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巧布明暗双线,妙筑连环结构”,是指运用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双环连套,从一个人物引出另一个人物,从一个故事引出另一个故事,不断丰富人物性格,深化主题思想。这种结构在某种程度上,既可以解决写作内容空洞的弊病,又可以展现构思的智慧,还可以更好地表现主旨,真可谓“一石三鸟”!
如鲁迅的《药》:故事的明线是围绕华老栓一家展开——华老栓为治儿子小栓的痨病,根据人们说的方子,一天清早就去等衙门杀人,并拿着洋钱去买用囚犯血染的馒头,匆匆拿回家给小栓吃,主要是为了表现“群众的愚昧”;此文的暗线是围绕夏瑜一家展开——老栓去买血馒头那天清早,被杀的囚犯是革命者夏瑜,小栓也并没有因为吃了他的血馒头而转好,最终还是被痨病夺去了生命,这表现了“革命者的悲哀”。作者将这明暗两线结成双环连套,深刻揭示出文章的主题:愚昧的群众享用革命者的鲜血,不是医治病苦的良药;资产阶级脱离群众的革命,也不是疗救中国社会的良药。
在写作中值得注意的是:布设明暗双线,往往适用于记叙文,在叙事的过程中让这明暗两条线索串起若干个细节。布设时,两线可平行展开,彼此映照、对比,结尾要在一定的关联点汇合成一线;也可交叉重叠,相互衬托,从而更好地传情达意。
总之,考生若能娴熟地掌握此构思技法,就一定能写出让阅卷老师满意的佳作!
【经典引路】
胭脂扣 郭凯冰
这是严师母最后一张画像。画家严清楚记得,正是妻子三十六岁的秋日,她拿了当年的月白上衣在秋阳下晾晒。院里的菊花刚开过,有零落的金黄散在藤椅上下;妻子稍显瘦弱的身子斜倚在藤椅中,左手托着旧衣,右手抚弄着靛青胭脂扣,举止间有一抹秋阳般的忧伤。画家严并没有太在意这伤感。他站在门边,呆呆看着眼前,几乎屏了呼吸:零落的黄花,古朴的竹椅,安静的妇人,在秋日晴空下绝妙组合着,幻化出一副绝世之作。他心咚咚跳着,预感自己将会有更成熟的作品问世,甚至还没动笔,就已经想好了以《秋阳》为题。当他踉踉跄跄拿出画架,举笔在画布上留下第一抹颜色时,手还忍不住抖。断断续续画了十天,定稿后严师母爱不释手。那时她身体已有些病弱,画家严顾及妻子的身体,更不忍拂了她的意,便将画挂在她的卧室里。
看着这副得意之作,画家严突然有了兴致,很想在这愉快的午后问一个以前没甚在意的问题。因为他想起当初妻子病着的时候,常常用瘦弱的双手编织一枚枚靛青色胭脂扣,编好又都一一解开。画家严就说,何苦来的,难道编来就是为了解开?再说,怎么老是编这种靛青色扣子?胭脂扣,胭脂色才对。严师母不说什么,只低敛了眉目笑笑。画家严于是不再说什么。
此时想起,便问眼前的女子道:“我妻子也是你们清水湾女子。她走之前,非要我给她穿一件靛青胭脂扣的月白上衣。你们那里女子去世有这样的讲究?”
女子吃惊地回了头,很迷惑的样子。复又转回去,盯了画框里的严师母细细审视。好一阵,转身看着画家严静静地说:“我们清水湾风俗,未嫁人的女子去世,才可以穿戴月白上衣配靛青胭脂扣的。”
画室里好一阵静得出奇。
画家严呆呆望着女子起身离去,她脚步里的决然踏碎一室昏黄而安静的阳光。
一年后,画家严举行他的最后一次畫展,开展时间定在一个秋日阳光温和的午后,画只有一幅——《胭脂扣》:十八岁的严师母穿一件月白上衣,孤独地坐在阔大的红木靠背椅中,双手抚定胸前的靛青胭脂扣,迷离的眸子里,是深深的痛。
(选自《中国微型小说名家名作百年经典》)
赏析:本文采用了明暗双线布设文章结构来写一位女子的爱情悲剧,构思新巧。明线是一年轻女子看画;暗线是严画家借画来回忆妻子。明暗双线结合,让读者以画了解那个并没出现的严画家的妻子的形象,了解到她的孤苦与悲切。两线双环连套,表意既含蓄委婉,又不失深刻!
