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个民族唯有创新,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教师只有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才能培养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本文针对技校学生特点,从正确理解创造力、注意营造民主气氛、有效整合教学方法以及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四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关键词:技校 政治教学 创造力 培养
21世纪的竞争是科技创新的竞争,是知识创新的竞争,是创新人才的竞争,而这些竞争归根结底是创新教育的竞争。十六大报告中就指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而刚结束的十八大报告再次指出需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将“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作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硬指标。由此可见,国家把创新精神提到了强国富民的理论高度。当前,在全国全面推进以深化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体系,注重时代创新特征,要求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产品”具有时代的创新特征的新形势下,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一切不适应时代需要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管理将在新的教育实践中被淘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摆在每一位政治课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下面就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谈谈笔者的认识。
一、正确理解创造力,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前提条件
我国莫雷等学者认为,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产生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具有新颖独特成分产品的一种能力品质。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对外在事物的超越,主体通过变革和改造旧事物,产生新颖的、独特的新事物,常常与改革、发明、发现联系在一起;二是对自身的超越,主体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自身,是“旧”我转变为“新”我,实现自身的否定之
否定。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创造力与人们一般所言的创造力有所不同,它是在教师引导下,以课程教材(间接经验)为认识客体,其具体方式是“掌握”而不是“发现”“发明”。对学生的学习而言,其创造力也不限于首创前所未有的新知识、新见解,而应包括以下更多的内涵: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等。由此可见,一个独特的解题方法、一个独到的见解,对于学生自身来讲都是前所未有的,都是有价值的,这就是一种创造。从创造力的层次看,技校学生的创造力以初级创造力为主,中级创造力为辅。每个学生个体都具有,并且不同个体创造力发展的差异是十分明显的,这也正是教育可以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发挥作用的依据。因此,作为学生健康成长必修的政治课堂教学中,切合实际地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环境保证
陶行知先生认为:“只有民主才能释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并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学生也普遍认为,民主和谐的氛围使人愿意开动脑筋;紧张令人害怕的课堂让人提心吊胆,什么也无法思索。为此,我们应该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积极尊重学生的观点、想法,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众所周知,技校学生自制能力相对薄弱,课堂纪律比较散漫。在笔者任教初期,最大的希望就是他们能够安静地听课不要捅娄子,所以课堂上采用了比较专制的灌输式教学,只容许笔者进行讲授,尽量避免学生讨论发问,企图以绝对权威自居、独占课堂。然而事与愿违,结果教室里学生不是闹哄哄的就是睡倒一片,更别提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了。通过反思,笔者认识到技校学生逆反心理比较强烈,传统的师道尊严,限制了他们学习活动的自由,对其学习热情造成了伤害。于是,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笔者注意调整教学策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设置一系列难度不一的任务,通过个体或合作的形式完成。在他们动脑动手完成后,让每位学生都觉得我能行,为他们提供了表现的机会,给予足够的展示自己才华和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机会。学生看到自己的点滴成功,逐步产生了积极的体验,激发更强的探索创新的积极性,由消极被动的服从者变成积极主动的求知者。作为政治课教师,笔者进一步探索,不再把教材的讲授作为目的,而是使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开展认识和理解世界的活动。笔者也逐步由单向知识的灌输者向学生智慧的启迪者和获取知识的指导者转变。在师生平等的课堂中,筆者体会到运用鼓励、赞扬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点燃学生心灵中开拓创造的火花。
三、整合教育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因素
教学方法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载体,好的教学方法能产生好的学习效果。笔者的教学实践也证实了: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必须改革过去陈旧的政治式教条化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探求知识的心理趋向,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目的。思想政治课本身具有理论抽象、逻辑性强、趣味性少的特点,如果课堂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很容易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学习兴趣。因此,可以选用有时代感的事例,拉近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激起学生的感触与共鸣。
