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类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模式探究及实践能力培养意见

来源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dfan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当前农科类工商管理本科生就业所遇到的问题——实践能力与企业的实际需求不能很好的衔接,以致这些院校工商管理的学生最后的就业方向和工商管理类大相径庭。在国家教育部发展和推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之际,对现行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并发现问题,同时针对农科类院校中工商管理专业如何运用自身院校优势,改革教育培养模式,提高本科阶段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建议。
  关键词:农科类院校;工商管理;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1)05-155-03
  
  根据2008年的数据统计,在中国高校中2008年毕业半年后仍未就业人数最多的十个本科专业失业人数为10.75万人,占了本科失业量的35.9%,其中有八个专业同时也是2007届毕业生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电子信息工程、会计学。工商管理专业是众多高校近几年热衷于开设的专业之一。但来自教育部门的统计显示,今年,江苏省工商管理类毕业生总量超过6万人,属于严重供大于求的一类。工商管理专业,已经连续两年初次就业率没有超过60%,低于同期平均水平20%至23%。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工商管理专业的就业率相对于其他的管理类专业的就业率是很低的。
  而在农科类高校中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农科类院校的非农专业的就业率一直不高。据最新的江苏省高招办公布的就业信息,非特色专业的就业率与特色专业的就业率相差甚远,例如:某高校的林业工程的就业率为82.9%,而工商管理类学生的就业率仅为54.92%,商管理类,今年毕业生总数为59174人,就业率73.51%;2007年为47452人,同期就业率为79.40%。这对于农科类院校来说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这一方面与农业院校的专注农学特色教育有关,另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农科类管理类院校与其他院校相比没有特色,即农科类院校培养的管理类人才与企业的需求不相符合,其中一大部分就是实践能力的缺失。
  首先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实践能力方面的缺少针对性的培养
  
  (一)工商管理类专业方向性不明显,复合性强
  与高校所设置的各专业相比,相当部分的工商管理类专业毕业生觉得大学四年好像学了很多,但好像又什么都没学到。而在校的学生,则对于自己将来能从事什么工作,心里没底。这既说明学生对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缺乏完整了解,又说明了学生也不知道通过学习可以掌握哪些技能,可以为将来的就业做准备。
  相比金融投资、财务管理、国际贸易等相近专业,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专业方向性确实不够鲜明,但作为一个高度综合的专业,具有很强的复合性,该专业主要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作为职业经理人的专业素养,强调各经济管理知识的融合应用和实际操作。
  
  (二)能力结构上既强调掌握理论,更强调在实践中的应用能力
  在能力结构上,本专业要求掌握现代企业管理、营销管理和市场经济理论等基础理论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该专业更强调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地说就是动手、动嘴、动笔等实际操作能力。而理论能力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获得,但是实践能力,单单依靠课堂教学难以奏效,而这类能力是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得以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所学内容“见效慢”
  正是因为以上的两个特点,使得学生学习的效果难以马上体现,往往要在较长的工作中逐渐体会到专业知识的用处,所学的基本原理和技能也需要在较长的时间中体现出来。同时,管理理论方法不是一对一的解决方式,而是一对多或多对多的解决思路,而且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因此学生是在学习各种先进的思维方式,培养现代的企业经营理念。
  上述工商管理学科的特点导致了目前国内高校在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无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计划。长期以来,实践教学一直处于理论教学的附属地位,实践教学安排也只是作为理论教学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仅仅是验证理论教学内容;二是实践教学内容之间缺乏系统性。由于受实践教学地位的制约,实践教学学时被平均分配在四个学年中,导致实践教学内容零碎,缺乏内在的有机联系,每项教学内容分配学时较少,实践教学存在着过场现象,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作用不明显。传统型教学模式过分强调专业教育,课程体系过于刻板、僵化,教学内容缺乏综合性,教学形式单一,缺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教学方法,考核形式单一。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机会和创新训练严重不足,系统研究的训练也不到位,导致理论知识与实际能力脱节,学生毕业后,要经过2~3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磨合才能承担实质性的工商管理工作。
