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到晚年“骨脆脆”,别说是摔倒了,就算不小心磕磕碰碰也很容易发生骨折。而“伤筋动骨一百天”,说的就是骨折康复的不容易。如果是盆骨骨折,其后的康复相对四肢骨折比较缓慢,也更容易出现静脉血栓形成、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问题。因此,科学的康复训练是骨盆骨折后必做之事。
4种方式进阶锻炼
骨盆区骨折的术后康复,根据作用力的不同可以分为4种方式。
1.被动活动:就是患者完全不用力,依靠医生和器械的外力进行活动,已经证明不会引起新的损伤。
2.主动活动:完全依靠患者自己的肌肉舒缩来完成,关节进行各方向的自主运动,也是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运动疗法,对早期或轻度的髋关节挛缩效果较好。
3.助力活动:通过患者本人或其他人的帮助施力,兼有主动和被动活动。
4.抗阻活动:是一种主动活动,肌肉组织需要抵抗外力进行舒缩,它能增强骨盆区的肌肉肌力和耐力。
通常情况下,康复锻炼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早期的被动活动逐渐过渡到助力活动,中期开始主动活动,最后升级为抗阻活动。无论是活动强度还是活动量,都有一个进阶的过程。
“三期康复”各有要求
骨折后的康复分为3个阶段:早期、中期和晚期,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要求。
早期康复
患者手术后,通常是在伤后的2周内,就要进行“早期康复”。这个时期康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消除肿胀。一般来说,骨盆区手术后第二天,医生就会要求患者舒缩双下肢的肌肉。当然,难免有些患者就会有这样的担心和顾虑:是不是活动太早?会影响骨折的固定吗?但这些担心都是没有必要的。
这个阶段当然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大幅度、大范围的活动。经过大腿和小腿的肌肉舒张和收缩,关节并没有伸直和弯曲活动,也就是肌肉等长收缩。通过肌肉的舒缩,下肢的血循环加速了,静脉回流也快了,肿胀的发生减少,原有的肿胀也开始消退。经过短暂的几天,疼痛减轻后,下肢的各关节就要有适当的屈曲和伸直活动。此时,手术医生会根据术中骨折固定和软组织的情况,告知患者髋、膝关节在一定范围的活动。例如,髋臼骨折经后方切口的手术,需要从诸如梨状肌等小的外旋肌肉止点切断后才能显露,多数情况下还会切开关节囊,手术结束时再予缝合。一般认为,软组织的修复至少需要2周,所以,这类后入路的患者,术后2周内不建议髋关节内旋,屈曲不超过90度,否则,缝合部位的软组织会撕断。
手术几天后,如果没有特殊的情况,如伤口干燥、对合良好,无发烧等问题,患者可能会回家休养。康复锻炼就需要在家里完成,这个时候就要求家属学会一些康复方法,帮助患者完成被动活动及助力活动。
中期康复
手术2周后至骨折的临床愈合,骨盆区骨折的愈合时间大约在6~12周,这阶段称之为“中期康复”。在这几周内,疼痛和肿胀会逐渐减轻和消失,从被动活动要转到主动活动,以减少关节连、防止肌肉萎缩和促进骨折愈合为主要目的。如果骨折固定牢固,6周后,可行有限的负重训练,逐步过渡到正常的负重。
后期康复
骨折临床愈合后的锻炼,以恢复关节的活动、增加肌力为主要目的。髋、膝关节的活动可以加大锻炼的强度,以较长时间的行走可锻炼下肢的肌力,下蹲活动可同时锻炼下肢的关节。如果有必要,可辅以理疗、按摩。
特别强调的是,关节活动必须循序渐进,尤其是早期,不建议大范围的主动运动,一方面是可能产生疼痛、伤口内出血、缝合的软组织撕裂,甚至骨折复位后的再丢失(骨折再次移位);另一方面,有报道认为早期过度的锻炼,可产生异位骨化,确切的原因还不明了。
>>相关链接
预防骨盆区骨折,最重要是“防摔跌”
现在都强调“治未病”的概念,骨折的预防当然比治疗更加重要。对于老年人而言,由于骨质疏松的情况比较常见,所以摔跌后出现骨折的概率比一般人群要高。尤其是從楼梯上摔下来,就极有可能发生骨盆区骨折。因此老人尤其要警惕避免摔跌。上下楼梯最好扶住扶手;进浴室最好穿防滑鞋;雨雪天气出门尤其要注意防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