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Wiki作为信息社会新兴的社会性软件之一,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协作,为开展协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协作平台。文章以《高中信息技术》课为例,从学习者特征、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环境和资源、学习小组、协作过程、协作评价等方面设计了基于Wiki的协作学习活动。
关键词:Wiki;协作学习;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6-3794-02
1 概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Web2.0时代的到来,产生了很多社会性软件和技术。虽然这些软件最初不是为教学专门设计的,但是结合这些软件的特点应用到教学中,为教与学提供了一个新的交流环境以及平等的互帮互助的交流途径。Wiki作为web2.0中环境中的社会性软件之一,其理念就是“协同、共创”,它本身所具有的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特点,恰恰与教育领域中的“协作学习”、“资源共享”的理念不谋而合。因此,Wiki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包括教育技术、远程教育等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基于Wiki的协作学习,就是运用Wiki技术建立协作学习环境,并建立协作学习小组,使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进行互助、合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活动。通过基于Wiki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为培养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打了基础。同时将这种新技术(Wiki)以及新的教学方式(协作学习)进行整合在教学中进行应用正好符合目前教育提倡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育理念。
2 新的学习方式和技术在中学进行教学的必要性
2.1 新课改下课程改革的目标
为了促进实施信息化教育的实施,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具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写作能力的素质型人才,我国实施了基础教育改革。目的是为了培养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并逐渐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新一代四有新人。目前协作学习成为目前中小学教育提倡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强调学生协作意识、协作能力的培养。此外,Wiki刚好作为一种具备“协同共创”理念的新兴社会性软件可以促进学生这方面的培养。同时也符合目前我们国家信息化教育进行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
2.2 目前中学师生关系的变化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师生双方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由传统的知识绝对的权威者转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就是如何给学生创造更加真实的学习情景和丰富的学习资源来促进学生能力的充分发展。学生则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在老师提供的条件下进行研究性、协作性或者探究性的学习。
2.3 中学能开展协作学习活动的条件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以及信息化教育的时候,目前几乎所有的中小学都具备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相关设备,且都可以连入互联网。因此,基于Wiki本身的特点,与协作学习进行整合在中学进行协作学习活动正符合了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的理念。
3 基于Wiki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协作学习活动设计
本设计以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高中信息技术课》必修版为设计内容进行研究。首先,需要在确定研究对象后,对相关要素进行充分的设计,比如学习者特征、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资源和环境、学习过程和评价等方面,然后根据设计进行实践教学,以验证教学效果。
3.1 学习者特征分析
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的认知能力正处于由形象思维能力向抽象思维能力的转型期,且在对新事物的接触中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可以在学习中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对自己的学生目的也有很明确的目标,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在学习中即使遇到问题也会自觉的根据学习任务靠自己的意志力去想办法解决。因此在高中开展网络学习符合这个阶段学生的认知思维能力。
3.2 学习目标设计
在基于Wiki的协作学习活动中,学习目标的设计起着关键的作用,它直接决定学生最终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设计的时候要结合课程的培养目标以及Wiki的技术特性更好的设计三维目标。在目标的设计中尽量用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术语去表述,只有这样学生在进行协作学习的过程中能更好的进行知识的探索。同时在目标的设计过程中还要考虑学生协作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个人目标和小组的总体目标的设计要和学习内容相符合,尽量避免使用模糊的言语表述。
3.3 学习任务设计
基于Wiki的协作学习的任务,是围绕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学生的认知能力进行设置的。任务的设计要以学习者为中心,与一定的情景相联系,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任务不但要有明确的要求,还可以将任务具体细化为一个个的小任务,每个小任务之间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关联性。每个小组组员可以负责一个小任务,最后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让小组成员达到对知识的全部理解。
3.4 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设计
学习环境是进行协作学习活动的基础条件,包括物理环境和人际环境。在这个设计中我们采用的协作学习环境是网络多媒体教室,教师机还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软件(凌波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实现屏幕广播、示范教学、屏幕控制、分组讨论和师生互动等功能来控制教学。学习资源在设计的时候,教师提前通过各种途径尽量给学生先提供一些丰富的资源,同时在上课的时候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带领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资源的搜集来完成学生任务。在这个过程中都可以通过Wiki搭建的协作学习平台来实现。
3.5 分组设计
在分组的设计中,我们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将不同性别、程度的学生进行异质分组,这样可以进行优势互补。小组规模我们设计五个人为一组,同时要求每个小组在进行协作学习活动的时候都要给各自小组命名且有一定的交流规则和口号,这样可以增加小组成员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有利于协作能力的培养。
3.6 协作活动过程设计
基于Wiki的协作活动过程设计在设计的时候是围绕学生的学习目标,将学习内容通过学生一个个的学习任务解决的过程中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上课之前就要给学生创建学习环境,并明确的提出学生任务,对学生进行分组,提出完成任务所要加工完成的作品以及评价方式。同时,在通过Wiki平台进行协作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一定不能忽视,要及时给与学生足够的指导、帮助、评价和反馈。
3.7 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评价作为教学活动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评价的设计上,我们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不但要注重小组最终的作品的质量,还要考虑整个小组在协作中每个成员的表现,尽量做到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同时我们在评价中还采用组内评价和组间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也成为评价的主体。结合Wiki的历史版本记录功能可以了解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也可以对学生对小组的贡献度进行很好的评价。总之,基于Wiki的协作学习活动可以很好地实现目前教育所倡导的评价方式、主体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 赵建华,李克东.协作学习及其协作学习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0(10).
