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少儿图书馆;心理服务;家庭教育指导
“这里是少儿图书馆心理咨询室。”每逢周末总有家长慕名前往少儿图书馆心理咨询室,希望孩子能获得心理辅导。少儿图书馆作为公众图书馆的一部分,不仅是保存人类优秀文化智慧,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供民众终身学习的重要场所,还具有特定的教育职能,承担着引领青少年保持健康心理,健全心智技能的教育使命。
一、堂前飞燕,家喻户晓——少儿图书馆心理服务的普及性
“儿童也要心理咨询,有必要吗?”“心理咨询费用很高吧?”曾几何时,家长们还有这类疑问。随着不少城市少儿图书馆心理辅导项目的启动,这项特别的“人文关怀”服务走进了公众视野,相比之前对心理咨询抱有的异样眼光,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越发重视,对心理咨询的偏见正逐渐消除。家长在认可心理抚养比物质保障更重要的同时却为了如何进行心理抚养而犯愁,对成长中的孩子束手无策,因此,他们主动走进少儿图书馆心理咨询室与心理教师共同探索孩子的心理成长问题。昔日的堂前飞燕已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被公众所接受。
正如美国图书馆学大师谢拉曾说:“服务,这是图书馆的基本宗旨。”少儿图书馆心理咨询室每周都会开展一对一的公益性心理咨询服务,这正是少儿图书馆宣扬遵循人文精神,提倡人文关怀,提供人性服务,尊重关怀读者,维护读者权益的最佳体现。少儿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教育机构,有义务走进青少年儿童心里,引导他们在多元社会中用心感悟生活,用行动创造生活,为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打下基础。对青少年儿童而言,他们需要一个帮助他们解决烦恼的心灵港湾;对家长而言,他们迫切需要心理专业人士的帮助和指点,而馆内咨询师都是来自一线的心理教师,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恰能有效解决心理困扰。正因为这三方面的共同作用,少儿图书馆心理咨询室从初始的被猜疑、试探到目前年均数百位家长、学生踊跃预约咨询,完成了从鲜为人知到家喻户晓的转变。
二、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少儿图书馆心理服务的辅助性
“如果被同学知道我去过心理咨询室,可能会被贴标签。”“孩子不好意思去学校找心理教师,怕被嘲笑。”家长知道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通常第一时间想咨询本校心理教师,但担心若将心理困惑及隐私向老师倾诉或被知晓会被笑话,遭另眼相待。有些儿童出于偏见对校内心理咨询有一种抵触心理,不好意思向本校心理教师倾诉,害怕被同学碰上,给自己贴上“有病”的标签。校内心理咨询室的这种特殊处境,让不少家长和儿童遇到问题时依然求助无门。少儿图书馆开展的心理咨询服务恰好能弥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减轻其他部门的压力,在精神上践行教育职能,释放教育能量。
儿童心理问题的咨询特点与成人有所不同,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各方面的通力合作。就像没有围墙的学校,少儿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机构是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基地,在提供贴心服务的同时也能让儿童有归属感和自由度。独特的优势环境给家长和儿童提供了良好的受教育条件,在儿童心理咨询中起辅助作用。学校心理咨询具有针对性,但由于社会环境文化的影响,难以满足实际需要,图书馆的开放性环境正好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它可以使那些不愿意吐露姓名或者难以启齿的儿童能得到及时的咨询指导。但少儿图书馆的心理服务也存在一些短板。例如图书馆的职能范围限制了它在帮助儿童解决心理问题方面的针对性和主动性,而这些优势恰恰是校内或社会心理咨询服务所拥有的。综上,在开展儿童心理咨询工作时,少儿图书馆和校内及社会心理咨询机构应该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合力承担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三、处之泰然,坦诚相待——少儿图书馆心理服务的保密性
