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整为零说“红点”

来源 :大众DV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1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切从“K”说起
  


  
  “K”是什么?
  1K指得是横向分辨率为1024,根据画面长宽比的不同,它可以确定画面的分辨率。
  
  在当今这个高清时代,它更代表着影片的品质,这不但是导演和摄像师关注的,当我们看到身边的IMAX影院越来越多,我们就发现这是一个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数据了。同样这也是很多摄像机厂家争相占领的高地,当然RED ONE也不例外。得益于RED ONE那颗神奇的Mysterium CMOS,RED ONE可以提供4K的画面解析度和4∶4∶4的色彩空间,相较于SONY现有顶级机型CineAlta F35的不足2K(1920×1080),RED ONE已经达到了目前数字电影的最高清晰度标准。不仅如此,这款摄影机还是4520P逐行拍摄模式。其采用的Mysterium CMOS sensor(成像感应器)为true S35mm (24.4×13.7mm),虽说小于传统35mm(36×24mm)胶片,但是大于原本的16mm胶片,这样的胶片面积使得RED ONE拍摄的数字电影在成像景深上依然保留了传统胶片摄影的美学风格和美感。
  
  更让电影摄影师们欢呼雀跃的是,此摄影机采用了电影业内流行的PL Mount(胶片电影摄影机镜头接口),使得过去深受摄影师喜爱、得心应手的胶片电影摄影机镜头都可以再次发挥作用。
  
  RED ONE还采用了一种模块化的设计,可以用轻量级的 ENG 模式拍摄,或者装载更多的部件以拍摄更加细致的影片。可选配件包括RED-RAIL外架附件,用来提高机身。配置三脚架、升降支架或长焦镜头配件。高分辨率的RED屏幕是取景、曝光和对焦的利器。RED ONE机身上众多不锈钢接口可以连接上百种可选的 RED 或者第三方的附件,有些甚至是摄影师做梦都想不到的。
  
  同时,这块神奇的Mysterium CMOS还提供了高达66DB的信噪比和高达11.3挡的动态范围。RED ONE还可以提供以往只有胶片摄像机才能提供的升格拍摄的功能。
  
  更为惊人的是,RED ONE使用的是R3D格式来保存拍摄的所有信息,而R3D是一种RAW格式,其保存的巨大信息可以使得后期调整方便又高效。
  


  
  A : LCD监视器
  B : 机顶把手
  C : 12英寸钢制支架
  D : 18-50mm T3变焦镜头
  E : 接口板把手
  F : 通用接口板
  G : 把手
  H : 18英寸钢制支架
   I: 侧把手
  J : 配件支架系统
  K : 电池
  L : 硬盘/读卡器
  M : EVF 监视器
  N : 连接器
  O : 机顶把手延伸器
  
  RED ONE的机身尺寸为161mm×305mm×132mm。机身采用铝合金制造,重约4.54公斤。
  
  BASE PRODUCTION PACK 基本创作套装
  UNIVERSAL MOUNT⋯通用接口板RED HANDLE………………把手BOTTOM PLATE…………底盘TOP MOUNT………………机顶接口板TOP HANDLE…………机顶把手
  RED CRADLE…………支架系统
  18-inch STEEL RODS …………18英寸的钢制支架
  SHOULDER DOVETAIL …………适应肩部形状的槽口
  
  RED ONE最大的特点就是模块化设计,搭建摄像机如同我们小时候玩的积木一样,而且摄像师可以根据影片的需要选择不同的附件,在设备的延展性上得到了大幅度的发挥。除了这些设备之外, RED还可以不断的添置最新的部件以完善功能。从而满足更多影人的要求。
  
  配合顶部把手延伸器(TOPHANDLE EXT.)、侧把手(SIDE HANDLE)和12英寸(30.48厘米)的钢制支架。可以组成一套比较完善的支架系统。
  


  
  其实就是两块64GB的固态硬盘(SSD)组成RAID 0整列。可以记录30—40分钟的4K R3D数据。
  
  通过RED ARM(连接器)(左侧为9英寸型,右侧为5英寸型)可以连接EVF监视器和LCD监视器。
  
  这一模块需要另加500美元,使用CF卡,每张8GB的CF卡相当于400英尺的电影胶片。
  
  RED ONE的标配电源包包括了充电系统和两块140Wh的电池。
  
  分辨率:1024×600
  反应时间:30ms
  对比度:400∶1
  亮度:1000尼特
  可视角:上下130度,横向110度
  供电要求:2.8W
  工作温度:0—40摄氏度
  存储温度:-20—50摄氏度
  
  RED ONE的充电器包括两个部分,充电器和AC适配器。充电器双面V口,可以同时接入两块电池,而且当时用充电器直接为机器供电时,充电器就会将为机器供电的优先级调高,一旦关机,就会自动切换回充电模式,十分智能。而充满一块140Wh容量的电池只需要两个多小时。
  
