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在新体育课程背景下,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大力推行“学科德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体育课所提供的有利条件,阐述如何将德育的丰富内容寓于体育教学的动静之中。
【关键词】德育 体育教学 体现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2-0203-02
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强调以体育与健康学习为主,渗透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习近平也曾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所以,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中增强体质、陶冶情操、提高品德素养,是每一位中学体育教师应尽的职责。
一、课堂常规中的德育教育
课堂常规是在教学中必须遵守的,它保证了教学的顺利进行,必须加以制度化。是培养学生的好思想和好作风,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和组织纪律教育的一条十分重要的渠道。通过课堂常规的贯彻落实,如严格考勤、考核制度,加强组织纪律性,可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和热爱集体等良好的思想及道德品质。
二、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中的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一般都在体育场、馆内进行,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活动内容也比较广泛。如果没有一定的规范限制就难以进行教学。因此在体育课堂上,队列、队形的合理调动、变换、队列练习,组织学生布置、收拾器材;练习过程中同学之间的相互保护与帮助等都具有具体的要求,这些在组织的过程中都蕴含着生动的德育教育因素。显而易见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迅速、整齐、遵守纪律、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对培养学生遵守社会生活的各种准则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从而加强其组织性和纪律性,使潜移默化地养成遵纪守法的优秀品德。
三、体育教学内容中的德育教育
根据课的内容、任务、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际,优化教学方法、组织形式,使其与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身体活动意识的实际相结合,才能提高教育的效益。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育,教师在讲解示范中,主要阐述动作技术的要点和难点,讲清动作技术的完成过程,让学生获得基本知识,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而非面面俱到,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和练习。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精神,使学生的思想活动在教学中呈现积极状态 。又如,同样是体操队列、队形教材,采用“兵营”式和“观摩、汇报、评比”式的两种组织教学形式,后者符合学生集体荣誉感和积极参与的竞争意识,又培养了遵守纪律的行为习惯。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又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意志和行为结合起来,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教育。
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内容中是随处可见的,例如:田径运动可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集体性的体育项目,可培养组织纪律性和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机智灵敏的应变能力;体操、武术等项目,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勇敢、沉着、机智、果断和自控能力。各种体育游戏教学,如“通过敌人封锁线”,“炸碉堡”等游戏可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这些教学内容会时不时的对参加者的思想品德的提出严峻的考验。如长跑时出现“极点”,是坚持下去还是半途而废,在比赛中对方进行侵人犯规时,是毫不计较,还是“以牙还牙”;集体配合不够默契,比赛失利时,是相互鼓励,还是相互抱怨;裁判误判时宽容大度,还是“斤斤计较”;比赛节节胜利时,谨慎从事,还是骄横自大等。在整个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内容的本身就在不断的实现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及个性的培养。
四、体育竞赛活动中的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活动经常采用竞赛,评比和奖励优胜等方法。竞赛能够激励青少年学生力争上游,奋勇拼搏的竞争精神;评比能使学生较容易地意识到个人的努力程度将影响集体荣誉以及集体荣誉给其带来的影响,使学生会自觉协调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义务感和集体荣誉感;体育比赛对优胜者的奖励能够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使他们饱尝胜利果实的喜悦和对未来充满希望。同时有能使失败者具备战胜困难,不甘失败,不怕挫折的心理素质。如:在篮球比赛中,有个别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的生动事例,及时给学生以恰当的鼓励与表扬,这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是很有作用的。
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各项体育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和心理状态,通过观察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疏导。如在竞赛活动中,在同样的条件下,有的学生可能表现出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顽强的拼搏精神,而有的同学则可能表现出不负责任、怯困难等等。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及时进行表扬或教育,耐心地引导,使其个人英雄主义行为逐步朝着集体主义精神升华和内化。
