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根据国家与北京市关于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的有关文件要求,中关村制订发布了《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行动计划》(2010-2012年)(以下简称《计划》),确立了以“十百千工程”等“六大工程”为工作抓手,继续推进园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思路。《计划》将引导未来几年中关村园区继续向前发展。
自主创新引领中关村发展
中关村在我国国家自主创新体系中一直占有重要位置。近年来我国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根据国家需求,中关村也设立了更高的发展目标。
中关村提出,到2012年,中关村示范区将初步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框架和文化氛围。人才资源、科技创新、股权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显著进展,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大幅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增强。
自主创新能力方面,2012年中关村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将比2009年增长15%,企业发明专利授权数增长60%。吸引和聚集一批优秀创新人才特别是产业领军人才,不断产生具有世界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
通过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中关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将得到不断提升,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逐步形成若干世界领先水平的新兴产业。高技术服务业占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将达到60%,企业总收入将在2009年的基础上增长45%。
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过程中,中关村的发展也将带动首都经济结构向高新技术产业等方向不断优化升级。2012年,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占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20%,将形成一批创新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
支持企业发展,促进成果产业化
为实现上述目标,中关村谋划了“六大工程”,具体推进相关工作。
“六大工程”及其工作重点包括:“十百千工程”,支持200家以上创新型企业做强做大;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工程,加快推动20项以上重大科技成果在中关村的转化和产业化;关键技术示范工程,重点组织20项以上中关村自主创新产品的示范应用项目;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聚集工程,大力吸引和聚集150名以上产业领军人才和创业投资家在中关村创新创业;高端产业聚集工程,加快建设南北两个高端产业聚集区;科技金融创新工程,进一步完善技术与资本高效对接的机制。
在“六大工程”确立的工作思路中,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被放在了首要位置。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为支持创新型企业做强做大,中关村将按照核心团队优秀、创新能力强、处于行业主导地位、成长速度快、品牌知名度高等标准,选择200家以上企业给予重点支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促进企业跨越式发展。
同时,中关村将围绕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领域,转化或引进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产业引领作用和规模化前景的成果。
到2012年,通过对企业发展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支持,中关村将做强做大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千亿元规模企业、产业带动力大的百亿元规模企业和高成长的十亿元规模企业,探索形成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做强做大的环境和模式。加快推动20项以上重大成果产业化,形成高端产业集群。
聚集高端领军人才,推动自主创新产品示范应用
人才是创新的基础,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引进高端领军人才工作被中关村提到了很高的位置。
围绕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中关村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将吸纳高端人才工作分为了几个方向:世界水平的科学家和研究团队到中关村开展重大创新研究;掌握前沿技术、有成功创业经历的高端人才到中关村创业;国际知名的天使投资家和创业投资家到中关村设立创业投资机构和开展投资业务。
具体工作内容包括:采用人才、项目、基地一体化引进的模式,在信息科学等领域聚集3至5个由战略科学家领衔的研发团队,分别建成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新型研究机构;发挥北京海外学人中心、中关村驻海外联络机构等吸引和聚集高端人才机构的作用,建立起发现、寻访、推荐、吸引和支持创业发展等高端领军人才聚集机制,建成1500人规模的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信息数据库;加强高端领军人才培育,瞄准创业未来之星,为中关村领军型企业储备一批产业领军人才。
在不断集聚高端人才的同时,加强中关村自主创新产品的示范应用也将是中关村的重要工作内容。
围绕城市应急、轨道交通、污水和垃圾处理、医疗卫生等首都城市管理和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中关村将以需求和应用为导向,以产学研用结合为手段,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组织开展具有标志性和影响力的关键技术的应用和示范工作。从2010年到2012年,实施电动汽车、城市应急物联网视频监控、城乡社区远程医疗等20个以上的示范应用项目。
形成高端产业聚集效应,完善科技成果融资机制
中关村依据各个园区自身特点和产业基础,统筹产业定位和空间布局,系统谋划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生态良好、用地集约、产业集聚、布局合理的原则,形成了分工明确、相互联动、协同发展的“一区多园”格局。
如在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中关村软件园等区域形成计算机、软件与信息服务、互联网、云计算等研发产业功能区;在环保园、创新园等区域形成物联网、通信信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产业功能区等。
通过推进相关产业组团聚集,扩大高端产业的规模效应,将带动中关村各产业未来更好、更快地发展。
此外,技术成果转化需要资本支持,中关村将重点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十百千工程”企业、高端领军人才创办企业、承接国家重大建设工程企业、并购重组企业、重点产业技术联盟、获得创业投资的企业以及创业投资机构的综合融资支持,完善投资、担保、贷款的联动机制,支持企业做强做大。形成政府资金与社会资金、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有机结合的科技金融体系。
