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在对特殊地基处理的施工中,有效地几种方式和技术措施,对于相同问题的可以借鉴处理方法。
关键词: 基坑;开挖;地基;处理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special foundation treat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effectively several ways and technical measures, for the same problem can draw lessons from processing method.
Keywords: foundation pit; Excavation; Foundation; processing
中圖分类号: TV55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概述
在基坑土方开挖之前,要进行详细的施工准备工作,开挖后还要考虑对一些特殊地基的地基处理问题。对于基坑开挖过程中或开挖后遇到特殊地基问题要进行地基局部处理,以下介绍了几种特殊地基的局部处理方法。
二、 坑(填土,淤泥,墓穴)的处理
1 若松土坑在基槽中,且较小时, 将坑中软弱虚土挖除,使坑底见天然土为止,然后采用与坑底的天然土压塑性相近的土抖回填,当天然土为砂土时,用砂或级配砂回填,天然土为较密实的粘性土,则用3:7灰土分层夯实回填。
2 若松土境较大且超过基槽边沿时,因各种条件限制,坑(槽)壁挖不到天然土层时,可将该范围内的基槽适当加宽,用砂土或砂石回填时,基槽每边均应按l1:h1=1:1坡度放宽,用l:9或2:8灰土回填时,基槽每边均应按l1:h1=0.5:1坡度放宽,用3:7灰土回填时,如坑的长度2m,基槽可不放宽,但灰土与槽壁接触处应夯实。
3 若松土坑较大且长度超过5m时,将坑中软弱土挖去,如坑底土质与一般槽底土质相同,可将基础落深,做1:2踏步与两端相接,每步不高于50cm,长度不小子100cm,如深度较大,用灰土分层回填夯实至坑(槽)底一平。
三、土井、砖井处理
1.在室外,距基础边缘5m以内:先用素土分层夯实,回填到室外地坪以下1.5米处,将井壁四周砖圈拆除或松软部分挖去,然后用素土分层回填并夯实。
2.土井、砖井在室内基础附近:将水位降低到最低可能的限度,用中、粗砂及块石、卵石或碎砖等回填到地下水位以上50cm。砖井应将四周砖圈拆至坑(槽)底以下1m或更深些,然后再用素土分层回填并夯实,如井已回填,但不密实或有软土,可用大块石将下面软土挤紧,再分层回填素土夯实。
3.土井、砖井在基础下或条形基础3B或柱基2B范围内:先用素土分层回填夯实,至基础底下2米处,将井壁四周松软部分挖去,有砖井圈时,将井圈拆至槽底以下1~1.5m。当井内有水,用中、粗砂及块石、卵石或碎砖等回填到地下水位以上50cm,然后再按上述方法处理。当井内已有填土,但不密实,且挖除困难时,可在部分拆除后的砖石井圈上加钢筋混凝土盖封口,上面用素土或2:8灰土分层回填、夯实至槽底。
4.土井、砖井在房屋转角处,且基础部分或全部压在井上:除用上述办法回填处理外,还应对基础加固处理。
(1).当基础压在井上部分较少,可采用从基础中挑钢筋混凝土梁的办法处理。
(2).当基础压在井上部分较多,用挑梁的方法较困难或不经济时,则可将基础沿墙长方法向外延和长出去,使延长部分落在天然土上,落在天然土上基础总面积应等于或稍大于井圈范围内原有基础的面积,并在墙内配筋或用钢筋混凝土梁来加强。
