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笔墨简约和繁多的特点与现代平面设计风格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zc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平面设计要在国际上发展,必然要立足于本民族文化的根基上,中国笔墨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演变,具有其他民族所不及盼思雏优势和独特风采,它为平面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养料,所以应用到现代平面设计中是不可避免的。
  关键词:中国笔墨 平面设计 简约 繁多
  
  美有两种:繁复华丽之美和简约素净之美《易经·贲卦》中包含了这两种美的对立:“上九,白贲,无咎”。责本来是斑纹华采,绚烂的美:白贲,则是绚烂又复归于平淡。在平面设计中这两种美演化成两种风格形态:简约的平面设计和繁多的平面设计:在中国笔墨中同样能找到简约与繁多这两种美的因素,它们作为中国元素的载体运用于平面设计中。
  简约的平面设计是指保证高质量的情况下,在设计中将设计的元素、色彩、照明、原材料简化到最少的设计风格的总称。现代人快节奏、高频率、满负荷,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人们在这日趋繁忙的生活中,渴望得到一种能彻底放松、以简洁和纯净来调节紧张精神的空间,“简约”是人们在互补意识支配下,所产生的亟欲摆脱繁琐、复杂、追求简单和自然的必然结果。
  
  一、简约的平面设计发展历程
  
  简约的平面设计大体上是伴随着简约主义设计、现代主义设计、极简主义设计等风格的发展而发展的。
  德国的“海报风格”运动可以说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简约风格在世界范围内获得认可和发展的先声。这个运动大致开始于1898年,它的形式特点是在海报设计及其他平面设计上运用简单鲜明的图形和文字、平涂的色彩来达到相应的宣传目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期间是简约主义风格平面设计作品曾出不穷的一段时期,此时期的平面设计作品都有很鲜明的简约主义设计风格,简单明确、视觉形象鲜明、宣传口号简短并具有力量:从20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设计界迎来了现代主义设计思潮。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具有民主主义设计思想,强调功能第一、形式第二的设计原则,达到了技术与艺术的最佳结合,也是这样的结合使得现代主义设计风格不仅成为当时大多数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的最佳选择,更成为20世纪上半叶最稳定、最具有影响力,持续时间相当长的设计风格,以至于后期发展的极简主义风靡全球;20世纪50年代,“瑞士平面设计风格”在联邦德国与瑞士形成,由于这种设计风格简单明了,传达功能良好,因而很快流行全世界,并被称为“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国际主义平面设计信奉密斯·凡德罗“少即是多”的设计原则,可以说国际主义平面设计将简约风格推向了历史的巅峰:20世纪80年代,极少主义犹如一股清新的风吹入喧闹的世界,主张“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以单纯、简洁的气质重现现代主义的高洁唯美。极少主义在工业造型设计以及室内设计中发展到鼎盛时期,其风格在形式上追求极端的单纯与简洁,摒弃所有非本质的装饰:90年代简约主义与全球“回归自然”的呼声不谋而合,至今仍然占据设计风格的主体地位。
  
  在吕敬人设计的《朱熹榜书千字文》(图2)里面,作者运用了以少胜多的简约手法。在构思这一书籍的形态时,他认为书法艺术中最简单最基本的就是偏旁部首,设计者为了在有限空间内表现朱熹千字文的书法艺术精髓,并将这一理念体现在平面中,就用千字文中基本元素的撇、捺来表明主题。在内文设计中,他用文武线为框架将传统格式加以强化,注入大小粗细不同的文字符号,以及粗细截然不同的线条,上下的粗线稳定了狂散的墨迹,左右的细线与奔放的书法字形成对比,在扩张与内敛、动与静中取得平衡和谐。
  第三,中国画以线写形的技法走了一条始于工笔而后趋于写意的道路。中国早期绘画基本上是五彩绚丽,沥粉堆金。宋元以降,水墨逐渐取代了重彩,这个特点在士大夫阶层的文人画里达到极致,可谓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与装饰图形“错彩镂金”的整体风格迥然不同,水墨世界呈现的是一种“清水芙蓉”的美感。如宋代梁楷的《泼墨仙人》(图3)用笔刚劲老辣而方挺,简约而又气势飞动,草草数笔,而又神韵十足。水墨元素在平面中的常见表现形式有简洁图形、书法文字或者仅仅是抽象的墨痕和笔触,一方面表现出清雅的画面气质,另一方面水墨象征着传统文化尤其是高雅文化和文人气息。如《云水轩》包装袋的设计(图4),运用了大写意的泼墨画法,画面仅留下痛快淋漓的墨迹。的草书(图5)。元龙广告公司的图形标志设计(图6),草书的龙字笔画简练,肢体舒展、流畅,象一个绅士牵着一个姿态优雅的女子的手在跳舞,表达了龙飞凤舞的意念,将公司合作、张扬、品质、文化、霸气的理念也充分的表现出来。
  
