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红松属于一种乡土树种,广泛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不仅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更具有经济和生态价值,但是,红松由于近几年来采伐现象严重,数量越来越少,这受到我们的重视,我们要对其采取定植造林技术。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入手,从造林地的选择到造林的方法,详细说明这项技术的运用。
关键词:红松;定植造林;技术方法
一、林地的选择
造林地的选择对红松之后的生长至关重要,所以我们在选择时要做到选择适宜的地点,这个适宜指的是对红松适宜,即要选择有合适的温度条件、土壤条件和水分条件的地方,然后播下树种,这项工作其实具有一定难度,因为要想选到真正合适的地方,需要运用知识的经验,才能做到树和地点的同一。红松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而且生长时间长,所以在林地的选择上要多加注意,如果选择不当,那么会造成红松的死亡,或者是营养不良,达不到想要的效果,长出的红松无法为人们使用,造成了资源浪费问题等。红松对气候条件的要求是温暖湿润,气温不宜过高,所以在东北地区种植容易存活,对土壤要求是:排水性良好,土质肥沃,最好是黑土,土层疏松并且土层厚。如果人员选择在地势平坦的地方种植,这种地方往往排水性不是很好,就会造成红松树根浸水,尤其是在冬天,发生冻害,使得红松死亡。土壤的厚度有一定要求,应该最少在10厘米,在树林、灌木林中造红松时,可以通过观察土壤中的植物来判断此地是否适宜种植红松。比如说,在森林中的某块地上,生长出白桦、榆树、杨树和水曲柳等树种,说明该地适宜种植红松,如果长出了珠海灌丛、柳树丛等,说明该地就不适宜造红松林。
二、造林整地
造林整地是在林地选择之后进行的,它是对林地选择的一次检查,是为了改善林地条件而进行的,使之更适合于红松生长。造林整地是拔除林地上多余的杂物,以免和红松争抢养料。其中,红松的造林整地有三种方法可以选择:第一种是带状整地,带状整地是指在坡度较斜的山地,挖去一些杂草皮和碎石土块等杂物,这种方法在灌丛多、草木多的地方适用,优点是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整地的宽度要保持在60厘米,深度要在20厘米,人员可以根据造林的行距来确定造林的宽度,在整地前需要先保持地表清洁,割掉灌木丛,以免影响宽度;第二种方法是块状整地,块状整地适宜在杂草不多的地方进行,并且在该地不会造成水土流失。块状整地的宽度需要是60厘米,长度60厘米,深度30厘米;第三种方法是不松土整地法,这种方法因为不用松土,所以要选择在杂物较少的区域,土质疏松、土壤较软,往往是一些新采伐的区域,这些区域只用将杂物清除,不松土就可以,这三种方法有一定的季节限制,前两种方法通常是在秋季进行,而第三种方法在春天进行,这样将更有利于红松生长。
三、造林密度选择
造林密度,顾名思义,就是造林时,某块地上的单位密度,如果密度过大,不仅会浪费树苗,还会发生争抢养分的事件,不利于林木的生长;如果密度过小,那么在林木还未长大时,可能会受到阳光直射、大雨浇灌的影响,长出的红松营养不良,树枝众多,但大多为无用枝,木材质量不良,而且当造林密度过小时,需要人员定期进行除草和松土。所以造林的密度应该适宜,既不能过密,也不能过稀,这样才能保证林木的质量以及产量。
四、树种配置
红松与别的树种生长特点不同,它在早期往往缓慢生长,喜欢阴凉湿润的环境,是一种较好的木材材料,所以它的密度需要比其他树种更大一些,比如说杨树等,因为杨树是一种好阳光的树种,所以有所不同。在某块地上,一般营造的红松大约为4400株,宽度和长度分别为1.5米,这是在劳动力充足的地区,如果在人员稀少、交通不便的区域,营造的红松密度可以再小一点,大约在3300株的范围内,除了营造红松林以外,还需要营造红松果林,红松果林的密度更小,需要是2200株,长宽分别为2米,依照这样的数据,可以营造出优质的红松林,不仅有利于提高其产量,还能节省树种和一定的人力、时间、成本资源,所以是最佳的。
红松林的营造还可以采取混交的形式,即和阔叶林、云杉等植物进行混交,这样做的好处不仅可以提高产量,还能快速培育出一批优良品种,因为就其结构来说,红松一般少有单独生长的,大多数为混交林,由于阔叶林和云杉等植物喜好落叶,等到落叶掉落进土壤中,可以为土壤增添养料,提高土壤肥力,还能涵养水源,是理想的树种。