例如新课开头,引用新闻或图片,巧妙地设置情景,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思维能力。如在讲授“走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误区”时,根据上下文的关系,笔者引用两则新闻:一则为著名歌星的儿子李某某的刑事案例,另一则为小学三年级女生曾某某的暑期实践课——从深圳徒步走到700公里外的家乡湖南邵阳的故事。教师先后展示投影、加以说明、附设提问,让学生触景生情去思考。学生能通过真实的新闻照片,进一步思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蚀人的灵魂,使人们不能实现人生价值,从而进入新课的学习。通过这样的情景设置,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创造学习,促进他们将已有的各方面知识有效重组,达到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教学效果。 2.学会置疑、大胆发问,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是深入学习知识的起点,也是闪现创造力火花的开端。实践证明那些具有创造才能的学生,往往都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都具有“多疑”“善问”“勤思”的思维品质。同时,科学家的研究也表明:孩童的创造性思维远比成年人要强得多。技校学生正处于创新思维发展的最佳时期,教师要结合他们的特点,加强问题意识的培养,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针对教材的基本概念、原理巧妙地提出问题,用正问、反问、曲问等方法,大胆提出假设,引起学生思考,会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起着很大的作用。例如:在学习“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时,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工人到资本家所开办的工厂劳动一天,资本家给工人工资,这公平吗?为什么?课本中“一条看不见的锁链”是指什么?学习中倡导学生多问几个“是什么”,问题意识就会逐渐增强。又如在教“商品的含义”时,教师可采用多角度、多层次的迂回式提问:首先,提到商品,同学们很快就想到了商店的食品、衣服、家电等。那么,这些商品是怎样来的呢?它们又到哪里去呢?其次,自然界中的阳光、空气是不是商品?为什么?再次,医院给病人输的氧气是不是商品?为什么?然后,你送给同学的生日礼物是不是商品?最后,劳动产品是不是商品?关键看什么?这种迂回式提问,能使学生的思维由浅到深、由窄变宽、由形象到抽象,使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敏捷性、发散性、聚合性、发现性和创新性等要素都得到了有效
训练。
3.引导想象、鼓励求异,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
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求异往往成为创造的开始。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大胆联想,鼓励学生求异,让学生在广阔的想象空间任意驰骋。技工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学知识往往浮于表面,不善于提出独特见解,只会按照老师设计的“圈套”按部就班,一问一答,答完了事。长此以往,学生就人云亦云、墨守成规,创造力也就随之丧失了。当然,学生的想象也会产生一些离奇的想法,这时,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好奇和求异心理加以引导和鼓励,决不能因其想法离奇而进行讽刺训斥,扼杀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感,浇灭他们创造的火花。
例如在教学“一分为二”观点时,一个学生突然提出:要求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对此怎么“一分为二”?这是个发散思维的火花,笔者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从而在对这个求异思维的进一步讨论中,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又如,在教学“内外因辩证关系”时,笔者引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成语,并结合“孟母三迁”的故事来加以论证,笔者把这说成“真理”,借此引发学生思考。很快,学生中就有人提出了“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的观点,并说出成语“出淤泥而不染”作为理由。在此基础上笔者顺势提出“环境与人才”的问题,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辩论。正方辩题“逆境出人才”,反方辩题“顺境出人才”。在一番唇枪舌剑之后,学生对课本知识就有了更好的认识、更新的理解、更广泛的扩充和更深的探索,学生的辩证思维品质和创造力自然也就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4.注重实践、开展活动,提供手脑并用的创造机会
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创造力是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政治课教学应重视实践的作用,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得到进一步发展。技校学生动手能力强,笔者就尝试开展各种创造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大胆探索,培养其发散思维,有利于他们创造力的提高。例如讲授投资方式,笔者采用了行为导向教学法,把学生分成四组,要求按照任务书的步骤方法完成规定内容的学习,并在全班展示小组成果;讲授面试技巧,采用了小品表演的活动方式来体现、分析和解决面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讲授职业道德,则要求学生到社会上了解某一行业的道德要求,并根据学习内容,拟定宣传提纲,书写宣传标语,到街道、企业部门进行宣传。思想政治课中有许多内容理论性较强,教师容易形成一种不信任心理,担心学生听不懂、学不会、做不出。但事实证明,我们应充分相信学生,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机会,这样将会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思维和独创性,真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四、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效补充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格局。如录音、投影、電视、录像、网络信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直观、生动、情境性强等特点,能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能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创设让学生思维层层展开、步步深入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特别是现代网络的高速发展,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例如:在就业指导部分劳动法内容的讲授中,笔者把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的精彩节目录制下来,拿到课堂上与他们一同分析、探讨,并且指导学生访问有关法律网页,与网友谈论劳动用工等相关的法律问题。笔者在熟练掌握和应用网络信息的同时,也教会学生使用网络远程技术来收集资料、整理数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体验中培养创造的能力。
综上所述,技校政治教学中,我们必须在正确认识创造力的基础上,树立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教学观念,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和教学气氛,科学选择有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与提高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这样,才能较好的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为国家培养出跨世纪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扈中平.现代教育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汪正贵.如何在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J].中国科技信息,2005(8).