“老师,我想告诉你一个秘密。”“老师,我偷偷带孩子去看了精神科医生。”在咨询中经常有家长或儿童主动倾诉一些“神秘而重要”的话题,少儿图书馆心理咨询室拥有哪些魔力让家长学生能安若泰然地倾诉?这便是安全感。
西方心理学家荣格认为,人的基本属性是社会性,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戴着不同的面具,故称之为“人格面具”,这副面具是人经过对自我人格的伪装向社会展示出来并被认可的。为了维持在特定的人心目中的形象,人们会有一个自我判定,在这个人面前,哪些话是能说的,哪些话是不适合说的。秘密在心里发酵,就需要一个宣泄口,最好的选择就是向那些跟自己毫无关联而又愿意倾听的陌生人倾诉。他们往往与自己没有利害冲突,也没有需要负责的情感压力,不用过度担忧自己说话后会产生的影响,减少了表达的阻力,满足了内心深层的表达与无所顾忌的倾诉的渴望。恰好,心理咨询师最基本的职业色彩就是这种專注而好奇的、如陌生人一般的倾听能力。心理咨询双方彼此不认识,对现实生活中的自己造成不了任何实质性的打击,更不会因为把情感倾诉出来遭受尴尬。
人与人交流无外乎传情达意,即表达自我的情绪情感和理解思考。在理解方面,只要自我表达得足够严谨和清晰,就不至于被人误解。而表达情绪方面,往往复杂且矛盾。任何情绪的表达,往往会激起其他人的不同感受,情感表露本来就是感性的,无法用理性、逻辑的思考做出解释,产生的结果往往是不可预知、不可控的。个人情绪的表露存在一定风险。家长和儿童如果向熟悉的老师或者校内咨询师倾诉或是自然地流露情感,总难免顾虑到会激起别人怎样的联想、意见,无形中阻碍了自我表达的畅快感。图书馆咨询师和家长、儿童之间没有职级关系和紧张严肃的师生关系,也没有利益冲突,双方可以友好平等、轻松愉快地相处。这有利于消除家长、儿童对心理咨询的恐惧心理,增加忠于自我,深层面对自我的快感。咨询师也能较容易地识别家长儿童的心理特征,做好心理咨询服务。
四、聚沙成塔,整合资源——少儿图书馆心理资源的整体性
“和大家交流后才知道,好多孩子都存在这个问题,顿时心安了。”“图书馆新入库了一些心理绘本,可以推荐给大家。”不少家长在咨询后会发出感叹,这得力于少儿图书馆对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这里是少儿图书馆心理咨询室。”每逢周末总有家长慕名前往少儿图书馆心理咨询室,希望孩子能获得心理辅导。少儿图书馆作为公众图书馆的一部分,不仅是保存人类优秀文化智慧,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供民众终身学习的重要场所,还具有特定的教育职能,承担着引领青少年保持健康心理,健全心智技能的教育使命。
一、堂前飞燕,家喻户晓——少儿图书馆心理服务的普及性
“儿童也要心理咨询,有必要吗?”“心理咨询费用很高吧?”曾几何时,家长们还有这类疑问。随着不少城市少儿图书馆心理辅导项目的启动,这项特别的“人文关怀”服务走进了公众视野,相比之前对心理咨询抱有的异样眼光,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越发重视,对心理咨询的偏见正逐渐消除。家长在认可心理抚养比物质保障更重要的同时却为了如何进行心理抚养而犯愁,对成长中的孩子束手无策,因此,他们主动走进少儿图书馆心理咨询室与心理教师共同探索孩子的心理成长问题。昔日的堂前飞燕已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被公众所接受。
正如美国图书馆学大师谢拉曾说:“服务,这是图书馆的基本宗旨。”少儿图书馆心理咨询室每周都会开展一对一的公益性心理咨询服务,这正是少儿图书馆宣扬遵循人文精神,提倡人文关怀,提供人性服务,尊重关怀读者,维护读者权益的最佳体现。少儿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教育机构,有义务走进青少年儿童心里,引导他们在多元社会中用心感悟生活,用行动创造生活,为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打下基础。对青少年儿童而言,他们需要一个帮助他们解决烦恼的心灵港湾;对家长而言,他们迫切需要心理专业人士的帮助和指点,而馆内咨询师都是来自一线的心理教师,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恰能有效解决心理困扰。正因为这三方面的共同作用,少儿图书馆心理咨询室从初始的被猜疑、试探到目前年均数百位家长、学生踊跃预约咨询,完成了从鲜为人知到家喻户晓的转变。
