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党的十九大确定《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是为了加速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步伐成为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结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实现教育信息化的转型。由此可见,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既提出了改革目标,也提供了改革方法,同时教育信息化具有可复制性、依赖多媒体屏幕刺激、传播速度快等优势,是未来提高教育质量和实现教育公平性的有效手段。通过对职业发展背景下中职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并结合国家的教育信息化改革方向,对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剖析,并对应给出解决措施,从而降低在信息化实施过程的难度,顺利实现教育目标。
[关 键 词] 职业发展;中职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1-0026-02
“互联网+教育”的融合创新是教育改革的主角,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改革有条不紊地进行。教育信息化改革进程中,教育信息化2.0将目标、方法等都统筹规划得十分全面,但是有些问题还是出现在执行过程中。职业发展是中职高校毕业生面临的问题,这不仅是影响学生的问题,还是中职教育信息化普及之后能影响学生职业发展方向的因素之一。在中职教育信息化系统中,不断完善信息化数据库知识,不仅可以提高中职学生职业素质,还可以提升他们的竞争力。在职业发展背景下,中职教育信息化存在哪些问题呢?
一、教育信息化存在的若干问题
(一)脱离了教育信息化以育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中职教育信息化内容建设存在僅仅是为了实现信息化教育为目的的问题,脱离了以育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取而代之的是以教授知识为主体的教学行为,忽略了“德”“育”双修才是未来人才的塑形基础。一方面是学生在新时代社会受到太多的新鲜事物诱惑,导致忽略了知识的学习或者用于学习的精力分配较少,这样的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必然竞争力不足,而信息化教育系统中没有针对这些情况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是教育信息化系统不完善,没有把育人和教授知识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把建设中心放在教授知识上,忽略了育人模块的建设,导致脱离了未来人才塑形的目的。
(二)脱离了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的基本原则
一味教授知识的信息化教育是单一的,偏离了信息化教育改革的宗旨,即使完成了信息化也没有实现最终目的,它依旧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没有发挥技术优势、变革传统教学模式等。新技术与教育的结合一定是可以摩擦出炫目的火花的,缺乏了融合创新就失去了改革的灵魂。社会不断进步,创新几乎覆盖了整个社会,创新是突破的必要手段,也是改革的必经之路。没有融合创新,信息化教育只是工具,学生面对信息化课程与翻书无异,对知识掌握和理解的效率没有提升。点式创新不能满足整个信息化的需求,全面创新才是符合教育改革的策略,现存的创新无疑是点式的,要将点式创新关联起来形成全面创新的格局,以适应信息化教育改革的步伐是重中之重。
(三)脱离了教育信息化系统性建设的基本原则
中职学校普遍存在教育信息化系统建设不完善的现象,这是严重“偏科”的表现,对学校擅长的专业领域的建设较为重视,却忽略了学校的其他专业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导致信息化缺乏系统性,学生对信息化教学体验较差,而且忽略其职业发展内容的信息化建设,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弱于使用完善信息化教育的专业学生。这是对教育信息化理解的误区,教育的育人目标和信息化发展需求要统筹兼顾。此外,缺乏相关课程信息化的资源也是造成此类现象的原因之一,资源纷杂、质量参差不齐,缺乏识别的标准或者专门的权威机构,中职学校尚且不能很好地识别资源质量,何况是学生。由此系统性地建设信息化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既关系到资源的识别、学校的建设进度,更加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
(四)脱离了教育信息化以支撑和引领发展的基本原则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经济发展是需要大量的优质人才支撑的,所以教育的目标就需要提升一个层次,为发展和进步提供持续的血液,以维持发展的持续性。而部分中职学校建设教育信息化还是停留在教书育人的基础层面,是不符合现代化教育宗旨的,基于职业发展就是提前与社会接轨,定向培养专业的人才,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最终达到支撑和引领发展的宏伟目标。人才的培养皿是校园,专业的人才更需要更多的精力和更好的信息化教育系统的校园培养,所以学校在执行教育改革的同时,要把观念提高一个层次,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支撑和引领发展的重要任务是必要的。教育信息化体系的构建程度与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不相匹配,无法形成相互呼应、支撑的体系,基于职业发展的人才不能与发展无缝衔接,产生滞后无疑是改革需要面临的直接问题,也是最普遍的问题所在。