  RED的硬盘组合,通过两块160GB的笔记本硬盘组成RAID 0阵列,可以记录2—3个小时的4K R3D数据。
其他文献
李隆实验作品《缸》、《窗》制作教程    实验影像中的画面和声音处理是完全为作者表达情感和感受的重要因素。已经有过几部实验电影经验的我,目前一直在对概念的思想表达和影像声画空间的表现形式做一些探讨和研究。我的短片在表现形式上应用到一定的后期技术,当然,技术是为打造影像形式,而形式感最终要表达作品思想,可以说技术完全为思想服务。《缸》和《窗》是我“玻璃系列”作品中的前两部,是我在进入艺术创作初始状态
期刊
电影《成都,我爱你》背后的故事    崔健任导演之一的电影《成都,我爱你》作为威尼斯电影节闭幕影片即将上映。      虽然,这一次是和拍摄《八月照相馆》的韩国导演许秦豪、《香港制造》的导演陈果“同台献艺”,但崔健导演尚属“新人”。尽管在此之前,崔导曾拍了手机电影《修复处女膜年代》。  投资人依然是中博传媒——中国最大的手机电影内容供应商。有人说该公司董事长陈伟明先生是中国的“手机电影之父”,也许
期刊
前南斯拉夫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Emir Kusturica)在他41岁那年,凭借《地下》再次获得了戛纳金棕榈大奖,他用一个荒诞的戏剧形式来完成了对南斯拉夫的纪念,这其中有无尽的乡愁,有不惑之年的生命感受,还有对于电影的依赖和自我释放。    《地下》的另一个译名叫“没有天空的城市”,这也许是更能解读电影本质的一个名称。对于那个遥远的东欧国家,我们其实知之甚少,我们知道铁托,我们知道电影《桥》,
期刊
库斯图里卡在其卓越的影片《地下》中,对本民族的历史与性格,人性中的善与恶做了深刻的反省和强烈的批判。影片的故事复杂而荒诞,编剧正是通过这样一个奇特的看似很难在现实中发生的故事象征了历史和现实中种种最为真实的东西。我们可以借用文学中的一个名词,将《地下》的编剧手法称作“魔幻现实主义”。      图01.02.     首先我们看看编剧是怎么塑造了两个性格鲜明又颇为夸张的人物,黑仔和马路可。影片一开
期刊
在自驾车的过程中,常常会有人这样想,如果车上有其他人或者有谁可以可以抽身出来拍摄窗外的流动风景就好了?来自意大利的品牌曼富图,就有这样一款新品——241v吸盘式云台能够满足您这个小小的愿望。    吸附能力    这款产品自重仅仅1.5Kg,可以架设各类数码单反照相机和常见的数码摄像机。在第一时间拿到这款产品以后,我们迫不及待地试验了一把,结果显示只要是光滑的表面都能有强大的吸附能力,车身、车窗、
期刊
使用DV拍摄日全食科教片  今年我国长江流域出现了千载难逢的日全食天象,小时候听到的“天狗吃月亮”的故事可以在长大之后有幸遇见,作为一个DV爱好者,这也是拍摄纪录片的一个好机会。据资料显示,中国最早的日全食纪录片是孙明经大师在1936年拍摄的。对于那次拍摄而言,这次将用DV记录日全食的过程,完成一次现代的夸父追日。      DIY的材料  除了ND滤镜,常用于观测用途的也就是巴德膜了。作为专业的
期刊
电影,从来就不应该是包在象牙塔里的神圣金杯,它的诞生之初就与娱乐密不可分。这一次我们分析的《地下》,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而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用一种近乎癫狂、恶搞的方式,带领观众暂时脱离的现实的痛苦,同时回顾了国家多年来经历的一切。这个段落是电影中的一个小高潮:迫于革命党的欺骗,老革命家黑仔生活在地下十余年,因为儿子婚礼上的一次意外爆炸,他终于得偿所愿能够上到地面再次参加实际上早已结束的革命战争
期刊
影视拍摄中,由于各个导演和摄像师的艺术习惯与技术水准各不相同,就会在自己的作品中使用风格迥异的拍摄手段表现剧本内涵,同样的剧本,不同导演执行,自然会得到不同的影片形态。我们不能简单地以什么风格来断言某部影片的成败,最终的艺术价值需要时间和市场来检验。好莱坞也好,张艺谋、冯小刚也罢,都有一套自己的手法,我们DV爱好者可以在众多导演的作品中学到很多东西,直到有一天形成咱们个人的风格,这期间,了解一些影
期刊
2005年吉姆·扬纳德(Jim Jannard)创办了 Red Digital Cinema 公司,他们要做出全球首部4K清晰度4∶4∶4无压缩的RED DIGITAL。  2006年美国NAB设备展上,与众多占统治地位的知名摄像机厂商相比。RED ONE只能算是一个无名小卒,甚至在当时被误认为是一个骗子公司。但就是这样一个低调的小公司,在给我们提出一个全新概念后,在短短的两年内搅乱了整个摄像机的
期刊
从2007年推出至今,好莱坞大导演已经陆续推出了一些由RED ONE拍摄的影片。而这些电影中有相当一些值得推荐。本期《大众DV》就将为大家推荐几部精彩的影片。  现在,随着RED ONE逐步开始在欧洲和好莱坞的中小独立制作中广泛流行,甚至连一帮大牌导演也开始饶有兴致地尝试这个新家伙,比如:斯皮尔伯格、索得伯格、彼得杰克逊。他们2008年夏季档的商业电影便是使用RED拍摄。    亚力克斯·普洛亚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