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7.186
资料与方法
2006~2009年收治慢性HBV携带者117例,男89例,女28例;年龄18~53岁,平均365岁。所有患者均HBsAg阳性,HBeAg阳性71例,HBeAg阴性46例,病程1~19年,血清HBV DNA≥105拷贝/ml(HBeAg阴性≥104拷贝/ml),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ALT/AST均正常,临床及病理诊断分别参照200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1]、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分级(G)和分期(S)[2]。
肝穿同时检测血清肝功能、乙肝五项、HBV DNA、血凝四项、血常规等。乙肝病毒血清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T);HBV DNA定量测定采用全自动荧光定量PCR检测仪测定;检测均按产品使用说明书操作。
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采用自动弹射式活检枪,配以18G切割式活检针进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切取肝组织标本15~22cm,病理标本用4%甲醛溶液固定,连续切片,HE和网织纤维染色,所有切片均由我院病理科医师完成。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结 果
病理诊断:慢性HBV携带者61例,慢性乙型肝炎56例(479%),轻度46例,中度7例,重度3例均为肝硬化。其中炎症G2~3共24例占205%,G4 0例。
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之间比较:HBeAg阳性71例,HBeAg阴性46例,二者之间的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
并发症:117例均在超声引导下肝活检,术中、术后耐受良好,未发生气胸、大出血、胆汁性腹膜炎及其他严重并发症。
讨 论
慢性HBV携带者大多数无症状,或只是间歇性出现疲乏及其他非肝病特异的症状。无症状感染者并非都不存在进展性肝损害,在临床上,经常见到初次发病即被确诊为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的患者,均由慢性HBV携带者发展而来。Desme等认为仅依赖ALT不能可靠反映肝组织病变程度和病变的活动性[3];Lai等认为一些ALT/AST水平正常,但HBV DNA水平高的患者常存在肝组织显著坏死炎症和纤维化,且Chen等认为长期高滴度HBV DNA水平、而非ALT水平是显示,慢性乙型肝炎发展成原发性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Wang等研究表明约46%处于“免疫耐受期”的亚洲患者有显著的肝纤维化[4]。本组肝穿结果显示慢性乙型肝炎56例(479%),静止期肝硬化3例(26%),表明肝功能ALT/AST正常的慢性HBV携带者,有相当一部分存在肝损害,并且进行性发展,最终发展到终末期肝病。
本组结果表明,肝穿刺安全、可靠,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肝穿刺病理组织学检查可明确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情况,从而做出正确的诊断,确定是否需要治疗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部分ALT/AST正常的慢性HBV携带者,尤其年龄偏大,持续较高滴度HBV DNA水平,能及早发现炎症≥G2 慢性肝炎、肝硬化者,进行抗病毒治疗,防止肝病进展到肝硬化及肝功能衰竭,防止肝细胞癌,减少死亡率。而对炎症≤G1 慢性肝炎、慢性HBV携带者则暂不进行治疗,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和肝脏负担,但应定期随访。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肝防治指南.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12):881-891.
2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329.
3 张新元,宁更献,彭霞,等.慢性HBV携带者肝脏病理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河北医药,2007,29(1):65.
4 张勇,王拱辰,王力.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组织学评分与抗病毒治疗的相关研究.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2007,1(3):149-151.
资料与方法
2006~2009年收治慢性HBV携带者117例,男89例,女28例;年龄18~53岁,平均365岁。所有患者均HBsAg阳性,HBeAg阳性71例,HBeAg阴性46例,病程1~19年,血清HBV DNA≥105拷贝/ml(HBeAg阴性≥104拷贝/ml),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ALT/AST均正常,临床及病理诊断分别参照200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1]、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分级(G)和分期(S)[2]。
肝穿同时检测血清肝功能、乙肝五项、HBV DNA、血凝四项、血常规等。乙肝病毒血清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T);HBV DNA定量测定采用全自动荧光定量PCR检测仪测定;检测均按产品使用说明书操作。
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采用自动弹射式活检枪,配以18G切割式活检针进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切取肝组织标本15~22cm,病理标本用4%甲醛溶液固定,连续切片,HE和网织纤维染色,所有切片均由我院病理科医师完成。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结 果
病理诊断:慢性HBV携带者61例,慢性乙型肝炎56例(479%),轻度46例,中度7例,重度3例均为肝硬化。其中炎症G2~3共24例占205%,G4 0例。
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之间比较:HBeAg阳性71例,HBeAg阴性46例,二者之间的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
并发症:117例均在超声引导下肝活检,术中、术后耐受良好,未发生气胸、大出血、胆汁性腹膜炎及其他严重并发症。
讨 论
慢性HBV携带者大多数无症状,或只是间歇性出现疲乏及其他非肝病特异的症状。无症状感染者并非都不存在进展性肝损害,在临床上,经常见到初次发病即被确诊为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的患者,均由慢性HBV携带者发展而来。Desme等认为仅依赖ALT不能可靠反映肝组织病变程度和病变的活动性[3];Lai等认为一些ALT/AST水平正常,但HBV DNA水平高的患者常存在肝组织显著坏死炎症和纤维化,且Chen等认为长期高滴度HBV DNA水平、而非ALT水平是显示,慢性乙型肝炎发展成原发性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Wang等研究表明约46%处于“免疫耐受期”的亚洲患者有显著的肝纤维化[4]。本组肝穿结果显示慢性乙型肝炎56例(479%),静止期肝硬化3例(26%),表明肝功能ALT/AST正常的慢性HBV携带者,有相当一部分存在肝损害,并且进行性发展,最终发展到终末期肝病。
本组结果表明,肝穿刺安全、可靠,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肝穿刺病理组织学检查可明确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情况,从而做出正确的诊断,确定是否需要治疗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部分ALT/AST正常的慢性HBV携带者,尤其年龄偏大,持续较高滴度HBV DNA水平,能及早发现炎症≥G2 慢性肝炎、肝硬化者,进行抗病毒治疗,防止肝病进展到肝硬化及肝功能衰竭,防止肝细胞癌,减少死亡率。而对炎症≤G1 慢性肝炎、慢性HBV携带者则暂不进行治疗,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和肝脏负担,但应定期随访。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肝防治指南.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12):881-891.
2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329.
3 张新元,宁更献,彭霞,等.慢性HBV携带者肝脏病理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河北医药,2007,29(1):65.
4 张勇,王拱辰,王力.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组织学评分与抗病毒治疗的相关研究.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2007,1(3):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