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应对措施
(一)教学资源建设规范化和系统性
“互联网+”时代教学资源数量庞大,虽然中职学校积极建设信息化教育系统,但是教学资源的质量参差不齐导致教学效果与预期大不相同。中职学校应该利用国家、省级数字教学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学校信息化建设,并积极地把优秀的数字教学资源补充到公共服务平台上,让更多的学校得到信息层面的支持。与此同时,要对公共平台的数字资源进行评价和反馈,最终使公共信息平台上的资源持续处于最新、最优的状态。同时要鼓励学校或者教师开发教学资源,整合所有优质资源汇聚到一起,优化教学资源数据库。这些都是需要持续进行的,因为知识是变化的,需要不断地更新,才能保证学习者学习到最新的知识。这些都是为了增强信息平台的服务能力,在此基础之上提高信息化教学的质量,使以国家级为中心融合升级的资源形成一个多级、灵活、覆盖率较高的服务平台。在整个过程中对平台的资源质量严格把控,因为平台传播速度非常惊人,一旦出现错误的知识影响的不仅仅是学习者学习,还影响平台的公信力。在此基础上,对知识进行细致的层次划分和内容归类,完善其所有功能,使其应用起来更具系统性。 (二)提高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使用率
网课近几年频繁进入人们的视野。传统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只是学生层面的,现在已经跨越了年龄段和专业的限制,只要有进取心都可以通过这些资源进行学习。对中职学校来说,建立的网络学习应用系统要同时覆盖老师和学生,首先从学生和老师开始普及并提高使用率。需要一个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就是网络的支撑,通过通讯企业、教育企业等共同的支持下,把信息化教学资源普及度推向新的高度。通讯企业通过网络覆盖对相应地区进行优先覆盖网络,而后进行信息化教学的普及,是依据“扶贫必扶智”的原则。同时平台系统建立分层次的学分制,并对学生建立学习档案,这样做的目的是建立大数据,首先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进程及难易点;其次是对教学资源能有比较真实的反馈,在优化教学资源的时候就可以依据大数据的分析结果进行更加合理的优化操作。
(三)强化培训和鼓励创新
每一个新鲜事物的出现,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就像智能手机一样,不仅适用于年轻人群,同样适用于老年人群,朋友圈晒生活已经成为人们的日常,不再区分年龄段。学校、老师、学生是强化培训的第一批次,这些教育改革的先驱需要把道路走得更加坚实一些,为第二批次、第三批次及更多批次的角色开拓出信息化教学的宽阔、平坦大路。其次是鼓励创新,通过整合资源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服务等现代的技术手段融入教学信息化中,充分发挥政策和资源的作用,将創新贯彻到底。教学模式创新应依据时代产物和实际情况相互结合进行,其主要目的是达成教学目标,通过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优化知识可理解性、线上即时交流完成即时答疑解惑等。对于优秀的创新给予一定的肯定和推广,“一智多用”“集思广益”,共同完善信息化系统的完整性,并通过持续创新来维持平台的续航能力。与此同时,加强与国际的合作及交流,促进相互学习彼此的创新观念,将教育推出国门走向世界还为时尚早,但是有这样的远见何不早打基础,毕竟我们构建的是立体式的教育系统,也是基于职业发展的,未来人才也是走向世界的。
(四)强化网络环境安全、保护知识产权
互联网普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缺点,这些缺点也影响着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和应用。教育信息化需要建设网络安全系统,用以保护系统的正常使用,做到网络安全与信息化统筹管理和推进,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前提,而且是持久性的。遵从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权责制及有效的监控机制,全面提高教育信息化网络安全抵御能力。此外,大数据的弊端之一就是隐私及知识产权等的安全性难以保持,也是网络时代一直困扰的问题之一。教学资源虽然是共享的,依旧要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避免纷杂的教学资源中混有抄袭等不良现象的影响,以及增加监管防止学术造假。教育信息服务平台是汇集百家之长所形成的,若不能对其知识产权进行有效的保护,那就不能保证平台的公信力和以育人为目的的宗旨。这些知识与智慧是宝贵的财富,是经历数代人的心血,不断地探索、实践、总结而来的知识,所以我们应该不遗余力地对其进行保护,同时供莘莘学子进行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形成丰富的知识海洋,使人才可以茁壮成长。
总之,中职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无论是政策还是实施方法上,都有法可循。中职学校、学生等角色做好自己的角色就是对改革的最大支持,基础之上对知识加以珍惜和学习;在规范化建设教学资源的同时,提高教学资源的使用率并从其中不断地改善教学资源的质量,通过层级培训强化参与角色在教育信息化中的作用,在网络安全的伴随下持续地护航;在政策的指引下,建设好信息化服务平台,对知识数据库不断进行完善,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使用。我们对目前存在的些许问题进行剖析,并依据政策和创新等方面给出了若干措施和建议,共同把教育信息化建设完善,同时增强与职业发展的无缝衔接,为社会输送源源不断的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玲.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
[2]王袁,赵娜.教育信息化2.0时代中职生将如何应对[J].现代职业教育,2019(4).