  其次,现行的工商管理本科阶段培养模式中存在很多的弊端
  现行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主要表现在:①共性趋同。不少高校制订的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从总体上看大致相同,甚至有些高校的培养目标与教育部颁布的专业介绍中的专业培养目标完全一致,缺少个性和专业特色,难以满足市场多样化、差异化的人才需求。教育管理部门在检查教学工作时,对培养目标本身不进行考察与评价。②培养目标定位偏高。现行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大致表述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掌握现代工商管理理论的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工商管理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较高素质的高级工商管理专门人才。“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这一本质性内涵几十年来始终没有发生变化。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阶段的转变,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已经得到根本性缓解,毕业生的工作流向更多地转向了公司、企业等单位。从生源素质和用人单位的现实需求来看,很难定位于“高级专门人才”。③针对性不强。传统的人才培养目标针对性不强,即中专、专科、本科及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没有多大区别,层次性不明显,从而使毕业生特色不鲜明。④适应能力差。短短几年的理论培养不足以使学生可以很好地适应社会工作。各种调查显示,社会对高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满意度普遍偏低,在校大学生对高校现状满意度也偏低,同时,我国高等教育面临普及化、国际化、市场化的挑战,社会对工商管理类人才的需求趋向多样化。因此,急需我们加快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的系统改造,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具有独特技能和优势的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提高工商管理本科生的就业情况。
  上述的这些问题在各个农科类院校中又得到不同程度的放大,一味地与其他综合性高校中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趋同,而放弃了农科类院校自身的一些优势导致了学生在就业时出现不伦不类的尴尬局面。
  农科类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设置应该有其独特性或者很强的针对性,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在农业各种管理中却是一直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农业正在缓慢地从传统农业向工业农业 转变:一、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缺少和工业或者服务业一样有相应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统筹规划;二、或者虽然有这些管理人员的存在,但是其所学所运用的知识都是以工业和服务业为对象得出的经验,没有很好地结合农业的特点,明显脱离工作实际。而现今农科类院校开始设置工商管理等相关的管理专业正是这一转变的契机,如何让工商管理和农林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如何培养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是我们农科类高校将要面对的重大机遇和挑战。
  虽然农林院校与其他类型的院校相比存在很多的不足,但是相比之下,农林院校也有很多别的类型的院校不具有的特点:
  (1)高等农业院校一般都是根据本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建设起来的。
  (2)他们往往是这个区域唯一的高等农业院校。
  (3)高等农业院校非农专业的学科与专业设置往往更倾向于适应地方。
  另一方面,虽然农科类院校在非农专业的办学经验与其他院校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但是我国也存在很多将农学与其他专业的特殊结合起来:像农林经济管理,就是将农业与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学科。但是由于工商管理专业从事的特殊领域一第二产业,使得工商管理在农科类院校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进而影响农科类院校工商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说,农科类院校的工商管理的课程设计基本都是和我国大部分院校一样重视理论而忽视了管理学科的核心一一实践能力,这就导致了:在外部工商管理招聘需求不理想的状态下,使得农科类院校工商管理就业的更加不利。
  工商管理专业的就业领域一第二产业工业,和农业基本上是没有直接相关因素。唯一的连接点就是农业是工业发展的基础。农业为工业提供物质保障,这是农科类院校工商管理实践能’力探索的一个很好的突破口。我国的农业发展一直处于较落后的状态,这很大的原因是农业产业化与工业的步伐不一致,导致农业企业发展现状不如预期。而农业产业化与工业的纽带就是半工业的企业也就是农产品加工成工业产品这个产业链。而农业产业的初级联结学科就是农林经济管理。作为农科类院校,拥有丰富的农学知识和学术研究成果,农业企业现在已经成为农业产业化的第一步,那么下一个联结点就可以由农科类院校的工商管理类专业来完成。其特色为:通过将工商管理学科的知识领域中的企业管理知识与半成品农业企业结合起来,相当于做农业企业与工业企业的整合纽带,使得农业企业与工业企业真正的结合起来。而这个纽带所需的知识大部分还是与工商管理专业有关,其主要的能力体现也就是实践能力的体现。
  那么如何提高工商管理专业特别是文中强调的农科类院校中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能力?