综上所述,大力推行“学科德育”,让德育教育体现在体育教学中,关键要灵活多樣,结合实际,因势利导,应从“育人”的目标出发,坚持站在“育人”的高度备课,贯彻新体育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体,将德育教育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中。
【关键词】德育 体育教学 体现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2-0203-02
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强调以体育与健康学习为主,渗透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习近平也曾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所以,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中增强体质、陶冶情操、提高品德素养,是每一位中学体育教师应尽的职责。
一、课堂常规中的德育教育
课堂常规是在教学中必须遵守的,它保证了教学的顺利进行,必须加以制度化。是培养学生的好思想和好作风,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和组织纪律教育的一条十分重要的渠道。通过课堂常规的贯彻落实,如严格考勤、考核制度,加强组织纪律性,可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和热爱集体等良好的思想及道德品质。
二、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中的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一般都在体育场、馆内进行,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活动内容也比较广泛。如果没有一定的规范限制就难以进行教学。因此在体育课堂上,队列、队形的合理调动、变换、队列练习,组织学生布置、收拾器材;练习过程中同学之间的相互保护与帮助等都具有具体的要求,这些在组织的过程中都蕴含着生动的德育教育因素。显而易见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迅速、整齐、遵守纪律、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对培养学生遵守社会生活的各种准则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从而加强其组织性和纪律性,使潜移默化地养成遵纪守法的优秀品德。
三、体育教学内容中的德育教育
根据课的内容、任务、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际,优化教学方法、组织形式,使其与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身体活动意识的实际相结合,才能提高教育的效益。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育,教师在讲解示范中,主要阐述动作技术的要点和难点,讲清动作技术的完成过程,让学生获得基本知识,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而非面面俱到,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和练习。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精神,使学生的思想活动在教学中呈现积极状态 。又如,同样是体操队列、队形教材,采用“兵营”式和“观摩、汇报、评比”式的两种组织教学形式,后者符合学生集体荣誉感和积极参与的竞争意识,又培养了遵守纪律的行为习惯。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又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意志和行为结合起来,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教育。
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内容中是随处可见的,例如:田径运动可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集体性的体育项目,可培养组织纪律性和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机智灵敏的应变能力;体操、武术等项目,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勇敢、沉着、机智、果断和自控能力。各种体育游戏教学,如“通过敌人封锁线”,“炸碉堡”等游戏可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这些教学内容会时不时的对参加者的思想品德的提出严峻的考验。如长跑时出现“极点”,是坚持下去还是半途而废,在比赛中对方进行侵人犯规时,是毫不计较,还是“以牙还牙”;集体配合不够默契,比赛失利时,是相互鼓励,还是相互抱怨;裁判误判时宽容大度,还是“斤斤计较”;比赛节节胜利时,谨慎从事,还是骄横自大等。在整个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内容的本身就在不断的实现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及个性的培养。
四、体育竞赛活动中的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活动经常采用竞赛,评比和奖励优胜等方法。竞赛能够激励青少年学生力争上游,奋勇拼搏的竞争精神;评比能使学生较容易地意识到个人的努力程度将影响集体荣誉以及集体荣誉给其带来的影响,使学生会自觉协调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义务感和集体荣誉感;体育比赛对优胜者的奖励能够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使他们饱尝胜利果实的喜悦和对未来充满希望。同时有能使失败者具备战胜困难,不甘失败,不怕挫折的心理素质。如:在篮球比赛中,有个别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的生动事例,及时给学生以恰当的鼓励与表扬,这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是很有作用的。
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各项体育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和心理状态,通过观察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疏导。如在竞赛活动中,在同样的条件下,有的学生可能表现出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顽强的拼搏精神,而有的同学则可能表现出不负责任、怯困难等等。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及时进行表扬或教育,耐心地引导,使其个人英雄主义行为逐步朝着集体主义精神升华和内化。
综上所述,大力推行“学科德育”,让德育教育体现在体育教学中,关键要灵活多樣,结合实际,因势利导,应从“育人”的目标出发,坚持站在“育人”的高度备课,贯彻新体育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体,将德育教育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