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威力雅来了,苏伊士来了,新加坡的水务公司也组团来了。
在9月11日第五届世界水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的时候,这些外资水务公司抢到了最显眼的展位。这也是它们第一次以集体的姿态在中国亮相。
“中国的城镇建设在水务上的投资加上南水北调工程、海水淡化等工程建设的投资将超过一万亿元人民币……欢迎世界各国的企业来中国投资。” 在听到8月22日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的这些发言之后,外资显然已经失去了等待下去的理由。
“没有比现在更好的进入时机了,”新加坡联合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裁翁华育说这番话的时候,南京、青岛、福州等中国广大的地区正在酝酿着上调水价,“水价上调对我们绝对是个利好。”
“最佳时机”
8月22日,中國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说,“十一五”期间是中国城市化最快的时期,在节水、加速水污染的处理、促进水的循环利用等方面都要做出努力,因而这个阶段将成为中国水务市场投资的高峰时期。他预计五年内,中国将投资1万亿人民币的资金在水务市场,包括城镇的污水处理、管网改造、南水北调、海水淡化以及相应的水安全体系建设等。
仅污水处理一例,根据“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全国各省市的城市污水处理率要达到70%,要实现这一目标,全国将新建污水处理厂1000多座,总投资将在4000亿元左右。这么庞大的资金需求很难仅靠政府财政得到解决。
“政府没有钱那就把水务市场化,吸收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首创股份战略企划部业务主管霍道臣说。目前外资在中国城镇水务的投资比例还在10%以下,仇保兴表示将一如既往地欢迎外资投资中国的水务市场。
1997年,中国引进第一批外资水务,苏伊士、威立雅以及泰晤士等国际水务巨头也正是在那个时候开始在中国寻找B.O.T(建设、运营、转让)。当然,他们的收获不小,因为在引入外资初期,中国并没有开始公用事业的市场化改革,而是许诺给外资一个固定的高额投资回报。
但这逐渐引起了舆论的不满,直到2004年3月19日建设部出台《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规定对于水务处理采用特许经营的制度。
这一举措在2004年前后导致了一场外资退出中国水务的风潮,因为这似乎意味着外资们原来“旱涝保收”的好日子结束了,原来的固定回报合同将不得不转为靠市场取得利润。
但事后的事实证明,他们并非真正有意退出,而是在为寻找更多的投资机会做准备。市场化的改革趋向对这些长袖善舞的外资水务而言,是一件大好事而非相反。
如今,当各种游戏规则逐渐建立完备的时候,对于外资水务来说,投资的时机也就到了。这种规则包括目前正在各地如火如荼进行着的水价改革,政府力图通过价格改革建立水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和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并促成节约。
因为引入社会投资和外商投资就要有所回报,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中国对现有水价体系进行改革。9月开始,青岛、福州等地将开始对居民用水收费方式做出重大调整,实行阶梯水价。这种调整会扩大水资源费征收范围、调整水利工程价格和污水处理收费制度,带动城市水价全面上涨。
这种价格调整反过来又刺激了外资加大对华投入。
“现在有大量的外资公司涌入中国水务市场,突然一下子有好多项目出来,此时不进入,晚几年市场就会被别人瓜分殆尽。” 新加坡联合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裁翁华育言之昭昭。
“洋流”抢滩
9月11日前来参加世界水大会的新加坡环境与水资源部部长雅国博士,带领了一个由10家新加坡水务企业组成的考察团,翁华育供职的新加坡联合工程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一家。他们用了5天的时间考察了北京、天津、山东等地。
“收获相当不错,得到了北京市政府和中国国家建设部的鼓励和支持。”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副局长谢忠文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翁华育透露,新加坡联合工程目前在中国有40多个项目在谈,其中包括一家位于西安的中新合资的果汁厂的废水处理项目,以及流入昆明滇池的河道的清理项目等。而就在10天前,公司刚刚拿下了沈阳市浑南新区的废水处理项目。
“新加坡的公司在废水处理和海水淡化等方面的技术是世界领先的。”一家国内水务公司的中层说。此番来华考察的另一新加坡公司凯发集团正在天津建设中国最大的海水淡化厂——天津大港新泉海水淡化厂。谢忠文透露,新加坡在中国的水务项目已有上千个。
9月初,来自法国的水务巨头威立雅水务集团刚刚拿到了他们在中国市场的第20个合同。该合同为期30年,为柳州市100万人口提供饮用水的输送管理,价值3.4亿欧元。在今年初,威立雅北京燕山石化约定成立一家合资公司,运营燕山石化基地的工业污水回收、处理和再循环利用。
截至2005年,威立雅水务在华投资总额达到4.7亿欧元。而目前,中国市场业务只占威立雅水务集团全球业务的2%,未来10年,中国市场业务在其全球业务中的比重将增至10%。
“中国政府在推动水务领域向多元化投资主体开放的过程中所采取的强有力政策正吸引越来越多跨国水务集团进入中国市场。”威立雅水务集团首席执行官安东尼
