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项基础性教育,它对于理工科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也起着关键性作用。虽然近年来理工科院校已逐步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仍存在许多问题,学生普遍存在人文知识缺乏、人文精神缺失。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新时期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工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切实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使之真正“精神成人”。
关键词: 理工科大学生 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教育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既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又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需要,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1]。一直以来,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许多不足与困扰,随着“90后”一代步入高校校园,这些不足与困扰又将呈现新的特点。因此,我们必须认清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认识到在理工科大学生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剖析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与成因,从课程体系设置、评价体系建立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以促进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
一、人文素质的基本内涵
关于人文和人文素质的内涵,许多学者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看法。“人文”一词在《辞海》中这样解释: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的核心是“人”,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人文关怀、生命关怀[2]。而所谓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组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3]。也有学者认为,人文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中,逐步形成的社会道德、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人文素质指人的内在精神品格,人的思想道德、道德水准、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人际关系及人生观、价值观等都属于人文素质范畴[4]。人文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别于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及身心素质,是由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等四个方面的内容所组成的一种在特定历史和文化积淀下形成的素质,而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的核心、本质和最高境界。
二、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脊梁,其“人文精神”和科学文化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己的成长,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在新时期加强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3]。
1.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事关中华民族复兴大业。一个民族,没有高度的科学素质是愚昧的,必然落后挨打;而没有高度的人文素质,也将丧失民族精神,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以西方文化为中心的全球化运动对我国人文教育传统带来巨大冲击,如果人文教育和文化全盘西化,那么中国人将只是一个种族、生理、生物的概念,而不再是一个民族的概念。温家宝总理多次讲道,我们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人民的幸福,最根本的是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特别是提高年轻一代的素质。
2.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现代社会对理工科人才提出的新要求。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理工科大学生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有丰富的人文知识和良好的人文素养,人文素质的缺失直接影响到理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软实力、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也将影响到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构建。
3.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我们所需的人才,应该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作为承担人才培育重要渠道的高校在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着重强调:“改变忽视人文基础等状况,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4.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理工科大学生不断提升全面素质的自我要求。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学教育基本上实行的是应试教育,忽视素质教育。而理工科高校则过分偏重科技教育和专业教育,导致了大学生精神境界和文化素质的下降,缺乏创新精神,这种状况使我们看到了对大学生進行人文素质教育的紧迫性。温家宝总理在与大学生座谈时讲道:“我是学理工科的,说句老实话,我对我自己的专业很喜欢,但是我对文史比对我的专业还喜欢。我们国家需要的建设人才是全面的,我们不仅需要理工人才,也需要经济、管理人才,也需要文史方面的专家。我想提几点建议,就是一个人的道路往往也是会改变的,我提倡学科不要分得太细。学理工的也要学点文史,甚至艺术;学文史和艺术的,也要懂得一点理工,这样的人才才是全面的。”
三、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原因
当前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知识匮乏,人文精神缺失,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综观目前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实状况,存在如下弊端。
1.人文知识匮乏,知识结构单一。当今大学生是在中学应试教育的禁锢下走进大学的,加之为了提高升学率,很多中学早早进行文理分科,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理工科的知识所占比重过大,人文知识匮乏,整体的知识结构单一。虽然近几年人们逐步开始重视,但情况依然不容乐观,很多学生对最基本的四大名著都没有通读一遍,有些学生也选修这方面的课程,但只是为了修得学分。在2010年3月份进行的江苏省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的测试中,理工科大学生整体的得分很低。
2.人文精神缺失,文明礼仪淡化。伴随着社会转型,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缺失,而其物欲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膨胀起来,并成为某些学生的人生哲学和价值准则,很多理工科大学生不能明确自身的职责和社会义务。而文明礼仪淡化,比如,大学生情侣在公共场合勾肩搭背,坦然自若;食堂打饭插队、拥挤、不文明用语经常挂在嘴边;进出教师办公室不敲门、穿拖鞋进教室,等等。
3.审美趣味低下,生活态度功利。对高雅艺术不懂、不问、不感兴趣,对低俗文化却津津乐道。平时只关注经济效益、眼前利益,对“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等根本问题很少考虑。过于追求物质享受,淡化精神追求,表现得很“现实”。
4.心理素质差,情绪容易波动。心理问题已经成为阻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尤其“90后”一代为主的在校大学生,由于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没有经历人生挫折,加之缺乏必要的渠道疏导,导致其行为偏激,耐挫能力差,缺乏心理上的自我疏导与调适能力,情绪波动较大。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缺乏与我国现有的教育模式不重视人文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一直以来,我国的高中教育实行文理分科,学生重理轻文,而高校的人文课程体系设置又不科学,哲学与历史等方面的课程相对薄弱,课程体系不规范、不成熟。此外,学生还受高考招生考试的影响,将学习重点仅放在高考课程上。到高校以后,受就业的影响,不少理工科大学生产生了急功近利的思想,忙于考各种证书,而没有重视提高个人的人文素养。