【佳作展示】
手上的预言 湖南一考生
回家乡办事的时候,她路过了以前的学校。她起先决无半点念头要来这里怀旧,可走进大门的时候,她还是想起了一些以前的事。
其实这里也实在没什么东西再供她怀念。一切都在改变,教学楼变得高大气派许多,被骂了无数次的厕所终于修得宽敞洁净,食堂的东西依然是那几种,人却和以前不同,大概味道也是不相同的。永恒不变的就只有那几棵不知道几百年的古树,和小操场上男孩子们的挥汗如雨、眼神明亮。她想起从前她牵着另一个女孩子的手,坐、在操场旁看男孩子们边打篮球边耍帅,两人一起哈哈大笑。也曾经站在古树下执手互诉心思,或做各种无聊事。后来那个女孩子却不再与她来往,虽没有恶言相加,但也经常用不耐烦的眼神看她。她很委屈。她喜欢这个朋友,习惯了与她形影不离,牵手不放。女孩反感的神色却告诉她,尽管她紧紧跟随,却不能得到对方的友爱。
田径场的人很少,看台上稀稀拉拉有几个人。她走上看台,忽然想起自己长大后爱过的一个大男孩。与他双手交握的瞬间,她内心的空虚突然填满。两人手掌细细的纹路温柔地契合,手心突然长出纠缠的曲线。她喜欢与他牵手,十指相扣紧密相连,她用尽一切温柔对他好,最后却被他甩开手。她对他太好,好到他习以为常,没有感动,好到即使他松开她的手,也一点不眷恋,她的付出太多却惯坏了他。爱恋时的牵手,分开时的分手,因手开始,以手结束。
走进教学楼时,学生大多已经离开。教室黑板的一侧写着高考倒计时。十几岁的时候,她也这样看着这些数字,紧张又充满期待。她当时的理想是做社会版的记者,做一个优秀的新闻人。而现在她每天穿梭在格子间,做着都市里最庸碌的平凡人,过着一眼能看得尽的生活。很多人告诉她,做社会记者太累也太危险,她曾经就坐在这样的教室里,犹豫不定,紧握拳头,像攥着自己的梦想,却始终少了勇气张开双手,将它放出。
轻轻地,她离开了学校,没再回头看一眼。她总是把拳头握得太紧,拳头的世界如此大,留得住风,却留不住一粒沙,她想要留下的东西,从来留不住。她想,张开双手其实更需要勇气,而如今,她轻轻张开手,再也唤不回过去的时光。
她看着手上永远依旧的纹路一或许从她第一次握住拳头起,手早已有了它的预言。
赏析:这篇颇具抒情色彩的散文在结构安排上可谓匠心独运,采用明暗双线相结合的方法。明线是“她”重回校园的耳闻目睹,暗线是“她”曾经与“手”有关的件件往事。前者只是铺垫,后者才是重点。文章通过校园里好友的远离、社会上与恋人分手、工作后梦想的丢失三件事,深刻地探寻了失败的根源——“把拳头握得太紧”,并由此提出了“张开双手其实更需要勇气”的观点。两线交错展开,主题极为深刻。
如鲁迅的《药》:故事的明线是围绕华老栓一家展开——华老栓为治儿子小栓的痨病,根据人们说的方子,一天清早就去等衙门杀人,并拿着洋钱去买用囚犯血染的馒头,匆匆拿回家给小栓吃,主要是为了表现“群众的愚昧”;此文的暗线是围绕夏瑜一家展开——老栓去买血馒头那天清早,被杀的囚犯是革命者夏瑜,小栓也并没有因为吃了他的血馒头而转好,最终还是被痨病夺去了生命,这表现了“革命者的悲哀”。作者将这明暗两线结成双环连套,深刻揭示出文章的主题:愚昧的群众享用革命者的鲜血,不是医治病苦的良药;资产阶级脱离群众的革命,也不是疗救中国社会的良药。
在写作中值得注意的是:布设明暗双线,往往适用于记叙文,在叙事的过程中让这明暗两条线索串起若干个细节。布设时,两线可平行展开,彼此映照、对比,结尾要在一定的关联点汇合成一线;也可交叉重叠,相互衬托,从而更好地传情达意。
总之,考生若能娴熟地掌握此构思技法,就一定能写出让阅卷老师满意的佳作!
【经典引路】
胭脂扣 郭凯冰
这是严师母最后一张画像。画家严清楚记得,正是妻子三十六岁的秋日,她拿了当年的月白上衣在秋阳下晾晒。院里的菊花刚开过,有零落的金黄散在藤椅上下;妻子稍显瘦弱的身子斜倚在藤椅中,左手托着旧衣,右手抚弄着靛青胭脂扣,举止间有一抹秋阳般的忧伤。画家严并没有太在意这伤感。他站在门边,呆呆看着眼前,几乎屏了呼吸:零落的黄花,古朴的竹椅,安静的妇人,在秋日晴空下绝妙组合着,幻化出一副绝世之作。他心咚咚跳着,预感自己将会有更成熟的作品问世,甚至还没动笔,就已经想好了以《秋阳》为题。当他踉踉跄跄拿出画架,举笔在画布上留下第一抹颜色时,手还忍不住抖。断断续续画了十天,定稿后严师母爱不释手。那时她身体已有些病弱,画家严顾及妻子的身体,更不忍拂了她的意,便将画挂在她的卧室里。
看着这副得意之作,画家严突然有了兴致,很想在这愉快的午后问一个以前没甚在意的问题。因为他想起当初妻子病着的时候,常常用瘦弱的双手编织一枚枚靛青色胭脂扣,编好又都一一解开。画家严就说,何苦来的,难道编来就是为了解开?再说,怎么老是编这种靛青色扣子?胭脂扣,胭脂色才对。严师母不说什么,只低敛了眉目笑笑。画家严于是不再说什么。
此时想起,便问眼前的女子道:“我妻子也是你们清水湾女子。她走之前,非要我给她穿一件靛青胭脂扣的月白上衣。你们那里女子去世有这样的讲究?”
