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和响应面法,探究文蛤与微藻的协同作用对水体无机氮及无机磷的消除效果.设置定性试验和定量试验,其中定性试验设有4个组,即无贝无藻组、有贝无藻组、无贝有藻组及有贝有藻组,每组设3个平行.定量试验根据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模型,以文蛤密度和微藻密度为影响因素,共设13个试验组.试验结果显示,文蛤在清水态(无藻)环境中对无机氮及无机磷的消除效果不显著(P>0.05),需与微藻协同才能显著降低水体无机氮和无机磷含量(P<0.05).文蛤和微藻最佳搭配比例为:文蛤221个/m2,微藻1.92×106个/
【机 构】
:
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江苏省文蛤良种场,江苏省海洋经济贝类研发中心,江苏 南通 22600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和响应面法,探究文蛤与微藻的协同作用对水体无机氮及无机磷的消除效果.设置定性试验和定量试验,其中定性试验设有4个组,即无贝无藻组、有贝无藻组、无贝有藻组及有贝有藻组,每组设3个平行.定量试验根据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模型,以文蛤密度和微藻密度为影响因素,共设13个试验组.试验结果显示,文蛤在清水态(无藻)环境中对无机氮及无机磷的消除效果不显著(P>0.05),需与微藻协同才能显著降低水体无机氮和无机磷含量(P<0.05).文蛤和微藻最佳搭配比例为:文蛤221个/m2,微藻1.92×106个/mL,此时对水体中无机氮和无机磷的日消除率达到最大,分别为6.93%和8.60%.通过实际试验对模型拟合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分析结果准确.因此,在实际生产中,文蛤密度约225个/m2(15万个/亩),微藻密度约200万个/mL,可对水体无机氮及无机磷达到最大消除效果,此时无机氮及无机磷日消除率分别为(6.90±0.33)%和(8.57±0.29)%.
其他文献
自凡纳滨对虾养殖水体中分离得到1株杀鲑气单胞菌YK-48,为确定YK-48与在鞍山养殖场金鱼体内分离出来的AS.17和烟台大西洋鲑体内分离出来的S68和S121等不同来源的杀鲑气单胞菌的毒力基因特征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对YK-48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随后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对4株杀鲑气单胞菌进行基因组基本特征分析、毒力基因注释和耐药基因分析.通过系统发育分析发现,YK-48与AS.17聚类在一起,说明其为相同亚型中的同一克隆群.药敏试验结果显示,YK-48对利福平、杆菌肽、万古霉素和青霉
为了探究低温等离子体(Non-Thermal Plasma,NTP)耦合催化剂对粮仓中磷化氢(PH3)的去除效果,该研究采用介质阻挡放电低温等离子体与催化剂耦合的反应装置,研究了NTP与Fe2O3催化剂耦合对PH3去除率的影响,并对耦合反应后的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产物及反应机理.结果表明,载体和催化剂与NTP耦合改变了NTP的放电状态,提高了PH3去除率;不同载体负载Fe2O3后,在输入功率超过53 W时,NTP与Fe2O3催化剂耦合对PH3去除率均高于无填充,Fe2O3/Al2O3与NTP耦合效果最好,
构建面向乡村振兴的县域空间区划体系,配之适宜的空间管制措施是实现空间治理体系现代化、促进城乡融合和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针对当前县域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能力与乡村发展、农民需求之间的矛盾,通过规范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从多尺度、多角度和多类型构建面向乡村振兴的空间区划体系.研究表明,县域空间区划体系可以从县域功能分区、村域振兴分类和村庄发展分型三个层次构建.针对县域范围内各区域功能差异,划分为牵引区、本体区、保障区和协同区;基于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和区位条件等,将本体区划分为工业发展类、种养发展类、旅游发
品牌建设是农民合作社联合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推进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基于权变理论,利用潍坊市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联合社品牌创建的因素,探讨联合社品牌创建背后的成因.结果表明,调研的联合社中已创建品牌的占比为31.8%,其中,从事瓜果蔬菜行业和营销型的联合社对品牌创建的需求最高,占比分别达到56.86%和58.33%.联合社品牌创建受其组织自身的基本特征、联结方式和组织关系等因素影响,成立年限越长、成员社数量越多越有利于品牌创建;由政府部门、龙头企业和行业协
