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公共资源市场化是我国深化市场经济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重要方式。公共资源其产权归全体公民所有,因此在“代理人”将公共资源市场化过程中保证“委托人”的利益是重点问题。并且我国法律对于公共资源的产权界定并不完备,遏制公共资源市场化过程中寻租腐败的产生,防范代理人以权谋私,进而保证公共资源的最大效用。
【关键词】公共资源;市场化;委托—代理理论
1 前言
公共资源“市场化”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可见,本应公共人群共同享有的社会资源被用于市场化,加以市场的名义进行违规操作,损害了公共利益,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正如唐兵所讲的“公共资源大多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如果市场化过程中被某些私人占有而侵害了公共利益那么就会带来相应的社会问题”。在候水平和周中举看来构建我国公共资源市场监控体系,明确责任权限将会是规范公共资源市场化的应有做法,同时行政监管、司法监管、社会监督是构建公共资源监管体系的主要內容。
2 公共资源的市场化概念
学界一般把公共资源定义为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公共资源指的是一切能够为人类生存、发展和享受的自然与社会条件,此类公共资源范围较大,日常生活中的阳光、水、空气等都属于这一类范畴,这类资源明显不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狭义的公共资源是指以政府和公共组织为主体,其掌握、控制、授予的资源,这类资源大多所有者为全体公民,政府或公共组织作为代理人来进行调配这些资源。这其中公园、广场、名胜古迹等最为典型。在经济发展的今天,组织和个人越来越多的运用这些公共资源来换取经济利益,也因此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也就应运而生。然而由于产权划分的不清晰,公共资源在市场化的过程中往往被代理人不规范利用,从而造成了公共资源遭到私人侵害等现象。
公共资源市场化是合理存在的,通过合理的市场经营公共资源能够达到更加有效率利用。例如2010年,厦门市政府为社会公众投保的市民自然灾害公众责任险向社会公开招标,由中国人保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低价中标,保费从2009年的0.9元/人/年降低至0.48元/人/年,有效节约了财政资金104.58万元。通过市场化的配置,投保成本大大减少,节约了社会资源。
3 公共资源市场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3.1 代理人以市场化为手段,剥夺公共资源所有者权益。
委托代理——代理理论认为公民作为现代社会的主人,是国家组建之后的“委托人”,一切公共资源都应归全体公民所有,而政府及其成员作为“代理人”受到全体公民的“委托”行使权力,并保障公民权利不受侵犯。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那身边的公共资源举例子,名胜古迹是古代先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资源,它应当归全体公民所有,然而经过市场化管理的旅游部门却对游客收取高昂的门票费用,这在理论上是矛盾的存在,公共资源属于全体公民,公民有权利免费享有和利用这些资源。代理人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进行经营也不应再向公民收取费用,侵害本应属于公民的权利,这中情况归因起来是我国公共资源市场化机制尚不健全,各种立法不够完善。
3.2 代理人在公共资源市场化过程中以权谋私,腐败产生。
社会是纷繁复杂的,因此往往产生“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在公共资源市场化过程中也会出现此种情况,代理人往往掌握着更加充分的信息资源,而委托人并不能时刻监督代理人的行为,具体来说公共资源首先被代理人掌握,由于监督不健全寻租等行为也经常发生,因此公共资源在市场化过程中往往会被违法利用来谋取私利,从而导致了公民权益受到侵害,例如2010年江西省弋阳县城管大队公开拍卖城区人行道和市政道路的“占道经营权”,政府部门公开出售城市的交通道路,其后果是使得城市道路私人化,这样就形成了公共资源就被自由裁量权的滥用所侵害,公民权益受到代理人侵害。
代理人角色的失败将会导致公民权益受到侵害,同时导致公民对于政府的认同危机,严重的威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4 推进合理的公共资源市场化,预防代理者角色失败。
深化市场经济改革下,越来越多的公共资源将会以市场化的形式进行资源配置,公共资源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必须建立一套完备的开发、利用机制从而保证公民利益,促进公共资源的有效利用;并且在公共资源利用过程中需要防范腐败产生,这也就需要我国不断完善的监督机制,建立完备的市场化体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公共資源作为特殊的资源,政府应当通过调查、完善数据等方式明确公共资源的类型、产权所属等,树立明确的产权观念,同时建立合理的机制使得公共资源顺利市场化配置;同时政府和立法机关也应当完善我国的立法,通过法律的形式规定何种类型的公共资源可以进行市场化配置,这样做使得政府在掌握公共资源所有权的同时能够进行市场化经营,坚持原则下灵活运用。同时完善相关法律的立法工作,通过立法、许可等途径完善公共资源的界定工作,界定清楚公共资源的产权。
5 结语
公共资源市场化的提前是经过合法的途径,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不可或缺的要素,同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通过合理资源配置,保证委托人的意愿和权益不受侵害,这对于现阶段中国缩小贫富差距、提高人民福祉有重要意义。因此建立合法、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减少寻租腐败行为,最终提升公民对政府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余逊达,陈旭东译.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0.
[2]高尚全.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不动摇[J].财会研究,2008(24).
[3]唐兵.公共资源的特性与治理模式分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
[4]鄞益奋.网络治理:公共管理的新框架[J].公共管理学报,2007(01):92.
