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三数学复习课,如何做到精讲精练,达到“高效”,是高三师生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复习课的目的是“温故而知新”,如何温故?又新在何处?如何化解复习课因知识量大、课时紧、要求高所带来的教学困扰,优化教学设计,以使这些问题解决得更好?从而提高复习效益,这需要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育.本文以笔者的一节高三复习课“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应用”为例,谈一些思考.
1 教学设计简录
1.1 考纲要求与细化(略)
2 教学反思
复习的基本理念:高三复习教学是站在“数学整体”的角度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再认识、再理解、再升华的过程;是学生的基本能力的再体验、再发现、再发展的过程;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再提升过程;是注重联系、提高对数学整体和本质认识的过程.教师应明确复习课目标定位的三个层次:一是回顾过去所学的知识并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二是归纳总结解题的思路、方法、规律与技巧,掌握技能;三是感悟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数学学习和应用能力.基于这样的理念,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突出了如下一些方面.
2.2 目标性、针对性和整体性
高三复习首先要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 并对这些要求进行细化的解读,明确复习的要求与层次,同时要站在“数学整体”的角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个性化的学习要求.对向量的数量积的的复习教学要突出如下问题(三个提升):
(1)必须进一步提升对向量数量积等运算的认识,掌握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和几何意义、向量数量积的有关性质和坐标运算等.
(2)必须进一步提升求解向量数量积问题的基本策略,主要有:向量的“图形化”策略和向量的“代数化”策略(即向量的“基底化”、向量的“坐标化”等).由于向量具有“代数形式”和“几何形式”的双重性,因此,向量问题解决的基本思路往往是先画出相关的图形,利用图形的直观性解决,即“图形化”策略.另外可选择两个不共线的向量作为基底,将向量“基底化”,也可以建立直角坐标系,将向量“坐标化”,这些基本策略,体现了化归与转化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
(3)向量数量积在处理长度、夹角、垂直等问题时,有独特的优势,体现了向量的工具性的作用,因此必须进一步提升应用向量解题的意识和能力.
例2和例3的设计,涉及向量的运算律、基本性质和坐标运算.例2中隐含着对向量的模的处理和最值问题的考虑.这两例的设计着重体现向量数量积的核心应用,即求模、求夹角、判垂直等,并通过一题多变,达到一题多联,拓展了应用领域,这也是本节课教学中必须突显的问题.
教学中,注重师生的互动、思维的启发、方法的提练、思想的感悟.每个例题之后,都进行了相应的归纳,并指出:“基底化”、“坐标化”和“图形化”是解决向量数量积问题的基本方法.“基底化”和“坐标化”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在恰当时要揭示出它们本质一致性,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2.4 联系性、应用性与创新性
数学复习教学中应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注重探究和应用、关注创新
例2中涉及垂直、夹角问题的处理,常见的方法有利用斜率、向量等.学生首先想到的是建立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的数量积解决.追问:还有没有别的处理方法?在课上有学生指出:先建立直角坐标系,求出以AB为直径的圆,此圆与CD的交点对张直角,线段CD在圆内的部分对AB张钝角.学生的这种想法,丰富了“联系性”.在例2的变式中我们当然应看到向量应用的优势,并仍可用坐标化、基底化处理.这样我们对问题的多角度思考与联系比较中,优化了学生的思维.
例3对一道高考题进行变式探究,旨在加强向量的数量积在求模、求夹角、判垂直等方面的应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课标》积极倡导自主探究性学习,在高三复习的阶段,探究性的学习依然要成为重要学习方式,探究的结果也许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能否抓住有利的“触点”有效展开,有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重要的是通过探究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从而体现向量的工具性作用.
3 结束语
高效的复习课堂,离不开教师的高效设计、指导和课堂的高效管理.本节课中紧紧围绕基础问题展开教学,与学生互动对话,立足基础本质、立足通性通法、注重方法提升和思想感悟、注重探究、应用和创新、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联、一题多变,在变化中优化思维、培养能力、增长智慧.课上我始终给学生浓浓的“三化”意识(基底化、坐标化、几何化),从学生的反馈看,基本达到了目标,通过“温故”而达到一定的“知新”.复习课必然要注意整体把握的度,考虑内容的广度、思维的深度、思想的高度、学生的参与度、自主探究度以及关注教学目标达成度,通过复习完成“由厚到薄”过程.教学中应突出:以陈述性的知识梳理深化为基础,以程序性知识的掌握为重点,以策略性知识的理解为核心的“三步走”教学策略,运用组合的方式渐近地达成目标,知识、能力、思想、素养并重.