女子吃惊地回了头,很迷惑的样子。复又转回去,盯了画框里的严师母细细审视。好一阵,转身看着画家严静静地说:“我们清水湾风俗,未嫁人的女子去世,才可以穿戴月白上衣配靛青胭脂扣的。”
画室里好一阵静得出奇。
画家严呆呆望着女子起身离去,她脚步里的决然踏碎一室昏黄而安静的阳光。
一年后,画家严举行他的最后一次畫展,开展时间定在一个秋日阳光温和的午后,画只有一幅——《胭脂扣》:十八岁的严师母穿一件月白上衣,孤独地坐在阔大的红木靠背椅中,双手抚定胸前的靛青胭脂扣,迷离的眸子里,是深深的痛。
(选自《中国微型小说名家名作百年经典》)
赏析:本文采用了明暗双线布设文章结构来写一位女子的爱情悲剧,构思新巧。明线是一年轻女子看画;暗线是严画家借画来回忆妻子。明暗双线结合,让读者以画了解那个并没出现的严画家的妻子的形象,了解到她的孤苦与悲切。两线双环连套,表意既含蓄委婉,又不失深刻!
【佳作展示】
手上的预言 湖南一考生
回家乡办事的时候,她路过了以前的学校。她起先决无半点念头要来这里怀旧,可走进大门的时候,她还是想起了一些以前的事。
其实这里也实在没什么东西再供她怀念。一切都在改变,教学楼变得高大气派许多,被骂了无数次的厕所终于修得宽敞洁净,食堂的东西依然是那几种,人却和以前不同,大概味道也是不相同的。永恒不变的就只有那几棵不知道几百年的古树,和小操场上男孩子们的挥汗如雨、眼神明亮。她想起从前她牵着另一个女孩子的手,坐、在操场旁看男孩子们边打篮球边耍帅,两人一起哈哈大笑。也曾经站在古树下执手互诉心思,或做各种无聊事。后来那个女孩子却不再与她来往,虽没有恶言相加,但也经常用不耐烦的眼神看她。她很委屈。她喜欢这个朋友,习惯了与她形影不离,牵手不放。女孩反感的神色却告诉她,尽管她紧紧跟随,却不能得到对方的友爱。
田径场的人很少,看台上稀稀拉拉有几个人。她走上看台,忽然想起自己长大后爱过的一个大男孩。与他双手交握的瞬间,她内心的空虚突然填满。两人手掌细细的纹路温柔地契合,手心突然长出纠缠的曲线。她喜欢与他牵手,十指相扣紧密相连,她用尽一切温柔对他好,最后却被他甩开手。她对他太好,好到他习以为常,没有感动,好到即使他松开她的手,也一点不眷恋,她的付出太多却惯坏了他。爱恋时的牵手,分开时的分手,因手开始,以手结束。
走进教学楼时,学生大多已经离开。教室黑板的一侧写着高考倒计时。十几岁的时候,她也这样看着这些数字,紧张又充满期待。她当时的理想是做社会版的记者,做一个优秀的新闻人。而现在她每天穿梭在格子间,做着都市里最庸碌的平凡人,过着一眼能看得尽的生活。很多人告诉她,做社会记者太累也太危险,她曾经就坐在这样的教室里,犹豫不定,紧握拳头,像攥着自己的梦想,却始终少了勇气张开双手,将它放出。
轻轻地,她离开了学校,没再回头看一眼。她总是把拳头握得太紧,拳头的世界如此大,留得住风,却留不住一粒沙,她想要留下的东西,从来留不住。她想,张开双手其实更需要勇气,而如今,她轻轻张开手,再也唤不回过去的时光。
她看着手上永远依旧的纹路一或许从她第一次握住拳头起,手早已有了它的预言。
赏析:这篇颇具抒情色彩的散文在结构安排上可谓匠心独运,采用明暗双线相结合的方法。明线是“她”重回校园的耳闻目睹,暗线是“她”曾经与“手”有关的件件往事。前者只是铺垫,后者才是重点。文章通过校园里好友的远离、社会上与恋人分手、工作后梦想的丢失三件事,深刻地探寻了失败的根源——“把拳头握得太紧”,并由此提出了“张开双手其实更需要勇气”的观点。两线交错展开,主题极为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