在9月11日第五届世界水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的时候,这些外资水务公司抢到了最显眼的展位。这也是它们第一次以集体的姿态在中国亮相。
“中国的城镇建设在水务上的投资加上南水北调工程、海水淡化等工程建设的投资将超过一万亿元人民币……欢迎世界各国的企业来中国投资。” 在听到8月22日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的这些发言之后,外资显然已经失去了等待下去的理由。
“没有比现在更好的进入时机了,”新加坡联合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裁翁华育说这番话的时候,南京、青岛、福州等中国广大的地区正在酝酿着上调水价,“水价上调对我们绝对是个利好。”
“最佳时机”
8月22日,中國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说,“十一五”期间是中国城市化最快的时期,在节水、加速水污染的处理、促进水的循环利用等方面都要做出努力,因而这个阶段将成为中国水务市场投资的高峰时期。他预计五年内,中国将投资1万亿人民币的资金在水务市场,包括城镇的污水处理、管网改造、南水北调、海水淡化以及相应的水安全体系建设等。
仅污水处理一例,根据“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全国各省市的城市污水处理率要达到70%,要实现这一目标,全国将新建污水处理厂1000多座,总投资将在4000亿元左右。这么庞大的资金需求很难仅靠政府财政得到解决。
“政府没有钱那就把水务市场化,吸收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首创股份战略企划部业务主管霍道臣说。目前外资在中国城镇水务的投资比例还在10%以下,仇保兴表示将一如既往地欢迎外资投资中国的水务市场。
1997年,中国引进第一批外资水务,苏伊士、威立雅以及泰晤士等国际水务巨头也正是在那个时候开始在中国寻找B.O.T(建设、运营、转让)。当然,他们的收获不小,因为在引入外资初期,中国并没有开始公用事业的市场化改革,而是许诺给外资一个固定的高额投资回报。
但这逐渐引起了舆论的不满,直到2004年3月19日建设部出台《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规定对于水务处理采用特许经营的制度。
这一举措在2004年前后导致了一场外资退出中国水务的风潮,因为这似乎意味着外资们原来“旱涝保收”的好日子结束了,原来的固定回报合同将不得不转为靠市场取得利润。
但事后的事实证明,他们并非真正有意退出,而是在为寻找更多的投资机会做准备。市场化的改革趋向对这些长袖善舞的外资水务而言,是一件大好事而非相反。
如今,当各种游戏规则逐渐建立完备的时候,对于外资水务来说,投资的时机也就到了。这种规则包括目前正在各地如火如荼进行着的水价改革,政府力图通过价格改革建立水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和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并促成节约。
因为引入社会投资和外商投资就要有所回报,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中国对现有水价体系进行改革。9月开始,青岛、福州等地将开始对居民用水收费方式做出重大调整,实行阶梯水价。这种调整会扩大水资源费征收范围、调整水利工程价格和污水处理收费制度,带动城市水价全面上涨。
这种价格调整反过来又刺激了外资加大对华投入。
“现在有大量的外资公司涌入中国水务市场,突然一下子有好多项目出来,此时不进入,晚几年市场就会被别人瓜分殆尽。” 新加坡联合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裁翁华育言之昭昭。
“洋流”抢滩
9月11日前来参加世界水大会的新加坡环境与水资源部部长雅国博士,带领了一个由10家新加坡水务企业组成的考察团,翁华育供职的新加坡联合工程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一家。他们用了5天的时间考察了北京、天津、山东等地。
“收获相当不错,得到了北京市政府和中国国家建设部的鼓励和支持。”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副局长谢忠文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翁华育透露,新加坡联合工程目前在中国有40多个项目在谈,其中包括一家位于西安的中新合资的果汁厂的废水处理项目,以及流入昆明滇池的河道的清理项目等。而就在10天前,公司刚刚拿下了沈阳市浑南新区的废水处理项目。
“新加坡的公司在废水处理和海水淡化等方面的技术是世界领先的。”一家国内水务公司的中层说。此番来华考察的另一新加坡公司凯发集团正在天津建设中国最大的海水淡化厂——天津大港新泉海水淡化厂。谢忠文透露,新加坡在中国的水务项目已有上千个。
9月初,来自法国的水务巨头威立雅水务集团刚刚拿到了他们在中国市场的第20个合同。该合同为期30年,为柳州市100万人口提供饮用水的输送管理,价值3.4亿欧元。在今年初,威立雅北京燕山石化约定成立一家合资公司,运营燕山石化基地的工业污水回收、处理和再循环利用。
截至2005年,威立雅水务在华投资总额达到4.7亿欧元。而目前,中国市场业务只占威立雅水务集团全球业务的2%,未来10年,中国市场业务在其全球业务中的比重将增至10%。
“中国政府在推动水务领域向多元化投资主体开放的过程中所采取的强有力政策正吸引越来越多跨国水务集团进入中国市场。”威立雅水务集团首席执行官安东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