5.土井、砖井已淤填,但不密实:可用大块石将下面软土挤紧,再用上述方法回填处理。如井内不能夯填密实,而上部荷载又较大,可在井内设灰土挤密桩或石灰桩处理;如土井在大体积混凝土基础下,可在井圈上加钢筋混凝土盖板封口,上部再用素土或2:8灰土回填密实(但要求盖板到基底的高差大于井径)。
四、松土坑处理
1.松土坑在基槽中范围内:将坑中松软土挖除,使坑底及四壁均见天然土为止,回填与天然土压缩性相近的材料。
(1)当天然土为砂土时,用砂或级配砂石回填;
(2)当天然土为较密实的粘性土,用3:7灰土分层回填夯实;
(3)当天然土为中密可塑的粘性土或新近沉积粘性土,用1:9或2:8灰土分层回填夯实,每层厚度不大于20cm。(灰土:石灰与土,体积比)
2.松土坑在基槽中范围较大,且超过基槽边沿时:因条件限制,槽壁挖不到天然土层时,则应将该范围内的基槽适应加宽,加宽部分的宽度可按下述条件确定:
(1)当用砂土或砂石回填时,基槽壁边均应按l1:h1=1:1坡度放宽;
(2)用1:9或2:8灰土回填时,基槽每边应按b:h=0.5:1坡度放宽;
(3)用3:7灰土回填时,如坑的长度≤2m,基槽可不放宽,但灰土与槽壁接触处应夯实。
3.松土坑范围较大,且长度超过5m时:如坑底土质与一般槽低土质相同,可将此部分基础加深,做1:2踏步与两端相接,每步高不大于50cm,长度不大于100cm,如深度较大,用灰土分层回填夯实至坑(槽)底一平。
4.松土坑较深,且大于槽宽或1.5m时:按以上要求处理挖到老土,槽底处理完毕后,还应适当考虑加强上部结构的强度,方法是在灰土基础上1~2皮砖处(或混凝土基础内)、防潮层下1~2皮砖处及首层顶板处,加配4Ф8~12mm钢筋跨过该松土坑两端各1m,以防产生过大的局部不均匀沉降。
5.松土坑下水位较高时:
(1)当地下水位较高,坑内无法夯实时,可将坑(槽)中软弱的松土挖去后,再用砂土、砂石或混凝土代替灰土回填。
(2)如坑底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回填前先用粗砂与碎石(比例为1:3)分层回填夯实;地下水位以上用3:7灰土回填夯实至要求高度。
五、 局部软硬(高差)地基的处理
1若基础下局部遇基岩、旧墙基、老灰土、大块石或构筑物 尽可能挖除,以防建筑物由于局部落于较硬物上造成不均匀沉降而建筑物开裂,或将坚硬物凿去30~50cm深,再回填土砂混合物夯实。
2若基础部分落于基岩或硬土层上,部分落于软弱土层上。 采取在软土层上作混凝土或砌块石支承墙(或支墩),或现场灌注桩直至基岩。基础底板配适当钢筋,或将基础以下基岩凿去30~50cm深,填以中、粗砂或土砂混合物作垫层,使能调整岩土交界部位地基的相对变形,避免应力集中出现裂缝,或采取加强基础和上部结构的刚度、来克服地基的不均匀变形。
3若基础落于高差较大的倾斜岩层上,部分基础落于基岩上,部分基础悬空。 则应在较低部分基岩上作混凝土或砌块石支承墙(墩),中间用素土分层夯实回填,或将较高部分岩层凿去、使基础底板落在同一标高上,或在较低部分基岩上用低标号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填充。
六、 橡皮土的处理
1橡皮土处理:地基局部含水量很大趋近于饱和,夯拍后使地基土变成有颤动感觉的“橡皮土”。地基处理方法避免直接夯拍,可采用晾槽或掺石灰粉的办法降低土的含水量。如已出现橡皮土,可铺填一层碎砖或碎石将土挤紧,或将颤动部分的土挖除,填以砂土或级配砂石夯实。
2天然古河、古湖泊处理 根据其成因,有年代久远经过长期大气降水及自然沉实,土质较为均匀、密实,含水量20%左右,含杂质较少的古河、古湖泊。有年代近的土质结构较松散,含水量较大的、含较事碎块,有有机物的古河、古湖泊对年代久远的古何,古湖泊,土的承载力不低于相接天然土的,可不处理.对年代近的古河、古湖泊则应将松散含水量大的土挖除,视情况用素土或灰土分层夯实,或采用加固地基的措施。
