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阶段,充分利用台式电脑或者笔记本电脑剩余的运算能力仍然更多地处于设想阶段。其中,技术障碍也许并非是最关键的问题。根据最近的某项调查,89%的受访企业用户表示,就网格的部署而言,组织结构是最大的绊脚石。
企业总是在想方设法降低IT开销,硬件花费占据了此类开销中很大的一部分。某市场研究公司首席运营官认为:“企业用户不愿意年复一年地通过更新硬件来提高系统性能,而网格计算在这方面具有应用潜力,也就是说,网格计算可以在不增加硬件开销的前提下提升系统性能。”
实施网格计算的前提条件是——企业现有系统没有达到效用计算的水平。传统的模式是:企业购买计算机用于专门的应用程序,例如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电子商务或者Web服务器。在很多情况下,这些应用程序的运算量是不断波动的。因此,系统空闲状态下使用的运算能力可能仅仅只有5%。网格计算就是要利用这些空闲的运算能力,将运算从负担较重的系统转移到空闲的系统中。另外,网格计算还有更多的优势,例如能够使用价格比较便宜的Windows、Linux或者Unix计算平台来运行商业应用程序,而不必使用价格昂贵的高端服务器。
网格计算的出处
网格的概念在企业环境中是全新的,但是它在超级计算机中的应用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研究机构、大学和政府机构都曾使用分时计算系统,在这种系统中,计算时间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分配。
开发厂商借鉴了这种模式,试图让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以类似的模式分享计算资源,来运行应用程序。IBM和Oracle在发展网格计算方面表现最为积极。IBM将网格看成是促进其高端系统销售的途径,而Oracle则认为网格将会增加其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利润。硬件供应商HP和Sun加入了由一批新兴技术厂商组成的阵营,并开始发布网格系统,这些新兴厂商包括Datasynapse、GridXpert、 Platform Computing和United Devices等等。
网格技术在特定的市场中正在受到关注。“制药公司使用网格计算进行新药疗效试验,” Gartner Group研究副总裁Carl Claunch说。网格的应用范围还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公司的地震波处理、金融业的风险分析、制造业的产品设计以及航空制造业的模拟试验。
网格应用的主要瓶颈
虽然网格的概念正在引起人们的兴趣,但是还有一些困难存在,例如如何对其进行准确定义。“有一些供应商使用了‘网格’这个词,但是他们提供的产品实际上仅仅是‘集群’,” Claunch说。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企业已经尝试将运算任务分配到数据中心的多台服务器上。网格技术进一步发挥了这一概念,实现了将运算任务分配到多个地方的计算机上。
很多软件不适合这种工作模式,因此实现网格运算必须在现有系统的基础进行很多改进。应用程序也必须重新编写。网格要求运算任务被分割成小块,因此软件必须具有分割计算任务,并且需要具备运算任务完成之后将结果重新组合起来的能力。另外一个问题是,现有的网格不能很好地把握执行任务的时机,也不能很好地适应一个动作的执行需要前一动作的结果那样的运算应用,在ERP和CRM系统这种情况比较常见。
网格带来的这些难题要求企业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系统集成和应用程序开发。由于网格是全新的,在这个领域中有经验的企业和个人用户还不多见。
信息分散在不同的计算机中,因此要求有新的系统管理工具。供应商正在开发工作负荷管理功能,它能在计算机之间交换信息,并实现故障反馈,以便保证重要的工作能够顺利完成。“目前网格提供的系统管理功能仍然很不成熟,”Claunch说。
系统管理软件还需要一些扩展工具,例如CA公司的Unicenter以及IBM的Tivoli,以适应网格计算环境。由于网格计算还比较年轻,许多工具都使用了专利技术。GGF(Global Grid Forum,全球网格论坛)正在开发OGSA(Open Grid Service Architecture,开放网格服务架构),这是一组定义,其设计目的是让面向流程的企业应用程序能更加轻松地利用网格计算技术。
走进计算中心
除非所有这些问题都能解决,否则企业要想充分利用未使用的台式电脑或者笔记本电脑剩余计算机资源的设想将更多地处于空想阶段而非现实。在数据中心的服务器中,系统重新分配运算周期的技术应用已经比较多了。
技术难题可能还不是网格发展最主要的障碍。Platform Computing对50家企业进行了调查,89%的受访者表示,组织机构才是网格部署最大的障碍。确定可用运算周期的数量是一件困难的工作,因为它要求企业的IT部门收集所有系统的性能数据。企业的各个部门总是倾向于各自为阵,仅仅为自己的工作负责。而网格是一体化的环境,要想使用网格,企业架构要重新设置,但实际上一些部门经理可能不愿意和其他部门共享自己掌握的计算资源。
