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有效的教学除了关注课堂上的教,更应该关注课后学生的作业.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周末作业的现状不容乐观. 本文主要从周末作业的形式和作业内容的选择两个方面阐述如何提高周末作业的效用.
【关键词】 周末作业;效用;对策
众所周知,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以及检查教学效果、调控教学方式的手段之一. 但是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学生周末作业形式和内容的选择存在一定的问题. 比如:多数教师勤于实施题海战术,懒于周末作业的创新设计,信奉“拿来主义”和“熟能生巧”. 每逢周末,不顾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以及个体差异,不加选择地翻印现成资料. 这种量多质差的周末数学作业使得学生索然无味,疲于应付. 正是这种形式单调、内容陈旧和任务繁重的周末作业导致作业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作业的作用无从谈起. 本文将结合平时的亲身实践从周末作业的形式和作业内容的选择两个方面来谈一些我所采取的对策.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这就要求不断地对以往以书面作业为主的单一模式的作业形式进行创新,设计出目标多元,形式多样的周末作业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我认识.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周末作业的形式:
1. 积极撰写“数学学习周小结”
每一周,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我设计“数学学习周小结”,可以通过列表,画图或文字来记录本周数学学习的收获与困惑. 这当中包括归纳,整理本周所学的知识要点以及所涉及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亦可以包括解决一些数学问题的心路历程,甚至于包括对老师的意见和建议,等等. 在写周记时,要求学生尽量做到全面和真实.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客观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反思和自我调控. 同时教师通过批阅“数学学习周小结”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了解教学中的得与失,从而更好地指导教与学.
2. 开展周末实践性活动
实践性活动是以问题或课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 它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知识,更是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和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从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 比如:在周末作业设计中,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和方法对某社区家庭人均月用水量进行调查,使他们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通过这样一种实践性活动,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节约用水意识,同时又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
3.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周末向学生介绍相关数学杂志或著作、数学网站、电视课堂节目,也可以利用校图书馆组织学生阅读、观看与数学有关的自然现象、社会问题、历史资料和数学家故事,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感受数学家的人格魅力,从他们身上汲取有益的精神营养,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无限乐趣与魅力,从而喜欢上数学.
其实,提高作业的效用最关键的还是要关注作业内容的选择.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判断作业是否高效,可以从教学内容的定位、个体的差异和参与的程度这三个方面来衡量. 笔者认为在选择作业内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作业内容的选择要做到针对性与全面性的统一
在选择周末作业内容时,我们不仅要通过作业让学生整理一周所学的知识点,感悟解决数学问题时所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使知识进一步系统化. 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紧扣本周所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这就要求不能一味地追求全面性而使学生陷入茫茫“题海”之中,这样收效甚微. 更关键的是要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能够突出重点的题目,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譬如:可以针对平时学生在练习中常见的错误,在分析产生错误原因的基础上,选择一些错误率比较高的题目,变换相应的条件或结论,有针对性地进行变式训练.
2. 作业内容的选择要做到既面向全体又兼顾个体
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知识背景、能力水平的不同,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必然存在着差异. “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以往的“一刀切”式的周末作业确实让优等生吃不饱,让后进生吃不下,导致作业的效果难以再上一个台阶. 这就要求我们在布置作业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考虑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需求情况. 因此,作业内容要具备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层次性,做到因人而异,各取所需,使每名学生在完成周末作业的过程中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3. 作业内容的选择要做到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
“多种感官参与”是指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让脑、眼、口、手充分参与,积极配合,使思维处于一种积极状态. “标准”中所提倡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就是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动口,促进学生手脑并用,让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 因此,周末作业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动手“做数学”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生成与发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总而言之,只有不断地丰富和创新周末作业的形式和精心选择作业的内容,才能把作业的有效性落到实处,从而实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九俊.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 周末作业;效用;对策
众所周知,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以及检查教学效果、调控教学方式的手段之一. 但是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学生周末作业形式和内容的选择存在一定的问题. 比如:多数教师勤于实施题海战术,懒于周末作业的创新设计,信奉“拿来主义”和“熟能生巧”. 每逢周末,不顾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以及个体差异,不加选择地翻印现成资料. 这种量多质差的周末数学作业使得学生索然无味,疲于应付. 正是这种形式单调、内容陈旧和任务繁重的周末作业导致作业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作业的作用无从谈起. 本文将结合平时的亲身实践从周末作业的形式和作业内容的选择两个方面来谈一些我所采取的对策.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这就要求不断地对以往以书面作业为主的单一模式的作业形式进行创新,设计出目标多元,形式多样的周末作业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我认识.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周末作业的形式:
1. 积极撰写“数学学习周小结”
每一周,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我设计“数学学习周小结”,可以通过列表,画图或文字来记录本周数学学习的收获与困惑. 这当中包括归纳,整理本周所学的知识要点以及所涉及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亦可以包括解决一些数学问题的心路历程,甚至于包括对老师的意见和建议,等等. 在写周记时,要求学生尽量做到全面和真实.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客观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反思和自我调控. 同时教师通过批阅“数学学习周小结”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了解教学中的得与失,从而更好地指导教与学.
2. 开展周末实践性活动
实践性活动是以问题或课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 它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知识,更是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和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从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 比如:在周末作业设计中,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和方法对某社区家庭人均月用水量进行调查,使他们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通过这样一种实践性活动,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节约用水意识,同时又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
3.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周末向学生介绍相关数学杂志或著作、数学网站、电视课堂节目,也可以利用校图书馆组织学生阅读、观看与数学有关的自然现象、社会问题、历史资料和数学家故事,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感受数学家的人格魅力,从他们身上汲取有益的精神营养,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无限乐趣与魅力,从而喜欢上数学.
其实,提高作业的效用最关键的还是要关注作业内容的选择.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判断作业是否高效,可以从教学内容的定位、个体的差异和参与的程度这三个方面来衡量. 笔者认为在选择作业内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作业内容的选择要做到针对性与全面性的统一
在选择周末作业内容时,我们不仅要通过作业让学生整理一周所学的知识点,感悟解决数学问题时所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使知识进一步系统化. 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紧扣本周所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这就要求不能一味地追求全面性而使学生陷入茫茫“题海”之中,这样收效甚微. 更关键的是要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能够突出重点的题目,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譬如:可以针对平时学生在练习中常见的错误,在分析产生错误原因的基础上,选择一些错误率比较高的题目,变换相应的条件或结论,有针对性地进行变式训练.
2. 作业内容的选择要做到既面向全体又兼顾个体
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知识背景、能力水平的不同,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必然存在着差异. “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以往的“一刀切”式的周末作业确实让优等生吃不饱,让后进生吃不下,导致作业的效果难以再上一个台阶. 这就要求我们在布置作业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考虑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需求情况. 因此,作业内容要具备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层次性,做到因人而异,各取所需,使每名学生在完成周末作业的过程中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3. 作业内容的选择要做到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
“多种感官参与”是指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让脑、眼、口、手充分参与,积极配合,使思维处于一种积极状态. “标准”中所提倡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就是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动口,促进学生手脑并用,让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 因此,周末作业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动手“做数学”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生成与发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总而言之,只有不断地丰富和创新周末作业的形式和精心选择作业的内容,才能把作业的有效性落到实处,从而实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九俊.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