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话题设计:重拾语文对话教学的本真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ingwumi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高初中语文对话教学效益,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由此,本文试图从情境性、层次性、开放性、挑战性四个维度阐述语文对话教学中话题设计策略,为学生沟通与文本对话提供具体而真实的路径,从而创设自主探究,平等交流,合作学习的课堂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主体意识发展和思辨创造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对话教学  话题设计   主体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039-02
  一、引言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但是,在现实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把师问生答的“问答”式教学,误以为是对话教学。事实上,“对话”教学与“问答”式教学,其两者背后潜在的教育理念是截然不同的。“对话”教学,师生之间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互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转变有效路径。而“问答”式教学尽管课堂一问一答,看起来热热闹闹,其实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这种被动、单向、接受的学习方式与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理念是格格不入的。
  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初中语文课堂对话教学中,以阅读话题设计为抓手,真实有效地创设民主的、平等的对话教学情境,并在实践中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话题设计策略: 多维度地对接“语文对话教学”的原点
  众所周知,语文学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阅读话题设计要充分体现语文学习的实践性,这样,才能使阅读话题展开过程中,成为使学生历经语文学习的理解、欣赏、感悟、评价等诸多的实践过程。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对话教学中有效实施话题设计策略呢?下面笔者主要从以下四个维度进行阐述。
  (一)情境性话题设计:唤醒与文本对话的情感触发点
  情境性话题设计的对话教学,是教师通过创设一种情感与认知相互促进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学习、交流和分享中获取知识和体验情感的一种对话阅读方式。它的操作步骤是:情景创设——话题互动——小结评价。
  案例:《潼关怀古》教学片段:
  当学生齐读“望西都,意踌躇“后,笔者先创设情景:“同学们,老师发现古代的诗人很有意思,望了西都,心情怎么就不愉快了呢?我找了些诗句,读给大家听听: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辛弃疾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 李白
  南登霞陵岸,回首望长安。—— 王粲
  这些诗人离开长安,心里為什么这么难受呢?
  然后,话题互动。学生发表看法说:“长安是当时的都城,他们离开了长安,就是远离了当时的朝廷,所以他们难受。”……
  教师肯定启发:“说得很好。那么,‘望西都,意踌躇’,是什么让张养浩心情踌躇呢?”
  学生接着说:“张养浩伤心的是宫阙都做了土。”
  教师追问:“秦汉的宫阙倒了,身在元朝的张养浩有什么好伤心的呢?”
  有的学生说:“张养浩伤心的不仅是宫阙变成了土,还为百姓那么辛苦劳动,那么多的心血白白付出而伤心。” 有的学生说:“我觉得张养浩难过的是,因为宫阙倒了之后,统治者肯定又要重新修建宫阙,而重修宫阙,老百姓肯定又要受苦了。”
  最后小结评价:“老师觉得,把三个同学的观点合起来就更完整了。”
  这个教学片段,老师抛出情境性话题,营造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诗一般的情感氛围和基调,接着开展对话教学,学生就能自主地与文本对话,进而走进诗人的心底。
  (二)层次性话题设计:引入与文本对话解读的制高点
  阅读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也必经历由浅入深这样的过程。所以话题的设计,教师要充分考虑话题的层次性。一般地说,初读课文时,设计的是感知性话题;细读课文时,设计的是探究性话题;赏读课文时,设计的是综合性话题。
  案例:《邓稼先》教学片段:
  初读课文后,笔者以 “邓稼先凭什么感动了中国?”为阅读话题,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纷纷回答……
  细读课文时,笔者抛出了“邓稼先的哪些言行感动了今天的我们?为什么?”这个话题,通过圈画品读、想象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边读边感悟,体会邓稼先的高尚品质。
  阅读的最后一个环节,我先小结:“同学们,邓稼先的事迹一次又一次深深地感动了今天的我们,感动了当时的中国,我们完全可以说邓稼先是当之无愧的感动中国世纪人物。”然后水到渠成地抛出最后的话题:我们以自己的方式为我们心目中的英雄——邓稼先写一段颁奖词。
  纵观这三个阅读话题,层层深入地与文本对话,尤其是“写颁奖词”这个以读促写的综合性阅读话题,让学生走近邓稼先,激发对邓稼先的无限爱戴和崇敬之情。
  (三)开放性话题设计:瞄准与文本对话的主体想象着力点
  开放性话题设计的对话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猜读”文本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依据自己的“惯例经验”去“预测”文本内容的一种想象阅读。另外,个体预测的可行性与文本的可吻合程度结果的比较,让他们进入到文本意义与意蕴的深处,从而促进了对文本的深度理解。
  案例:《散步》教学片段:
  学生对文本不知情前提下,笔者上课时先逐一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文本的内容,运用“猜读”文本的方法,不断抛出开放性话题:“同学们,这一家人就走着走着,但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坦;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矛盾怎么解决呢?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会怎么做?”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有的学生说:“跟着母亲走大路,母亲一定很幸福。”
  有的学生说:“我会跟儿子走小路。因为我的儿子还小,走小路不平坦,他走过小路就会懂得生命的坎坷。”   ……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围绕教师设置的话题,尽管学生的一些“猜想”与文本内容不相吻合,但并不能简单否定学生的理解,这同样是学生对文本的“再创造”,是合理的“偏见”。借助比较,学生会忽然领悟到亲情中、生命中更为本质的东西。
  (四)挑战性话题设计:激发与文本对话的思维创新点
  我们知道,“问答式”教学,教师设置的问题封闭,框死了学生的思考深度,缺乏挑战。由此,设计富有挑战性的话题,才能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最近发展区。
  案例:《杨修之死》教学片段:
  探究杨修死因时,笔者抛出一个挑战性阅读话题:“杨修之死,何之故?请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启发:假设杨修身在刘营,命运将会如何?历史是否会重写?”
