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zingh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根治术后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69例UTU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58例,女111例。平均年龄67岁(37~86岁)。肿瘤位于左侧144例,右侧125例。肾盂癌157例,输尿管癌112例。肿瘤直径>3 cm 163例。合并肾盂积水185例。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NLR)≥2.0 109例。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73 m2) 62例。纤维蛋白原≥3.2 g/L 129例。269例均行患侧肾及输尿管全长切除+膀胱袖状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多发肿瘤28例;无蒂状肿瘤86例;≥pT3期143例;脉管淋巴侵犯(LVI)35例;高级别肿瘤(G3)185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分析影响无局部复发生存率(lRFS)及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的独立预后因素。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将患者分别分为局部复发低、中、高危组及远处转移低、中、高危组,比较各组间1、3、5年lRFS和dMFS的差异。

结果

本组269例平均随访43.7个月(4.4~131.8个月)。30例发生局部复发,中位间歇期为19.4个月(4.3~71.3个月);35例发生远处转移,中位间歇期为17.7个月(4.1~51.4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无蒂状肿瘤(P=0.041)、肿瘤多灶(P=0.027)、输尿管肿瘤(P=0.001)、LVI(P<0.001)、≥pT3期(P<0.001)、eGFR<60 ml/(min·1.73 m2)(P=0.009)、纤维蛋白原≥3.2 g/L(P<0.001)与lRFS密切相关;高级别肿瘤(G3)(P=0.012)、无蒂状肿瘤(P<0.001)、LVI(P<0.001)、合并肾盂积水(P=0.046)、NLR≥2.0(P=0.002)与dMFS密切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输尿管肿瘤(HR=4.835,95%CI 1.792~13.044,P=0.002)、LVI(HR=5.037,95%CI 2.183~11.230,P<0.001)、≥pT3期(HR=2.987,95%CI 1.078~8.283,P=0.035)、纤维蛋白原≥3.2 g/L(HR=4.281,95%CI 1.454~12.603,P=0.008)是lRFS的独立预后因素;无蒂状肿瘤(HR=6.097,95%CI 2.536~14.660,P<0.001)、LVI(HR=4.191,95%CI 2.035~8.633,P<0.001)、NLR≥2.0(HR=2.741,95%CI 1.128~6.657,P=0.026)是dMFS的独立预后因素。局部复发低危组1、3、5年lRFS分别为99.0%、96.8%、95.0%;中危组分别为94.5%、91.2%、87.6%;高危组分别为77.8%、58.8%、58.5%,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远处转移低危组1、3、5年dMFS分别为98.4 %、97.6%、96.0%;中危组分别为88.0%、73.8%、71.8%;高危组分别为63.7%、42.9%、28.5 %,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输尿管肿瘤、≥pT3期、纤维蛋白原升高是影响UTUC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无蒂状肿瘤、LVI、NLR升高是影响UTUC患者术后远处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建立的危险分层模型对高危患者的判断具有意义。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动脉栓塞与观察等待治疗外伤所致的高流量型阴茎异常勃起(high-flow priapism,HFP)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例外伤所致HFP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18~44岁,平均26.2岁。治疗前阴茎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瘘口周围低回声区长径为0.8~1.4 cm,平均1.14 cm。6例按治疗方式分为2组。手术组4例采用局麻,在放射介入下行阴部内
本文对经直肠超声检查发现的97个前列腺外周带低回声结节行经直肠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检查,与前列腺穿刺活检结果进行比较。探讨SWE技术在前列腺外周带低回声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显示,恶性组的SWE弹性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以SWE弹性值>36 kPa作为前列腺癌的判断标准时,其敏感性为95.5%、特异性为81.3%。SWE技术能准确鉴别前列腺外周带低回声结节良恶性,在提高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卡介苗(BCG)膀胱灌注预防中、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复发的效果,以及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辅助BCG膀胱灌注治疗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6年10月东北三省18家医院应用BCG膀胱灌注(诱导期持续6周,每周1次,120 mg/次,有或没有维持灌注)治疗的中、高危NMIB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共106例中、高危NMI
目的探讨ADP-核糖基化因子6抑制剂对脓毒症致急性肾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2018年2月将30只雄性BALB/c小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未感染组(5只)、氟康唑组(5只)、ADP-核糖基化因子6抑制剂组(10只)(简称抑制剂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10只)(简称对照组)。氟康唑组、抑制剂组和对照组小鼠经尾静脉注射1×105 CFU白色念珠菌建立脓毒症致急性肾损伤模型,未感染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3 h后
目的探讨不离断尿道成形术(non-transecting urethroplasty,NTU)在后尿道狭窄治疗中对勃起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6年9月采用NTU治疗的62例后尿道狭窄患者的病例资料。年龄19~50岁,平均34.7岁。病因为骨盆骨折致后尿道狭窄53例,医源性后尿道狭窄9例。术前均行尿道造影及尿道镜检查证实狭窄位于后尿道精阜前,狭窄段长0.5~2.5
期刊
目的探讨内腔镜手术监测仪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术中监测冲洗液吸收量和出血量的效果。方法2013年1—6月采用自主研制的内腔镜手术监测仪,在体外模拟TURP术中测量冲洗液吸收量和出血量。内腔镜手术监测仪采用压力传感器监测术中冲洗液的出入量,采用光电探头依据光电转换原理监测流出液中血红蛋白浓度,根据流出液体积及患者术前血红蛋白浓度推算出术中出血量,最后依据冲洗液的出入量、术中出血量和患者尿量
目的探讨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卡介苗(BCG)膀胱灌注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以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61例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资料,男121例(75.2%),女40例(24.8%)。中位年龄65岁(60~71)岁,其中<50岁17例(10.6%),50~59岁23例(14.3%),60~69岁72例(44.7%),≥70岁49例(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