3人工古河,古湖泊处理分老填土和薪填土,老填土为长期生括填积而成,内含有砖瓦碎块,草木灰等杂物,土质较均匀、密实,稳定。新填土形成时间短,沉降未稳定,土中含有较多的砖瓦碎块、草木灰,炉渣譬,结构松散不均匀,含水量一般大于20%。老填土如承量力不低于同一地区天然土,可不予处理。新填土要将填土挖除,用素土或灰土分层夯实回填,或采用加固地基的措施。
七、 流砂的处理 流砂现象,形成原因及处理方法
基坑开挖深于地下水位0.5m以下时,在坑内抽水,有时坑底的土会成流动状态,随地下水涌起,边挖边冒,无法挖深的现象称为流沙,当坑外水位高于坑内抽水后的水位,坑外水压向境内移动的动水压力大于土颗粒的浸水浮重时,使土粒悬浮失去稳定,随水冲入坑内,从坑底涌起或两侧涌入,变成流动状态。产生流砂的条件是,水力坡度愈大或砂土空隙度愈大,愈易形成流砂,砂土的渗透系数愈小,排水性能愈差时,愈易形成流砂,砂土中含有较多的片状矿物,如云母、绿泥石等,易形成流砂。采取措施的方法是“减小或平衡动水力”,使坑底土颗粒稳定,不受水压干扰。常用处理方法有,a.安排在枯水期施工,使最高的地下水位不高于坑底0.5m;b. 采取水中挖土,即不抽水或少抽水,使基坑内水压与坑外水压基本平衡,缩小水头差距;c. 对于较重要或流砂严重的工程,可采用井点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方法,将基坑和附近的地下水位降低至坑底以下,使坑底土面保持无水状态;d. 沿基坑周围打板桩,使深入到不透水层,以阻挡坑外水向坑内压入,减小坑内动水压力涌上。
八、结束语
通过对特殊地基的处理,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进行控制,地基处理都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关键词: 基坑;开挖;地基;处理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special foundation treat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effectively several ways and technical measures, for the same problem can draw lessons from processing method.
Keywords: foundation pit; Excavation; Foundation; processing
中圖分类号: TV55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概述
在基坑土方开挖之前,要进行详细的施工准备工作,开挖后还要考虑对一些特殊地基的地基处理问题。对于基坑开挖过程中或开挖后遇到特殊地基问题要进行地基局部处理,以下介绍了几种特殊地基的局部处理方法。
二、 坑(填土,淤泥,墓穴)的处理
1 若松土坑在基槽中,且较小时, 将坑中软弱虚土挖除,使坑底见天然土为止,然后采用与坑底的天然土压塑性相近的土抖回填,当天然土为砂土时,用砂或级配砂回填,天然土为较密实的粘性土,则用3:7灰土分层夯实回填。
2 若松土境较大且超过基槽边沿时,因各种条件限制,坑(槽)壁挖不到天然土层时,可将该范围内的基槽适当加宽,用砂土或砂石回填时,基槽每边均应按l1:h1=1:1坡度放宽,用l:9或2:8灰土回填时,基槽每边均应按l1:h1=0.5:1坡度放宽,用3:7灰土回填时,如坑的长度2m,基槽可不放宽,但灰土与槽壁接触处应夯实。