另外,混交林的好处众多,它能够防治一定数量的病虫害,还能抵抗火灾的侵害。所以,人员在营造红松林时,可以考虑混交林,进行人工培育,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混交时,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树种,包括地形条件、水分条件和土壤状况等。比如:当地形平坦、水分条件良好的地区适宜混交水曲柳,在有一定坡度的区域,该区域土壤肥沃,可以选择混交黄波罗,在有坡度的阳面,可以选择杨树和白桦树等。
除了直接种植混交林以外,还可以采取两种别的方法培育混交林,第一种方法是林冠下造林,这种方法就是利用阔叶林的空隙处,在两课阔叶林树种之间插上一棵红松,等到一段时间之后,可以砍伐掉阔叶林的上部,阔叶林的树种掉入进土壤中,自行萌芽,或者人为地砍去树根,待其萌芽;第二种方法是留阔栽针,利用林地改造或翻新时,保留优质的阔叶林树种,不对它们进行砍伐,在树种之间种植红松,形成混交林。
五、造林的方法
红松造林对季节要求并不是很高,除了冬季,其他季节都可以进行。现阶段采取最多的一项技术是顶浆造林,这需要在春季进行,尤其是在冰雪刚刚融化时,就要开始造林。因为此时的土壤一般土质较松软,插上苗木后,存活率较高,这样做还能延长苗木的生长周期,加快生长;夏季造林需要选择在雨季进行,尤其是要在连绵不断的雨季进行,秋天要在不宜发生冻害的土壤中进行。红松造林需要根据土壤的實际条件来进行,如果土壤比较坚实,可以选用的方法是明穴造林法,如果土壤湿润,可以选用的方法是窄缝造林法。明穴造林法就是在土壤中挖出一个个的坑,大小需要依照苗木的根茎来决定,如果根系较发达,挖的坑也应该较大;窄缝栽植在东北东部使用较多,因为它不破坏土层,所以受到欢迎。种植苗木前先要除去表皮,然后要镐头挖出一条窄缝,将苗木插入。
六、结语
总之,红松定植造林技术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工作,我们要在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基础上进行红松造林,最好是采用与阔叶林混交的办法,提高栽植水平,从而提高红松的质量和产量,获得经济收益。
参考文献:
[1] 关亭林.红松定植造林技术[J].科技与生活,2014(7):23-24.
[2] 王志新.谈红松定植造林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5(2):56-58.
[3] 杨明非.红松子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7(12):48-49.
作者简介:费丹(1967-2-),女,汉族,吉林省磐石市人,大专,高级工程师,从事林业技术工作。
关键词:红松;定植造林;技术方法
一、林地的选择
造林地的选择对红松之后的生长至关重要,所以我们在选择时要做到选择适宜的地点,这个适宜指的是对红松适宜,即要选择有合适的温度条件、土壤条件和水分条件的地方,然后播下树种,这项工作其实具有一定难度,因为要想选到真正合适的地方,需要运用知识的经验,才能做到树和地点的同一。红松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而且生长时间长,所以在林地的选择上要多加注意,如果选择不当,那么会造成红松的死亡,或者是营养不良,达不到想要的效果,长出的红松无法为人们使用,造成了资源浪费问题等。红松对气候条件的要求是温暖湿润,气温不宜过高,所以在东北地区种植容易存活,对土壤要求是:排水性良好,土质肥沃,最好是黑土,土层疏松并且土层厚。如果人员选择在地势平坦的地方种植,这种地方往往排水性不是很好,就会造成红松树根浸水,尤其是在冬天,发生冻害,使得红松死亡。土壤的厚度有一定要求,应该最少在10厘米,在树林、灌木林中造红松时,可以通过观察土壤中的植物来判断此地是否适宜种植红松。比如说,在森林中的某块地上,生长出白桦、榆树、杨树和水曲柳等树种,说明该地适宜种植红松,如果长出了珠海灌丛、柳树丛等,说明该地就不适宜造红松林。
二、造林整地
造林整地是在林地选择之后进行的,它是对林地选择的一次检查,是为了改善林地条件而进行的,使之更适合于红松生长。造林整地是拔除林地上多余的杂物,以免和红松争抢养料。其中,红松的造林整地有三种方法可以选择:第一种是带状整地,带状整地是指在坡度较斜的山地,挖去一些杂草皮和碎石土块等杂物,这种方法在灌丛多、草木多的地方适用,优点是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整地的宽度要保持在60厘米,深度要在20厘米,人员可以根据造林的行距来确定造林的宽度,在整地前需要先保持地表清洁,割掉灌木丛,以免影响宽度;第二种方法是块状整地,块状整地适宜在杂草不多的地方进行,并且在该地不会造成水土流失。块状整地的宽度需要是60厘米,长度60厘米,深度30厘米;第三种方法是不松土整地法,这种方法因为不用松土,所以要选择在杂物较少的区域,土质疏松、土壤较软,往往是一些新采伐的区域,这些区域只用将杂物清除,不松土就可以,这三种方法有一定的季节限制,前两种方法通常是在秋季进行,而第三种方法在春天进行,这样将更有利于红松生长。
