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PPP模式在推行的过程中出现了VFM评价流于形式、政府监管失责、按效付费缺乏依据以及政府后期运营风险增加的问题。基于BIM信息集成技术建立BIM相关平台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前PPP模式存在的问题,助力PPP模式向前发展。论文提出了当前PPP模式中存在的部分问题,结合BIM信息技术,提出了关于应用BIM技术解决PPP问题的建议。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PPP mode,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VFM evaluation only focuses on the process but not the result, the government supervision is not in place, the lack of basis for pay for performance, and the increased operational risks of the government in the later perio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BIM-related platform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technology of BIM can solv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PPP mode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help the PPP mode develop forward.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PPP mode, and combined with BIM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applying BIM technology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PPP.
【关键词】PPP;BIM;基础设施建设
【Keywords】PPP; BIM;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F283;TU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1)09-0170-03
1 引言
PPP模式是近年来政府大力推行的一种项目建设运营模式,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优势互补,风险共担,从而达到双方合作共赢、造福社会公众的目的。自2014年起,政府加快PPP模式的推行,伴隨着相关政策文件的密集出台,促进了PPP模式在中国的快速发展。虽然中国目前处于PPP发展的繁荣期,但由于起步较晚,仍处于初期阶段,伴随着其迅速推进使用,PPP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问题。
2 PPP模式的发展瓶颈
2.1 VFM评价流于形式
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进行项目融资,减少了政府前期财政支出的负担,同时,选择富有管理经验和施工经验的企业、施工单位合作,解决了政府在建设管理方面不擅长的问题。但后期的潜在付费责任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政府方协助,均系政府的支出成本,因此,政府需要判断PPP模式是否比传统的政府运作和投资模式更经济,即需要进行物有所值(VFM)评价。
物有所值评价包含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应用于项目全过程。目前,我国的VFM评价主要侧重于前期决策阶段的定性评价,对定量评价尚未有强制性规定。由于定性评价只是主观上对于项目进行判断,无有力数据信息作为支持,因此,仅使用定性的物有所值评价是不准确的,无法真正反映项目运用PPP模式的经济性。由于受到技术水平以及相关制度的限制,相关人员无法完整搜集并整合PPP项目数据信息作为定量评价的基础,同时,也无法保证部分历史数据的准确性,使得VFM评价缺乏量化信息支持。一方面,无法进行定量评价;另一方面,定性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也受到影响,导致我国PPP项目中的VFM评价大多流于形式,为PPP模式的推广带来困难。
2.2 政府监管存在隐患
目前,中国主要采用PPP模式建设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基于政府与公众之间存在的政治契约关系,政府对社会公共利益负有更大责任。为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有效减少风险,政府应当对PPP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监管。但由于参与各方平台不统一、信息更新不及时,政府难以实时跟踪、查询到项目的相关信息和对信息作出分析和判断,导致相关建设主管部门对于建设项目的监管缺乏及时性和监督力度,监管不到位。