3 若松土坑较大且长度超过5m时,将坑中软弱土挖去,如坑底土质与一般槽底土质相同,可将基础落深,做1:2踏步与两端相接,每步不高于50cm,长度不小子100cm,如深度较大,用灰土分层回填夯实至坑(槽)底一平。
三、土井、砖井处理
1.在室外,距基础边缘5m以内:先用素土分层夯实,回填到室外地坪以下1.5米处,将井壁四周砖圈拆除或松软部分挖去,然后用素土分层回填并夯实。
2.土井、砖井在室内基础附近:将水位降低到最低可能的限度,用中、粗砂及块石、卵石或碎砖等回填到地下水位以上50cm。砖井应将四周砖圈拆至坑(槽)底以下1m或更深些,然后再用素土分层回填并夯实,如井已回填,但不密实或有软土,可用大块石将下面软土挤紧,再分层回填素土夯实。
3.土井、砖井在基础下或条形基础3B或柱基2B范围内:先用素土分层回填夯实,至基础底下2米处,将井壁四周松软部分挖去,有砖井圈时,将井圈拆至槽底以下1~1.5m。当井内有水,用中、粗砂及块石、卵石或碎砖等回填到地下水位以上50cm,然后再按上述方法处理。当井内已有填土,但不密实,且挖除困难时,可在部分拆除后的砖石井圈上加钢筋混凝土盖封口,上面用素土或2:8灰土分层回填、夯实至槽底。
4.土井、砖井在房屋转角处,且基础部分或全部压在井上:除用上述办法回填处理外,还应对基础加固处理。
(1).当基础压在井上部分较少,可采用从基础中挑钢筋混凝土梁的办法处理。
(2).当基础压在井上部分较多,用挑梁的方法较困难或不经济时,则可将基础沿墙长方法向外延和长出去,使延长部分落在天然土上,落在天然土上基础总面积应等于或稍大于井圈范围内原有基础的面积,并在墙内配筋或用钢筋混凝土梁来加强。
5.土井、砖井已淤填,但不密实:可用大块石将下面软土挤紧,再用上述方法回填处理。如井内不能夯填密实,而上部荷载又较大,可在井内设灰土挤密桩或石灰桩处理;如土井在大体积混凝土基础下,可在井圈上加钢筋混凝土盖板封口,上部再用素土或2:8灰土回填密实(但要求盖板到基底的高差大于井径)。
四、松土坑处理
1.松土坑在基槽中范围内:将坑中松软土挖除,使坑底及四壁均见天然土为止,回填与天然土压缩性相近的材料。
(1)当天然土为砂土时,用砂或级配砂石回填;
(2)当天然土为较密实的粘性土,用3:7灰土分层回填夯实;
(3)当天然土为中密可塑的粘性土或新近沉积粘性土,用1:9或2:8灰土分层回填夯实,每层厚度不大于20cm。(灰土:石灰与土,体积比)
2.松土坑在基槽中范围较大,且超过基槽边沿时:因条件限制,槽壁挖不到天然土层时,则应将该范围内的基槽适应加宽,加宽部分的宽度可按下述条件确定:
(1)当用砂土或砂石回填时,基槽壁边均应按l1:h1=1:1坡度放宽;
(2)用1:9或2:8灰土回填时,基槽每边应按b:h=0.5:1坡度放宽;
(3)用3:7灰土回填时,如坑的长度≤2m,基槽可不放宽,但灰土与槽壁接触处应夯实。
3.松土坑范围较大,且长度超过5m时:如坑底土质与一般槽低土质相同,可将此部分基础加深,做1:2踏步与两端相接,每步高不大于50cm,长度不大于100cm,如深度较大,用灰土分层回填夯实至坑(槽)底一平。
4.松土坑较深,且大于槽宽或1.5m时:按以上要求处理挖到老土,槽底处理完毕后,还应适当考虑加强上部结构的强度,方法是在灰土基础上1~2皮砖处(或混凝土基础内)、防潮层下1~2皮砖处及首层顶板处,加配4Ф8~12mm钢筋跨过该松土坑两端各1m,以防产生过大的局部不均匀沉降。
5.松土坑下水位较高时:
(1)当地下水位较高,坑内无法夯实时,可将坑(槽)中软弱的松土挖去后,再用砂土、砂石或混凝土代替灰土回填。
(2)如坑底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回填前先用粗砂与碎石(比例为1:3)分层回填夯实;地下水位以上用3:7灰土回填夯实至要求高度。
