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根治术后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69例UTU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58例,女111例。平均年龄67岁(37~86岁)。肿瘤位于左侧144例,右侧125例。肾盂癌157例,输尿管癌112例。肿瘤直径>3 cm 163例。合并肾盂积水185例。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NLR)≥2.0 109例。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73 m2) 62例。纤维蛋白原≥3.2 g/L 129例。269例均行患侧肾及输尿管全长切除+膀胱袖状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多发肿瘤28例;无蒂状肿瘤86例;≥pT3期143例;脉管淋巴侵犯(LVI)35例;高级别肿瘤(G3)185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分析影响无局部复发生存率(lRFS)及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的独立预后因素。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将患者分别分为局部复发低、中、高危组及远处转移低、中、高危组,比较各组间1、3、5年lRFS和dMFS的差异。
结果本组269例平均随访43.7个月(4.4~131.8个月)。30例发生局部复发,中位间歇期为19.4个月(4.3~71.3个月);35例发生远处转移,中位间歇期为17.7个月(4.1~51.4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无蒂状肿瘤(P=0.041)、肿瘤多灶(P=0.027)、输尿管肿瘤(P=0.001)、LVI(P<0.001)、≥pT3期(P<0.001)、eGFR<60 ml/(min·1.73 m2)(P=0.009)、纤维蛋白原≥3.2 g/L(P<0.001)与lRFS密切相关;高级别肿瘤(G3)(P=0.012)、无蒂状肿瘤(P<0.001)、LVI(P<0.001)、合并肾盂积水(P=0.046)、NLR≥2.0(P=0.002)与dMFS密切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输尿管肿瘤(HR=4.835,95%CI 1.792~13.044,P=0.002)、LVI(HR=5.037,95%CI 2.183~11.230,P<0.001)、≥pT3期(HR=2.987,95%CI 1.078~8.283,P=0.035)、纤维蛋白原≥3.2 g/L(HR=4.281,95%CI 1.454~12.603,P=0.008)是lRFS的独立预后因素;无蒂状肿瘤(HR=6.097,95%CI 2.536~14.660,P<0.001)、LVI(HR=4.191,95%CI 2.035~8.633,P<0.001)、NLR≥2.0(HR=2.741,95%CI 1.128~6.657,P=0.026)是dMFS的独立预后因素。局部复发低危组1、3、5年lRFS分别为99.0%、96.8%、95.0%;中危组分别为94.5%、91.2%、87.6%;高危组分别为77.8%、58.8%、58.5%,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远处转移低危组1、3、5年dMFS分别为98.4 %、97.6%、96.0%;中危组分别为88.0%、73.8%、71.8%;高危组分别为63.7%、42.9%、28.5 %,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输尿管肿瘤、≥pT3期、纤维蛋白原升高是影响UTUC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无蒂状肿瘤、LVI、NLR升高是影响UTUC患者术后远处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建立的危险分层模型对高危患者的判断具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