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到年末,五大电力集团火电业务集体亏损声再次响起,而市场关于电价上调的“惯性猜测”再次弥漫。
发改委价格司电力价格处一位官员近日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长远来看,电价肯定要上调,但是具体何时并不清楚,而他也表示自己并不知晓是否有电价上调的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
政府主管部门的模棱两可,电力企业的哭穷,煤炭企业的抱屈,电网的沉默,汇成了一幅电力行业的乱象。而五大电力集团为首的电力企业是否在以亏损为名,行涨价之实?而煤炭企业是否真是电力亏损的罪魁祸首?
举债扩张困境
本刊记者采访的多位火电行业内部人士均表示,目前火电行业生存境况确实困难,不少地方火电厂濒临破产。
“火电企业亏损面超过50%,资不抵债的企业在20%,除了60万千瓦以上机组的由于煤耗低能保证微利以及离港口近的火电厂稍微具有成本优势外,其他火电厂基本都亏损。”国网能源研究院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工程师朱发根博士对记者表示。“火电行业今年陷入巨额亏损是真,但是不应该完全将原因归结为煤炭,如果只考虑煤炭上涨、人员工资上涨,火电厂并不会亏钱。”
据本刊记者了解,截至2011年三季度,大唐集团总共亏损了37亿元,其它四大电力集团国电、华能、华电和中电投,业绩同比均巨幅下滑,负债率皆84%以上。
“五大电力集团近几年为了快速扩张进行的高负债经营,实则在燃料成本之外,成为电力集团的另一紧箍咒。”另一位不愿具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以大唐集团为例,根据其披露的2011三季报,2011年1-9月,利润总额-29亿元,营业收入1458亿元,比上年增加了12%;营业成本1344亿元,比上年增加了13%;而财务费用这一项高达146亿元,而2010年同期115亿元,增速高达27%。也就是说财务费用增速远远超过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的增速。
“今年信贷政策收紧,银行利率普遍上调,大量依靠银行贷款的电力企业肯定受到影响。”大唐发电(0991,HK;601991,SH)投资者关系部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而查阅报表可知,2010年大唐集团财务费用同样高达157亿元,2009年高达131亿元。
一位资深财务人士在查阅报表后表示,大唐集团2011年前三季度的银行贷款利率大约为6%,比同期市场利率要低,但公司的财务费用仍然如此之高,可见公司的贷款额度之大。报表显示,前三季度大唐集团短期借款416亿元,长期借款3165亿元,公司资产负债率超过88%。
据大唐集团官网上披露的数据,2006年底,装机容量、发电量、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和全员劳动生产率比2002年底组建时全部“翻一番”,实现了“四年再造一个大唐”的目标。2009年装机容量一年实现了“三大跨越”,突破了1亿千瓦大关,成为世界亿千瓦级特大型发电公司;从2002年到2009年7年间共新投产发电机组7086.35万千瓦,创造了行业公认的“大唐速度”。
“大唐集团在2008年前后扩张期间,整合了一些效益较差的电厂,虽然整体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但按照煤价的上涨趋势来看,却等于背上了很大的包袱。”有业内人士这样向本刊记者表示。
“大唐的项目投资只是当时五大电力集团大干快上的一个缩影。”该人士称。
据了解,2004年开始,国内电力供应呈现缺口,加之电厂盈利较好,火电企业发电积极性高,五大电力集团开始了一轮快速扩张。
中国电监会的数据显示,到2010年底,五大发电集团的装机比重从2002年的34%提升至49%,总装机容量达到47176万千瓦。
但其实到2008年,电力企业设备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已经显现出来了。
电监会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发电量3433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18%;全社会用电量3426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23%,增速比上年回落9.57个百分点;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累计平均设备利用小时4677小时,同比降低了337小时。这意味着,全国有30%以上的发电机组处在停运状态。
