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专业实验—实训平台是实施实践性教學环节的重要保障。目前高校的很多专业都有很强的实践性,只有通过切身实验实习感受,学生才能从真正意义上理解教学内容。因此,建设专业实验—实训平台非常必要。
关键词:伊实验;实习;实训;平台建设
一、研究背景
1.学生综合能力是就业成败的关键因素
学生就业难和社会需求人才短缺这一悖论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2015年教育部主办的"2015关注中国大学生就业"系列公益活动中调查了解最真实的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及需求。从企业人士和学生对就业障碍的看法对比可以看出,“综合能力”已成为企业和学生共识的第一位的影响因素,综合能力普遍不能达到企业用人的要求,也就成为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了。
2.综合能力的界定
能力模型就是对员工核心能力进行不同层次的定义以及相应层次的行为描述,确定关键能力和完成特定工作所需求的熟练程度。据统计分析认为一个合格的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影响力、成就导向、团队与合作精神、分析思维、主动积极、培养他人、自信心、人际理解、监控能力、信息搜集、团队领导力、概念式思考11项素质。企业一般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对该模型的修正,采用适合于本企业发展的能力模型,挑选和考察员工。因此,学校教育应该也按照企业认同的结构化能力或胜任能力教育并训练学生。
3.怎样能够提升能力
能力提升的有效方式不是传统的认知教学的说教方式,科学路径是思想变行动,行动变习惯。因此,在院校构建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采取行动,让他们在行动中训练良好的习惯,逐渐养成当遇到问题或难题时,自觉地从多个侧面进行思考,深刻分析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系统制定行动方案,并采取恰当的手段使工作得以高效率开展,取得高绩效。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应用型人才。
二、实验、实习和实训是获得习惯的有效途径
构建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行动中训练。那么,这一系列活动的形式应该是什么?具体说,就是构建怎样的系列活动,才能实现让学生获得习惯的训练?目前,在高等院校学生培养方案中实验、实习和实训就是有效的途径。
1.实验教学目标
“实验”是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按潘懋元主编的《高等学校教学原理与方法》解释,“实验”是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在人为控制下,设置或模拟一定的条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条件与对象变化的相关性中研究自然规律。这里强调的是“人为控制下设置或模拟一定条件”,这种设置、模拟就是对实际问题的进行抽象、简化后建立“模型”,在某些限定条件下观察研究对象的变化规律。“模型”越贴近实际,得出的结论越能真实的反应客观规律。自然科学是这样,社会科学也是这样。
2.实习教学目标
“实习”是把学到的理论知识拿到实际工作中去应用和检验,以锻炼工作能力。实习突出的是到实际中去见识,一般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从事一定的实际工作,借以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有关的直接知识、验证间接知识,或综合运用知识于实践的教学方法。它不同于实验,是真实的工作环境,要了解真实的工作情况,如果用描述程度的语言来定义的化,认识实习就是“初步了解”,专业实习就是“局部深入了解”,毕业实习就是“全面综合了解”。实习的教学目标就是要通过在实际环境中考察学习,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强化思维训练。
3.实训的教学目标
所谓实训,通常认为是在真实的环境中为达成某种目标而进行的专项训练,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和难题的正确意识,从而能够习惯性地从多方位思考,深入分析问题的原因,系统地策划解决方案,并且有效地组织解决问题的行动,并高效地做出成果。实训突出的是在实际工作环境下,面对发现的问题,养成思维的习惯,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法。
三、实验、实习和实训平台建设
平台的搭建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必要条件,平台的搭建分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硬件建设符合软件建设要求,随着教育基础建设投入的不断的增加,硬件建设所需投入已经不成问题,平台建设着重要在软件上下功夫。
1.实验室建设
