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师,我是一名高一学生。我觉得自己可能得了忧郁症,现在总觉得生活没有意思,头脑也很不清醒,经常想不明白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注意力也很难集中。我害怕这样下去自己会想到死!我真的很痛苦,不知道该如何排解,每天觉得很灰暗,感觉不到快乐,但又不能跟家人说,怕他们担心。也不敢跟老师和朋友说,怕他们笑话。我想改变,又不知道该怎么办,请你一定帮帮我……”
忧郁是一种常见的消极情绪反应。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字显示,全世界约有百分之三的人口患有忧郁症。升入高中后,由于学习难度与学习强度的加大,竞争更加激烈,紧张的学习生活,加上过高的期望值,都在无形中给学生增添了很多的心理压力。一旦成绩不理想,名次下降,或者遭遇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困惑,很容易引发学生内心的不安与忧虑,变得消沉。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疏通与缓解,在内心中积压,学生慢慢就会变得少言寡语,孤独沉默,对事物缺乏兴趣,对自己失去信心,遇事常往坏处想,一丁点的失误也会带给自己无尽的懊悔,甚至产生悲观厌世的念头,有时还伴有失眠、食欲不振等生理上的反应,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那么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克服消极情绪,走出忧虑的阴影呢?
首先,正确认识忧郁,接纳自己情绪。经常看到有老师在学生遭遇忧郁时,很真诚地劝慰学生“不要为……担心”、“快乐一点,振作起来”等。这不仅没有效果,反而会把学生推进一个更大的困惑里去。因此,在与学生交流时,老师除了注意认真倾听,了解学生的困惑之外,还要注意采取多种视角帮助学生对自己的问题产生新的感觉。引导学生分析忧虑带给了他什么,它有没有可能是一种有用的资源而并非障碍,由学生自发去寻求改变。在和学生一起分担“忧虑当然很痛苦”这个事实的同时,也要和他们探讨痛苦都是暂时的,没有什么样的痛苦是不能改变的,没有什么样的事情是不能弥补的。当学生为一件不太重要的事反复忧思时,可以运用对话方式引导学生为自己设定忧虑的期限,缩短忧郁的时间。
其次,唱歌运动,改变好心情。有的学生在忧虑的时候,往往选择独处或反复忧思,这其实是很不好的。摆脱忧虑情绪的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是做运动,比如选择打篮球、踢足球等运动量大的集体运动项目,或者围着操场跑步,打打太极拳等都有助于排遣消极情绪。因为运动能改变与心情息息相关的生理状态,原来沮丧或忧虑情绪的循环在运动中就会被打破。随着体力的消耗和汗水的流失,原来消极的情绪也随之被排遣出体外。除此之外,唱歌也不失为排解消沉情绪的一个好方法。情绪低落的时候,轻轻哼一支轻快的歌曲或者通过吹口琴、弹奏乐器等形式都会使心情向好的方向转变。当你做这件事情时,不必以不会唱歌作借口,也不必管自己唱的是不是跑调,好不好听,那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唱歌这件事。威廉·詹姆士说:“我们不唱歌是因为我们不快乐,我们快乐是因为我们唱歌。”唱到兴头便不会消极。所以,在学生情绪低落消极郁闷时,班主任可以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去做运动或者唱歌,使情绪得到很好的调节。
第三,帮助别人,转换情绪。每个人都有帮助别人获得尊敬的愿望。沮丧的人低沉不振主要是因为不断想到不愉快的事情,或者是因为沉湎于反复的忧思之中。帮助别人不仅有助于转移对自己情绪的注意力,使原来压抑的身心状态得到改变,还能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与心灵上的满足感,变得积极自信。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常与他们谈及父母的辛勤劳苦,告诉他们在自己忧虑情绪不好的时候,采取帮助父母清扫卫生间、厨房、阳台,反复擦拭家具,洗衣服刷鞋等义务劳动的方式,拣一些平时不愿干的脏活累活来发泄,真的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也许一开始干的时候还有点勉强,但干着干着就进入了状态。审视自己的劳动成果,愉悦与满足一下子写满脸庞,所有的不快与担忧早已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第四,转变看问题的角度。转变看问题的角度,改变比较的对象,对于忧虑患者是最具建设性的方法。换一个角度审视自己失去的东西会有很奇妙的功效。 有时当我们发现不幸并不仅仅属于自己,或者突然发现我们身边还有一些比自己更不幸的人时,对别人的同情会淡化我们内心的痛苦。这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心理对于忧虑患者具有出奇的疗效。
忧郁虽然是一种普通的心理障碍,但它不分国籍、性别、年龄,严重的会使人丧失生活的勇气。因此,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班主任应经常观察学生的情绪,及时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发现他们隐藏在困扰事件或表面行为背后的情绪和内心需要。尽量避免忧郁情绪侵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让忧郁从学生正常的生活中走开。
忧郁是一种常见的消极情绪反应。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字显示,全世界约有百分之三的人口患有忧郁症。升入高中后,由于学习难度与学习强度的加大,竞争更加激烈,紧张的学习生活,加上过高的期望值,都在无形中给学生增添了很多的心理压力。一旦成绩不理想,名次下降,或者遭遇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困惑,很容易引发学生内心的不安与忧虑,变得消沉。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疏通与缓解,在内心中积压,学生慢慢就会变得少言寡语,孤独沉默,对事物缺乏兴趣,对自己失去信心,遇事常往坏处想,一丁点的失误也会带给自己无尽的懊悔,甚至产生悲观厌世的念头,有时还伴有失眠、食欲不振等生理上的反应,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那么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克服消极情绪,走出忧虑的阴影呢?