电力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大小项目投资金额动辄数亿,电力集团本身盈利能力不佳,只好纷纷向银行贷款,抬高了电厂的负债率。截至今年三季度,五大电力集团的资产负债率均超过84%。
而除了全国范围内四处上马电力项目,五大电力集团为了缓解上游煤炭供应压力,从2002年开始,掀起了一轮抢夺煤炭资源的高潮。截至2010年底,中电投控制的煤炭产能达7275万吨,华能控制的煤炭产能为4772万吨;大唐为1300万吨;华电为5000万吨。
“目前煤炭矿业权价格处于历史高位,加之受地方保护主义影响,电力企业拿到煤矿的成本非常高,这进一步加剧了电力企业的资金紧张。”山西一位煤炭企业人士向记者表示。
发电企业经营亏损,于是向银行借款,借款后到期不能偿还,则又增加新的借款来还旧账,如此依靠银行贷款勉强运转。而正是因为这样,电力企业沦为银行的打工仔,每年光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便高达百亿。
“电力贷款在中国银行贷款中占重要比例,”中国能源网执行副总裁韩晓平曾对媒体指出,“目前平均每年新增的发电量中,每一亿千瓦发电量意味着贷款5000亿元,而一个项目的还贷时间在20年-30年。”
此外,记者查阅报表发现,电力企业畸高的财务费用和电厂的运营模式也有关系。
据悉,部分电厂与煤炭企业的交易模式是先交预付款后拿货,而与电网公司的交易是先卖电,后结算。由于存在时间差,预付款和应收账款占用了电厂的大部分资金,造成资金周转更加困难,只好进一步增加银行贷款额度。 “辛辛苦苦干一年,基本在为银行打工。” 上述大唐发电投资者关系部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
大量依赖银行借款,如果银行上调利率,电力企业将会非常敏感。而一旦银行出于信贷安全的考虑,不给发电企业发放贷款,发电企业将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中国民生银行一位不具名高管告诉记者,不少电企是靠贷款维持发电,但银行持续投钱,电企却越亏越多,最终电力债将成为银行的巨大黑洞。而现在银行业对火电企业贷款实际已经比较谨慎。
据记者了解,目前不少地方政府为了解决本地发电企业的资金问题,要求本地商业银行给发电企业提供封闭贴息贷款,部分地区甚至不得不用划拨土地来担保。
中国银行一人士担忧,由电力企业亏损聚集起来的风险如果不断增大、传递、扩散,数额越来越大,牵涉的行业、企业越来越多,加大宏观经济“硬着陆”的风险。
煤老虎和网老虎
对于电力企业大规模举债扩张,导致财务费用居高不下的质疑,中电投旗下一家地方电厂负责人向记者解释,电力企业负债扩张的原因之一便是煤炭成本连年增加导致电企不得不亏损负债购煤,所以某种程度上电企的举债扩张正是煤炭成本增加带来的恶性循环。
据本刊记者了解,自2003年以来,中国煤炭价格持续上涨,以最有代表性的秦皇岛山西优混5500大卡煤炭价格为例,从2003年底的275元/吨已上涨到2011年10月底的850元/吨以上,累计上涨幅度超过200%,而销售电价涨幅不到40%。
“煤炭属于国家的资源,煤矿企业把煤从地下挖出来,应得的应该是挖掘成本加平均利润,但现在的事实不是这样的,煤炭价格2002年就放开了,大量的煤炭私营企业滥采滥挖,抬高了煤价,并导致了无数的矿难,而富裕了一批煤老板;而电力企业的上网价格一直由国家控制,没有放开。这种格局直接导致上游煤炭企业甚至是大量的私营矿主拿走了煤电产业链上的大部分利润。”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经济学博士刘富垣对记者表示。
“下游电网事实上在产业链上也拿走了不合理的利润。据我了解,电网公司当时给三峡、葛洲坝等发电公司的价格不到0.15元钱,电网销售出来就变成0.30元多了。” 刘称。
中国电监会数据显示,2010年,国家电网公司利润高达450.9亿元,南方电网公司利润达101.1亿元。
据悉,我国电价构成主要由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三部分组成。其中,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均通过政府调控定价,而输配电价由电网企业自行核定,并根据电力购销差价核定。因此,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之间的差额就是电网赚取的利润,而输配电价即过网费,也就是电网公司的经营成本。
根据中国电监会发布的《2010年电力监管年度报告》,2010年,全国主要电网企业的平均销售电价(不含政府性基金和附加)为571.44元/千千瓦时,同比增长6.95%;而匪夷所思的是其平均购电价383.89元/千千瓦时,同比增长率仅为0.05%。这意味着电价上调带来的利润大部分被电网吞噬了。
与此同时,中国主要电网企业2010年输配电成本合计422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92%。其中,折旧、职工薪酬以及其他费用分别占输配电成本的41.64%、19.32%和27.15%。
而对于高达27.15%的其他费用,电网公司从未对外界公开过。