  
  三、繁多的平面设计的发展历程
  
  19世纪富裕的中产阶级剧增,财富的拥有及身份的提升唤起了中产阶级改变居住环境和室内装饰样式的意识,他们急于在住宅建筑上标榜他们的成就。于是,以装饰为主的“维多利亚风格”应运而生。并最终击败了其他各种样式。维多利亚时代,各种繁琐的植物装饰纹样缠绕于书籍、报刊、海报等出版物的边缘,有时甚至遍布整个版面:维多利亚时代繁复风潮的影响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现代主义运动兴起,现代主义设计推崇简洁的、标准化的、新型材料的设计理念,再加之具有为大众而设计的社会主义精神,从而使得简约风格在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中进一步升华,平面设计领域中的繁复设计倾向被挤到了历史舞台的幕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首先开始了背离简约的崭新尝试,“设计上的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的一种装饰性的发展,其中心是反对米斯·凡德罗‘少则多’的减少主义风格,主张以装饰手法来达到视觉上的丰富,提倡满足心理要求,而不仅仅是单调的以功能主义为中心”:20世纪末,极繁主义 思想开始在欧美设计中崭露头角,繁复的高装饰性图形元素在平面图像中可以完全抛去所谓道德及政治上的包袱成为一种纯粹的视觉表述方式,这种视觉元素丰富、感性直白的图形语言得到年轻人的喜欢。
  
  四、中国笔墨“繁多”的特点及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表现
  
  繁需简相衬才愈增其茂,简需繁相托则愈觉其精。简与繁是对立统一的。没有繁就无所谓简,没有筒也就无所谓繁。中国笔墨“繁多”的特点是相对于中国笔墨“简约”的特点来说的。
  第一,繁复、充实、饱满主要是儒家美学的体现。孟子所言“充实之谓美”(《孟子·尽心下》)是对儒家美学这一特点的概括。唐司空图《诗品·豪放》中描述的:“吞吐大荒……真力弥满,万象在旁”,宋周济《宋四家词选》谈到的“实则精力弥满”体现的也都是民族美学中“繁复之美”的特征,这种思想对中国笔墨的发展影响极大。
  
  第四,繁复中见规整,丰富中有条理。前人评论元代书画家王蒙的画“似繁而简”,倪瓒的画“似简而繁”。一筒一繁都达到了极致。王蒙的《青山隐居图》被明代画家认为是天下第一的山水画(图12),整个画面流动的线条,跳跃的墨点,组成一层层山岗。一组组树木,密密麻麻布满画面,虽繁密但不塞迫,既丰富又灵动。在平面设计中,这种构图上的“繁多”也时有遇到,如图13的书籍封面设计,画面被分割成四个部分,各种不同的字体充斥其中,呈现出虚与实、疏与密、大与小的对比,杂乱中透着整齐,使观者对主题一目了然。
  中国笔墨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是中国最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之一。它的自然的美,浪漫的美,抽象的美,休闲的美等集中体现为简约的美和繁复的美。这些美的特质是中国笔墨与现代平面设计进行结合应用的最佳契合点,同时,中国笔墨为现代平面设计风格也注入了民族新风。
其他文献
在当代社会,信息化水平的强弱与否正逐渐成为评判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的重要准则,这一准则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个网络构建的世界里,一方面为我
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高速提升,消弧线圈在我国配网系统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消弧线圈在单相接地选线问题上具有一定的难度,这使得消弧线圈的推广
为提高纺织机高速纺纱工况下钢丝圈表面的磨损性能,采用直流等离子气相沉积法在钢丝圈表面制备类金刚石涂层(DLC),采用原位扫描探针显微镜观测涂层表面形貌,测量并计算涂层硬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血清脂联素(APN)、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变化
民间游艺与竞技,是民俗生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民俗活动中,常见的灯彩和具有启蒙教育、开发智力及审美功能的民间玩具既是中国民间社会生活的物化形态,也是中国民间美术的重
利用中差分格式将雷诺方程离散成为线性方程组,根据Neumann引理得到中差分格式下雷诺方程的精确解。根据泰勒展开公式计算中差分格式下的准确解与解析解之间的误差,并分析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