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对1 500名学生进行的专项调查给出答案——61%的受访学生感到无法与父母交流和沟通。31%的学生认为难以与父母交谈,37%的学生表示从不与父母交谈。以青春期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知识,只有15%的初中生和4%的高中生是从父母的教育中得到的。
反映当下父母与子女沟通难现状的调查并不止于此。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在2010年进行的调查也显示,在人生遇到重大问题会向谁求助这一问题上,63.3%的人首选同龄朋友,其次才是父母(46.2%)。中国国际家庭教育论坛组委会与天津《今晚报》主办的“孩子,说说你的烦恼事”征文活动也显示,“父母高高在上无法沟通”、“父母不了解自己的烦恼”,在孩子所有的烦恼中排在前列。
在国际比较视野中,我国家长与子女沟通难的问题也显得非常突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09年发布的《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权益状况比较研究报告》显示,日本高中生经常和父母聊天的比例最高(82.0%),其次是美国高中生(73.8%),韩国高中生排在第三位(70.1%),中国高中生排在最后(54.8%)。该调查同时显示,在烦恼的时候,21.0%的中国高中生无人倾诉,在四国中所占比例最高。
就在许多人抱怨父母与子女越来越难沟通的同时,一则关于“中国式接送”的新闻也成为公众关注焦点。时下众多家长“吐槽”,每到下午放学时间,全国各地小学门口便会上演“中国式接孩子”。许多网友感叹,这就是中国家长对孩子过度关心与呵护的最真实写照。一边是家长对孩子高度关心与呵护,另一边是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存在严重问题,这两种看似矛盾却又同时存在的现象背后隐藏着什么?对孩子高度关心与关注的中国家长,为什么会出现与孩子沟通难的问题?
2008年,上海市第五十四中学高二女生陈冲,用一年时间在上海市8个区12所中学实施了一项高中生与父母沟通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当问及“最想和父母沟通的内容”时,93%的受访学生填答的内容都与“关注自我”有关。其中,“个人兴趣”的填答比例最高,达到了21%,其他依次是“感兴趣的文体明星”、“金融”、“投资”、“历史奇闻”、“健康保健类的知识”,排在最后的才是学习、高考等话题。
但调查同时发现,在现实中,56%的受访学生表示,跟父母沟通最多的是与学习和学校相关的事情,只有不足20%的人会沟通“未来职业规划”和“家庭结构”等与学习完全无关的内容。
陈冲认为,在孩子与父母的沟通中,存在着双方以自我为中心、“想说的”和“想听的”总是不合拍等严重问题,致使双方进行的是一种缺乏真正交流的“伪沟通”。
《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权益状况比较研究报告》也显示,82.1%的中国高中生表示父母平时最关心自己的学习成绩,高于对孩子身体健康(79.1%)的关注,更远远高于对孩子生活习惯(49.8%)、交友情况(44.5)和情绪变化(31.9%)的关注。
对比中美家长可以发现,中国家长对孩子学习之外生活的关注度明显较低。81.1%的美国高中生表示“父母知道我的好朋友的情况”,78.6%的美国高中生表示“父母知道我对什么感兴趣”,80.2%的美国高中生表示“父母了解我回家之后干些什么”。只有63.9%的中国高中生表示“父母知道我的好朋友的情况”,57.5%的中国高中生表示“父母知道我对什么感兴趣”,76.0%的中国高中生表示“父母了解我回家之后干些什么”。
知名教育专家、武汉市教育局副局长田文江教授表示,当前90%的家长都在无意中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简单叠加,学校教各门功课,家长也只关心孩子学习,为孩子补习功课。这种教育往往是无效的。家长应该多关心孩子的身体和情商,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爱心感恩、生活的基本技能和常识。现在很多孩子有知识、没常识,有做秀技能、没有生存技能,这就是家庭教育错位的后果。