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开发实验,实验以锻炼思维为主要目的,实验是载体,理工科的实验设计有很多传统实验可借鉴,而管理类的实验是近年来才兴起的,实验设计缺乏科学性,很不完善,其主要原因是对实验的教学目标不明确,因此,实验室建设应该在开发、设计实验上加大投入力度。实验设计主要是要确定研究对象,明确哪些参数可以成为人为控制变量?主要考虑哪些参数变化的影响?改变那些参数会引起结论的变化等。实验室硬件建设的原则是宏观加微观、实物加仿真。所谓宏观,就是通过微缩展现物流运作过程,微观就是对运作过程中的某部分进行放大;实物就是将物流企业中使用的设备搬进实验室,仿真就是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模拟物流运作各个过程。
2.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基地建设是当前高校实现实践教学的一个瓶颈问题,特别是高校学生毕业实习在实习基地完成的比例很小,绝大部分学生实习不能落实。分析原因一是由于就业压力,学生不踏心实习,将实习作为寻求职业的机会,频繁调换实习单位,小企业学生不愿意去,大企业管理规范,不愿意接待学生实习;二是缺乏指导教师与企业沟通的机制,学校与企业对学生实习的认识不统一,学生实习缺乏有效的指导和要求;三是企业缺乏为社会培养人才的责任意识,育人的大环境不存在,由此造成高校学生实习基地名存实亡。要解决实习基地问题,应建立一种机制,使企业和社会将接待学生实习作为自己的职责,同时,加强学生毕业实习的管理,将企业对毕业生实习鉴定作为求职需提供的重要参考依据。
3.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的概念是随着应用型人才培养而建立起来的概念,实训是一个模拟过程,需要有环境,又要可复制,因此,实训基地应建立在学校,现实的企业作为实训基地有困难。以管理实训设计为例,具有下列的特征:
(1)以工作任务的结果为检验标准。
(2)体验达成结果的全过程。
(3)置身于真实管理平台和环境(业务)之中。
(4)让学生遇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
以项目或任务的结果为检验标准,通过一项完整任务的实现,让学生在行动中遇到问题,使他们有机会利用各种现实管理工具,想办法去解决问题,直到完成工作任务。只有这样,使他们有可能在做事的同时,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久而久之,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徐彦平,张静.西北地区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的实践——以宁夏职业教育实验实训基地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09年32期
[2]韩丛耀.建设综合性实验教学平台实训复合型现代传媒人才[J].新闻界,2010年01期
[3]余琍,徐霜.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思路与实践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08年23期
关键词:伊实验;实习;实训;平台建设
一、研究背景
1.学生综合能力是就业成败的关键因素
学生就业难和社会需求人才短缺这一悖论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2015年教育部主办的"2015关注中国大学生就业"系列公益活动中调查了解最真实的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及需求。从企业人士和学生对就业障碍的看法对比可以看出,“综合能力”已成为企业和学生共识的第一位的影响因素,综合能力普遍不能达到企业用人的要求,也就成为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了。
2.综合能力的界定
能力模型就是对员工核心能力进行不同层次的定义以及相应层次的行为描述,确定关键能力和完成特定工作所需求的熟练程度。据统计分析认为一个合格的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影响力、成就导向、团队与合作精神、分析思维、主动积极、培养他人、自信心、人际理解、监控能力、信息搜集、团队领导力、概念式思考11项素质。企业一般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对该模型的修正,采用适合于本企业发展的能力模型,挑选和考察员工。因此,学校教育应该也按照企业认同的结构化能力或胜任能力教育并训练学生。
3.怎样能够提升能力
能力提升的有效方式不是传统的认知教学的说教方式,科学路径是思想变行动,行动变习惯。因此,在院校构建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采取行动,让他们在行动中训练良好的习惯,逐渐养成当遇到问题或难题时,自觉地从多个侧面进行思考,深刻分析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系统制定行动方案,并采取恰当的手段使工作得以高效率开展,取得高绩效。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应用型人才。
二、实验、实习和实训是获得习惯的有效途径
构建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行动中训练。那么,这一系列活动的形式应该是什么?具体说,就是构建怎样的系列活动,才能实现让学生获得习惯的训练?目前,在高等院校学生培养方案中实验、实习和实训就是有效的途径。
1.实验教学目标