[4]杜秀珍.浅议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兰州学刊,2005(2).
(作者单位:广州市公用事业高级技工学校)
关键词:技校 政治教学 创造力 培养
21世纪的竞争是科技创新的竞争,是知识创新的竞争,是创新人才的竞争,而这些竞争归根结底是创新教育的竞争。十六大报告中就指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而刚结束的十八大报告再次指出需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将“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作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硬指标。由此可见,国家把创新精神提到了强国富民的理论高度。当前,在全国全面推进以深化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体系,注重时代创新特征,要求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产品”具有时代的创新特征的新形势下,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一切不适应时代需要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管理将在新的教育实践中被淘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摆在每一位政治课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下面就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谈谈笔者的认识。
一、正确理解创造力,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前提条件
我国莫雷等学者认为,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产生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具有新颖独特成分产品的一种能力品质。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对外在事物的超越,主体通过变革和改造旧事物,产生新颖的、独特的新事物,常常与改革、发明、发现联系在一起;二是对自身的超越,主体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自身,是“旧”我转变为“新”我,实现自身的否定之
否定。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创造力与人们一般所言的创造力有所不同,它是在教师引导下,以课程教材(间接经验)为认识客体,其具体方式是“掌握”而不是“发现”“发明”。对学生的学习而言,其创造力也不限于首创前所未有的新知识、新见解,而应包括以下更多的内涵: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等。由此可见,一个独特的解题方法、一个独到的见解,对于学生自身来讲都是前所未有的,都是有价值的,这就是一种创造。从创造力的层次看,技校学生的创造力以初级创造力为主,中级创造力为辅。每个学生个体都具有,并且不同个体创造力发展的差异是十分明显的,这也正是教育可以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发挥作用的依据。因此,作为学生健康成长必修的政治课堂教学中,切合实际地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环境保证
陶行知先生认为:“只有民主才能释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并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学生也普遍认为,民主和谐的氛围使人愿意开动脑筋;紧张令人害怕的课堂让人提心吊胆,什么也无法思索。为此,我们应该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积极尊重学生的观点、想法,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众所周知,技校学生自制能力相对薄弱,课堂纪律比较散漫。在笔者任教初期,最大的希望就是他们能够安静地听课不要捅娄子,所以课堂上采用了比较专制的灌输式教学,只容许笔者进行讲授,尽量避免学生讨论发问,企图以绝对权威自居、独占课堂。然而事与愿违,结果教室里学生不是闹哄哄的就是睡倒一片,更别提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了。通过反思,笔者认识到技校学生逆反心理比较强烈,传统的师道尊严,限制了他们学习活动的自由,对其学习热情造成了伤害。于是,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笔者注意调整教学策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设置一系列难度不一的任务,通过个体或合作的形式完成。在他们动脑动手完成后,让每位学生都觉得我能行,为他们提供了表现的机会,给予足够的展示自己才华和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机会。学生看到自己的点滴成功,逐步产生了积极的体验,激发更强的探索创新的积极性,由消极被动的服从者变成积极主动的求知者。作为政治课教师,笔者进一步探索,不再把教材的讲授作为目的,而是使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开展认识和理解世界的活动。笔者也逐步由单向知识的灌输者向学生智慧的启迪者和获取知识的指导者转变。在师生平等的课堂中,筆者体会到运用鼓励、赞扬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点燃学生心灵中开拓创造的火花。
三、整合教育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因素
教学方法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载体,好的教学方法能产生好的学习效果。笔者的教学实践也证实了: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必须改革过去陈旧的政治式教条化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探求知识的心理趋向,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目的。思想政治课本身具有理论抽象、逻辑性强、趣味性少的特点,如果课堂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很容易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学习兴趣。因此,可以选用有时代感的事例,拉近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激起学生的感触与共鸣。
例如新课开头,引用新闻或图片,巧妙地设置情景,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思维能力。如在讲授“走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误区”时,根据上下文的关系,笔者引用两则新闻:一则为著名歌星的儿子李某某的刑事案例,另一则为小学三年级女生曾某某的暑期实践课——从深圳徒步走到700公里外的家乡湖南邵阳的故事。教师先后展示投影、加以说明、附设提问,让学生触景生情去思考。学生能通过真实的新闻照片,进一步思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蚀人的灵魂,使人们不能实现人生价值,从而进入新课的学习。通过这样的情景设置,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创造学习,促进他们将已有的各方面知识有效重组,达到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教学效果。 2.学会置疑、大胆发问,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是深入学习知识的起点,也是闪现创造力火花的开端。