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π型结构雷达吸波体的设计及仿真

来源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sten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减小双基站雷达散射截面,增加天线系统的隐身功能,提出一种新型的π型结构频率选择雷达吸波体(FSR)结构。FSR结构由位于顶层的电阻层和位于底层的频率选择表面(FSS)层组成中间由蜂窝泡沫隔开。通过仿真软件优化结构参数,给出了不同角度下FSR散射曲线。仿真结果表明,该FSR能够在中心频率为11.7 GHz上实现传输,其插入损耗为0.68 dB。通过在电阻层中引入π型结构在吸收带中产生两个共振频率,实现超宽带吸波带,吸波带宽为2.6~8.74 GHz,其相对带宽达到108%。该FSR通过吸收带外电磁波,能够
其他文献
寒武系是鄂尔多斯盆地重要的油气勘探潜力层系。基于最新钻井、野外露头、地震资料和镜下薄片鉴定,识别出其主要发育相控型和构造强改造型两大类储层,进而细分出8类储集体,其中表生岩溶储集体和高能云化鲕粒滩是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的主要储集体。寒武系碳酸盐岩储集体的储集空间类型丰富,孔、洞、缝均发育,不同储集体类型的储集空间类型差异明显。提出了寒武系储层发育主要受控于高能相带云岩、古隆起区表生岩溶作用和断裂活动等3方面因素,建立了寒武系储层模式图。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方向,指出盆地西南缘的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对公共卫生安全的威胁,积极配合国家疫情防控部署,做好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教学要求,提出一种疫情防控下居家完成的线上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方案。该方案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重点,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分层次、递进式开展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多方位扩展实验内容、提升实验层次;采用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的实训方案,保障线上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在线教学的优势,高质量地完成居家线上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任务。
OFDM是一种多载波传输技术,被应用于无线局域网标准IEEE 802.11a的物理层。基于USRP和LabVIEW的软件无线电平台实现了802.11a OFDM系统原型。给出了802.11a OFDM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实现方法,利用USRP和LabVIEW实现了OFDM收发信机的原型构建,在实验室无线信道环境下通过对文本的传输进行了测试验证。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原型工作稳定,该平台可以实现通信系统原型的快速开发及算法验证。该设计实例为USRP平台在通信学科的实验教学及科研工作的应用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为了检测实验动物常见的4种条件性致病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嗜肺巴斯德杆菌和绿脓杆菌,提出一种可更准确、灵敏、快速、简便的多重巢式PCR方法(MN-PCR)。根据待检微生物16S rDNA序列的保守区和可变区分别设计通用引物和特异引物,通过两种引物长短差异化创新设计,将模板富集和特异片段扩增两个过程整合为单个反应体系内的一步PCR反应。结果表明,MN-PCR方法能够在标准株DNA混合模板中同时扩增出4条待检测片段;而在阴性对照组中未检测出任何片段。MN-PCR方法在实际检测应用中能够成功检测出
为实现信号处理理论知识与应用系统的紧密有效融合,设计了基于“数字信号处理”“DSP原理及应用”课程的综合性实践项目——基于功率谱估计的多普勒流量测量实验。实验以多相流体为研究对象,根据超声多普勒原理,采用“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中的经典功率谱法对多普勒回波信号进行频移检测及算法仿真,最终在DSP为控制核心的硬件系统中实现算法设计、程序加载、系统调试、流量测量等。以该项目为实验平台,形成了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结合、算法与硬件系统的结合,教研相长,培养学生从理论到应用的思维方法以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针对现役数控车床手动夹紧卡盘的夹持力和可靠性依赖于操作者经验,自动夹紧卡盘在工况下不能自主调控夹紧力的缺陷,设计了一种用于高速数控车床的自适应夹紧装置实验平台。该实验平台既能根据不同工况的加工参数、切削条件等参数动态调控数控车床卡盘的夹紧力,使高速数控加工适应高精度要求,还能开展智能制造类专业群多门课程的实验实训教学,利于塑造学生面向智能制造的技术技能素质。
为更好地实现实验室安全管理和改进传统无线实验室安全预警系统组网复杂、传输距离短和高功耗等不足,提出一种基于LoRa的远程分布式实验室安全管理系统。系统以STM32F407微控制器为主控芯片,采用不同传感器对实验室环境数据进行监测,利用LoRa无线通信模块组建数据传输网络。数据传输网络中的汇总节点接收所有监测节点的数据,将数据打包处理后通过GPRS通信网络将数据上传ONENET云平台,在ONENET云平台上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测试,系统能够实时、准确监测实验室内现状,运行稳定可靠,满足实验室内环境监测需
海洋互联网中用户移动问题至今未得到很好的解决,主要原因是移动性管理策略并未充分考虑海洋特殊的环境,陆地互联网用户是直接与岸基基站连接且所连的基站是静止的。海洋互联网用户往往是与船舶基站相连接,而船舶基站是移动的。海洋互联网用户主要通过所在船舶的船舶基站与岸基基站连接,移动性问题随着用户所在船舶与岸基之间中继船舶的移动变得复杂。采用基于分群移动性管理策略,根据船舶间移动的相似性进行分群,提出了基于空间依赖度的群首选择算法。基于EXata仿真平台,通过与传统移动性管理方法进行对比,验证了分群算法可以解决频繁切
塔中地区深层古生界巨厚的碳酸盐岩是当前油气勘探的热点。近年来,在塔中北坡的北西、北东与北东东向断层-裂缝带中取得了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然而,在其邻近的古城地区断层-裂缝体的研究则一直很薄弱,这一状况严重地制约了该区的油气勘探进程。基于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剖面,提出了古城地区古生界垒-扭叠合复合断层-裂缝体模型。其要点是:①剖面上,断层-裂缝体的性质不具有继承性。在深部寒武系、中部中-下奥陶统、上部上奥陶统和顶部石炭系依次发育加里东早期伸展断层-张性裂缝带、加里东中期压扭断层-压剪性裂缝带、加里东晚期张扭断层-
全球油气资源约有60%蕴藏于碳酸盐岩之中,中东的盖瓦尔、巴西的卢拉、哈萨克斯坦的卡萨甘等知名大油气田均出自碳酸盐岩。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的攻关重点之一是天然裂缝研究,但碳酸盐岩特有的高非均质性和复杂的成岩作用特征使其裂缝研究很难套用现有的标准裂缝描述流程。虽然新方法、新技术层出不穷,但这方面的研究依然面临着诸多难点,而这些难点有时也反映了当前碳酸盐岩裂缝研究的主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