  1、明确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要掌握的知识或者学习中需要达到的目标,正如会计或者金融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中知道要掌握如何做财务报表和做出投资分析一样,工商管理专业的知识必须落实到各个小目标上,而不是笼统地掌握一个范围的大致内容,具体到农科类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可以设定掌握农林方面的知识,农林企业的特色,农林产品的特征等等,结合管理学的原理总结出一套农科类企业管理的理论。
  2、注重知行结合,学习了理论知识之后更重要的是如何实践,进而进行对比反馈。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实践能力是重中之重,由于我们学习的知识相对来说比较宽泛,如果没有将所学的知识很好地与实践结合起来那这些知识会随着时间而慢慢地淡忘,最后在就业时会发现我们所学的知识都“不见”了。虽然学校会安排一些暑期的实习,但是这些实习的机会相对来说还是较少,时间有限,而且在实习期间的实践能力培养很有限。所以高校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时间来反思所学习的知识,不间断的实习机会或者长期的在企业中进行实战实习都是很好的选择。
  3、作为农科类院校,我们有自身的一些优势,那就要充分地利用这些优势。产学结合的模式已经在国内外得到的认可,作为学校方,可以寻找相关的农业类企业,发展长期的合作关系,学生学习到的是很有针对性的管理学知识,而企业可以通过这一平台找到需要的人才来补充企业,达到双赢的局面,这种针对性很强的“企业…高校”模式可以同时降低高校培养的费用和企业招募人员的费用。
  总之,现在农业产业化正在中国大地上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如何有力地改革农科类院校工商管理教育教学方式,如何行之有效地提高此类学生的实践能力,都是为农业工业化输送最需要的最有针对性的管理类人才,为其长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其他文献
事件相关电位对形象教学开发右脑思维的评价●赵旭赵玉琦我们运用事件相关电位及工效等现代科学手段,对北京市社会科学“八五”重点研究课题——“关于形象思维的研究与教学实验”的实验效果进行了测试。现将测试过程、结果及分析作如下介绍。一、理论概述(一)美国罗杰...
终身教育略论●陈乃林经贵宝由于社会变革,科技日新月异,传统的一次性教育无法应付生存的挑战,使现代人面临着生存的危机,教育观念、教育理论迫切需要改革和创新。终身教育正是在这种传统教育面临危机日见严重,改革方兴未艾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终身教育一经提出,便...
民族声乐借鉴原生态唱法的民族风格问题,是民族声乐如何丰富民族风格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以民族声乐与原生态唱法的概念界定、借鉴原生态唱法民族风格的必要性、民族声乐借鉴
配电系统在电力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配电系统中电力电缆受外力影响比较大,比如气候,地理环境、人为外力因素等等,这些因素对于配电系统的正常运行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青年教师为我国的高等教育注入了一种新的活力和气象,但是从深层次上来看,大量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并不丰富的青年教师进入高校,会在短时间内与高校教育产生不适应的现象。所以,在
如何培养出生产第一线需要的高质量的高等工程技术应用型和实用型人才,这是社会对我们高职院校提出的要求。通过加强对模具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知识、能
为进一步健全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加大对食品药品领域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力度,按照中央深化改革相关工作部署,2015年12月2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公安部、高法院、高检院、国务院食品安全办联合印发了《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要求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之间建立健全线索通报、案件移送、信息共享、信息发布等工作机制。  《食品药品行政执
吉林省抚松县四中坐落在长白山天池脚下的东岗镇,紧邻亚洲第一大参场即国营抚松第一参场。学校始建于1958年,根据区域教育发展需要,1988年改建为面向抚松县南片七个乡镇及两个企事业计九所初中招生的一所普通农村高级中学。由于受当时师资生源等办学条件及办学...
近年来,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得到了飞速发展。截至1997年9月底,CERNET已经联结了67个城市的251个教育和科研单位,覆盖了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目前,已经有380多所院校联通了CERNET。除了各院校建立的主页以外,CERN...
抓规范兴科研强队伍创特色——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落实“两全”的探索*●本刊记者王磊编者按:“八五”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展了实施“两基”工作。几年过去,相当多的地市或区县实现了“两基”。实现“两基”之后,义务教育如何发展,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新课题。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