三、造林密度选择
造林密度,顾名思义,就是造林时,某块地上的单位密度,如果密度过大,不仅会浪费树苗,还会发生争抢养分的事件,不利于林木的生长;如果密度过小,那么在林木还未长大时,可能会受到阳光直射、大雨浇灌的影响,长出的红松营养不良,树枝众多,但大多为无用枝,木材质量不良,而且当造林密度过小时,需要人员定期进行除草和松土。所以造林的密度应该适宜,既不能过密,也不能过稀,这样才能保证林木的质量以及产量。
四、树种配置
红松与别的树种生长特点不同,它在早期往往缓慢生长,喜欢阴凉湿润的环境,是一种较好的木材材料,所以它的密度需要比其他树种更大一些,比如说杨树等,因为杨树是一种好阳光的树种,所以有所不同。在某块地上,一般营造的红松大约为4400株,宽度和长度分别为1.5米,这是在劳动力充足的地区,如果在人员稀少、交通不便的区域,营造的红松密度可以再小一点,大约在3300株的范围内,除了营造红松林以外,还需要营造红松果林,红松果林的密度更小,需要是2200株,长宽分别为2米,依照这样的数据,可以营造出优质的红松林,不仅有利于提高其产量,还能节省树种和一定的人力、时间、成本资源,所以是最佳的。
红松林的营造还可以采取混交的形式,即和阔叶林、云杉等植物进行混交,这样做的好处不仅可以提高产量,还能快速培育出一批优良品种,因为就其结构来说,红松一般少有单独生长的,大多数为混交林,由于阔叶林和云杉等植物喜好落叶,等到落叶掉落进土壤中,可以为土壤增添养料,提高土壤肥力,还能涵养水源,是理想的树种。
另外,混交林的好处众多,它能够防治一定数量的病虫害,还能抵抗火灾的侵害。所以,人员在营造红松林时,可以考虑混交林,进行人工培育,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混交时,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树种,包括地形条件、水分条件和土壤状况等。比如:当地形平坦、水分条件良好的地区适宜混交水曲柳,在有一定坡度的区域,该区域土壤肥沃,可以选择混交黄波罗,在有坡度的阳面,可以选择杨树和白桦树等。
除了直接种植混交林以外,还可以采取两种别的方法培育混交林,第一种方法是林冠下造林,这种方法就是利用阔叶林的空隙处,在两课阔叶林树种之间插上一棵红松,等到一段时间之后,可以砍伐掉阔叶林的上部,阔叶林的树种掉入进土壤中,自行萌芽,或者人为地砍去树根,待其萌芽;第二种方法是留阔栽针,利用林地改造或翻新时,保留优质的阔叶林树种,不对它们进行砍伐,在树种之间种植红松,形成混交林。
五、造林的方法
红松造林对季节要求并不是很高,除了冬季,其他季节都可以进行。现阶段采取最多的一项技术是顶浆造林,这需要在春季进行,尤其是在冰雪刚刚融化时,就要开始造林。因为此时的土壤一般土质较松软,插上苗木后,存活率较高,这样做还能延长苗木的生长周期,加快生长;夏季造林需要选择在雨季进行,尤其是要在连绵不断的雨季进行,秋天要在不宜发生冻害的土壤中进行。红松造林需要根据土壤的實际条件来进行,如果土壤比较坚实,可以选用的方法是明穴造林法,如果土壤湿润,可以选用的方法是窄缝造林法。明穴造林法就是在土壤中挖出一个个的坑,大小需要依照苗木的根茎来决定,如果根系较发达,挖的坑也应该较大;窄缝栽植在东北东部使用较多,因为它不破坏土层,所以受到欢迎。种植苗木前先要除去表皮,然后要镐头挖出一条窄缝,将苗木插入。
六、结语
总之,红松定植造林技术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工作,我们要在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基础上进行红松造林,最好是采用与阔叶林混交的办法,提高栽植水平,从而提高红松的质量和产量,获得经济收益。
参考文献:
[1] 关亭林.红松定植造林技术[J].科技与生活,2014(7):23-24.
[2] 王志新.谈红松定植造林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5(2):56-58.
[3] 杨明非.红松子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7(12):48-49.
作者简介:费丹(1967-2-),女,汉族,吉林省磐石市人,大专,高级工程师,从事林业技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