此外,据电监会在《2010年电力监管年度报告》披露,部分电网企业存在重复收取过网费和网损,变相降低了发电企业上网电价的现象,同时有个别电网公司在与发电企业签订《购售电合同》中,存在显失公平的合同条款。
“由于电力运输被两大电网公司垄断,电力公司受制于人,却从来敢怒不敢言。”上述大唐集团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目前煤电网整个产业链存在利润分配不合理,如果不理顺各个环节的关系,只单纯地压价格或提价格都是笨办法,而且治标不治本。”刘富垣对本刊记者表示。
自我救赎
由于五大电力集团普遍资金链紧张,旗下不少火电厂岌岌可危,为这些濒临破产的小火电寻找接盘方成为电力集团的当务之急。
近日,中电投将旗下上市公司漳泽电力部分股权转让给同煤集团就正是电企这种生存现状的写照。
不过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同煤集团能接手火电资产是因为地方政府从中斡旋,且山西有大量的煤炭资源。但对于其他煤炭企业来说,目前的市场条件下卖煤的收入远高于卖电,接手火电资产的动力并不强劲。“由于主业亏损,电力集团不得不进行多元化,以其他产业板块的收入来弥补火电的亏损。如风电、光伏发电以及金融地产等板块。”安邦资产管理公司研究员徐杰超告诉记者。
而截至目前,国电、大唐、华能旗下新能源板块已经先后上市,而中电投和华电的新能源板块也正在酝酿赴港融资。
中电投总经理陆启洲在2011年上半年召开的股东大会上承诺,从2010年开始中电投不搞一个没有煤炭保障的火电项目,未来的主要投资将投向非火电项目,而对于煤化工和光伏产业,同样会慎重。
按其中电投发展规划,到2020年,中电投集团水电、核电、风电装机容量将分别达到4000万千瓦、1400万千瓦和1600万千瓦,清洁能源所占的比例将达到50%以上。
而国电集团近几年则大力投资风电,目前其风电装机总容量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五。该集团规划,到2020年公司水电、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核电装机容量将占40%以上。
“但目前风电遭遇间歇性电源并网瓶颈,智能电网建设与风电场建设难以同步完成;国内光伏产业等同于来料加工,政策补贴还远远不足以拉动国内光伏市场。”徐杰超告诉记者,“这些都是五大电力集团向新能源转型的难题。”
“即使是新能源,同样面临发电成本过高、电价低的问题。如果电力价格形成机制不改,电力企业盈利仍然堪忧。”上述大唐集团不具名内部人士对本刊记者表示。
发改委价格司电力价格处一位官员近日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长远来看,电价肯定要上调,但是具体何时并不清楚,而他也表示自己并不知晓是否有电价上调的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
政府主管部门的模棱两可,电力企业的哭穷,煤炭企业的抱屈,电网的沉默,汇成了一幅电力行业的乱象。而五大电力集团为首的电力企业是否在以亏损为名,行涨价之实?而煤炭企业是否真是电力亏损的罪魁祸首?
举债扩张困境
本刊记者采访的多位火电行业内部人士均表示,目前火电行业生存境况确实困难,不少地方火电厂濒临破产。
“火电企业亏损面超过50%,资不抵债的企业在20%,除了60万千瓦以上机组的由于煤耗低能保证微利以及离港口近的火电厂稍微具有成本优势外,其他火电厂基本都亏损。”国网能源研究院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工程师朱发根博士对记者表示。“火电行业今年陷入巨额亏损是真,但是不应该完全将原因归结为煤炭,如果只考虑煤炭上涨、人员工资上涨,火电厂并不会亏钱。”
据本刊记者了解,截至2011年三季度,大唐集团总共亏损了37亿元,其它四大电力集团国电、华能、华电和中电投,业绩同比均巨幅下滑,负债率皆84%以上。
“五大电力集团近几年为了快速扩张进行的高负债经营,实则在燃料成本之外,成为电力集团的另一紧箍咒。”另一位不愿具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以大唐集团为例,根据其披露的2011三季报,2011年1-9月,利润总额-29亿元,营业收入1458亿元,比上年增加了12%;营业成本1344亿元,比上年增加了13%;而财务费用这一项高达146亿元,而2010年同期115亿元,增速高达27%。也就是说财务费用增速远远超过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的增速。
“今年信贷政策收紧,银行利率普遍上调,大量依靠银行贷款的电力企业肯定受到影响。”大唐发电(0991,HK;601991,SH)投资者关系部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而查阅报表可知,2010年大唐集团财务费用同样高达157亿元,2009年高达131亿元。