“实验”是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按潘懋元主编的《高等学校教学原理与方法》解释,“实验”是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在人为控制下,设置或模拟一定的条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条件与对象变化的相关性中研究自然规律。这里强调的是“人为控制下设置或模拟一定条件”,这种设置、模拟就是对实际问题的进行抽象、简化后建立“模型”,在某些限定条件下观察研究对象的变化规律。“模型”越贴近实际,得出的结论越能真实的反应客观规律。自然科学是这样,社会科学也是这样。
2.实习教学目标
“实习”是把学到的理论知识拿到实际工作中去应用和检验,以锻炼工作能力。实习突出的是到实际中去见识,一般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从事一定的实际工作,借以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有关的直接知识、验证间接知识,或综合运用知识于实践的教学方法。它不同于实验,是真实的工作环境,要了解真实的工作情况,如果用描述程度的语言来定义的化,认识实习就是“初步了解”,专业实习就是“局部深入了解”,毕业实习就是“全面综合了解”。实习的教学目标就是要通过在实际环境中考察学习,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强化思维训练。
3.实训的教学目标
所谓实训,通常认为是在真实的环境中为达成某种目标而进行的专项训练,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和难题的正确意识,从而能够习惯性地从多方位思考,深入分析问题的原因,系统地策划解决方案,并且有效地组织解决问题的行动,并高效地做出成果。实训突出的是在实际工作环境下,面对发现的问题,养成思维的习惯,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法。
三、实验、实习和实训平台建设
平台的搭建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必要条件,平台的搭建分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硬件建设符合软件建设要求,随着教育基础建设投入的不断的增加,硬件建设所需投入已经不成问题,平台建设着重要在软件上下功夫。
1.实验室建设
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开发实验,实验以锻炼思维为主要目的,实验是载体,理工科的实验设计有很多传统实验可借鉴,而管理类的实验是近年来才兴起的,实验设计缺乏科学性,很不完善,其主要原因是对实验的教学目标不明确,因此,实验室建设应该在开发、设计实验上加大投入力度。实验设计主要是要确定研究对象,明确哪些参数可以成为人为控制变量?主要考虑哪些参数变化的影响?改变那些参数会引起结论的变化等。实验室硬件建设的原则是宏观加微观、实物加仿真。所谓宏观,就是通过微缩展现物流运作过程,微观就是对运作过程中的某部分进行放大;实物就是将物流企业中使用的设备搬进实验室,仿真就是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模拟物流运作各个过程。
2.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基地建设是当前高校实现实践教学的一个瓶颈问题,特别是高校学生毕业实习在实习基地完成的比例很小,绝大部分学生实习不能落实。分析原因一是由于就业压力,学生不踏心实习,将实习作为寻求职业的机会,频繁调换实习单位,小企业学生不愿意去,大企业管理规范,不愿意接待学生实习;二是缺乏指导教师与企业沟通的机制,学校与企业对学生实习的认识不统一,学生实习缺乏有效的指导和要求;三是企业缺乏为社会培养人才的责任意识,育人的大环境不存在,由此造成高校学生实习基地名存实亡。要解决实习基地问题,应建立一种机制,使企业和社会将接待学生实习作为自己的职责,同时,加强学生毕业实习的管理,将企业对毕业生实习鉴定作为求职需提供的重要参考依据。
3.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的概念是随着应用型人才培养而建立起来的概念,实训是一个模拟过程,需要有环境,又要可复制,因此,实训基地应建立在学校,现实的企业作为实训基地有困难。以管理实训设计为例,具有下列的特征:
(1)以工作任务的结果为检验标准。
(2)体验达成结果的全过程。
(3)置身于真实管理平台和环境(业务)之中。
(4)让学生遇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
以项目或任务的结果为检验标准,通过一项完整任务的实现,让学生在行动中遇到问题,使他们有机会利用各种现实管理工具,想办法去解决问题,直到完成工作任务。只有这样,使他们有可能在做事的同时,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久而久之,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徐彦平,张静.西北地区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的实践——以宁夏职业教育实验实训基地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09年32期
[2]韩丛耀.建设综合性实验教学平台实训复合型现代传媒人才[J].新闻界,2010年01期
[3]余琍,徐霜.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思路与实践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08年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