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一:
女儿甜甜性子急,没耐心,有了什么需求一会儿也等不得。如果不按她的要求做,她准会又哭又闹,讲道理她也不听,很是让人烦心,也很苦恼,不知道该怎么样教育她……
案例二:
我家彤彤29个月,性子特别急,动不动就哭闹,连玩具玩不好都会急得哭,一点事情不如她心意就耍脾气,真拿她没办法……
在我接到的咨询案例中,类似甜甜妈和彤彤妈的困惑大有人在,这就引起一个值得展开的话题:孩子性子急怎么办?一般来说,根据不同典型成因,可把急性子分成以下4种不同类型:
遗传型
成因分析:主要由遗传的神经类型原因导致的急性子。孩子的神经类型是与生俱来的,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根据神经过程的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三个特性把人的神经类型分为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和抑制型四种,属于兴奋型的孩子容易因神经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而性情急躁。
判断依据:孩子生下来就比一般的孩子“性急”,主要表现是比较容易急躁,对刺激反应强烈,吃奶、睡觉稍不顺心就大哭大闹。
教养建议:遇到这种情况,父母千万不要过于焦虑,要认识到不同的神经类型没有好坏之分,只要因势利导,都可能发展成良好的个性。
习得型
主要成因:主要由成长环境原因导致的急性子。孩子是最善于模仿的,而且极易受到成人情绪的影响。如果主要养护人本身性子就比较急,或者家庭氛围太紧张,孩子就很容易受到习染,变成躁动不安的急性子。
判断依据:孩子在新生儿期并没有明显的性急表现,但养护人的性子比较急或者家庭氛围比较紧张,导致孩子后来慢慢形成急性子,且性急的表达方式和养护人有一定的相似性。
教养建议:养护人做好行为表率,提供正面示范;建设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给孩子温和的行为刺激。
反应型
主要成因:有的养护人,由于教养经验的局限,对孩子的身心需求总是反应很迟钝,致使孩子不得不运用比较剧烈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需求。如果每每奏效,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发现,只有以这种方式提出需求才容易得到关注,“急性子”就此形成。
判断依据:孩子诞生之初并没有明显的性急反应,而是后来经常用这种方式“要挟”养护人屡获成功后,渐渐固定下来急性子的反应。
教养建议:及时读懂孩子合理的内心需求,第一时间给予满足,对于不合理的需求,要善于拒绝或让孩子学会“等待”,不要因孩子出现性急反应就马上过来满足。及时切断“性急表现”与“即时满足”之间的固定连接,久而久之,孩子的行为就可能做出相应的调整。
情景型
主要成因:孩子因为生理不适、生活变故等原因而暂时出现的性急反应。一般为一次性的,但处理不当的话也可能使之成为习惯。比如,孩子的养护人发生变更时,往往比较容易出现情感反应而变得性急,如果此时新养护人为了拉拢孩子而不分青红皂白地满足孩子,就可能固化这种反应模式。
判断依据:平素不是那么性急的孩子,在生病或遭遇其他情感波折的时候突然出现性急反应。
教养建议:不因为孩子一时的性情改变就对孩子行为上纲上线,做好孩子的情绪安抚工作,但不要丧失教育原则。
需要说明的是,任何行为都是遗传、环境因素和主观能动性相互作用的产物,现实生活中的“急性子”,也一般是上述原因混合影响的产物,需要家长综合考虑各种可能性并做出相应的行为调整。
作者介绍:
桐桐妈,教育学博士,现供职于某著名教育研究机构,在职博士后,曾经主修幼儿教育。
女儿甜甜性子急,没耐心,有了什么需求一会儿也等不得。如果不按她的要求做,她准会又哭又闹,讲道理她也不听,很是让人烦心,也很苦恼,不知道该怎么样教育她……
案例二:
我家彤彤29个月,性子特别急,动不动就哭闹,连玩具玩不好都会急得哭,一点事情不如她心意就耍脾气,真拿她没办法……
在我接到的咨询案例中,类似甜甜妈和彤彤妈的困惑大有人在,这就引起一个值得展开的话题:孩子性子急怎么办?一般来说,根据不同典型成因,可把急性子分成以下4种不同类型:
遗传型
成因分析:主要由遗传的神经类型原因导致的急性子。孩子的神经类型是与生俱来的,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根据神经过程的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三个特性把人的神经类型分为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和抑制型四种,属于兴奋型的孩子容易因神经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而性情急躁。
判断依据:孩子生下来就比一般的孩子“性急”,主要表现是比较容易急躁,对刺激反应强烈,吃奶、睡觉稍不顺心就大哭大闹。
教养建议:遇到这种情况,父母千万不要过于焦虑,要认识到不同的神经类型没有好坏之分,只要因势利导,都可能发展成良好的个性。
习得型
主要成因:主要由成长环境原因导致的急性子。孩子是最善于模仿的,而且极易受到成人情绪的影响。如果主要养护人本身性子就比较急,或者家庭氛围太紧张,孩子就很容易受到习染,变成躁动不安的急性子。
判断依据:孩子在新生儿期并没有明显的性急表现,但养护人的性子比较急或者家庭氛围比较紧张,导致孩子后来慢慢形成急性子,且性急的表达方式和养护人有一定的相似性。
教养建议:养护人做好行为表率,提供正面示范;建设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给孩子温和的行为刺激。
反应型
主要成因:有的养护人,由于教养经验的局限,对孩子的身心需求总是反应很迟钝,致使孩子不得不运用比较剧烈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需求。如果每每奏效,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发现,只有以这种方式提出需求才容易得到关注,“急性子”就此形成。
判断依据:孩子诞生之初并没有明显的性急反应,而是后来经常用这种方式“要挟”养护人屡获成功后,渐渐固定下来急性子的反应。
教养建议:及时读懂孩子合理的内心需求,第一时间给予满足,对于不合理的需求,要善于拒绝或让孩子学会“等待”,不要因孩子出现性急反应就马上过来满足。及时切断“性急表现”与“即时满足”之间的固定连接,久而久之,孩子的行为就可能做出相应的调整。
情景型
主要成因:孩子因为生理不适、生活变故等原因而暂时出现的性急反应。一般为一次性的,但处理不当的话也可能使之成为习惯。比如,孩子的养护人发生变更时,往往比较容易出现情感反应而变得性急,如果此时新养护人为了拉拢孩子而不分青红皂白地满足孩子,就可能固化这种反应模式。
判断依据:平素不是那么性急的孩子,在生病或遭遇其他情感波折的时候突然出现性急反应。
教养建议:不因为孩子一时的性情改变就对孩子行为上纲上线,做好孩子的情绪安抚工作,但不要丧失教育原则。
需要说明的是,任何行为都是遗传、环境因素和主观能动性相互作用的产物,现实生活中的“急性子”,也一般是上述原因混合影响的产物,需要家长综合考虑各种可能性并做出相应的行为调整。
作者介绍:
桐桐妈,教育学博士,现供职于某著名教育研究机构,在职博士后,曾经主修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