农旅融合是推进乡村振兴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实施途径,同时也是影响地区耕地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方式的主要因素.本文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为例,有效测度了我国农旅融合水平,利用2010—2017年12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实证检验农旅融合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农旅融合整体水平偏低,目前东部地区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但西部地区发展迅速.农旅融合对我国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具有显著异质性.经济较发达地区粮食生产效率相对较高.粮食非主产区农旅融合通过提高农
自盐碱水体中分离得到一株耐盐的舟形藻类硅藻杯状藻,探究不同质量分数的NaCl对其生长、光合参数、多糖、可溶性蛋白、油脂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NaCl质量分数为6%时,藻细胞生长最快,在培养末期生物量达1.79 g/L;该藻的最大光化学转化效率Fv/Fm随着NaCl质量分数的升高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NaCl质量分数为6%时,多糖含量最高,为细胞干质量的9.96%;在NaCl质量分数为1.5%~9%时,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不大(占细胞干质量的22.78%~23.65%),而在NaCl质量分数为12
为研究团头鲂三倍体育种,对团头鲂三倍体和二倍体2个群体进行微卫星遗传结构特征分析和生长性能比较.利用筛选得到的20个微卫星标记对团头鲂三倍体和二倍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团头鲂三倍体、二倍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分别为2.75、3.05,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5061、0.5412,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4249、0.4378.团头鲂2种倍性群体的大多数位点均表现为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多数位点的遗传偏离指数显示杂合子过量.筛选出2个群体特异性标记TTF1和Mam-EST110,可区分二倍体和
为科学评价云斑尖塘鳢、线纹尖塘鳢及其杂交种肌肉的营养价值,采用国内外通用的营养测定方法对3种尖塘鳢的常规营养组分、氨基酸组分、脂肪酸组分以及矿物质元素进行测定与比较分析.试验结果显示,3种尖塘鳢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分别为75.80%~79.23%、18.33%~19.23%、0.62%~1.63%和1.20%~1.33%.其中杂交尖塘鳢肌肉中的粗蛋白与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云斑尖塘鳢(P<0.05),且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线纹尖塘鳢(P0.05).必需氨基酸评分结果显示,3种尖塘鳢的必需氨基酸与总氨
通过对绿鳍马面鲀早期发育的连续观察,研究绿鳍马面鲀体色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绿鳍马面鲀仔鱼黑色素和黄色素在胚胎时期发生;虹彩色素在仔鱼3日龄出现,仅限于眼球,预示视觉功能化的完善;处于躯干腹部消化腔上侧浅褐色的色素团在4日龄后分化为黄色素;腹部虹彩色素集中发生在8~10日龄;稚鱼发育至40日龄,躯干部体色主要表现为横向黑色暗纹,属于过度体色模式;200日龄幼鱼,除了偶鳍绿色偏淡外,体色模式与3龄成鱼一致.绿鳍马面鲀体色的形成与形态分布,是判断其早期发育时序的主要特征之一.
为探究拉氏(岁)精子的生理特性和提高拉氏(岁)人工繁殖受精率,探明金属离子浓度、温度、pH等因子变化对拉氏(岁)精子活力的影响.取10尾拉氏(岁)雄亲鱼(体质量80.0~100.0 g,体长10.0~20.0 cm),测定其在不同离子[Na+、K+、Ca2+、葡萄糖、Tris缓冲剂(C4 H11 NO3)]、不同温度[(8.0±1.0)℃、(12.0±1.0)℃、(16.0±1.0)℃、(20.0±1.0)℃、(24.0±1.0)℃、(30.0±1.0)℃]、不同pH(5.0、6.0、7.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