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题记
我们脚下的土地,曾经有过美丽的传说。“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飘然出尘的仙道文化给了胶东人间天上的美好愿景,“日出千杆旗,日落万盏灯”的盛景,那是人们对幸福的最初祈望。
我们脚下的土地,曾经有过最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炮火连天、金戈铁马的悲壮场景,见证了胶东人民厚重的历史。送子参军、捐钱捐物、掩护伤员、随军支前,胶东的革命力量,有着苦菜花般的不屈不挠,有着钢铁般的勇敢顽强。
我们脚下的土地,曾经有过最漫长的黑夜。“寒冬腊月盼春风,夜半三更盼天明”时,是“当年猛打雷神庙,今日高标宿星旗”的杨子荣们,用血肉之躯筑起胶东革命的长城。
瞧,莽莽林海,皑皑雪原,一支精壮的解放军小分队,身着绿军装,肩披白斗篷,迎风冒雪,风驰电掣,远望似雄鹰翱翔蓝天,近前如猛虎下山,真可谓“壮志撼山岳,雄心震深渊”……
是的,智取威虎山!
几十年来,那早已烙印在脑海深处的壮美画面,时常在眼前闪现,历久弥新。还有理琪、任常伦、王成、邱少云、刘胡兰、黄继光、狼牙山五壮士……这些英雄无疑是我们这一代人集体膜拜的对象和永恒的记忆。战斗英雄杨子荣更具传奇色彩,更是以其临危不惧,大智大勇,活捉座山雕,备受人民崇爱。犹记少时,一群孩童,拿一根树枝当道具,模仿杨子荣骑马扬鞭,打虎上山。个个骁勇矫健,奔放洒脱,威风凛凛,有模有样;到了下雪天,偷偷拿来妈妈用来遮盖食物的白色粗布包袱,当做斗篷,滑翔在冰天雪地里,一身的英雄豪气。
一眨眼,我们长大了,这些英雄们渐行渐远,经济的高度发展让大部分人迷失了方向,追求金钱占领了绝大多数人的灵魂高地。舆论宣传教育鲜有英雄的内容,这些英雄渐渐地淡出了我们的生活。随之而来的是人情淡薄、社会良知缺失、道德底线的一破再破,腐败泛滥。我们的后代一边学习着屈辱的中国近代史艰苦卓绝的革命史,一边崇尚着西方文明。脑子里骨子里都是西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面部惶惑,内心纠结。历史是历史,现实是现实,现实才最真实。所以每到节假日,大批涌入日本疯狂购买的人数以百万计,所有这些,倘若英烈的在天之灵有知的话,可否会扼腕长叹,老泪纵横呢?
了解英雄,解密英雄。英雄不问出处,但英雄是有出处的。
1974年,在周总理的直接督促下,各部门经过艰苦的查询落实,英雄杨子荣的真实身份终于大白天下。
杨子荣,1917年1月28日,出生于山东牟平城南的嵎峡河村,原名杨宗贵。四岁随泥瓦匠父亲杨世恩、母亲宋学芝来到辽宁安东谋生,不久被生存所迫,杨子荣又随母亲回到了牟平老家,父亲和大姐留在安东。直到1931年,14岁的他独自一人离开家乡,去寻找父亲和大姐。这时“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人占领东北,时局动荡混乱,寻父未果,年少的他孤身一人,自谋生路。先后当过码头搬运工、抗活船工,给大户人家护过院、当过矿工。