二、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少儿图书馆心理服务的辅助性
“如果被同学知道我去过心理咨询室,可能会被贴标签。”“孩子不好意思去学校找心理教师,怕被嘲笑。”家长知道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通常第一时间想咨询本校心理教师,但担心若将心理困惑及隐私向老师倾诉或被知晓会被笑话,遭另眼相待。有些儿童出于偏见对校内心理咨询有一种抵触心理,不好意思向本校心理教师倾诉,害怕被同学碰上,给自己贴上“有病”的标签。校内心理咨询室的这种特殊处境,让不少家长和儿童遇到问题时依然求助无门。少儿图书馆开展的心理咨询服务恰好能弥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减轻其他部门的压力,在精神上践行教育职能,释放教育能量。
儿童心理问题的咨询特点与成人有所不同,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各方面的通力合作。就像没有围墙的学校,少儿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机构是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基地,在提供贴心服务的同时也能让儿童有归属感和自由度。独特的优势环境给家长和儿童提供了良好的受教育条件,在儿童心理咨询中起辅助作用。学校心理咨询具有针对性,但由于社会环境文化的影响,难以满足实际需要,图书馆的开放性环境正好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它可以使那些不愿意吐露姓名或者难以启齿的儿童能得到及时的咨询指导。但少儿图书馆的心理服务也存在一些短板。例如图书馆的职能范围限制了它在帮助儿童解决心理问题方面的针对性和主动性,而这些优势恰恰是校内或社会心理咨询服务所拥有的。综上,在开展儿童心理咨询工作时,少儿图书馆和校内及社会心理咨询机构应该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合力承担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三、处之泰然,坦诚相待——少儿图书馆心理服务的保密性
“老师,我想告诉你一个秘密。”“老师,我偷偷带孩子去看了精神科医生。”在咨询中经常有家长或儿童主动倾诉一些“神秘而重要”的话题,少儿图书馆心理咨询室拥有哪些魔力让家长学生能安若泰然地倾诉?这便是安全感。
西方心理学家荣格认为,人的基本属性是社会性,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戴着不同的面具,故称之为“人格面具”,这副面具是人经过对自我人格的伪装向社会展示出来并被认可的。为了维持在特定的人心目中的形象,人们会有一个自我判定,在这个人面前,哪些话是能说的,哪些话是不适合说的。秘密在心里发酵,就需要一个宣泄口,最好的选择就是向那些跟自己毫无关联而又愿意倾听的陌生人倾诉。他们往往与自己没有利害冲突,也没有需要负责的情感压力,不用过度担忧自己说话后会产生的影响,减少了表达的阻力,满足了内心深层的表达与无所顾忌的倾诉的渴望。恰好,心理咨询师最基本的职业色彩就是这种專注而好奇的、如陌生人一般的倾听能力。心理咨询双方彼此不认识,对现实生活中的自己造成不了任何实质性的打击,更不会因为把情感倾诉出来遭受尴尬。
人与人交流无外乎传情达意,即表达自我的情绪情感和理解思考。在理解方面,只要自我表达得足够严谨和清晰,就不至于被人误解。而表达情绪方面,往往复杂且矛盾。任何情绪的表达,往往会激起其他人的不同感受,情感表露本来就是感性的,无法用理性、逻辑的思考做出解释,产生的结果往往是不可预知、不可控的。个人情绪的表露存在一定风险。家长和儿童如果向熟悉的老师或者校内咨询师倾诉或是自然地流露情感,总难免顾虑到会激起别人怎样的联想、意见,无形中阻碍了自我表达的畅快感。图书馆咨询师和家长、儿童之间没有职级关系和紧张严肃的师生关系,也没有利益冲突,双方可以友好平等、轻松愉快地相处。这有利于消除家长、儿童对心理咨询的恐惧心理,增加忠于自我,深层面对自我的快感。咨询师也能较容易地识别家长儿童的心理特征,做好心理咨询服务。
四、聚沙成塔,整合资源——少儿图书馆心理资源的整体性
“和大家交流后才知道,好多孩子都存在这个问题,顿时心安了。”“图书馆新入库了一些心理绘本,可以推荐给大家。”不少家长在咨询后会发出感叹,这得力于少儿图书馆对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