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慧城市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来源 :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cong966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智慧城市建设实践的快速发展,智慧城市研究引起了城市科学、地理科学和管理科学等多学科的广泛关注与探讨。本文在分析近十年来我国智慧城市研究文献基础上,重点从智慧城市内涵、智慧城市发展阶段、智慧城市影响因素、智慧城市逻辑框架、智慧城市行业应用等方面,梳理我国智慧城市研究取得的进展。同时指出,在智慧城市的跨学科研究、区域体系、影响因素与系统影响机理和新时代发展路径研究等方面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未来智慧城市建设,应着力加强智慧城市跨学科、智慧城市体系、智慧城市仿真模拟、智慧城市影响因素及动力机制研究,以及
其他文献
下文中利用航空高光谱遥感技术对某多金属矿展开详细研究,通过相应数据,综合分析该多金属矿矿区当中航空高光谱蚀变矿物组合特征以及遥感影像特征,并运用ASD波谱仪获取矿区地表与其深部蚀变矿物高光谱数据,同时与矿区地质及其矿产特征充分结合,考虑区内化探异常,构建航空高光谱遥感找矿模型,并在该找矿模型基础上,圈定矿区周围类似找矿预测区,有多处多金属矿化线索被发现,有的能够达到工业品位,这对于今后找矿工作的开
期刊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近年来,智慧城市建设逐步成为我国优化城市管理服务及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拥抱时代发展趋势,践行国家发展战略。围绕"用心构筑美好生活"的使命,旭辉永升服务"霖久云"服务价值体系应运而生,通过坚实的自主创新,打造出涵盖了"美好生活、智慧物联、敏捷运营、精准数据、数智决策"等5大服务模型。自主研发27个成熟产品,累计获得100余项技术专利。基于完善的科技产品和专业能力支撑
期刊
被动式太赫兹遥感技术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穿透性强的优点,在对地观测、气象、军事及科学研究等领域均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通过接收不同极化方向太赫兹信号以增加获取信息,提升遥感探测能力,成为研究热点方向。本文总结了被动式太赫兹遥感探测国内外发展现状,报道了一种双极化被动式太赫兹遥感探测系统,并给出其遥感探测成像结果。遥感成像是一种远距离检测和探测手段,目前光学和红外遥感发展较为成熟,具有分辨率高、图像清
期刊
数字经济发展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数字经济对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备受学界关注。基于数字经济与流通产业融合发展的现实特征,本文选取智慧城市建设政策作为数字经济的代理变量,在多维度理论剖析数字经济影响流通业发展内在机制的基础上,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及其实现路径。研究显示,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有效推动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相比非试点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可以提高流通业
期刊
中科云图以无人机智能基站为载体,以易飞云时空大数据平台为核心,自主研发低空无人机遥感网,赋能智慧城市精细化管理新模式。以天空为画布,无人机徐徐升空,它们不仅在夜晚展现绚烂的图案,也在交通运输、电力巡检、资源监测、环境保护、水利、农业、警务、应急、测绘等领域大展拳脚。无人机时代已经"飞扑"而来,随着5G进场,未来的低空领域发展应该是什么样的?低空智联网新基建将如何?低空文明会发展到什么程度?
期刊
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制度,主要目的是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内部控制目标和规划,对各类经济活动进行风险评估与有效管理。随着我国法制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问题愈加明显地暴露出来,反映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识比较薄弱,内控制度建设相对滞后。为保持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内部控制建设已成为当前的迫切需要。
期刊
快速城镇化带来诸多城市问题,智慧城市是助力城市治理迈向精细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全球许多城市已开展通过建设智慧城市推动城市治理的行动,形成宝贵的实践经验,可供学习借鉴。目前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城市治理处于探索初期,缺乏因城施策的路径决策方法,故研究引入基于经验挖掘理论的案例推理(case-based reasoning,简称CBR)方法,以研究智慧城市背景下城市治理的路径决策问题,对已有成功经验的案例
期刊
一、前言电网是保障人民生产生活的电力输送平台,作为现代清洁能源体系建设的重要枢纽,关系到整个国家的能源安全。从2010年至2020年,我国电力需求与日俱增,电网规模翻了一番,全国110 (66) kV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达到114.2万千米。电网安全关系国计民生,为确保电力供应安全稳定,需要对输电通道进行定期巡检,掌握电网运行及输电通道变化情况,及时发现设备及输电线路存在的安全隐患并进行消除。
期刊
城市系统的构成要素和组织结构具有复杂性。城市功能复合化使城市更聚集,易受到内外部因素影响变得脆弱。2020年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世界城市发展史留下深刻印记,城市在反思之余急需建造可积极预防、有效应对和科学减灾的智慧化韧性城市。基于疫情下我国城市韧性和智慧的现状,运用"象—道—术—策"的抽丝剥茧手法,梳理场所精神、韧性城市和智慧城市内涵,应用智慧化韧性城市的多元融合建设方法,提出智慧化韧性城
期刊
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对数字全球化中的"智慧城市"(smart city)这一命题进行反思.首先,对"smart city"这个至今尚未完全清晰定义的概念进行语义学上的讨论.其次,从社会学和哲学角度观察城市社会结构的变迁给劳动力带来的影响,讨论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必要性.由此出发,展望在对人的体力劳动的需求减少到几乎为零的时代,将释放出来的人力投入到个人和集体的自我完善与创造性劳动中去的可能性.我们如何重新塑造人的生活?如何追寻生命的意义?如何在高级人工智能面前保持人的地位?这些都是在规划未来智慧城市时应该考虑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