而这些社会底层、出苦力的行业,受控于当时的黑帮和土匪,因此,脑瓜灵活的他对于黑帮和土匪的黑话、行规乃至思维模式都非常熟悉,日后成为侦察兵,化装成土匪都形神兼备,正是这段经历打下的基础。1943年,26岁的他在鞍山矿区当矿工,因与日伪监工发生冲突,把监工痛打一顿之后连夜逃回了老家牟平,不久娶邻村叫许万亮的姑娘为妻,开始务农生活。同时加入了当地的民兵组织,在1945年8月解放牟平解放烟台的两次战斗中,都有突出表现,并在当年9月加入八路军胶东军区海军支队,改名为杨子荣。奉命出关,挺进东北,自此牟平少了个杨宗贵,八路军里多了个杨子荣。
海军支队出关后几经改编,1946年,29岁的杨子荣因年龄大、军龄短,被分在炊事班,当了个“火头军”。在他自告奋勇地完成了一次重要任务后,部队首长和战友对他刮目相看,很快调入团侦察排,屡立战功。1947年农历正月初五,杨子荣带领孙大德等五名战友,组成剿匪小分队,正月十六晚上,智取威虎山,活捉座山雕,又立战功。不幸的是在二月二十二日清剿殘匪郑三炮的战斗中,因枪支哑火,他胸部中弹三处,壮烈牺牲,享年三十一岁。
但1947年有同乡人向牟平当地政府举报曾在牡丹江车站遇到过杨宗贵,流里流气,匪气十足,怀疑他当了逃兵,做了土匪。杨宗贵一家的军属待遇因此被取消,家人被政府和乡人冷落歧视,遭受了不公正待遇,先是女儿夭折,1951年妻子病故,后来母亲也含泪离开了人世。杨宗贵是兵是匪,是死是活尚无定论。因为杨子荣的身世还原,是在他牺牲整整27年后的1974年。
岁末年初,在英雄牺牲整整70年后的今天,我们昆嵛一行来到英雄杨子荣的故居和牟平政府斥资五千万建设的杨子荣纪念馆,瞻仰英雄遗迹。当我看到雕塑的刹那,顿觉通身似火烧,是为英雄伟岸的身躯、如炬的目光而震撼,是因为年少时对英雄的极度仰慕和崇拜,还是因为这几十年来对英雄的淡忘而羞愧难当?
黎明前牺牲的英雄啊!我们无法想象,你们当时踏冰卧雪、忍饥挨饿,与狡猾凶残的顽匪斗智斗勇,需有多么顽强的意志、必胜的信心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在解读了英雄及家人真实的生活后,我陷入深沉的思考:天堂里的母亲,如果您知道您的儿子不是逃兵而是一直战斗在一线而且屡建战功的战士,您那胆怯愧怍的眼神里能否多一些自信和自豪?您那逢人矮三分的腰身能否挺得更直一些?九泉下的妻子,如果知道自己的丈夫不是土匪,而是令土匪闻风丧胆的英雄,您还会白天走在街巷里就像过街的老鼠一样恐惧吗?您还会不等天黑就紧闭门窗,把一个人关在世界之外吗?您还会抑郁成疾、年纪轻轻就命赴黄泉了吗?!还有,还有那个甚至还不会叫爸爸就夭折了的女儿……
站在英雄的塑像前,我恍然大悟:为什么每次国难当头,面临外辱,国人总能群情激昂、众志成城?为什么每次危机来临,我们的人民总能忍辱负重,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毁家纾难无怨无悔?为什么世风日下,老鼠苍蝇比比皆是,山河易色,而多灾多难的祖国依然屹立并且迅速强大?所有这一切,难道不是因为当年英雄事迹的激励和感召吗?难道不是因为他们不屈不挠的爱国精神与日月同在吗?
