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工作的深度推进,创新施教已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然而,在当前部分地区小学科学教学实施过程中,仍有不少教师缺乏创新策略和组织方法,生搬硬套的开展教学活动,导致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参与效果不尽如人意。小学生正处在夯基培智的关键时期,创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有助于开发学生智力、深化基础技能,使学生的认知成长更具动力与活力。因此,本文作者结合实际情况,对小学科学创新施教的具体策略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科学;创新施教;课堂策略
科学是小学生认知自然、了解世界的基础学科,通过有效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态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科学还是一门贴近生活的关键课程,有助于学生更为真实的了解生活、感悟生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品质。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过于关注教学指标的完成情况,往往忽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整体质量,难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发展。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引入生活、优化问题、组织实验三个方面出发对此进行探究。
一、引入生活,感知科学魅力
在小學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引入相应的生活情境,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探索科学、了解科学、体会科学,这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精神,还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氛围中挖掘科学内涵,感知魅力,这对学生主体的健康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同时,生活化的教学应用,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学习与理解,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科学,进而在下一步的应用实践中发挥所长。如在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听听声音”的教学中,本节是围绕声音而展开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为使学生了解声音,并利用高低、强弱、悦耳、刺耳等词语进行具体表述,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音像设备,将生活中的不同声音一一播放给学生,如潺潺的流水声、激烈的摇滚乐、刺耳的装修声、美妙的鸟鸣声等,使学生在具体场景的感知和体会中对声音进行简单分类,进而认识到声音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优化问题,提升探究能力
课堂问题是教学组织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提升学生思维探究力的关键工具。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提出一些适合学生学习和理解的课堂问题,加深学生基础理解,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在课堂问题的设计方面,教师还应根据学琴特点,保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引入机制,保持学生良好的探究状态和思维效果,这不仅能构建积极参与的问题课堂,还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科学态度,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如在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一些探究问题:①声音在所有的物体中都可以传播吗?②声音穿过哪种材料时效果最佳?③结合所学,简单画一下小闹钟声音如何进入我们耳朵的?④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声音有变化吗?⑤声音可以在气体和固体中进行传播,那它能不能在液体中进行传播呢?通过对课堂问题进行创新化设计,不仅能有效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其学习基础,还使学生在拓展延伸的思维探究中提升科学能力。
三、组织实验,加强基础理解
实验是科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验证抽象理论的重要方法。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疑难问题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理解力和实践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同时,在实验操作活动中,教师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猜想问题或探究话题,使学生有目标、有方向的展开实验活动,开发学生的理性思维。如在教科版四年级上册“让小车运动起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让小车动起来”的实验活动,让学生运动不同材料使小车运动起来。这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还使学生的学习体验得到加强。同时,在实验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入思考问题,如“怎样使静止的小车运动”“怎样使运动的小车静止”“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有何关系”等,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实验的目的和探究的方向,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方法。此外,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还应积极融入其中,与学生共同探究、共同思考,及时指导学生的实验细节,纠正错误操作,保证实验活动的科学性和规范化。
综上所述,通过引入生活情境、优化课堂问题、组织探究实验等方法的运用,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良好的参与状态,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巩固其课堂基础,为学生的认知发展指明方向、提供动力。同时,创新施教不仅仅局限于教学策略的应用,教师还应考虑到各环节的衔接与应用,保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参与感和互动性,使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通畅、准确。此外,教师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应关注学生个体与整体的发展情况,及时调整策略,创新组织模式,从而实现整体推进、共同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元丽.试论小学科学如何实施有效教学[J].读与写(上,下旬),2020(004):212.
[2]施连震,施伟.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教学与实践[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8(025):54-57.
【关键词】小学科学;创新施教;课堂策略
科学是小学生认知自然、了解世界的基础学科,通过有效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态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科学还是一门贴近生活的关键课程,有助于学生更为真实的了解生活、感悟生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品质。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过于关注教学指标的完成情况,往往忽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整体质量,难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发展。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引入生活、优化问题、组织实验三个方面出发对此进行探究。
一、引入生活,感知科学魅力
在小學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引入相应的生活情境,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探索科学、了解科学、体会科学,这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精神,还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氛围中挖掘科学内涵,感知魅力,这对学生主体的健康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同时,生活化的教学应用,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学习与理解,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科学,进而在下一步的应用实践中发挥所长。如在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听听声音”的教学中,本节是围绕声音而展开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为使学生了解声音,并利用高低、强弱、悦耳、刺耳等词语进行具体表述,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音像设备,将生活中的不同声音一一播放给学生,如潺潺的流水声、激烈的摇滚乐、刺耳的装修声、美妙的鸟鸣声等,使学生在具体场景的感知和体会中对声音进行简单分类,进而认识到声音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优化问题,提升探究能力
课堂问题是教学组织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提升学生思维探究力的关键工具。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提出一些适合学生学习和理解的课堂问题,加深学生基础理解,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在课堂问题的设计方面,教师还应根据学琴特点,保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引入机制,保持学生良好的探究状态和思维效果,这不仅能构建积极参与的问题课堂,还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科学态度,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如在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一些探究问题:①声音在所有的物体中都可以传播吗?②声音穿过哪种材料时效果最佳?③结合所学,简单画一下小闹钟声音如何进入我们耳朵的?④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声音有变化吗?⑤声音可以在气体和固体中进行传播,那它能不能在液体中进行传播呢?通过对课堂问题进行创新化设计,不仅能有效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其学习基础,还使学生在拓展延伸的思维探究中提升科学能力。
三、组织实验,加强基础理解
实验是科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验证抽象理论的重要方法。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疑难问题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理解力和实践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同时,在实验操作活动中,教师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猜想问题或探究话题,使学生有目标、有方向的展开实验活动,开发学生的理性思维。如在教科版四年级上册“让小车运动起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让小车动起来”的实验活动,让学生运动不同材料使小车运动起来。这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还使学生的学习体验得到加强。同时,在实验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入思考问题,如“怎样使静止的小车运动”“怎样使运动的小车静止”“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有何关系”等,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实验的目的和探究的方向,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方法。此外,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还应积极融入其中,与学生共同探究、共同思考,及时指导学生的实验细节,纠正错误操作,保证实验活动的科学性和规范化。
综上所述,通过引入生活情境、优化课堂问题、组织探究实验等方法的运用,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良好的参与状态,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巩固其课堂基础,为学生的认知发展指明方向、提供动力。同时,创新施教不仅仅局限于教学策略的应用,教师还应考虑到各环节的衔接与应用,保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参与感和互动性,使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通畅、准确。此外,教师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应关注学生个体与整体的发展情况,及时调整策略,创新组织模式,从而实现整体推进、共同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元丽.试论小学科学如何实施有效教学[J].读与写(上,下旬),2020(004):212.
[2]施连震,施伟.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教学与实践[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8(025):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