南开大学陈钟林教授建议,父母应该与孩子建立朋友般的关系,主动跟孩子说说心里话,学会多倾听、少说教。还要多注意自身修养,关注新鲜事物,培养与孩子共同的兴趣点,争取能在多个方面跟孩子说得上话,不要只局限在学习这个单一的话题上。(来源:中国青年报记者:向楠)
反映当下父母与子女沟通难现状的调查并不止于此。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在2010年进行的调查也显示,在人生遇到重大问题会向谁求助这一问题上,63.3%的人首选同龄朋友,其次才是父母(46.2%)。中国国际家庭教育论坛组委会与天津《今晚报》主办的“孩子,说说你的烦恼事”征文活动也显示,“父母高高在上无法沟通”、“父母不了解自己的烦恼”,在孩子所有的烦恼中排在前列。
在国际比较视野中,我国家长与子女沟通难的问题也显得非常突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09年发布的《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权益状况比较研究报告》显示,日本高中生经常和父母聊天的比例最高(82.0%),其次是美国高中生(73.8%),韩国高中生排在第三位(70.1%),中国高中生排在最后(54.8%)。该调查同时显示,在烦恼的时候,21.0%的中国高中生无人倾诉,在四国中所占比例最高。
就在许多人抱怨父母与子女越来越难沟通的同时,一则关于“中国式接送”的新闻也成为公众关注焦点。时下众多家长“吐槽”,每到下午放学时间,全国各地小学门口便会上演“中国式接孩子”。许多网友感叹,这就是中国家长对孩子过度关心与呵护的最真实写照。一边是家长对孩子高度关心与呵护,另一边是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存在严重问题,这两种看似矛盾却又同时存在的现象背后隐藏着什么?对孩子高度关心与关注的中国家长,为什么会出现与孩子沟通难的问题?
2008年,上海市第五十四中学高二女生陈冲,用一年时间在上海市8个区12所中学实施了一项高中生与父母沟通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当问及“最想和父母沟通的内容”时,93%的受访学生填答的内容都与“关注自我”有关。其中,“个人兴趣”的填答比例最高,达到了21%,其他依次是“感兴趣的文体明星”、“金融”、“投资”、“历史奇闻”、“健康保健类的知识”,排在最后的才是学习、高考等话题。
但调查同时发现,在现实中,56%的受访学生表示,跟父母沟通最多的是与学习和学校相关的事情,只有不足20%的人会沟通“未来职业规划”和“家庭结构”等与学习完全无关的内容。
陈冲认为,在孩子与父母的沟通中,存在着双方以自我为中心、“想说的”和“想听的”总是不合拍等严重问题,致使双方进行的是一种缺乏真正交流的“伪沟通”。
《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权益状况比较研究报告》也显示,82.1%的中国高中生表示父母平时最关心自己的学习成绩,高于对孩子身体健康(79.1%)的关注,更远远高于对孩子生活习惯(49.8%)、交友情况(44.5)和情绪变化(31.9%)的关注。
对比中美家长可以发现,中国家长对孩子学习之外生活的关注度明显较低。81.1%的美国高中生表示“父母知道我的好朋友的情况”,78.6%的美国高中生表示“父母知道我对什么感兴趣”,80.2%的美国高中生表示“父母了解我回家之后干些什么”。只有63.9%的中国高中生表示“父母知道我的好朋友的情况”,57.5%的中国高中生表示“父母知道我对什么感兴趣”,76.0%的中国高中生表示“父母了解我回家之后干些什么”。
知名教育专家、武汉市教育局副局长田文江教授表示,当前90%的家长都在无意中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简单叠加,学校教各门功课,家长也只关心孩子学习,为孩子补习功课。这种教育往往是无效的。家长应该多关心孩子的身体和情商,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爱心感恩、生活的基本技能和常识。现在很多孩子有知识、没常识,有做秀技能、没有生存技能,这就是家庭教育错位的后果。
南开大学陈钟林教授建议,父母应该与孩子建立朋友般的关系,主动跟孩子说说心里话,学会多倾听、少说教。还要多注意自身修养,关注新鲜事物,培养与孩子共同的兴趣点,争取能在多个方面跟孩子说得上话,不要只局限在学习这个单一的话题上。(来源:中国青年报记者:向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