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父母养育方式与青年罪犯人格障碍形成的关系。方法:选择江苏省某劳教所2003-11监狱内接受劳教的人员500人。由专业人员主持团体测试,由调查对象自行填写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该量表为子女评价的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修订中文版共66个条目,包括6个父亲因子分和5个母亲因子分,信度和效度都较明显)和人格诊断问卷(第4版)(对问卷中的每题以“正确”或“错误”回答。回答“正确”将作为病理反应记分,分数越高表明人格障碍的症状越多)。人格诊断问卷(第4版)评分高于42分者,且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标准确诊人格障碍病例,设为人格障碍组。人格诊断问卷(第4版)评分低于42分者,且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标准确诊人格正常者,设为正常组。结果:发出问卷500份,收回回答规范、完整问卷427份。确诊的人格障碍组共113人,正常组314人。①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各因子得分的比较:母亲的情感温暖、过度保护、偏爱、拒绝各因子得分均高于父亲(53.33±9.22,50.23±9.11;39.09±6.88,36.64±6.58;11.08±3.09,10.50±3.06;13.34±4.28,9.86±3.07),而惩罚、严厉因子得分低于父亲(13.52±4.39,19.62±5.60)。②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各因子得分相关关系的分析: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相同因子得分具有高度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6);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都各自与对方的情感温暖呈低度负相关,父亲的偏爱与母亲的惩罚严厉也呈低度负相关(相关系数>0.1)。③人格障碍组与正常组父母教养方式比较:人格障碍组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明显低于正常组(47.92±8.79,51.06±9.10;50.60±9.63,54.32±8.88),而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因子得分显著高于正常组(22.25±6.31,18.66±5.00;11.32±3.59,9.33±2.67。15.44±4.87,12.83±4.00;14.61±4.62,12.88±4.06),父亲的过度干预、母亲的偏爱因子分也高于正常组(23.39±4.41,22.27±4.51;11.60±3.32,10.89±2.98)。结论:父母养育方式存在一定的分歧。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超出了一定限度,易造成子女心理冲突,难以获得心理和行为的同一,导致他们的社会行为出现偏差。有人格障碍罪犯父母明显存在高惩罚、严厉,高拒绝、否认与低情感温暖、理解以及父亲的过度干预、母亲的偏爱这样一种不良养育模式。父母的不良养育方式是犯罪青年人格障碍形成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