多么希望,每一颗蒙尘的心灵,能够接受英雄事迹的洗礼;每一个受伤的灵魂,能在英雄的呐喊声中复活,这将是中华民族真正的伟大复兴。
当我看到,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儿孙的搀扶下来到英雄纪念馆,年轻的情侣肃穆地凝视着英雄的塑像,孩童在爷爷的怀抱中聆听英雄的故事,我释怀了。
英雄不死,英灵永存,他们是中华民族永远挺直的脊梁。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历史的脚步永不停歇,当年的革命志士,创造了辉煌的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重温红色历史,是开展新时代革命题材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课堂。我们要铭记其中闪耀着新时期胶东革命精神薪火相传的红色光芒。
英雄的灵魂和精神,根植于硝烟弥漫的历史岁月,创造着文明富庶的现代生活,也必将引领我们走向更辉煌的明天。
这就是爱国的情怀。让我们凝心聚力,撸起袖子,描绘壮丽江山,今朝会更好看。
——题记
我们脚下的土地,曾经有过美丽的传说。“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飘然出尘的仙道文化给了胶东人间天上的美好愿景,“日出千杆旗,日落万盏灯”的盛景,那是人们对幸福的最初祈望。
我们脚下的土地,曾经有过最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炮火连天、金戈铁马的悲壮场景,见证了胶东人民厚重的历史。送子参军、捐钱捐物、掩护伤员、随军支前,胶东的革命力量,有着苦菜花般的不屈不挠,有着钢铁般的勇敢顽强。
我们脚下的土地,曾经有过最漫长的黑夜。“寒冬腊月盼春风,夜半三更盼天明”时,是“当年猛打雷神庙,今日高标宿星旗”的杨子荣们,用血肉之躯筑起胶东革命的长城。
瞧,莽莽林海,皑皑雪原,一支精壮的解放军小分队,身着绿军装,肩披白斗篷,迎风冒雪,风驰电掣,远望似雄鹰翱翔蓝天,近前如猛虎下山,真可谓“壮志撼山岳,雄心震深渊”……
是的,智取威虎山!
几十年来,那早已烙印在脑海深处的壮美画面,时常在眼前闪现,历久弥新。还有理琪、任常伦、王成、邱少云、刘胡兰、黄继光、狼牙山五壮士……这些英雄无疑是我们这一代人集体膜拜的对象和永恒的记忆。战斗英雄杨子荣更具传奇色彩,更是以其临危不惧,大智大勇,活捉座山雕,备受人民崇爱。犹记少时,一群孩童,拿一根树枝当道具,模仿杨子荣骑马扬鞭,打虎上山。个个骁勇矫健,奔放洒脱,威风凛凛,有模有样;到了下雪天,偷偷拿来妈妈用来遮盖食物的白色粗布包袱,当做斗篷,滑翔在冰天雪地里,一身的英雄豪气。
一眨眼,我们长大了,这些英雄们渐行渐远,经济的高度发展让大部分人迷失了方向,追求金钱占领了绝大多数人的灵魂高地。舆论宣传教育鲜有英雄的内容,这些英雄渐渐地淡出了我们的生活。随之而来的是人情淡薄、社会良知缺失、道德底线的一破再破,腐败泛滥。我们的后代一边学习着屈辱的中国近代史艰苦卓绝的革命史,一边崇尚着西方文明。脑子里骨子里都是西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面部惶惑,内心纠结。历史是历史,现实是现实,现实才最真实。所以每到节假日,大批涌入日本疯狂购买的人数以百万计,所有这些,倘若英烈的在天之灵有知的话,可否会扼腕长叹,老泪纵横呢?
了解英雄,解密英雄。英雄不问出处,但英雄是有出处的。
1974年,在周总理的直接督促下,各部门经过艰苦的查询落实,英雄杨子荣的真实身份终于大白天下。
杨子荣,1917年1月28日,出生于山东牟平城南的嵎峡河村,原名杨宗贵。四岁随泥瓦匠父亲杨世恩、母亲宋学芝来到辽宁安东谋生,不久被生存所迫,杨子荣又随母亲回到了牟平老家,父亲和大姐留在安东。直到1931年,14岁的他独自一人离开家乡,去寻找父亲和大姐。这时“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人占领东北,时局动荡混乱,寻父未果,年少的他孤身一人,自谋生路。先后当过码头搬运工、抗活船工,给大户人家护过院、当过矿工。而这些社会底层、出苦力的行业,受控于当时的黑帮和土匪,因此,脑瓜灵活的他对于黑帮和土匪的黑话、行规乃至思维模式都非常熟悉,日后成为侦察兵,化装成土匪都形神兼备,正是这段经历打下的基础。1943年,26岁的他在鞍山矿区当矿工,因与日伪监工发生冲突,把监工痛打一顿之后连夜逃回了老家牟平,不久娶邻村叫许万亮的姑娘为妻,开始务农生活。同时加入了当地的民兵组织,在1945年8月解放牟平解放烟台的两次战斗中,都有突出表现,并在当年9月加入八路军胶东军区海军支队,改名为杨子荣。奉命出关,挺进东北,自此牟平少了个杨宗贵,八路军里多了个杨子荣。