实践证明那些具有创造才能的学生,往往都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都具有“多疑”“善问”“勤思”的思维品质。同时,科学家的研究也表明:孩童的创造性思维远比成年人要强得多。技校学生正处于创新思维发展的最佳时期,教师要结合他们的特点,加强问题意识的培养,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针对教材的基本概念、原理巧妙地提出问题,用正问、反问、曲问等方法,大胆提出假设,引起学生思考,会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起着很大的作用。例如:在学习“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时,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工人到资本家所开办的工厂劳动一天,资本家给工人工资,这公平吗?为什么?课本中“一条看不见的锁链”是指什么?学习中倡导学生多问几个“是什么”,问题意识就会逐渐增强。又如在教“商品的含义”时,教师可采用多角度、多层次的迂回式提问:首先,提到商品,同学们很快就想到了商店的食品、衣服、家电等。那么,这些商品是怎样来的呢?它们又到哪里去呢?其次,自然界中的阳光、空气是不是商品?为什么?再次,医院给病人输的氧气是不是商品?为什么?然后,你送给同学的生日礼物是不是商品?最后,劳动产品是不是商品?关键看什么?这种迂回式提问,能使学生的思维由浅到深、由窄变宽、由形象到抽象,使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敏捷性、发散性、聚合性、发现性和创新性等要素都得到了有效
训练。
3.引导想象、鼓励求异,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
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求异往往成为创造的开始。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大胆联想,鼓励学生求异,让学生在广阔的想象空间任意驰骋。技工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学知识往往浮于表面,不善于提出独特见解,只会按照老师设计的“圈套”按部就班,一问一答,答完了事。长此以往,学生就人云亦云、墨守成规,创造力也就随之丧失了。当然,学生的想象也会产生一些离奇的想法,这时,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好奇和求异心理加以引导和鼓励,决不能因其想法离奇而进行讽刺训斥,扼杀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感,浇灭他们创造的火花。
例如在教学“一分为二”观点时,一个学生突然提出:要求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对此怎么“一分为二”?这是个发散思维的火花,笔者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从而在对这个求异思维的进一步讨论中,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又如,在教学“内外因辩证关系”时,笔者引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成语,并结合“孟母三迁”的故事来加以论证,笔者把这说成“真理”,借此引发学生思考。很快,学生中就有人提出了“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的观点,并说出成语“出淤泥而不染”作为理由。在此基础上笔者顺势提出“环境与人才”的问题,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辩论。正方辩题“逆境出人才”,反方辩题“顺境出人才”。在一番唇枪舌剑之后,学生对课本知识就有了更好的认识、更新的理解、更广泛的扩充和更深的探索,学生的辩证思维品质和创造力自然也就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4.注重实践、开展活动,提供手脑并用的创造机会
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创造力是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政治课教学应重视实践的作用,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得到进一步发展。技校学生动手能力强,笔者就尝试开展各种创造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大胆探索,培养其发散思维,有利于他们创造力的提高。例如讲授投资方式,笔者采用了行为导向教学法,把学生分成四组,要求按照任务书的步骤方法完成规定内容的学习,并在全班展示小组成果;讲授面试技巧,采用了小品表演的活动方式来体现、分析和解决面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讲授职业道德,则要求学生到社会上了解某一行业的道德要求,并根据学习内容,拟定宣传提纲,书写宣传标语,到街道、企业部门进行宣传。思想政治课中有许多内容理论性较强,教师容易形成一种不信任心理,担心学生听不懂、学不会、做不出。但事实证明,我们应充分相信学生,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机会,这样将会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思维和独创性,真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四、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效补充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格局。如录音、投影、電视、录像、网络信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直观、生动、情境性强等特点,能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能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创设让学生思维层层展开、步步深入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特别是现代网络的高速发展,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例如:在就业指导部分劳动法内容的讲授中,笔者把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的精彩节目录制下来,拿到课堂上与他们一同分析、探讨,并且指导学生访问有关法律网页,与网友谈论劳动用工等相关的法律问题。笔者在熟练掌握和应用网络信息的同时,也教会学生使用网络远程技术来收集资料、整理数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体验中培养创造的能力。
综上所述,技校政治教学中,我们必须在正确认识创造力的基础上,树立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教学观念,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和教学气氛,科学选择有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与提高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这样,才能较好的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为国家培养出跨世纪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扈中平.现代教育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汪正贵.如何在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J].中国科技信息,2005(8).
[4]杜秀珍.浅议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兰州学刊,2005(2).
(作者单位:广州市公用事业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