同时,PPP项目多涉及公共预算开支,关系社会公众利益,公众对项目的知情权应得到保证。但由于政府作为参与主体,项目所涉及的信息必定包含商业信息与国家机密,其界限难以明确划分,所以实际操作中政府通常会对项目情况过度保密,公众无从得知有关PPP项目监管情况的信息,从而引发监管是否到位的质疑。
2.3 按绩效付费依据欠缺 《财政部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管理的通知》(财办金〔2017〕92号)规定了项目实际建设成本应与绩效考核结果的30%挂钩,政策出台后引发了一轮大规模的PPP项目清库行动。《财政部关于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财金〔2019〕10号)也强调了政府方的支付必须完全与项目的产出绩效挂钩。经过相关政策的逐步收紧强化,PPP项目按效付费的理念已经得到广泛的响应和实施,但是按效付费中的“效”如何评判仍值得商榷。
绩效评价主要集中于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期。建设期的评价指标已经形成了一定体系,但大多无法量化评价,没有精确数据作为判断标准;经营期多种监管方式并存,但是依然存在评价无法量化的问题。因此,在我国现阶段的PPP发展过程中,为了得到尽可能准确的绩效评价结果,通常会设置大量繁杂的指标,而在具体的项目实施过程中,相关人员因为贪图简便简化指标,造成评价的失实。政府基于失实评价进行的付费,无法保证公共财政支出的有效性。
2.4 政府后期运营风险增加
社会资本在特许经营期结束后需要将项目整体移交给政府,移交内容不仅包含项目的工程实体,还有项目在设计、建设和运营阶段的所有资料数据。由于PPP项目的建设周期较长,各参与方的信息平台不统一,可能存在部分工程资料、运维数据、平台信息的缺失问题,造成政府对项目信息的掌握不准确,为后期的经营造成影響。
在PPP项目移交给政府后,政府方出于后期运营的需要,应该掌握工程和设施在前期过程涉及的所有关于使用、维修、更新以及质量等方面的信息,而相关记录可能无法保障信息的完整性和全面性,这为政府在信息获取方面带来了困难。因此,政府在面对移交的项目成果时常常面临较大的资产评估风险及较高的性能测试难度,使得政府在后期运营阶段的难度以及风险大幅增加。
3 BIM与PPP的契合性分析
3.1 BIM技术的发展趋势
BIM以三维模型为载体,集合与项目有关的各类信息,为项目的参与各方提供信息共享和交流平台。经过不断应用和探索,如今BIM技术不简单局限于为使用者提供三维可视化模型,而是结合其他高新技术,实现信息集成优化,服务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
3.2 BIM应用于PPP项目的可行性
3.2.1 BIM为PPP项目各方提供信息平台
PPP项目具有工程量大、周期长、投资金额多的特点,因此,参与方一般包括多家社会资本。由于参与方多,平台不统一,降低了信息的获取速度以及信息的透明度,不利于项目的有效推进。BIM在信息集成方面的优势可以为项目各参与方提供信息获取的渠道,为各专业间的信息交流共享提供平台。
3.2.2 BIM为PPP项目运维管理保驾护航
PPP项目后期的运维管理关系着项目能否实现盈利并达成预定目标。在运营维护期间所有关于项目的组织、经济以及技术方面的管理,均基于项目前期以及建设期储存在BIM模型中的数据。BIM在可视化管理、构建定位和信息集成共享方面的优势,在项目运营期间的安全管理、构件维护和资产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PPP项目顺利度过运维期、实现预期目标保驾护航。
3.2.3 BIM为PPP项目工程积累数据提供平台
PPP项目全过程产生了大量工程信息,增加了项目信息管理的难度。传统数据管理中各类数据分散管理的方式可能造成项目的基础数据缺失,不利于后期项目的移交。BIM可发挥在信息存储方面的优势,为项目全周期的数据积累提供平台。
4 BIM在PPP项目中的应用分析
4.1 BIM为VFM定量评价提供支持
PPP项目的VFM评价不仅要有定性评价还要有定量评价。由于项目在前期决策阶段进行的物有所值评价影响程度大,而此时还没有与项目建设和运营相关的数据,因此,主要以已完成的类似工程的信息为基础进行初步论证。利用BIM的信息存储技术和信息集成技术建立BIM信息平台,存储已完工项目的相关数据,通过平台联网,实现各地区信息共享。政府可以从BIM平台上获取大量已建成的类似项目的有关数据,作为待建项目前期物有所值的基定量评价的基础,初步判断是否采用PPP模式兴建项目;入库并建设的项目通过收集前期模拟实验数据和实际过程中实时数据的采集,不断完善信息,为项目后期的物有所值评价提供真实、可信的数据支撑,增强VFM评价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4.2 BIM助力项目监管