1 教学设计简录
1.1 考纲要求与细化(略)
2 教学反思
复习的基本理念:高三复习教学是站在“数学整体”的角度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再认识、再理解、再升华的过程;是学生的基本能力的再体验、再发现、再发展的过程;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再提升过程;是注重联系、提高对数学整体和本质认识的过程.教师应明确复习课目标定位的三个层次:一是回顾过去所学的知识并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二是归纳总结解题的思路、方法、规律与技巧,掌握技能;三是感悟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数学学习和应用能力.基于这样的理念,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突出了如下一些方面.
2.2 目标性、针对性和整体性
高三复习首先要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 并对这些要求进行细化的解读,明确复习的要求与层次,同时要站在“数学整体”的角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个性化的学习要求.对向量的数量积的的复习教学要突出如下问题(三个提升):
(1)必须进一步提升对向量数量积等运算的认识,掌握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和几何意义、向量数量积的有关性质和坐标运算等.
(2)必须进一步提升求解向量数量积问题的基本策略,主要有:向量的“图形化”策略和向量的“代数化”策略(即向量的“基底化”、向量的“坐标化”等).由于向量具有“代数形式”和“几何形式”的双重性,因此,向量问题解决的基本思路往往是先画出相关的图形,利用图形的直观性解决,即“图形化”策略.另外可选择两个不共线的向量作为基底,将向量“基底化”,也可以建立直角坐标系,将向量“坐标化”,这些基本策略,体现了化归与转化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
(3)向量数量积在处理长度、夹角、垂直等问题时,有独特的优势,体现了向量的工具性的作用,因此必须进一步提升应用向量解题的意识和能力.
例2和例3的设计,涉及向量的运算律、基本性质和坐标运算.例2中隐含着对向量的模的处理和最值问题的考虑.这两例的设计着重体现向量数量积的核心应用,即求模、求夹角、判垂直等,并通过一题多变,达到一题多联,拓展了应用领域,这也是本节课教学中必须突显的问题.
教学中,注重师生的互动、思维的启发、方法的提练、思想的感悟.每个例题之后,都进行了相应的归纳,并指出:“基底化”、“坐标化”和“图形化”是解决向量数量积问题的基本方法.“基底化”和“坐标化”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在恰当时要揭示出它们本质一致性,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2.4 联系性、应用性与创新性
数学复习教学中应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注重探究和应用、关注创新
例2中涉及垂直、夹角问题的处理,常见的方法有利用斜率、向量等.学生首先想到的是建立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的数量积解决.追问:还有没有别的处理方法?在课上有学生指出:先建立直角坐标系,求出以AB为直径的圆,此圆与CD的交点对张直角,线段CD在圆内的部分对AB张钝角.学生的这种想法,丰富了“联系性”.在例2的变式中我们当然应看到向量应用的优势,并仍可用坐标化、基底化处理.这样我们对问题的多角度思考与联系比较中,优化了学生的思维.
例3对一道高考题进行变式探究,旨在加强向量的数量积在求模、求夹角、判垂直等方面的应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课标》积极倡导自主探究性学习,在高三复习的阶段,探究性的学习依然要成为重要学习方式,探究的结果也许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能否抓住有利的“触点”有效展开,有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重要的是通过探究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从而体现向量的工具性作用.
3 结束语
高效的复习课堂,离不开教师的高效设计、指导和课堂的高效管理.本节课中紧紧围绕基础问题展开教学,与学生互动对话,立足基础本质、立足通性通法、注重方法提升和思想感悟、注重探究、应用和创新、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联、一题多变,在变化中优化思维、培养能力、增长智慧.课上我始终给学生浓浓的“三化”意识(基底化、坐标化、几何化),从学生的反馈看,基本达到了目标,通过“温故”而达到一定的“知新”.复习课必然要注意整体把握的度,考虑内容的广度、思维的深度、思想的高度、学生的参与度、自主探究度以及关注教学目标达成度,通过复习完成“由厚到薄”过程.教学中应突出:以陈述性的知识梳理深化为基础,以程序性知识的掌握为重点,以策略性知识的理解为核心的“三步走”教学策略,运用组合的方式渐近地达成目标,知识、能力、思想、素养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