一位资深财务人士在查阅报表后表示,大唐集团2011年前三季度的银行贷款利率大约为6%,比同期市场利率要低,但公司的财务费用仍然如此之高,可见公司的贷款额度之大。报表显示,前三季度大唐集团短期借款416亿元,长期借款3165亿元,公司资产负债率超过88%。
据大唐集团官网上披露的数据,2006年底,装机容量、发电量、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和全员劳动生产率比2002年底组建时全部“翻一番”,实现了“四年再造一个大唐”的目标。2009年装机容量一年实现了“三大跨越”,突破了1亿千瓦大关,成为世界亿千瓦级特大型发电公司;从2002年到2009年7年间共新投产发电机组7086.35万千瓦,创造了行业公认的“大唐速度”。
“大唐集团在2008年前后扩张期间,整合了一些效益较差的电厂,虽然整体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但按照煤价的上涨趋势来看,却等于背上了很大的包袱。”有业内人士这样向本刊记者表示。
“大唐的项目投资只是当时五大电力集团大干快上的一个缩影。”该人士称。
据了解,2004年开始,国内电力供应呈现缺口,加之电厂盈利较好,火电企业发电积极性高,五大电力集团开始了一轮快速扩张。
中国电监会的数据显示,到2010年底,五大发电集团的装机比重从2002年的34%提升至49%,总装机容量达到47176万千瓦。
但其实到2008年,电力企业设备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已经显现出来了。
电监会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发电量3433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18%;全社会用电量3426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23%,增速比上年回落9.57个百分点;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累计平均设备利用小时4677小时,同比降低了337小时。这意味着,全国有30%以上的发电机组处在停运状态。
电力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大小项目投资金额动辄数亿,电力集团本身盈利能力不佳,只好纷纷向银行贷款,抬高了电厂的负债率。截至今年三季度,五大电力集团的资产负债率均超过84%。
而除了全国范围内四处上马电力项目,五大电力集团为了缓解上游煤炭供应压力,从2002年开始,掀起了一轮抢夺煤炭资源的高潮。截至2010年底,中电投控制的煤炭产能达7275万吨,华能控制的煤炭产能为4772万吨;大唐为1300万吨;华电为5000万吨。
“目前煤炭矿业权价格处于历史高位,加之受地方保护主义影响,电力企业拿到煤矿的成本非常高,这进一步加剧了电力企业的资金紧张。”山西一位煤炭企业人士向记者表示。
发电企业经营亏损,于是向银行借款,借款后到期不能偿还,则又增加新的借款来还旧账,如此依靠银行贷款勉强运转。而正是因为这样,电力企业沦为银行的打工仔,每年光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便高达百亿。
“电力贷款在中国银行贷款中占重要比例,”中国能源网执行副总裁韩晓平曾对媒体指出,“目前平均每年新增的发电量中,每一亿千瓦发电量意味着贷款5000亿元,而一个项目的还贷时间在20年-30年。”
此外,记者查阅报表发现,电力企业畸高的财务费用和电厂的运营模式也有关系。
据悉,部分电厂与煤炭企业的交易模式是先交预付款后拿货,而与电网公司的交易是先卖电,后结算。由于存在时间差,预付款和应收账款占用了电厂的大部分资金,造成资金周转更加困难,只好进一步增加银行贷款额度。 “辛辛苦苦干一年,基本在为银行打工。” 上述大唐发电投资者关系部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
大量依赖银行借款,如果银行上调利率,电力企业将会非常敏感。而一旦银行出于信贷安全的考虑,不给发电企业发放贷款,发电企业将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中国民生银行一位不具名高管告诉记者,不少电企是靠贷款维持发电,但银行持续投钱,电企却越亏越多,最终电力债将成为银行的巨大黑洞。而现在银行业对火电企业贷款实际已经比较谨慎。
据记者了解,目前不少地方政府为了解决本地发电企业的资金问题,要求本地商业银行给发电企业提供封闭贴息贷款,部分地区甚至不得不用划拨土地来担保。
中国银行一人士担忧,由电力企业亏损聚集起来的风险如果不断增大、传递、扩散,数额越来越大,牵涉的行业、企业越来越多,加大宏观经济“硬着陆”的风险。
煤老虎和网老虎
对于电力企业大规模举债扩张,导致财务费用居高不下的质疑,中电投旗下一家地方电厂负责人向记者解释,电力企业负债扩张的原因之一便是煤炭成本连年增加导致电企不得不亏损负债购煤,所以某种程度上电企的举债扩张正是煤炭成本增加带来的恶性循环。