[3]周尊艳,高显扬.新时代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学创新发展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4).
[4]周媛珍.信息化背景下中职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8).
[5]赵昭.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4).
◎编辑 张 俐
[关 键 词] 职业发展;中职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1-0026-02
“互联网+教育”的融合创新是教育改革的主角,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改革有条不紊地进行。教育信息化改革进程中,教育信息化2.0将目标、方法等都统筹规划得十分全面,但是有些问题还是出现在执行过程中。职业发展是中职高校毕业生面临的问题,这不仅是影响学生的问题,还是中职教育信息化普及之后能影响学生职业发展方向的因素之一。在中职教育信息化系统中,不断完善信息化数据库知识,不仅可以提高中职学生职业素质,还可以提升他们的竞争力。在职业发展背景下,中职教育信息化存在哪些问题呢?
一、教育信息化存在的若干问题
(一)脱离了教育信息化以育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中职教育信息化内容建设存在僅仅是为了实现信息化教育为目的的问题,脱离了以育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取而代之的是以教授知识为主体的教学行为,忽略了“德”“育”双修才是未来人才的塑形基础。一方面是学生在新时代社会受到太多的新鲜事物诱惑,导致忽略了知识的学习或者用于学习的精力分配较少,这样的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必然竞争力不足,而信息化教育系统中没有针对这些情况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是教育信息化系统不完善,没有把育人和教授知识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把建设中心放在教授知识上,忽略了育人模块的建设,导致脱离了未来人才塑形的目的。
(二)脱离了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的基本原则
一味教授知识的信息化教育是单一的,偏离了信息化教育改革的宗旨,即使完成了信息化也没有实现最终目的,它依旧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没有发挥技术优势、变革传统教学模式等。新技术与教育的结合一定是可以摩擦出炫目的火花的,缺乏了融合创新就失去了改革的灵魂。社会不断进步,创新几乎覆盖了整个社会,创新是突破的必要手段,也是改革的必经之路。没有融合创新,信息化教育只是工具,学生面对信息化课程与翻书无异,对知识掌握和理解的效率没有提升。点式创新不能满足整个信息化的需求,全面创新才是符合教育改革的策略,现存的创新无疑是点式的,要将点式创新关联起来形成全面创新的格局,以适应信息化教育改革的步伐是重中之重。
(三)脱离了教育信息化系统性建设的基本原则
中职学校普遍存在教育信息化系统建设不完善的现象,这是严重“偏科”的表现,对学校擅长的专业领域的建设较为重视,却忽略了学校的其他专业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导致信息化缺乏系统性,学生对信息化教学体验较差,而且忽略其职业发展内容的信息化建设,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弱于使用完善信息化教育的专业学生。这是对教育信息化理解的误区,教育的育人目标和信息化发展需求要统筹兼顾。此外,缺乏相关课程信息化的资源也是造成此类现象的原因之一,资源纷杂、质量参差不齐,缺乏识别的标准或者专门的权威机构,中职学校尚且不能很好地识别资源质量,何况是学生。由此系统性地建设信息化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既关系到资源的识别、学校的建设进度,更加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
(四)脱离了教育信息化以支撑和引领发展的基本原则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经济发展是需要大量的优质人才支撑的,所以教育的目标就需要提升一个层次,为发展和进步提供持续的血液,以维持发展的持续性。而部分中职学校建设教育信息化还是停留在教书育人的基础层面,是不符合现代化教育宗旨的,基于职业发展就是提前与社会接轨,定向培养专业的人才,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最终达到支撑和引领发展的宏伟目标。人才的培养皿是校园,专业的人才更需要更多的精力和更好的信息化教育系统的校园培养,所以学校在执行教育改革的同时,要把观念提高一个层次,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支撑和引领发展的重要任务是必要的。教育信息化体系的构建程度与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不相匹配,无法形成相互呼应、支撑的体系,基于职业发展的人才不能与发展无缝衔接,产生滞后无疑是改革需要面临的直接问题,也是最普遍的问题所在。
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应对措施
(一)教学资源建设规范化和系统性