  学生精神大振,跃跃欲试。
  有的学生说:“因为刘备宽厚仁慈,杨修可能会被重用,而成为杰出的军师。”
  有的学生说:“如果刘备同时拥有诸葛亮、杨修,还不‘攘除奸凶,兴复汉室’?那时,三国也就变成一国了!”
  有的学生说:“杨修既然会‘数犯曹操之忌’,也有可能会犯刘备之忌,到头来仍免不了一死。不过是时间早晚而已。因为性格决定命运。”
  ……
  案例中,教师将学生对文本的第一感受当作阅读的话题,将深入思考的权利交还给学生。要想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必须要深入地与文本对话,并联系已有对知识的体悟与认识发出自己的声音。虽然学生的理解也许是肤浅的、片面的,甚至有可能是错误的,但只要教师在主流价值上引导得当,那么对话也是富有意义的。
  三、成效分析:发展学生阅读能力是可行有效的
  我们明白,“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力”是课堂改革追求的目标,课堂是对话教学的主阵地,这要求教师要更多的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与本文对话,教师要把“话语霸权”转变为“平等对话”。实践证明,有效的话题设计,重拾语文对话教学的本真,能让课堂真真焕发出生命力,让学生阅读能力长足发展。
  (一)调动了学生语文阅读的主动性
  教学的最大失败是学生厌学,教学的最大成功是学生乐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努力寻求学生兴趣与课堂深度的契合点,设计丰富多彩的话题,就能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良好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在适时适度地组织学生讨论过程中,能巧妙点拨、引导学生向文本深入对话,使课堂自始至终都充满趣味性、探究性和挑战性。这不仅能调动学生语文阅读的主动性,也创设自主探究,平等交流,合作学习的课堂学习氛围。
  (二)丰富了学生语文阅读的情感体验
  在语文阅读中,因为每一篇活生生的作品,都包含着作者独特的人生经验、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教师引导学生与一篇篇文本真切对话,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感受力、领悟力和想象力。
  同时,学生不断与文本对话的作用下,学生对阅读内容有了自己的情感体验,也有了深切的领悟。从阅读情感体验中,学生可以从人生的高度解读文本,从中汲取营养,接受人文素养的陶冶,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
  (三)发展了学生语文阅读的团队思辨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以话题设计抓手的对话教学,它创建了一种有利于合作学习的环境。由于它所描述的問题的复杂性,使得部分学生不可能完全独立解决,从而使合作学习成为一种需要。另外,“话题设计”开放性和层次性,使得那些阅读能力弱的学生也能够相对容易地参与协作。
  另外,话题教学策略,教师由传统的教育者转变为“学习者”的角色,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着动态的相互作用,从而有更多的空间与机会让学生发挥才能。学生的课堂学习方式活了,他们主动参与,学会合作,一起分享,共同提高,这样,学生主体意识得到张扬,学生的思辨创造能力得到提高。
  四、结束语
  当然,语文阅读设计的话题是相对固定的,但是对话教学的特点是流动的、动态的和过程性的,对话教学的目标是生成性的,所以非预期的因素比预期因素多。教师如果没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功底和教学智慧,就不能流畅地驾驭整个对话教学场景。
  另外,学生毕竟稚嫩而正在发展中,要做到与文本成熟对话,需要有一定的人文素养,所以,作为“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不仅仅是一个辅助者,也是一个主导者。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要不断修炼自己的文学修养,拿捏好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这样才能轻车熟路地架设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桥梁,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
  [2]杨九俊.《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教育科技出版社,2004年
  [3]宁鸿彬.《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教育科学出版社
  [4]周一贯.《研究性阅读教学探索 》,浙江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要】中等職业教育是一种职业特征鲜明的教育类型。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不管是学生观还是教学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要摒弃灌输式教学,探索教育教学方法。本文根据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和职业学生的需求,探索马克思主义实践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关
【摘要】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当今,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显得极为重要。本文结合笔者所在院校建设实际,探讨提高學生职业核心技能的培养。  【关键词】高职院校 职业技能 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027-01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是指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参加企业实际工作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接受一定的职业
【摘要】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著名的教育学院之一,现在正朝着世界一流学院的目标迈进。建设世界一流学院,浙江大学教育學院在办学理念、教育模式和国际交流等方面应该与国际接轨,突破当前教育发展瓶颈,研究新对策,才能走向国际化。  【关键词】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国际化 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
【摘要】亲师沟通是教师与家长之间对孩子教育问题进行的信息传递以及交流,从而达到一种相互了解、相互认知的目的。不过当前幼儿园亲师沟通方面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这些问题使幼儿园亲师沟通的效果不能达到预期想要的效果,影响幼儿园教学现状,因此本文就针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亲师沟通 教育问题 幼儿园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分析了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高校教学管理的新方向和教学管理工作发展模式,对于促进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发展,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高校 教学管理 存在问题 新方向 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037-02  随着高校大幅度扩招,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已突破2700万人,我
【摘要】高校作為大学生与社会需求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其肩负着培养优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任,并以不断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环节中的重要内容。而要提高大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就需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构建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保障机制。本文从保障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出发,提出了创新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机制的措施,旨在促进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进步,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