政府想要获得全方位的、实时更新的项目信息,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监管平台。依托于BIM的信息集成应用技术,建立基于BIM的项目监管平台。通过接受各参与方提供的项目基础数据,以及在项目建造运营过程中上传的实时数据,对所得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形成PPP项目数据库。政府监管时可依据项目库中的数据以及该PPP项目合同条款和国家有关规定,作出相应的决策。项目监管平台的使用提高了政府监管效率,保障监管效果的时效性,有利于实现项目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PPP项目监管信息的公开可依托于现有的PPP项目信息平台,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在数据获取、信息监管和信息分享等方面的优势,依靠政府及社会第三方协同监管,实现PPP项目信息共享机制常态化。对于项目中存在的敏感信息,政府可组织相关方进行商讨,保证在不违背国家利益以及项目合约的前提下适度公开,并加快相关立法的进程,针对信息公开程度与敏感信息的处理作出法律上的规定。
4.3 BIM助力项目绩效评价
PPP项目的绩效监管需要调查和收集项目各参与方拥有的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作出决策。为了更加便捷地进行绩效监管,需要建立PPP项目绩效管理平台。平台基于BIM信息平台上及时上传的相关信息和项目的可视化模型,为管理人员与政府监督人员提供及时、准确的立体化信息。建立统一的考核流程,让项目各参与方及时记录项目产生数据并参与考核过程,并以数据分析提供决策支持。平台可通过生成的绩效评价结果计算政府支付费用,为政府按效付费提供依据。 BIM信息平台为考核提供了完整准确的数据信息,PPP绩效平台的多方参与、信息及时反馈,也为项目考核结果的公开透明提供了保障。考核过程中项目的参与方按照统一的考核流程,从各自专业和所负责的项目阶段的角度对项目进行考核,为最终的绩效评价提供依据,减少了考核方主观因素的影响,保证了考核过程的公平有效。PPP绩效管理平台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进行监控,综合多方判断,覆盖了项目从建设到运营移交的多个过程,在提高绩效管理效率的同时保证了考核的全面性,为PPP项目按效付费提供可靠的依据。
4.4 BIM协助政府后续运营管理
在项目移交阶段,运营方需要将与项目有关的全生命周期信息文件移交给政府部门,PPP项目周期长、工程信息量大、信息平台不统一等特点为项目成功移交带来困难。基于BIM的信息集成技术所建立的信息平台,可以为政府方提供在建设期和运维期内有关项目和设施的质量、运营、维修、更新等数据。与此同时,BIM的可视化立体模型降低了操作难度、简化了操作流程,帮助政府顺利完成项目的资产评估与性能测试,降低项目后续运营中政府承担的风险。
在项目移交完成后,政府可以参考BIM模型中记录的运维情况,结合智能传感、物联网、无线通信等技术,对项目的结构和设备进行智能监测,同时,对重要区域进行人工巡检,从而降低运维的人力成本。结合BIM信息平台提供的设备说明和运维期使用情况,按期按要求对设备进行维护与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项目的管理方和施工方可利用BIM平台中记录的项目数据,协助政府做好项目后期的运维和管理工作,保证项目持续稳定地使用和运营。
5 结语
PPP是当前我国政府大力推行的公益项目建设模式,引入了社会资本的活力,促进我国经济市场积极竞争。PPP模式在我国的新兴性以及与传统政府运营模式的差异决定了其在推行过程中将会存在和面对的问题,而BIM与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为PPP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效路径。随着BIM技术在项目全生命周期应用的深化,PPP模式也将逐步走向成熟,应用于更多领域的项目建设。
【参考文献】
【1】姜宏青,徐晶.PPP项目物有所值定性评价国际经验及启示[J].地方财政研究,2018(6):105-112.
【2】梁玲霞,韩芳,周芳欣,等.PPP项目物有所值评价的国内外比较[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8,35(4):182-188.
【3】杜唯平,张茂轩,聂登俊.建立绩效导向的PPP项目监管机制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7(61):59-64.
【4】张紫薇.PPP项目VFM评价流程与其动态监管方式[J].管理评论,2018,30(10):270-278.
【5】吴中兵,徐成彬.中国可用性付费实践误区和完善路径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8(9):169-175.
【6】郭红领,潘在怡.BIM辅助施工管理的模式及流程[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57(10):1076-1082.
【7】王淑嫱.基于BIM的PPP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J].建筑经济,2017,38(8):36-40.
【8】周曉杰,尹贻林,王翔.PPP项目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研究[J].建筑经济,2018,39(10):45-49.