据本刊记者了解,自2003年以来,中国煤炭价格持续上涨,以最有代表性的秦皇岛山西优混5500大卡煤炭价格为例,从2003年底的275元/吨已上涨到2011年10月底的850元/吨以上,累计上涨幅度超过200%,而销售电价涨幅不到40%。
“煤炭属于国家的资源,煤矿企业把煤从地下挖出来,应得的应该是挖掘成本加平均利润,但现在的事实不是这样的,煤炭价格2002年就放开了,大量的煤炭私营企业滥采滥挖,抬高了煤价,并导致了无数的矿难,而富裕了一批煤老板;而电力企业的上网价格一直由国家控制,没有放开。这种格局直接导致上游煤炭企业甚至是大量的私营矿主拿走了煤电产业链上的大部分利润。”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经济学博士刘富垣对记者表示。
“下游电网事实上在产业链上也拿走了不合理的利润。据我了解,电网公司当时给三峡、葛洲坝等发电公司的价格不到0.15元钱,电网销售出来就变成0.30元多了。” 刘称。
中国电监会数据显示,2010年,国家电网公司利润高达450.9亿元,南方电网公司利润达101.1亿元。
据悉,我国电价构成主要由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三部分组成。其中,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均通过政府调控定价,而输配电价由电网企业自行核定,并根据电力购销差价核定。因此,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之间的差额就是电网赚取的利润,而输配电价即过网费,也就是电网公司的经营成本。
根据中国电监会发布的《2010年电力监管年度报告》,2010年,全国主要电网企业的平均销售电价(不含政府性基金和附加)为571.44元/千千瓦时,同比增长6.95%;而匪夷所思的是其平均购电价383.89元/千千瓦时,同比增长率仅为0.05%。这意味着电价上调带来的利润大部分被电网吞噬了。
与此同时,中国主要电网企业2010年输配电成本合计422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92%。其中,折旧、职工薪酬以及其他费用分别占输配电成本的41.64%、19.32%和27.15%。
而对于高达27.15%的其他费用,电网公司从未对外界公开过。
此外,据电监会在《2010年电力监管年度报告》披露,部分电网企业存在重复收取过网费和网损,变相降低了发电企业上网电价的现象,同时有个别电网公司在与发电企业签订《购售电合同》中,存在显失公平的合同条款。
“由于电力运输被两大电网公司垄断,电力公司受制于人,却从来敢怒不敢言。”上述大唐集团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目前煤电网整个产业链存在利润分配不合理,如果不理顺各个环节的关系,只单纯地压价格或提价格都是笨办法,而且治标不治本。”刘富垣对本刊记者表示。
自我救赎
由于五大电力集团普遍资金链紧张,旗下不少火电厂岌岌可危,为这些濒临破产的小火电寻找接盘方成为电力集团的当务之急。
近日,中电投将旗下上市公司漳泽电力部分股权转让给同煤集团就正是电企这种生存现状的写照。
不过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同煤集团能接手火电资产是因为地方政府从中斡旋,且山西有大量的煤炭资源。但对于其他煤炭企业来说,目前的市场条件下卖煤的收入远高于卖电,接手火电资产的动力并不强劲。“由于主业亏损,电力集团不得不进行多元化,以其他产业板块的收入来弥补火电的亏损。如风电、光伏发电以及金融地产等板块。”安邦资产管理公司研究员徐杰超告诉记者。
而截至目前,国电、大唐、华能旗下新能源板块已经先后上市,而中电投和华电的新能源板块也正在酝酿赴港融资。
中电投总经理陆启洲在2011年上半年召开的股东大会上承诺,从2010年开始中电投不搞一个没有煤炭保障的火电项目,未来的主要投资将投向非火电项目,而对于煤化工和光伏产业,同样会慎重。
按其中电投发展规划,到2020年,中电投集团水电、核电、风电装机容量将分别达到4000万千瓦、1400万千瓦和1600万千瓦,清洁能源所占的比例将达到50%以上。
而国电集团近几年则大力投资风电,目前其风电装机总容量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五。该集团规划,到2020年公司水电、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核电装机容量将占40%以上。
“但目前风电遭遇间歇性电源并网瓶颈,智能电网建设与风电场建设难以同步完成;国内光伏产业等同于来料加工,政策补贴还远远不足以拉动国内光伏市场。”徐杰超告诉记者,“这些都是五大电力集团向新能源转型的难题。”
“即使是新能源,同样面临发电成本过高、电价低的问题。如果电力价格形成机制不改,电力企业盈利仍然堪忧。”上述大唐集团不具名内部人士对本刊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