四、做好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与路径探索
从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和实践来看,还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学校与学生没有真正认识到人文教育的意义,在学校实施课堂教学时仍然采用传统的灌注式教育,缺乏师生互动,没有讨论争辩,学生学习的热情不高,因此无法真正深入持久地塑造学生的人格品德。人文素质教育需要观念上的突破和方式上的改进。
1.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一直以来,我国教育存在“重专业轻人文”的观念,所谓“学好数理化,走偏天下都不怕”。但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级人才而非只懂技术的高档器材。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是通过人文科学课程的学习,广博而高雅的文化氛围的熏陶,以及教师的为人师表和学生的养成训练,使学生具有高尚品质,具有献身祖国、献身事业的进取心和责任感[5]。
2.改革课程设置,提高人文课程的比重。首先,将人文素质教育纳入专业的教学计划,要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将人文社科类的必修课与选修课,如政治、历史、哲学、伦理学等人文学科课程富有实效地开设起来,而且注意突出对科学精神、思维方式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其次,要开设专题讲座进行人文教育,定期邀请名师名家给学生进行讲授,激发学生学习人文知识的热情和兴趣。最后,要加强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
3.建设师资队伍,创新人文素质教育方法。教师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引导者,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素质高低是人文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使老师不仅传授人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人文的体认,使学生感受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乐趣,使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同时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能够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人格魅力会直接对学生产生无言的持久的影响[6]。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我们应该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调动每一位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使之真正成为人文素质教育活动的主体,充分学习人文知识,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品位。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项艰巨的工程,要不断完善人文素质教育的政策和措施,改变人们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落实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同时,也要不断加强建设师资队伍,营造人文氛围。相信经过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我国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必将有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夏宏奎.谈正确处理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几个关系[J].教育探索,2007,(10).
[2]张宏雷.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路径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8,(9).
[3]白鑫刚.新时期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7,(2).
[4]于立东.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5).
[5]傅娥.加强高校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8,(12).
[6]马志峰,王立平.理工类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及探究[J].人才培育,2009,(10).
关键词: 理工科大学生 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教育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既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又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需要,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1]。一直以来,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许多不足与困扰,随着“90后”一代步入高校校园,这些不足与困扰又将呈现新的特点。因此,我们必须认清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认识到在理工科大学生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剖析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与成因,从课程体系设置、评价体系建立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以促进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
一、人文素质的基本内涵
关于人文和人文素质的内涵,许多学者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看法。“人文”一词在《辞海》中这样解释: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的核心是“人”,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人文关怀、生命关怀[2]。而所谓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组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3]。也有学者认为,人文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中,逐步形成的社会道德、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人文素质指人的内在精神品格,人的思想道德、道德水准、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人际关系及人生观、价值观等都属于人文素质范畴[4]。人文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别于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及身心素质,是由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等四个方面的内容所组成的一种在特定历史和文化积淀下形成的素质,而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的核心、本质和最高境界。
二、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脊梁,其“人文精神”和科学文化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己的成长,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在新时期加强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3]。
1.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事关中华民族复兴大业。一个民族,没有高度的科学素质是愚昧的,必然落后挨打;而没有高度的人文素质,也将丧失民族精神,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以西方文化为中心的全球化运动对我国人文教育传统带来巨大冲击,如果人文教育和文化全盘西化,那么中国人将只是一个种族、生理、生物的概念,而不再是一个民族的概念。温家宝总理多次讲道,我们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人民的幸福,最根本的是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特别是提高年轻一代的素质。