【9】杨玉梅.BIM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林产工业,2017,44(9):57-59+62.
【10】王小丽,王卓甫,丁继勇.海绵城市PPP项目运营维护服务契约设计[J].软科学,2019,33(3):127-132.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PPP mode,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VFM evaluation only focuses on the process but not the result, the government supervision is not in place, the lack of basis for pay for performance, and the increased operational risks of the government in the later perio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BIM-related platform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technology of BIM can solv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PPP mode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help the PPP mode develop forward.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PPP mode, and combined with BIM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applying BIM technology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PPP.
【关键词】PPP;BIM;基础设施建设
【Keywords】PPP; BIM;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F283;TU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1)09-0170-03
1 引言
PPP模式是近年来政府大力推行的一种项目建设运营模式,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优势互补,风险共担,从而达到双方合作共赢、造福社会公众的目的。自2014年起,政府加快PPP模式的推行,伴隨着相关政策文件的密集出台,促进了PPP模式在中国的快速发展。虽然中国目前处于PPP发展的繁荣期,但由于起步较晚,仍处于初期阶段,伴随着其迅速推进使用,PPP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问题。
2 PPP模式的发展瓶颈
2.1 VFM评价流于形式
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进行项目融资,减少了政府前期财政支出的负担,同时,选择富有管理经验和施工经验的企业、施工单位合作,解决了政府在建设管理方面不擅长的问题。但后期的潜在付费责任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政府方协助,均系政府的支出成本,因此,政府需要判断PPP模式是否比传统的政府运作和投资模式更经济,即需要进行物有所值(VFM)评价。
物有所值评价包含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应用于项目全过程。目前,我国的VFM评价主要侧重于前期决策阶段的定性评价,对定量评价尚未有强制性规定。由于定性评价只是主观上对于项目进行判断,无有力数据信息作为支持,因此,仅使用定性的物有所值评价是不准确的,无法真正反映项目运用PPP模式的经济性。由于受到技术水平以及相关制度的限制,相关人员无法完整搜集并整合PPP项目数据信息作为定量评价的基础,同时,也无法保证部分历史数据的准确性,使得VFM评价缺乏量化信息支持。一方面,无法进行定量评价;另一方面,定性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也受到影响,导致我国PPP项目中的VFM评价大多流于形式,为PPP模式的推广带来困难。
2.2 政府监管存在隐患
目前,中国主要采用PPP模式建设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基于政府与公众之间存在的政治契约关系,政府对社会公共利益负有更大责任。为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有效减少风险,政府应当对PPP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监管。但由于参与各方平台不统一、信息更新不及时,政府难以实时跟踪、查询到项目的相关信息和对信息作出分析和判断,导致相关建设主管部门对于建设项目的监管缺乏及时性和监督力度,监管不到位。