“互联网+”时代教学资源数量庞大,虽然中职学校积极建设信息化教育系统,但是教学资源的质量参差不齐导致教学效果与预期大不相同。中职学校应该利用国家、省级数字教学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学校信息化建设,并积极地把优秀的数字教学资源补充到公共服务平台上,让更多的学校得到信息层面的支持。与此同时,要对公共平台的数字资源进行评价和反馈,最终使公共信息平台上的资源持续处于最新、最优的状态。同时要鼓励学校或者教师开发教学资源,整合所有优质资源汇聚到一起,优化教学资源数据库。这些都是需要持续进行的,因为知识是变化的,需要不断地更新,才能保证学习者学习到最新的知识。这些都是为了增强信息平台的服务能力,在此基础之上提高信息化教学的质量,使以国家级为中心融合升级的资源形成一个多级、灵活、覆盖率较高的服务平台。在整个过程中对平台的资源质量严格把控,因为平台传播速度非常惊人,一旦出现错误的知识影响的不仅仅是学习者学习,还影响平台的公信力。在此基础上,对知识进行细致的层次划分和内容归类,完善其所有功能,使其应用起来更具系统性。 (二)提高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使用率
网课近几年频繁进入人们的视野。传统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只是学生层面的,现在已经跨越了年龄段和专业的限制,只要有进取心都可以通过这些资源进行学习。对中职学校来说,建立的网络学习应用系统要同时覆盖老师和学生,首先从学生和老师开始普及并提高使用率。需要一个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就是网络的支撑,通过通讯企业、教育企业等共同的支持下,把信息化教学资源普及度推向新的高度。通讯企业通过网络覆盖对相应地区进行优先覆盖网络,而后进行信息化教学的普及,是依据“扶贫必扶智”的原则。同时平台系统建立分层次的学分制,并对学生建立学习档案,这样做的目的是建立大数据,首先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进程及难易点;其次是对教学资源能有比较真实的反馈,在优化教学资源的时候就可以依据大数据的分析结果进行更加合理的优化操作。
(三)强化培训和鼓励创新
每一个新鲜事物的出现,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就像智能手机一样,不仅适用于年轻人群,同样适用于老年人群,朋友圈晒生活已经成为人们的日常,不再区分年龄段。学校、老师、学生是强化培训的第一批次,这些教育改革的先驱需要把道路走得更加坚实一些,为第二批次、第三批次及更多批次的角色开拓出信息化教学的宽阔、平坦大路。其次是鼓励创新,通过整合资源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服务等现代的技术手段融入教学信息化中,充分发挥政策和资源的作用,将創新贯彻到底。教学模式创新应依据时代产物和实际情况相互结合进行,其主要目的是达成教学目标,通过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优化知识可理解性、线上即时交流完成即时答疑解惑等。对于优秀的创新给予一定的肯定和推广,“一智多用”“集思广益”,共同完善信息化系统的完整性,并通过持续创新来维持平台的续航能力。与此同时,加强与国际的合作及交流,促进相互学习彼此的创新观念,将教育推出国门走向世界还为时尚早,但是有这样的远见何不早打基础,毕竟我们构建的是立体式的教育系统,也是基于职业发展的,未来人才也是走向世界的。
(四)强化网络环境安全、保护知识产权
互联网普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缺点,这些缺点也影响着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和应用。教育信息化需要建设网络安全系统,用以保护系统的正常使用,做到网络安全与信息化统筹管理和推进,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前提,而且是持久性的。遵从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权责制及有效的监控机制,全面提高教育信息化网络安全抵御能力。此外,大数据的弊端之一就是隐私及知识产权等的安全性难以保持,也是网络时代一直困扰的问题之一。教学资源虽然是共享的,依旧要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避免纷杂的教学资源中混有抄袭等不良现象的影响,以及增加监管防止学术造假。教育信息服务平台是汇集百家之长所形成的,若不能对其知识产权进行有效的保护,那就不能保证平台的公信力和以育人为目的的宗旨。这些知识与智慧是宝贵的财富,是经历数代人的心血,不断地探索、实践、总结而来的知识,所以我们应该不遗余力地对其进行保护,同时供莘莘学子进行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形成丰富的知识海洋,使人才可以茁壮成长。
总之,中职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无论是政策还是实施方法上,都有法可循。中职学校、学生等角色做好自己的角色就是对改革的最大支持,基础之上对知识加以珍惜和学习;在规范化建设教学资源的同时,提高教学资源的使用率并从其中不断地改善教学资源的质量,通过层级培训强化参与角色在教育信息化中的作用,在网络安全的伴随下持续地护航;在政策的指引下,建设好信息化服务平台,对知识数据库不断进行完善,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使用。我们对目前存在的些许问题进行剖析,并依据政策和创新等方面给出了若干措施和建议,共同把教育信息化建设完善,同时增强与职业发展的无缝衔接,为社会输送源源不断的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玲.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
[2]王袁,赵娜.教育信息化2.0时代中职生将如何应对[J].现代职业教育,2019(4).
[3]周尊艳,高显扬.新时代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学创新发展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4).
[4]周媛珍.信息化背景下中职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8).
[5]赵昭.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4).
◎编辑 张 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