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撤稿:肝刺激因子基因敲除促进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

来源 :中华传染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ur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肝刺激因子(HSS)基因敲除促进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

方法

运用改良DL-乙硫氨酸胆碱缺乏(CDE)高脂饮食法构建C57BL6-HSS-/-和C57BL6-HSS+/+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小鼠模型各20只,另取C57BL6-HSS-/-和C57BL6-HSS+/+小鼠各20只为对照组,不予以造模。每组分别于1个月和2个月时处死小鼠10只并取材,运用ELISA法测定肝脏中三酰甘油(TG)和总胆固醇(TC)的含量;运用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改变及胶原沉积;油红O染色观察和统计肝组织内脂质含量;运用实时荧光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肝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γ共辅激活因子1α(PGC-1α)、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α(Nrf2)、D环基因(D-loop)、动力相关蛋白1(Drp1)、线粒体分裂蛋白1(Fis1)、线粒体融合蛋白1(Mfn1)、自噬相关基因3(Atg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检测肝组织内丙二醛(MDA)、环氧合酶Ⅳ(COXⅣ)和三磷酸腺甙(ATP)的含量;运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呼吸链复合物V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组间采用t检验。

结果

C57BL6-HSS+/+组小鼠的HSS mRNA和蛋白水平分别为0.154±0.04和0.08±0.01,均显著低于C57BL6-HSS+/+组小鼠的0.952±0.08和1.362±0.13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244、10.375,均P<0.05)。造模1个月和2个月,C57BL6-HSS-/-组小鼠肝脏中TC含量分别为(248.6±21.5 )和(217.4±18.0) μmol/g,高于C57BL6-HSS+/+组的(153.5±11.2)和(140.8±7.5) μmol/g,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270和10.542,均P<0.05)。HE染色、油红O染色和Masson染色结果显示C57BL6-HSS-/-组小鼠肝组织内脂肪和胶原沉积以及炎性反应较C57BL6-HSS+/+组小鼠严重。造模1个月C57BL6-HSS-/-组小鼠肝脏中Drp1、Fis1、Mfn1和Atg3的蛋白水平较C57BL6-HSS+/+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705、24.072、9.892、17.540,均P<0.05);造模2个月C57BL6-HSS-/-组小鼠肝脏中Drp1、Fis1、Mfn1和Atg3的蛋白水平较C57BL6-HSS+/+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378、15.926、34.330、13.437,均P<0.05)。造模1个月C57BL6-HSS-/-组小鼠肝脏中Drp1、Fis1、Mfn1和Atg3的mRNA水平较C57BL6-HSS+/+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6.337、40.825、33.508、28.104,均P<0.05);造模2个月C57BL6-HSS-/-组小鼠肝脏中Drp1、Fis1、Mfn1和Atg3的mRNA水平较C57BL6-HSS+/+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5.210、42.375、27.753、20.560,均P<0.05)。造模1个月和2个月,C57BL6-HSS-/-组小鼠肝脏内PGC-1α、TFAM、Nrf2、D-loop蛋白质水平均低于C57BL6-HSS+/+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个月:t值分别为20.548、31.036、19.445、10.974;2个月:t值分别为9.887、13.330、22.375、18.903;均P<0.05);造模1个月和2个月,C57BL6-HSS-/-组小鼠肝脏内PGC-1α、TFAM、Nrf2、D-loop mRNA水平均低于C57BL6-HS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个月:t值分别为9.087、12.582、21.451、7.774;2个月:t值分别为23.758、17.924、9.924、15.209;均P<0.05)。造模1个月和2个月,C57BL6-HSS-/-组小鼠肝脏内ATP的表达量分别为0.063±0.001和0.054±0.002,与C57BL6-HSS+/+组小鼠的0.258±0.051和0.235±0.0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3.775、28.375,均P<0.05);C57BL6-HSS-/-组小鼠肝脏内COXⅣ的表达量分别为0.142±0.06和0.068±0.001,与C57BL6-HSS+/+组小鼠的0.255±0.08和0.172±0.0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337、19.782,均P<0.05);C57BL6-HSS-/-组小鼠肝脏内MDA的表达量分别为0.973±0.112和1.253±0.054,与C57BL6-HSS+/+组小鼠的0.366±0.02和0.872±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357、6.582,均P<0.05)。