同时,PPP项目多涉及公共预算开支,关系社会公众利益,公众对项目的知情权应得到保证。但由于政府作为参与主体,项目所涉及的信息必定包含商业信息与国家机密,其界限难以明确划分,所以实际操作中政府通常会对项目情况过度保密,公众无从得知有关PPP项目监管情况的信息,从而引发监管是否到位的质疑。
2.3 按绩效付费依据欠缺 《财政部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管理的通知》(财办金〔2017〕92号)规定了项目实际建设成本应与绩效考核结果的30%挂钩,政策出台后引发了一轮大规模的PPP项目清库行动。《财政部关于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财金〔2019〕10号)也强调了政府方的支付必须完全与项目的产出绩效挂钩。经过相关政策的逐步收紧强化,PPP项目按效付费的理念已经得到广泛的响应和实施,但是按效付费中的“效”如何评判仍值得商榷。
绩效评价主要集中于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期。建设期的评价指标已经形成了一定体系,但大多无法量化评价,没有精确数据作为判断标准;经营期多种监管方式并存,但是依然存在评价无法量化的问题。因此,在我国现阶段的PPP发展过程中,为了得到尽可能准确的绩效评价结果,通常会设置大量繁杂的指标,而在具体的项目实施过程中,相关人员因为贪图简便简化指标,造成评价的失实。政府基于失实评价进行的付费,无法保证公共财政支出的有效性。
2.4 政府后期运营风险增加
社会资本在特许经营期结束后需要将项目整体移交给政府,移交内容不仅包含项目的工程实体,还有项目在设计、建设和运营阶段的所有资料数据。由于PPP项目的建设周期较长,各参与方的信息平台不统一,可能存在部分工程资料、运维数据、平台信息的缺失问题,造成政府对项目信息的掌握不准确,为后期的经营造成影響。
在PPP项目移交给政府后,政府方出于后期运营的需要,应该掌握工程和设施在前期过程涉及的所有关于使用、维修、更新以及质量等方面的信息,而相关记录可能无法保障信息的完整性和全面性,这为政府在信息获取方面带来了困难。因此,政府在面对移交的项目成果时常常面临较大的资产评估风险及较高的性能测试难度,使得政府在后期运营阶段的难度以及风险大幅增加。
3 BIM与PPP的契合性分析
3.1 BIM技术的发展趋势
BIM以三维模型为载体,集合与项目有关的各类信息,为项目的参与各方提供信息共享和交流平台。经过不断应用和探索,如今BIM技术不简单局限于为使用者提供三维可视化模型,而是结合其他高新技术,实现信息集成优化,服务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
3.2 BIM应用于PPP项目的可行性
3.2.1 BIM为PPP项目各方提供信息平台
PPP项目具有工程量大、周期长、投资金额多的特点,因此,参与方一般包括多家社会资本。由于参与方多,平台不统一,降低了信息的获取速度以及信息的透明度,不利于项目的有效推进。BIM在信息集成方面的优势可以为项目各参与方提供信息获取的渠道,为各专业间的信息交流共享提供平台。
3.2.2 BIM为PPP项目运维管理保驾护航
PPP项目后期的运维管理关系着项目能否实现盈利并达成预定目标。在运营维护期间所有关于项目的组织、经济以及技术方面的管理,均基于项目前期以及建设期储存在BIM模型中的数据。BIM在可视化管理、构建定位和信息集成共享方面的优势,在项目运营期间的安全管理、构件维护和资产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PPP项目顺利度过运维期、实现预期目标保驾护航。
3.2.3 BIM为PPP项目工程积累数据提供平台
PPP项目全过程产生了大量工程信息,增加了项目信息管理的难度。传统数据管理中各类数据分散管理的方式可能造成项目的基础数据缺失,不利于后期项目的移交。BIM可发挥在信息存储方面的优势,为项目全周期的数据积累提供平台。
4 BIM在PPP项目中的应用分析
4.1 BIM为VFM定量评价提供支持
PPP项目的VFM评价不仅要有定性评价还要有定量评价。由于项目在前期决策阶段进行的物有所值评价影响程度大,而此时还没有与项目建设和运营相关的数据,因此,主要以已完成的类似工程的信息为基础进行初步论证。利用BIM的信息存储技术和信息集成技术建立BIM信息平台,存储已完工项目的相关数据,通过平台联网,实现各地区信息共享。政府可以从BIM平台上获取大量已建成的类似项目的有关数据,作为待建项目前期物有所值的基定量评价的基础,初步判断是否采用PPP模式兴建项目;入库并建设的项目通过收集前期模拟实验数据和实际过程中实时数据的采集,不断完善信息,为项目后期的物有所值评价提供真实、可信的数据支撑,增强VFM评价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4.2 BIM助力项目监管
政府想要获得全方位的、实时更新的项目信息,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监管平台。依托于BIM的信息集成应用技术,建立基于BIM的项目监管平台。通过接受各参与方提供的项目基础数据,以及在项目建造运营过程中上传的实时数据,对所得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形成PPP项目数据库。政府监管时可依据项目库中的数据以及该PPP项目合同条款和国家有关规定,作出相应的决策。项目监管平台的使用提高了政府监管效率,保障监管效果的时效性,有利于实现项目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PPP项目监管信息的公开可依托于现有的PPP项目信息平台,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在数据获取、信息监管和信息分享等方面的优势,依靠政府及社会第三方协同监管,实现PPP项目信息共享机制常态化。对于项目中存在的敏感信息,政府可组织相关方进行商讨,保证在不违背国家利益以及项目合约的前提下适度公开,并加快相关立法的进程,针对信息公开程度与敏感信息的处理作出法律上的规定。
