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方法的有效选择成为每个学科教师所关注的问题。教学方法的选择不仅影响着教学活动是否顺利展开,还直接决定了学生是否从学习中获得一定的发展。鉴于此,本文笔者以初中物理为出发点,从三个方面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展开分析。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兴趣;应用;认知水平
初中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启蒙时期,也是学生初步建立物理观念的关键期。但目前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颇深,教师以注入式的教学思想为主展开教学,这样直接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同时,对学生能力的提升也造成不利影响。鉴于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出发,寻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将其真正作用到教学活动中,这样能够使物理学科发挥其实质的教育价值,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得到全面发展,进而使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学有所得”。
一、构建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行为产生的内部驱动力,也是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需要具备的一种心理品质。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部分的学习兴趣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外界环境的作用下产生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构建教學情境,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其中,并产生探究欲望,还能够增加他们的课堂参与感,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以“认识声现象”为例,为了使学生通过观察发声现象,能够简单描述所观察到的发声体的共同特征,笔者首先播放“公鸡的叫声、汽车的喇叭声、雷声、婴儿的哭声”等视频,给学生以听觉上的冲击。在此基础上,笔者出示问题,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千差万别的声音呢?以此揭示教学主题,同时,也使得学生产生了探究兴趣。此外,由于教学情境的有效构建能够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这样一来,推动了后续实验活动的顺利展开,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效。可见,通过教学情境的构建,给学生多种感知觉的体验,进而使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学习热情。
二、引入生活实例,提高应用意识
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显然,这一学科所涉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引入与物理原理相关联的生活实例,这样不仅能够丰富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资源不再局限于教材这种单一的教学来源中,还能够建立起物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以此潜移默化地提升其应用意识。
以“汽化和液化”为例,为了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汽化和液化,笔者首先结合实际生活,引入生活实例,并提出“夏天晒在地上的水一会变干了,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一会变干了,这些水都到哪里了?”这一生活现象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于是学生结合原有的认知和经验来解决这一问题,并对所学知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但其中所蕴含的物理原理却是学生所不知道的。在此情况下,笔者导入新课的教学,这样让学生对“汽化、液化”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可见,引入生活实例,不仅使学生对物理原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还帮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与此同时,也建立起物理学科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以此提高他们的应用意识。
三、重视实验操作,提高认知水平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显然,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活动的展开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给学生更多体验,并有利于他们的认知发展。此外,通过实验的展开,还能够给学生更多主观能动性发展的空间与时间,从而真正体现出学生为主的教育观。
以“乐音的三个特征”为例,为了使学生知道乐音的三个特征是由什么来决定的,笔者指导学生展开实验操作,如:让学生尽全力吹动短纸条,再尽全力吹动宽度一样的长纸条,观察其现象,并思考纸条振动快慢与音调的关系?将一把刻度尺紧压在桌面上,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改变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重复上述的实验,观察现象,并思考尺子振动快慢与音调有什么关系?通过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过程中,并通过实验现象的仔细观察,能够归纳、总结出音调的高低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可见,通过实验操作活动的不断展开,不仅增加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还使学生的感知觉、情感等认知得到了锻炼,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
综上所述,教学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现状来选择的,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其自身的教育机智。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来构建教学活动,并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现状来自由选择教学方法,将教学真正围绕着学生而展开。实践证明,通过教学情境的有效构建、生活实例的不断引入以及实验操作的顺利展开,不仅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增加其学好物理的自信心,还完善了学生的多种认知,以此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刚正祥.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拓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方法与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6):120-121.
[2] 李景福.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2017(5):58-58.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兴趣;应用;认知水平
初中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启蒙时期,也是学生初步建立物理观念的关键期。但目前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颇深,教师以注入式的教学思想为主展开教学,这样直接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同时,对学生能力的提升也造成不利影响。鉴于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出发,寻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将其真正作用到教学活动中,这样能够使物理学科发挥其实质的教育价值,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得到全面发展,进而使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学有所得”。
一、构建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行为产生的内部驱动力,也是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需要具备的一种心理品质。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部分的学习兴趣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外界环境的作用下产生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构建教學情境,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其中,并产生探究欲望,还能够增加他们的课堂参与感,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以“认识声现象”为例,为了使学生通过观察发声现象,能够简单描述所观察到的发声体的共同特征,笔者首先播放“公鸡的叫声、汽车的喇叭声、雷声、婴儿的哭声”等视频,给学生以听觉上的冲击。在此基础上,笔者出示问题,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千差万别的声音呢?以此揭示教学主题,同时,也使得学生产生了探究兴趣。此外,由于教学情境的有效构建能够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这样一来,推动了后续实验活动的顺利展开,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效。可见,通过教学情境的构建,给学生多种感知觉的体验,进而使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学习热情。
二、引入生活实例,提高应用意识
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显然,这一学科所涉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引入与物理原理相关联的生活实例,这样不仅能够丰富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资源不再局限于教材这种单一的教学来源中,还能够建立起物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以此潜移默化地提升其应用意识。
以“汽化和液化”为例,为了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汽化和液化,笔者首先结合实际生活,引入生活实例,并提出“夏天晒在地上的水一会变干了,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一会变干了,这些水都到哪里了?”这一生活现象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于是学生结合原有的认知和经验来解决这一问题,并对所学知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但其中所蕴含的物理原理却是学生所不知道的。在此情况下,笔者导入新课的教学,这样让学生对“汽化、液化”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可见,引入生活实例,不仅使学生对物理原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还帮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与此同时,也建立起物理学科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以此提高他们的应用意识。
三、重视实验操作,提高认知水平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显然,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活动的展开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给学生更多体验,并有利于他们的认知发展。此外,通过实验的展开,还能够给学生更多主观能动性发展的空间与时间,从而真正体现出学生为主的教育观。
以“乐音的三个特征”为例,为了使学生知道乐音的三个特征是由什么来决定的,笔者指导学生展开实验操作,如:让学生尽全力吹动短纸条,再尽全力吹动宽度一样的长纸条,观察其现象,并思考纸条振动快慢与音调的关系?将一把刻度尺紧压在桌面上,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改变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重复上述的实验,观察现象,并思考尺子振动快慢与音调有什么关系?通过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过程中,并通过实验现象的仔细观察,能够归纳、总结出音调的高低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可见,通过实验操作活动的不断展开,不仅增加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还使学生的感知觉、情感等认知得到了锻炼,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
综上所述,教学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现状来选择的,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其自身的教育机智。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来构建教学活动,并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现状来自由选择教学方法,将教学真正围绕着学生而展开。实践证明,通过教学情境的有效构建、生活实例的不断引入以及实验操作的顺利展开,不仅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增加其学好物理的自信心,还完善了学生的多种认知,以此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刚正祥.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拓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方法与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6):120-121.
[2] 李景福.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2017(5):5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