2.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现代社会对理工科人才提出的新要求。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理工科大学生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有丰富的人文知识和良好的人文素养,人文素质的缺失直接影响到理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软实力、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也将影响到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构建。
3.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我们所需的人才,应该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作为承担人才培育重要渠道的高校在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着重强调:“改变忽视人文基础等状况,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4.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理工科大学生不断提升全面素质的自我要求。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学教育基本上实行的是应试教育,忽视素质教育。而理工科高校则过分偏重科技教育和专业教育,导致了大学生精神境界和文化素质的下降,缺乏创新精神,这种状况使我们看到了对大学生進行人文素质教育的紧迫性。温家宝总理在与大学生座谈时讲道:“我是学理工科的,说句老实话,我对我自己的专业很喜欢,但是我对文史比对我的专业还喜欢。我们国家需要的建设人才是全面的,我们不仅需要理工人才,也需要经济、管理人才,也需要文史方面的专家。我想提几点建议,就是一个人的道路往往也是会改变的,我提倡学科不要分得太细。学理工的也要学点文史,甚至艺术;学文史和艺术的,也要懂得一点理工,这样的人才才是全面的。”
三、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原因
当前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知识匮乏,人文精神缺失,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综观目前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实状况,存在如下弊端。
1.人文知识匮乏,知识结构单一。当今大学生是在中学应试教育的禁锢下走进大学的,加之为了提高升学率,很多中学早早进行文理分科,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理工科的知识所占比重过大,人文知识匮乏,整体的知识结构单一。虽然近几年人们逐步开始重视,但情况依然不容乐观,很多学生对最基本的四大名著都没有通读一遍,有些学生也选修这方面的课程,但只是为了修得学分。在2010年3月份进行的江苏省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的测试中,理工科大学生整体的得分很低。
2.人文精神缺失,文明礼仪淡化。伴随着社会转型,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缺失,而其物欲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膨胀起来,并成为某些学生的人生哲学和价值准则,很多理工科大学生不能明确自身的职责和社会义务。而文明礼仪淡化,比如,大学生情侣在公共场合勾肩搭背,坦然自若;食堂打饭插队、拥挤、不文明用语经常挂在嘴边;进出教师办公室不敲门、穿拖鞋进教室,等等。
3.审美趣味低下,生活态度功利。对高雅艺术不懂、不问、不感兴趣,对低俗文化却津津乐道。平时只关注经济效益、眼前利益,对“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等根本问题很少考虑。过于追求物质享受,淡化精神追求,表现得很“现实”。
4.心理素质差,情绪容易波动。心理问题已经成为阻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尤其“90后”一代为主的在校大学生,由于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没有经历人生挫折,加之缺乏必要的渠道疏导,导致其行为偏激,耐挫能力差,缺乏心理上的自我疏导与调适能力,情绪波动较大。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缺乏与我国现有的教育模式不重视人文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一直以来,我国的高中教育实行文理分科,学生重理轻文,而高校的人文课程体系设置又不科学,哲学与历史等方面的课程相对薄弱,课程体系不规范、不成熟。此外,学生还受高考招生考试的影响,将学习重点仅放在高考课程上。到高校以后,受就业的影响,不少理工科大学生产生了急功近利的思想,忙于考各种证书,而没有重视提高个人的人文素养。
四、做好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与路径探索
从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和实践来看,还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学校与学生没有真正认识到人文教育的意义,在学校实施课堂教学时仍然采用传统的灌注式教育,缺乏师生互动,没有讨论争辩,学生学习的热情不高,因此无法真正深入持久地塑造学生的人格品德。人文素质教育需要观念上的突破和方式上的改进。
1.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一直以来,我国教育存在“重专业轻人文”的观念,所谓“学好数理化,走偏天下都不怕”。但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级人才而非只懂技术的高档器材。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是通过人文科学课程的学习,广博而高雅的文化氛围的熏陶,以及教师的为人师表和学生的养成训练,使学生具有高尚品质,具有献身祖国、献身事业的进取心和责任感[5]。
2.改革课程设置,提高人文课程的比重。首先,将人文素质教育纳入专业的教学计划,要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将人文社科类的必修课与选修课,如政治、历史、哲学、伦理学等人文学科课程富有实效地开设起来,而且注意突出对科学精神、思维方式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其次,要开设专题讲座进行人文教育,定期邀请名师名家给学生进行讲授,激发学生学习人文知识的热情和兴趣。最后,要加强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
3.建设师资队伍,创新人文素质教育方法。教师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引导者,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素质高低是人文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使老师不仅传授人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人文的体认,使学生感受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乐趣,使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同时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能够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人格魅力会直接对学生产生无言的持久的影响[6]。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我们应该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调动每一位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使之真正成为人文素质教育活动的主体,充分学习人文知识,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品位。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项艰巨的工程,要不断完善人文素质教育的政策和措施,改变人们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落实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同时,也要不断加强建设师资队伍,营造人文氛围。相信经过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我国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必将有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夏宏奎.谈正确处理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几个关系[J].教育探索,2007,(10).
[2]张宏雷.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路径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8,(9).
[3]白鑫刚.新时期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7,(2).
[4]于立东.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5).
[5]傅娥.加强高校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8,(12).
[6]马志峰,王立平.理工类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及探究[J].人才培育,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