、壮观的星团,那都是些发光的恒星在展示身姿。而很多恒星都有自己的星系,周围往往有数颗行星绕着它运行。开普勒太空望远镜采取紧盯战术,不眨眼地盯看天鹅座和天琴座的约10万个恒星系,一旦看到哪颗恒星的亮度发生变化,即有“凌日”现象发生时,马上拍照下来,就算“抓到”了一颗行星。“凌日”的行星个头儿有大有小,个头儿大的.对恒星亮度的影响较大,因为挡住的面积较多,就容易被发现:反之,即行星很小,对恒星亮度影响不那么大,就不容易被观测到。
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发现开普勒452b的。
开普勒452b上有人吗
我猜想,这是同学们最想了解的问题。
开普勒452b这颗位于天鹅座的系外行星围绕着一颗与我们的太阳相似的恒星运行:这颗恒星的质量比太阳大4%,亮度高出10%:开普勒452b与其恒星之间的距离超出地球与太阳距离的5%,公转周期为385天,比地球长5%,与地球的365天很接近。
科学告诉我们,一颗行星距离它的恒星太近温度就会太高,反之温度则过低,都不适合生命存在。只有像我们的地球和太阳这样的距离,才适于生命的存在。地球在太阳系所处的位置,叫作可居住带。开普勒452b的位置恰好在它那个星系的可居住带里,由此推测出开普勒452b或许跟地球生态环境会比较类似。
根据观测资料,科学家们推测开普勒452b是颗岩态行星,年龄60亿岁左右,上面有可能拥有大气层和流动的水:而且,它从它的恒星上接受的光照与地球接受的太阳光类似,理论上可以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从而奠定了生命存在的基础,为此,开普勒452b上很有可能存在生命。但据美国加州“地外智慧生物搜寻”研究所的天文学家说,他们在尝试寻找来自开普勒452b的信号,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寻找到外星生命的声音。
星际移民的归宿在哪里
到目前,开普勒天文望远镜已观测星体306604颗,发现候选系外行星近5000颗,确认系外行星超1024颗,这些行星中宜居行星只有9颗,可谓凤毛麟角。
也许有一天,科学家真的能发现“另一个地球”。那么问题来了,怎么去?
不借助时空穿越,基本上不可能抵达系外行星。
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最近发现了8颗系外行星,其中有3颗处于宜居带,温度范围允许液态水存在。除距地球1400光年的“开普勒452b”,“开普勒438b”距地球475光年,“开普勒442b”距地球1100光年。
不久前飞掠冥王星的“新视野号”是人类有史以来速度最快的飞行器,借助木星引力加速后,它的峰值速度达到每小时约5.8万千米。但以此速度飞到开普勒438b要684万年,到开普勒442b则要1584万年。
在时空穿越的虫洞成为现实之前,人类不可能飞出太阳系,未来宜居地的搜索只能局限在太阳系以内。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曾表示,火星是人类向太空移民的最佳选择。从人类已掌握及未来可预测的技术看,移居火星并非天方夜谭。
人类已经具备登陆火星的技术能力。但即使只把一两个人送上火星,成本也达到千亿美元以上,这样的代价许多国家无法承受。只有航天成本大幅降低或有新技术诞生,人类才有望大规模进入太空。有科学家提出,在地球上建起一座高塔,以类似电梯的方式将人送入太空。虽然目前存在许多困难,但并不代表未来该技术不可能实现。
如同搬家前要先按自己的喜好装修,若要移居火星,更得先改造出适宜生存的环境。人类能在地球上生存离不开几层防护。一是磁场,它屏蔽了大量高能带电粒子,让人免受高剂量辐射的伤害:二是大气层,它提供了人类所需的氧气和植物所需的二氧化碳,臭氧还过滤掉对人体有害的紫外线:三是水圈,水作为载体,促进了地球各圈层之间的物质循环和生物的新陈代谢。人类目前改造自然的能力还很弱,即使对地球上各种气候灾害,往往也无能为力。但另一方面,人类活动如温室气体排放等,已经极大改变了地球环境。未来人类有可能找到改变火星大气环境的方法。
但要强调的是,火星就像一颗濒临“死亡”的星球,其磁场非常微弱。地球的磁场十分活跃,可以保护大气不受太阳风的影响。火星失去了磁场的保护,造出的大气层也可能逐渐变得稀薄,星球表面仍然会受到强烈辐射的影响,这都是影响人类生存的隐患。这些问题人类无法回避,且目前尚未找到好的解决办法。
人类在地球上繁衍进化而成,各种身体条件都适应了地球环境。宇宙中与地球一模一样的星球几乎不存在,所以如果移居到另一颗星球上,人类很可能需要进化成另一种生物。
综上所述,纵然我们似乎已经找寻到了一丝星际移民的可能性,但是所谓的“星际移民”时代尚且离我们有很大一段距离。我国天文学家、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就表示,现阶段星际移民绝对不可能,人类目前没有能力离开太阳系。
在茫茫宇宙当中,我们的地球太弥足珍贵了!正像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韩延本研究员指出的那样,地球及所在的特定位置,经过亿万年的演化,才形成了适于人类等生物生存的环境。地球是目前所知的唯一可供高等生物居住的宝贵天体。
珍爱人类的家园吧!从你做起,从我做起,大家从现在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