2012年,中关村示范区的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将达到200家以上,将在境内创业板形成“中关村板块”,中关村也将继续扩大中关村代办股份转让试点等工作,不断完善科技金融体系,为促进企业发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科学时报》
自主创新引领中关村发展
中关村在我国国家自主创新体系中一直占有重要位置。近年来我国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根据国家需求,中关村也设立了更高的发展目标。
中关村提出,到2012年,中关村示范区将初步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框架和文化氛围。人才资源、科技创新、股权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显著进展,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大幅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增强。
自主创新能力方面,2012年中关村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将比2009年增长15%,企业发明专利授权数增长60%。吸引和聚集一批优秀创新人才特别是产业领军人才,不断产生具有世界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
通过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中关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将得到不断提升,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逐步形成若干世界领先水平的新兴产业。高技术服务业占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将达到60%,企业总收入将在2009年的基础上增长45%。
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过程中,中关村的发展也将带动首都经济结构向高新技术产业等方向不断优化升级。2012年,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占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20%,将形成一批创新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
支持企业发展,促进成果产业化
为实现上述目标,中关村谋划了“六大工程”,具体推进相关工作。
“六大工程”及其工作重点包括:“十百千工程”,支持200家以上创新型企业做强做大;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工程,加快推动20项以上重大科技成果在中关村的转化和产业化;关键技术示范工程,重点组织20项以上中关村自主创新产品的示范应用项目;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聚集工程,大力吸引和聚集150名以上产业领军人才和创业投资家在中关村创新创业;高端产业聚集工程,加快建设南北两个高端产业聚集区;科技金融创新工程,进一步完善技术与资本高效对接的机制。
在“六大工程”确立的工作思路中,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被放在了首要位置。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为支持创新型企业做强做大,中关村将按照核心团队优秀、创新能力强、处于行业主导地位、成长速度快、品牌知名度高等标准,选择200家以上企业给予重点支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促进企业跨越式发展。
同时,中关村将围绕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领域,转化或引进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产业引领作用和规模化前景的成果。
到2012年,通过对企业发展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支持,中关村将做强做大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千亿元规模企业、产业带动力大的百亿元规模企业和高成长的十亿元规模企业,探索形成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做强做大的环境和模式。加快推动20项以上重大成果产业化,形成高端产业集群。
聚集高端领军人才,推动自主创新产品示范应用
人才是创新的基础,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引进高端领军人才工作被中关村提到了很高的位置。
围绕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中关村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将吸纳高端人才工作分为了几个方向:世界水平的科学家和研究团队到中关村开展重大创新研究;掌握前沿技术、有成功创业经历的高端人才到中关村创业;国际知名的天使投资家和创业投资家到中关村设立创业投资机构和开展投资业务。
具体工作内容包括:采用人才、项目、基地一体化引进的模式,在信息科学等领域聚集3至5个由战略科学家领衔的研发团队,分别建成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新型研究机构;发挥北京海外学人中心、中关村驻海外联络机构等吸引和聚集高端人才机构的作用,建立起发现、寻访、推荐、吸引和支持创业发展等高端领军人才聚集机制,建成1500人规模的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信息数据库;加强高端领军人才培育,瞄准创业未来之星,为中关村领军型企业储备一批产业领军人才。
在不断集聚高端人才的同时,加强中关村自主创新产品的示范应用也将是中关村的重要工作内容。
围绕城市应急、轨道交通、污水和垃圾处理、医疗卫生等首都城市管理和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中关村将以需求和应用为导向,以产学研用结合为手段,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组织开展具有标志性和影响力的关键技术的应用和示范工作。从2010年到2012年,实施电动汽车、城市应急物联网视频监控、城乡社区远程医疗等20个以上的示范应用项目。
形成高端产业聚集效应,完善科技成果融资机制
中关村依据各个园区自身特点和产业基础,统筹产业定位和空间布局,系统谋划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生态良好、用地集约、产业集聚、布局合理的原则,形成了分工明确、相互联动、协同发展的“一区多园”格局。
如在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中关村软件园等区域形成计算机、软件与信息服务、互联网、云计算等研发产业功能区;在环保园、创新园等区域形成物联网、通信信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产业功能区等。
通过推进相关产业组团聚集,扩大高端产业的规模效应,将带动中关村各产业未来更好、更快地发展。
此外,技术成果转化需要资本支持,中关村将重点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十百千工程”企业、高端领军人才创办企业、承接国家重大建设工程企业、并购重组企业、重点产业技术联盟、获得创业投资的企业以及创业投资机构的综合融资支持,完善投资、担保、贷款的联动机制,支持企业做强做大。形成政府资金与社会资金、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有机结合的科技金融体系。
2012年,中关村示范区的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将达到200家以上,将在境内创业板形成“中关村板块”,中关村也将继续扩大中关村代办股份转让试点等工作,不断完善科技金融体系,为促进企业发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科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