首先,正确认识忧郁,接纳自己情绪。经常看到有老师在学生遭遇忧郁时,很真诚地劝慰学生“不要为……担心”、“快乐一点,振作起来”等。这不仅没有效果,反而会把学生推进一个更大的困惑里去。因此,在与学生交流时,老师除了注意认真倾听,了解学生的困惑之外,还要注意采取多种视角帮助学生对自己的问题产生新的感觉。引导学生分析忧虑带给了他什么,它有没有可能是一种有用的资源而并非障碍,由学生自发去寻求改变。在和学生一起分担“忧虑当然很痛苦”这个事实的同时,也要和他们探讨痛苦都是暂时的,没有什么样的痛苦是不能改变的,没有什么样的事情是不能弥补的。当学生为一件不太重要的事反复忧思时,可以运用对话方式引导学生为自己设定忧虑的期限,缩短忧郁的时间。
其次,唱歌运动,改变好心情。有的学生在忧虑的时候,往往选择独处或反复忧思,这其实是很不好的。摆脱忧虑情绪的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是做运动,比如选择打篮球、踢足球等运动量大的集体运动项目,或者围着操场跑步,打打太极拳等都有助于排遣消极情绪。因为运动能改变与心情息息相关的生理状态,原来沮丧或忧虑情绪的循环在运动中就会被打破。随着体力的消耗和汗水的流失,原来消极的情绪也随之被排遣出体外。除此之外,唱歌也不失为排解消沉情绪的一个好方法。情绪低落的时候,轻轻哼一支轻快的歌曲或者通过吹口琴、弹奏乐器等形式都会使心情向好的方向转变。当你做这件事情时,不必以不会唱歌作借口,也不必管自己唱的是不是跑调,好不好听,那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唱歌这件事。威廉·詹姆士说:“我们不唱歌是因为我们不快乐,我们快乐是因为我们唱歌。”唱到兴头便不会消极。所以,在学生情绪低落消极郁闷时,班主任可以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去做运动或者唱歌,使情绪得到很好的调节。
第三,帮助别人,转换情绪。每个人都有帮助别人获得尊敬的愿望。沮丧的人低沉不振主要是因为不断想到不愉快的事情,或者是因为沉湎于反复的忧思之中。帮助别人不仅有助于转移对自己情绪的注意力,使原来压抑的身心状态得到改变,还能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与心灵上的满足感,变得积极自信。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常与他们谈及父母的辛勤劳苦,告诉他们在自己忧虑情绪不好的时候,采取帮助父母清扫卫生间、厨房、阳台,反复擦拭家具,洗衣服刷鞋等义务劳动的方式,拣一些平时不愿干的脏活累活来发泄,真的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也许一开始干的时候还有点勉强,但干着干着就进入了状态。审视自己的劳动成果,愉悦与满足一下子写满脸庞,所有的不快与担忧早已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第四,转变看问题的角度。转变看问题的角度,改变比较的对象,对于忧虑患者是最具建设性的方法。换一个角度审视自己失去的东西会有很奇妙的功效。 有时当我们发现不幸并不仅仅属于自己,或者突然发现我们身边还有一些比自己更不幸的人时,对别人的同情会淡化我们内心的痛苦。这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心理对于忧虑患者具有出奇的疗效。
忧郁虽然是一种普通的心理障碍,但它不分国籍、性别、年龄,严重的会使人丧失生活的勇气。因此,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班主任应经常观察学生的情绪,及时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发现他们隐藏在困扰事件或表面行为背后的情绪和内心需要。尽量避免忧郁情绪侵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让忧郁从学生正常的生活中走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