[2] 何克抗,郑永柏.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衷克定,郑彬彬.基于WIKI的协作学习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1,17(1).
[4] 林丽.基于Wiki的主题学习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8.
关键词:Wiki;协作学习;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6-3794-02
1 概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Web2.0时代的到来,产生了很多社会性软件和技术。虽然这些软件最初不是为教学专门设计的,但是结合这些软件的特点应用到教学中,为教与学提供了一个新的交流环境以及平等的互帮互助的交流途径。Wiki作为web2.0中环境中的社会性软件之一,其理念就是“协同、共创”,它本身所具有的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特点,恰恰与教育领域中的“协作学习”、“资源共享”的理念不谋而合。因此,Wiki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包括教育技术、远程教育等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基于Wiki的协作学习,就是运用Wiki技术建立协作学习环境,并建立协作学习小组,使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进行互助、合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活动。通过基于Wiki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为培养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打了基础。同时将这种新技术(Wiki)以及新的教学方式(协作学习)进行整合在教学中进行应用正好符合目前教育提倡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育理念。
2 新的学习方式和技术在中学进行教学的必要性
2.1 新课改下课程改革的目标
为了促进实施信息化教育的实施,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具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写作能力的素质型人才,我国实施了基础教育改革。目的是为了培养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并逐渐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新一代四有新人。目前协作学习成为目前中小学教育提倡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强调学生协作意识、协作能力的培养。此外,Wiki刚好作为一种具备“协同共创”理念的新兴社会性软件可以促进学生这方面的培养。同时也符合目前我们国家信息化教育进行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
2.2 目前中学师生关系的变化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师生双方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由传统的知识绝对的权威者转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就是如何给学生创造更加真实的学习情景和丰富的学习资源来促进学生能力的充分发展。学生则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在老师提供的条件下进行研究性、协作性或者探究性的学习。
2.3 中学能开展协作学习活动的条件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以及信息化教育的时候,目前几乎所有的中小学都具备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相关设备,且都可以连入互联网。因此,基于Wiki本身的特点,与协作学习进行整合在中学进行协作学习活动正符合了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的理念。
3 基于Wiki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协作学习活动设计
本设计以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高中信息技术课》必修版为设计内容进行研究。首先,需要在确定研究对象后,对相关要素进行充分的设计,比如学习者特征、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资源和环境、学习过程和评价等方面,然后根据设计进行实践教学,以验证教学效果。
3.1 学习者特征分析
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的认知能力正处于由形象思维能力向抽象思维能力的转型期,且在对新事物的接触中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可以在学习中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对自己的学生目的也有很明确的目标,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在学习中即使遇到问题也会自觉的根据学习任务靠自己的意志力去想办法解决。因此在高中开展网络学习符合这个阶段学生的认知思维能力。
3.2 学习目标设计
在基于Wiki的协作学习活动中,学习目标的设计起着关键的作用,它直接决定学生最终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设计的时候要结合课程的培养目标以及Wiki的技术特性更好的设计三维目标。在目标的设计中尽量用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术语去表述,只有这样学生在进行协作学习的过程中能更好的进行知识的探索。同时在目标的设计过程中还要考虑学生协作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个人目标和小组的总体目标的设计要和学习内容相符合,尽量避免使用模糊的言语表述。
3.3 学习任务设计
基于Wiki的协作学习的任务,是围绕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学生的认知能力进行设置的。任务的设计要以学习者为中心,与一定的情景相联系,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任务不但要有明确的要求,还可以将任务具体细化为一个个的小任务,每个小任务之间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关联性。每个小组组员可以负责一个小任务,最后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让小组成员达到对知识的全部理解。
3.4 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设计
学习环境是进行协作学习活动的基础条件,包括物理环境和人际环境。在这个设计中我们采用的协作学习环境是网络多媒体教室,教师机还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软件(凌波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实现屏幕广播、示范教学、屏幕控制、分组讨论和师生互动等功能来控制教学。学习资源在设计的时候,教师提前通过各种途径尽量给学生先提供一些丰富的资源,同时在上课的时候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带领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资源的搜集来完成学生任务。在这个过程中都可以通过Wiki搭建的协作学习平台来实现。
3.5 分组设计
在分组的设计中,我们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将不同性别、程度的学生进行异质分组,这样可以进行优势互补。小组规模我们设计五个人为一组,同时要求每个小组在进行协作学习活动的时候都要给各自小组命名且有一定的交流规则和口号,这样可以增加小组成员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有利于协作能力的培养。
3.6 协作活动过程设计
基于Wiki的协作活动过程设计在设计的时候是围绕学生的学习目标,将学习内容通过学生一个个的学习任务解决的过程中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上课之前就要给学生创建学习环境,并明确的提出学生任务,对学生进行分组,提出完成任务所要加工完成的作品以及评价方式。同时,在通过Wiki平台进行协作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一定不能忽视,要及时给与学生足够的指导、帮助、评价和反馈。
3.7 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评价作为教学活动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评价的设计上,我们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不但要注重小组最终的作品的质量,还要考虑整个小组在协作中每个成员的表现,尽量做到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同时我们在评价中还采用组内评价和组间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也成为评价的主体。结合Wiki的历史版本记录功能可以了解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也可以对学生对小组的贡献度进行很好的评价。总之,基于Wiki的协作学习活动可以很好地实现目前教育所倡导的评价方式、主体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 赵建华,李克东.协作学习及其协作学习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0(10).
[2] 何克抗,郑永柏.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衷克定,郑彬彬.基于WIKI的协作学习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1,17(1).
[4] 林丽.基于Wiki的主题学习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