4.3 BIM助力项目绩效评价
PPP项目的绩效监管需要调查和收集项目各参与方拥有的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作出决策。为了更加便捷地进行绩效监管,需要建立PPP项目绩效管理平台。平台基于BIM信息平台上及时上传的相关信息和项目的可视化模型,为管理人员与政府监督人员提供及时、准确的立体化信息。建立统一的考核流程,让项目各参与方及时记录项目产生数据并参与考核过程,并以数据分析提供决策支持。平台可通过生成的绩效评价结果计算政府支付费用,为政府按效付费提供依据。 BIM信息平台为考核提供了完整准确的数据信息,PPP绩效平台的多方参与、信息及时反馈,也为项目考核结果的公开透明提供了保障。考核过程中项目的参与方按照统一的考核流程,从各自专业和所负责的项目阶段的角度对项目进行考核,为最终的绩效评价提供依据,减少了考核方主观因素的影响,保证了考核过程的公平有效。PPP绩效管理平台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进行监控,综合多方判断,覆盖了项目从建设到运营移交的多个过程,在提高绩效管理效率的同时保证了考核的全面性,为PPP项目按效付费提供可靠的依据。
4.4 BIM协助政府后续运营管理
在项目移交阶段,运营方需要将与项目有关的全生命周期信息文件移交给政府部门,PPP项目周期长、工程信息量大、信息平台不统一等特点为项目成功移交带来困难。基于BIM的信息集成技术所建立的信息平台,可以为政府方提供在建设期和运维期内有关项目和设施的质量、运营、维修、更新等数据。与此同时,BIM的可视化立体模型降低了操作难度、简化了操作流程,帮助政府顺利完成项目的资产评估与性能测试,降低项目后续运营中政府承担的风险。
在项目移交完成后,政府可以参考BIM模型中记录的运维情况,结合智能传感、物联网、无线通信等技术,对项目的结构和设备进行智能监测,同时,对重要区域进行人工巡检,从而降低运维的人力成本。结合BIM信息平台提供的设备说明和运维期使用情况,按期按要求对设备进行维护与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项目的管理方和施工方可利用BIM平台中记录的项目数据,协助政府做好项目后期的运维和管理工作,保证项目持续稳定地使用和运营。
5 结语
PPP是当前我国政府大力推行的公益项目建设模式,引入了社会资本的活力,促进我国经济市场积极竞争。PPP模式在我国的新兴性以及与传统政府运营模式的差异决定了其在推行过程中将会存在和面对的问题,而BIM与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为PPP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效路径。随着BIM技术在项目全生命周期应用的深化,PPP模式也将逐步走向成熟,应用于更多领域的项目建设。
【参考文献】
【1】姜宏青,徐晶.PPP项目物有所值定性评价国际经验及启示[J].地方财政研究,2018(6):105-112.
【2】梁玲霞,韩芳,周芳欣,等.PPP项目物有所值评价的国内外比较[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8,35(4):182-188.
【3】杜唯平,张茂轩,聂登俊.建立绩效导向的PPP项目监管机制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7(61):59-64.
【4】张紫薇.PPP项目VFM评价流程与其动态监管方式[J].管理评论,2018,30(10):270-278.
【5】吴中兵,徐成彬.中国可用性付费实践误区和完善路径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8(9):169-175.
【6】郭红领,潘在怡.BIM辅助施工管理的模式及流程[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57(10):1076-1082.
【7】王淑嫱.基于BIM的PPP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J].建筑经济,2017,38(8):36-40.
【8】周曉杰,尹贻林,王翔.PPP项目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研究[J].建筑经济,2018,39(10):45-49.
【9】杨玉梅.BIM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林产工业,2017,44(9):57-59+62.
【10】王小丽,王卓甫,丁继勇.海绵城市PPP项目运营维护服务契约设计[J].软科学,2019,33(3):127-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