五、 局部软硬(高差)地基的处理
1若基础下局部遇基岩、旧墙基、老灰土、大块石或构筑物 尽可能挖除,以防建筑物由于局部落于较硬物上造成不均匀沉降而建筑物开裂,或将坚硬物凿去30~50cm深,再回填土砂混合物夯实。
2若基础部分落于基岩或硬土层上,部分落于软弱土层上。 采取在软土层上作混凝土或砌块石支承墙(或支墩),或现场灌注桩直至基岩。基础底板配适当钢筋,或将基础以下基岩凿去30~50cm深,填以中、粗砂或土砂混合物作垫层,使能调整岩土交界部位地基的相对变形,避免应力集中出现裂缝,或采取加强基础和上部结构的刚度、来克服地基的不均匀变形。
3若基础落于高差较大的倾斜岩层上,部分基础落于基岩上,部分基础悬空。 则应在较低部分基岩上作混凝土或砌块石支承墙(墩),中间用素土分层夯实回填,或将较高部分岩层凿去、使基础底板落在同一标高上,或在较低部分基岩上用低标号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填充。
六、 橡皮土的处理
1橡皮土处理:地基局部含水量很大趋近于饱和,夯拍后使地基土变成有颤动感觉的“橡皮土”。地基处理方法避免直接夯拍,可采用晾槽或掺石灰粉的办法降低土的含水量。如已出现橡皮土,可铺填一层碎砖或碎石将土挤紧,或将颤动部分的土挖除,填以砂土或级配砂石夯实。
2天然古河、古湖泊处理 根据其成因,有年代久远经过长期大气降水及自然沉实,土质较为均匀、密实,含水量20%左右,含杂质较少的古河、古湖泊。有年代近的土质结构较松散,含水量较大的、含较事碎块,有有机物的古河、古湖泊对年代久远的古何,古湖泊,土的承载力不低于相接天然土的,可不处理.对年代近的古河、古湖泊则应将松散含水量大的土挖除,视情况用素土或灰土分层夯实,或采用加固地基的措施。
3人工古河,古湖泊处理分老填土和薪填土,老填土为长期生括填积而成,内含有砖瓦碎块,草木灰等杂物,土质较均匀、密实,稳定。新填土形成时间短,沉降未稳定,土中含有较多的砖瓦碎块、草木灰,炉渣譬,结构松散不均匀,含水量一般大于20%。老填土如承量力不低于同一地区天然土,可不予处理。新填土要将填土挖除,用素土或灰土分层夯实回填,或采用加固地基的措施。
七、 流砂的处理 流砂现象,形成原因及处理方法
基坑开挖深于地下水位0.5m以下时,在坑内抽水,有时坑底的土会成流动状态,随地下水涌起,边挖边冒,无法挖深的现象称为流沙,当坑外水位高于坑内抽水后的水位,坑外水压向境内移动的动水压力大于土颗粒的浸水浮重时,使土粒悬浮失去稳定,随水冲入坑内,从坑底涌起或两侧涌入,变成流动状态。产生流砂的条件是,水力坡度愈大或砂土空隙度愈大,愈易形成流砂,砂土的渗透系数愈小,排水性能愈差时,愈易形成流砂,砂土中含有较多的片状矿物,如云母、绿泥石等,易形成流砂。采取措施的方法是“减小或平衡动水力”,使坑底土颗粒稳定,不受水压干扰。常用处理方法有,a.安排在枯水期施工,使最高的地下水位不高于坑底0.5m;b. 采取水中挖土,即不抽水或少抽水,使基坑内水压与坑外水压基本平衡,缩小水头差距;c. 对于较重要或流砂严重的工程,可采用井点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方法,将基坑和附近的地下水位降低至坑底以下,使坑底土面保持无水状态;d. 沿基坑周围打板桩,使深入到不透水层,以阻挡坑外水向坑内压入,减小坑内动水压力涌上。
八、结束语
通过对特殊地基的处理,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进行控制,地基处理都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