虽然网格从长期来看有很大的潜力,但在近期它仍然只能用于特定的环境。Gartner Group的Claunch说:“我们预计,在未来的12~18月中至会有一定比例的企业用户开始采用网格技术。”
企业总是在想方设法降低IT开销,硬件花费占据了此类开销中很大的一部分。某市场研究公司首席运营官认为:“企业用户不愿意年复一年地通过更新硬件来提高系统性能,而网格计算在这方面具有应用潜力,也就是说,网格计算可以在不增加硬件开销的前提下提升系统性能。”
实施网格计算的前提条件是——企业现有系统没有达到效用计算的水平。传统的模式是:企业购买计算机用于专门的应用程序,例如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电子商务或者Web服务器。在很多情况下,这些应用程序的运算量是不断波动的。因此,系统空闲状态下使用的运算能力可能仅仅只有5%。网格计算就是要利用这些空闲的运算能力,将运算从负担较重的系统转移到空闲的系统中。另外,网格计算还有更多的优势,例如能够使用价格比较便宜的Windows、Linux或者Unix计算平台来运行商业应用程序,而不必使用价格昂贵的高端服务器。
网格计算的出处
网格的概念在企业环境中是全新的,但是它在超级计算机中的应用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研究机构、大学和政府机构都曾使用分时计算系统,在这种系统中,计算时间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分配。
开发厂商借鉴了这种模式,试图让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以类似的模式分享计算资源,来运行应用程序。IBM和Oracle在发展网格计算方面表现最为积极。IBM将网格看成是促进其高端系统销售的途径,而Oracle则认为网格将会增加其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利润。硬件供应商HP和Sun加入了由一批新兴技术厂商组成的阵营,并开始发布网格系统,这些新兴厂商包括Datasynapse、GridXpert、 Platform Computing和United Devices等等。
网格技术在特定的市场中正在受到关注。“制药公司使用网格计算进行新药疗效试验,” Gartner Group研究副总裁Carl Claunch说。网格的应用范围还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公司的地震波处理、金融业的风险分析、制造业的产品设计以及航空制造业的模拟试验。
网格应用的主要瓶颈
虽然网格的概念正在引起人们的兴趣,但是还有一些困难存在,例如如何对其进行准确定义。“有一些供应商使用了‘网格’这个词,但是他们提供的产品实际上仅仅是‘集群’,” Claunch说。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企业已经尝试将运算任务分配到数据中心的多台服务器上。网格技术进一步发挥了这一概念,实现了将运算任务分配到多个地方的计算机上。
很多软件不适合这种工作模式,因此实现网格运算必须在现有系统的基础进行很多改进。应用程序也必须重新编写。网格要求运算任务被分割成小块,因此软件必须具有分割计算任务,并且需要具备运算任务完成之后将结果重新组合起来的能力。另外一个问题是,现有的网格不能很好地把握执行任务的时机,也不能很好地适应一个动作的执行需要前一动作的结果那样的运算应用,在ERP和CRM系统这种情况比较常见。
网格带来的这些难题要求企业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系统集成和应用程序开发。由于网格是全新的,在这个领域中有经验的企业和个人用户还不多见。
信息分散在不同的计算机中,因此要求有新的系统管理工具。供应商正在开发工作负荷管理功能,它能在计算机之间交换信息,并实现故障反馈,以便保证重要的工作能够顺利完成。“目前网格提供的系统管理功能仍然很不成熟,”Claunch说。
系统管理软件还需要一些扩展工具,例如CA公司的Unicenter以及IBM的Tivoli,以适应网格计算环境。由于网格计算还比较年轻,许多工具都使用了专利技术。GGF(Global Grid Forum,全球网格论坛)正在开发OGSA(Open Grid Service Architecture,开放网格服务架构),这是一组定义,其设计目的是让面向流程的企业应用程序能更加轻松地利用网格计算技术。
走进计算中心
除非所有这些问题都能解决,否则企业要想充分利用未使用的台式电脑或者笔记本电脑剩余计算机资源的设想将更多地处于空想阶段而非现实。在数据中心的服务器中,系统重新分配运算周期的技术应用已经比较多了。
技术难题可能还不是网格发展最主要的障碍。Platform Computing对50家企业进行了调查,89%的受访者表示,组织机构才是网格部署最大的障碍。确定可用运算周期的数量是一件困难的工作,因为它要求企业的IT部门收集所有系统的性能数据。企业的各个部门总是倾向于各自为阵,仅仅为自己的工作负责。而网格是一体化的环境,要想使用网格,企业架构要重新设置,但实际上一些部门经理可能不愿意和其他部门共享自己掌握的计算资源。
虽然网格从长期来看有很大的潜力,但在近期它仍然只能用于特定的环境。Gartner Group的Claunch说:“我们预计,在未来的12~18月中至会有一定比例的企业用户开始采用网格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