[5]林燕新.珠海: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J].产权导刊,2010(01).
作者简介
刘润泽(1993-),男,汉族,现为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作者单位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市 100876
【关键词】公共资源;市场化;委托—代理理论
1 前言
公共资源“市场化”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可见,本应公共人群共同享有的社会资源被用于市场化,加以市场的名义进行违规操作,损害了公共利益,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正如唐兵所讲的“公共资源大多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如果市场化过程中被某些私人占有而侵害了公共利益那么就会带来相应的社会问题”。在候水平和周中举看来构建我国公共资源市场监控体系,明确责任权限将会是规范公共资源市场化的应有做法,同时行政监管、司法监管、社会监督是构建公共资源监管体系的主要內容。
2 公共资源的市场化概念
学界一般把公共资源定义为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公共资源指的是一切能够为人类生存、发展和享受的自然与社会条件,此类公共资源范围较大,日常生活中的阳光、水、空气等都属于这一类范畴,这类资源明显不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狭义的公共资源是指以政府和公共组织为主体,其掌握、控制、授予的资源,这类资源大多所有者为全体公民,政府或公共组织作为代理人来进行调配这些资源。这其中公园、广场、名胜古迹等最为典型。在经济发展的今天,组织和个人越来越多的运用这些公共资源来换取经济利益,也因此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也就应运而生。然而由于产权划分的不清晰,公共资源在市场化的过程中往往被代理人不规范利用,从而造成了公共资源遭到私人侵害等现象。
公共资源市场化是合理存在的,通过合理的市场经营公共资源能够达到更加有效率利用。例如2010年,厦门市政府为社会公众投保的市民自然灾害公众责任险向社会公开招标,由中国人保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低价中标,保费从2009年的0.9元/人/年降低至0.48元/人/年,有效节约了财政资金104.58万元。通过市场化的配置,投保成本大大减少,节约了社会资源。
3 公共资源市场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3.1 代理人以市场化为手段,剥夺公共资源所有者权益。
委托代理——代理理论认为公民作为现代社会的主人,是国家组建之后的“委托人”,一切公共资源都应归全体公民所有,而政府及其成员作为“代理人”受到全体公民的“委托”行使权力,并保障公民权利不受侵犯。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那身边的公共资源举例子,名胜古迹是古代先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资源,它应当归全体公民所有,然而经过市场化管理的旅游部门却对游客收取高昂的门票费用,这在理论上是矛盾的存在,公共资源属于全体公民,公民有权利免费享有和利用这些资源。代理人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进行经营也不应再向公民收取费用,侵害本应属于公民的权利,这中情况归因起来是我国公共资源市场化机制尚不健全,各种立法不够完善。
3.2 代理人在公共资源市场化过程中以权谋私,腐败产生。
社会是纷繁复杂的,因此往往产生“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在公共资源市场化过程中也会出现此种情况,代理人往往掌握着更加充分的信息资源,而委托人并不能时刻监督代理人的行为,具体来说公共资源首先被代理人掌握,由于监督不健全寻租等行为也经常发生,因此公共资源在市场化过程中往往会被违法利用来谋取私利,从而导致了公民权益受到侵害,例如2010年江西省弋阳县城管大队公开拍卖城区人行道和市政道路的“占道经营权”,政府部门公开出售城市的交通道路,其后果是使得城市道路私人化,这样就形成了公共资源就被自由裁量权的滥用所侵害,公民权益受到代理人侵害。
代理人角色的失败将会导致公民权益受到侵害,同时导致公民对于政府的认同危机,严重的威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4 推进合理的公共资源市场化,预防代理者角色失败。
深化市场经济改革下,越来越多的公共资源将会以市场化的形式进行资源配置,公共资源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必须建立一套完备的开发、利用机制从而保证公民利益,促进公共资源的有效利用;并且在公共资源利用过程中需要防范腐败产生,这也就需要我国不断完善的监督机制,建立完备的市场化体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公共資源作为特殊的资源,政府应当通过调查、完善数据等方式明确公共资源的类型、产权所属等,树立明确的产权观念,同时建立合理的机制使得公共资源顺利市场化配置;同时政府和立法机关也应当完善我国的立法,通过法律的形式规定何种类型的公共资源可以进行市场化配置,这样做使得政府在掌握公共资源所有权的同时能够进行市场化经营,坚持原则下灵活运用。同时完善相关法律的立法工作,通过立法、许可等途径完善公共资源的界定工作,界定清楚公共资源的产权。
5 结语
公共资源市场化的提前是经过合法的途径,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不可或缺的要素,同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通过合理资源配置,保证委托人的意愿和权益不受侵害,这对于现阶段中国缩小贫富差距、提高人民福祉有重要意义。因此建立合法、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减少寻租腐败行为,最终提升公民对政府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余逊达,陈旭东译.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0.
[2]高尚全.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不动摇[J].财会研究,2008(24).
[3]唐兵.公共资源的特性与治理模式分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
[4]鄞益奋.网络治理:公共管理的新框架[J].公共管理学报,2007(01):92.
[5]林燕新.珠海: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J].产权导刊,2010(01).
作者简介
刘润泽(1993-),男,汉族,现为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作者单位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市 100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