结论

HSS缺失通过抑制线粒体融合,导致线粒体呼吸链功能异常、抑制脂肪酸氧化从而加重NASH的病程。

其他文献
气道上皮细胞是机体与外界接触的第一道屏障,其在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初始阶段及其后的Th2型炎症反应、气道黏液细胞化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气道黏液细胞化生是气道重塑的重要组成部分,黏液分泌功能亢进可导致气道黏液栓形成,与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死率升高密切相关。JAK/STAT6、EGFR及Notch等多种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参与了支气管哮喘气道上皮细胞黏液细胞化生过程。该文从支气管哮喘时气道上皮结构的改变入手,阐述
目的确定耳廓磁性无创针灸(magnetic acupuncture,MA)在婴儿足跟穿刺时缓解婴儿疼痛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在父母签订知情同意书后,需要做足跟穿刺采血的婴儿被随机分配到磁性无创针灸组(MA,n=21)和安慰剂组(P,n=19)。根据"战地协议书"由非盲调查员实行MA或将安慰剂贴贴在双耳上,放置3 d。不知分配情况的临床医师根据早产儿疼痛量表(Premature Infant Pai
期刊
哮喘是儿童常见的慢性疾病,危害儿童的健康,同时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肠道菌群与哮喘之间的关系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微生态制剂对哮喘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哮喘发病机制中"卫生假说" 、Th1/Th2失衡学说、调节性T细胞(Treg)等机制推动了肠道菌群与哮喘关系之间的研究进展。该文就肠道菌群及对哮喘的预防和治疗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先天性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CGGM)又称先天性葡萄糖-半乳糖不耐受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国内研究与发现者甚少,至今国内未见本病的病例报道。该文就先天性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的发生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作一综述。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自我复制能力的原始的未分化细胞。近年来通过对母乳成分的研究发现,母乳中存在一种新的细胞,其具有多向分化和自我复制能力,现将这种细胞称为母乳干细胞。它可以通过母乳喂养的方式进入婴儿体内,不仅可以促进婴儿神经系统及各组织器官的发育,且其多向分化潜能可作为细胞疗法为再生医学提供新的治疗途径。
目的研究早产儿(胎龄<30周)在生后的第一个月有无补充短双歧杆菌B.breve M16V体内分泌型诱导性抑菌蛋白和肽(antimicrobial protein and peptide,APP)水平的特征。此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我们分析了补充B.breve(39109cfu /d)(n=13)和未补充(n=62)的婴儿的连续生物样本。在第1,14和28天采外周血,在补充益生菌之前和第21天收
期刊
目的本研究评估儿科肥胖治疗方案的疗效,并探讨影响结果的因素。方法我们记录2005年至2012年654名2~18岁在芬兰三家医院接受肥胖治疗的儿童体重指数标准偏差得分(body mass index standard deviation scores,BMI SDS );3次记录包括治疗前1年、治疗后3年的BMI SDS。基于家庭的多学科治疗包括营养咨询、运动和行为咨询。使用混合模型和逻辑回归分析探
期刊
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在人类医学史上已有超过1 700年的历史。近年来,由于肠道菌群研究的发展,FMT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成人临床试验表明,FMT可用于治疗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recurrent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RCDI)、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
目的探讨慢性侵袭性真菌鼻-鼻窦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收治的46例慢性侵袭性真菌鼻-鼻窦炎确诊病例的临床特征和转归。结果46例患者中鼻窦受累的患者分别为左侧蝶窦24例,左侧筛窦23例,左侧上颌窦20例,右侧上颌窦18例,右侧筛窦16例,右侧蝶窦15例,左侧额窦9例,右侧额窦6例。鼻-鼻窦外最常累及的部位为中枢神经系统和眼部,受累患者各22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