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新辅助治疗与手术间隔时间对降期疗效的影响

来源 :国际外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yuzi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与手术间隔时间对降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2003年5月-2008年12月为前期,T3/T4期直肠癌32例,新辅助治疗结束4~6周后手术;2009年1月-2010年12月为后期,T3/T4期直肠癌21例,新辅助治疗结束8周后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Dworak分级、TNM分期和临床结局.结果 本组所有病例皆为RO切除,无手术死亡和吻合口瘘并发症.前期病例5例Dworak分级3级,3例Dworak分级2级,24例Dworak分级1级;后期病例2例Dworak分级4级,5例Dworak分级3级,6例Dworak分级2级,8例Dworak分级1级(x2=9.109,P=0.028).前期病例6例ypT1N0M0期,22例ypT2N0M0期,1例ypT3N0M0期,3例ypT3N1M0期;后期病例13例ypT1N0M0期,6例ypT2N0M0期,1例ypT3N0M0期,1例ypT3N1M0期(x2=10.909,P=0.012).前期病例保肛率为65.6%,后期病例保肛率为81.0%(x2=1.468,P=0.226).结论 新辅助治疗结束8周后手术,可以获得更为明显的降期效果.延长新辅助治疗与手术的间隔时间,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观察。

其他文献
转基因食品商业化进入市场前必须经过食用安全性和环境安全性评价。FAO/WHO专家提出,转基因动物的食用安全性评价基本上可以参照转基因植物的食用安全性评价程序,但要进行个
癌症可以源于表观遗传和遗传的异常导致的基因表达和功能的失调,表观遗传学机制所致的基因沉默现在已经成为肿瘤发生的1个重要的因素[1].通过表观遗传学机制导致的基因异常转
脑的炎症反应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有趣的是,黑质密部(SNpc)严重的炎性反应会加速帕金森病的发作和进展。本研究通过比较SNpc与皮质的炎性过程来检测SNpc严重炎
直肠癌是我国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不断上升之势.由于直肠的解剖特点,手术难度大,疗效相对较差,尤其在兼顾根治效果和保全功能这二者间常难以平衡.鱼与熊掌如何能够兼得,这就是直肠癌外科治疗上最大的难点.  长期以来,外科手术作为直肠癌的首选治疗和唯一能够达到根治效果的方法已是共识.因此一个多世纪以来,外科医师们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寻找理想的手术方法和方式.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直肠癌的首
诊断维生素B12(VB12)缺乏症经典的方法主要依赖血液系统出现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或者依据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诊断轻度VB12缺乏。近年由于实验室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新的诊断亚临床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也被称为快通道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或快速康复外科,2001年由丹麦外科医师Kehlet和Wilmore[1]系统提出并实施.ERAS对长期以来我们习以为常的围手术期处理原则提出了革命性的改变,也可以说是与传统的围手术期医疗护理常规相违背的,但这一理念已经得到循证医学的支持[2-
出凝血功能异常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目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一些检测项目,如DIC全套、凝血因子含量测定、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血浆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