海军支队出关后几经改编,1946年,29岁的杨子荣因年龄大、军龄短,被分在炊事班,当了个“火头军”。在他自告奋勇地完成了一次重要任务后,部队首长和战友对他刮目相看,很快调入团侦察排,屡立战功。1947年农历正月初五,杨子荣带领孙大德等五名战友,组成剿匪小分队,正月十六晚上,智取威虎山,活捉座山雕,又立战功。不幸的是在二月二十二日清剿殘匪郑三炮的战斗中,因枪支哑火,他胸部中弹三处,壮烈牺牲,享年三十一岁。
但1947年有同乡人向牟平当地政府举报曾在牡丹江车站遇到过杨宗贵,流里流气,匪气十足,怀疑他当了逃兵,做了土匪。杨宗贵一家的军属待遇因此被取消,家人被政府和乡人冷落歧视,遭受了不公正待遇,先是女儿夭折,1951年妻子病故,后来母亲也含泪离开了人世。杨宗贵是兵是匪,是死是活尚无定论。因为杨子荣的身世还原,是在他牺牲整整27年后的1974年。
岁末年初,在英雄牺牲整整70年后的今天,我们昆嵛一行来到英雄杨子荣的故居和牟平政府斥资五千万建设的杨子荣纪念馆,瞻仰英雄遗迹。当我看到雕塑的刹那,顿觉通身似火烧,是为英雄伟岸的身躯、如炬的目光而震撼,是因为年少时对英雄的极度仰慕和崇拜,还是因为这几十年来对英雄的淡忘而羞愧难当?
黎明前牺牲的英雄啊!我们无法想象,你们当时踏冰卧雪、忍饥挨饿,与狡猾凶残的顽匪斗智斗勇,需有多么顽强的意志、必胜的信心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在解读了英雄及家人真实的生活后,我陷入深沉的思考:天堂里的母亲,如果您知道您的儿子不是逃兵而是一直战斗在一线而且屡建战功的战士,您那胆怯愧怍的眼神里能否多一些自信和自豪?您那逢人矮三分的腰身能否挺得更直一些?九泉下的妻子,如果知道自己的丈夫不是土匪,而是令土匪闻风丧胆的英雄,您还会白天走在街巷里就像过街的老鼠一样恐惧吗?您还会不等天黑就紧闭门窗,把一个人关在世界之外吗?您还会抑郁成疾、年纪轻轻就命赴黄泉了吗?!还有,还有那个甚至还不会叫爸爸就夭折了的女儿……
站在英雄的塑像前,我恍然大悟:为什么每次国难当头,面临外辱,国人总能群情激昂、众志成城?为什么每次危机来临,我们的人民总能忍辱负重,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毁家纾难无怨无悔?为什么世风日下,老鼠苍蝇比比皆是,山河易色,而多灾多难的祖国依然屹立并且迅速强大?所有这一切,难道不是因为当年英雄事迹的激励和感召吗?难道不是因为他们不屈不挠的爱国精神与日月同在吗?
多么希望,每一颗蒙尘的心灵,能够接受英雄事迹的洗礼;每一个受伤的灵魂,能在英雄的呐喊声中复活,这将是中华民族真正的伟大复兴。
当我看到,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儿孙的搀扶下来到英雄纪念馆,年轻的情侣肃穆地凝视着英雄的塑像,孩童在爷爷的怀抱中聆听英雄的故事,我释怀了。
英雄不死,英灵永存,他们是中华民族永远挺直的脊梁。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历史的脚步永不停歇,当年的革命志士,创造了辉煌的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重温红色历史,是开展新时代革命题材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课堂。我们要铭记其中闪耀着新时期胶东革命精神薪火相传的红色光芒。
英雄的灵魂和精神,根植于硝烟弥漫的历史岁月,创造着文明富庶的现代生活,也必将引领我们走向更辉煌的明天。
这就是爱国的情怀。让我们凝心聚力,撸起袖子,描绘壮丽江山,今朝会更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