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知识产权局1月14日发布了2015年我国发明专利有关情况:2015年,我国知识产权创造实现五连冠——发明专利申请量突破100万件,同比增长18.7%,连续5年位居世界首位,是毋庸置疑的知识产权大国。
但是,知识产权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特征明显,保护不够严格、侵权易发多发等问题仍然突出,企业海外知识产权风险越来越高。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保障和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迫切需要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深化知识产权重点领域改革,实行更加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提升产业国际化发展水平,保障和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过去的一年,经济增速放缓,但是发明专利的增长却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并呈现出“数量增长,质量提高,结构优化”的特征。作为创新驱动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参考指标,这是积极的信号。
图强先治弱项
2015年,我国知识产权创造取得新进展,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3件,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发明专利年度申请受理量首次超过100万件,企业知识产权创造主体地位持续巩固。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步伐加快,知识产权运用效益快速提升。“十二五”时期,专利质押融资总额达1533亿元,年均增长58%,惠及企业5000余家;120项专利金奖项目新增销售额6221亿元,新增利润1317亿元;专利许可备案量近4万项,许可金额达257亿元,知识产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明显提高。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步伐加快,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正从“适度”向“严格”转变,“偏严”“从紧”成为趋势。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介绍,“十二五”时期,全国知识产权系统共查处专利侵权假冒案件8.7万件,是“十一五”时期的近10倍。从1月14日公布的情况看,2015年全国专利行政执法办案总量35844件,同比增长46.4%。其中,专利纠纷办案同比增长77.7%;查处假冒专利案件同比增长30.6%。
对知识产权强国的目标来说,我们还有不少“弱项”。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司司长龚亚麟介绍,我国高技术领域专利布局仍待加强。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划分的35个技术领域之中,我国与国外仍有较大差距。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志成解释,这是我国的发展阶段决定的,但也与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以及政策和法律制度关系密切。
调查表明,我国专利侵权案件平均判赔额仅为约8万元,而美国平均判赔额为500万美元。除了保护不严,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与领先国家有差距,2003年至2012年,知识产权国际贸易逆差从34.4亿美元增长到167.1亿美元,而且还在逐年增加,已成为服务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
提质增量并重
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增幅2013年是26%,2014年是12%,2015年是18.7%,呈现出V型曲线。作为创新能力的先导性指标,专利数量的变化能说明经济走向吗?同济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朱雪忠认为,发明专利申请量增幅会受到经济发展增速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不及我国相关政策调整的影响大,或者说其外在表现被相关政策调整的影响所抵消。
据了解,我国在知识产权的鼓励政策方面作出调整,原来靠政策刺激上去的“水分”被挤掉,知识产权制度在不断调整修改,比如《专利法》修改后,对专利的保护水平、审查标准、条件进一步向国际靠拢,授权门槛提高了。
发明专利申请连续5年第一,为什么我国创新能力仍显不足?是因为我们专利质量不高吗?对于这个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朱雪忠回答,发明专利申请多年来连续增长,无疑表明我国创新能力在持续提高。但也应看到,发明专利申请量和创新能力两者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事实上还存在一些非市场动机的发明专利申请。
对于数量我们也应全面看待,我国发明专利的申请量虽然很高,但授权量比例还不是很高;我国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虽然在“十二五”期间取得明显进步,但与日本的105件、韩国的96件、美国的39件相比,还相差很远。
“专利质量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不宜笼统地谈专利质量。”朱雪忠说,因为我国的专利分为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3种,制度的设计决定了这三者的质量不可一概而论。即使仅就发明专利而言,发明专利申请质量不高并不必然导致发明专利质量不高,因为我国对发明专利申请的审查质量还是与国际接轨的。
但是,知识产权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特征明显,保护不够严格、侵权易发多发等问题仍然突出,企业海外知识产权风险越来越高。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保障和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迫切需要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深化知识产权重点领域改革,实行更加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提升产业国际化发展水平,保障和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过去的一年,经济增速放缓,但是发明专利的增长却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并呈现出“数量增长,质量提高,结构优化”的特征。作为创新驱动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参考指标,这是积极的信号。
图强先治弱项
2015年,我国知识产权创造取得新进展,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3件,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发明专利年度申请受理量首次超过100万件,企业知识产权创造主体地位持续巩固。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步伐加快,知识产权运用效益快速提升。“十二五”时期,专利质押融资总额达1533亿元,年均增长58%,惠及企业5000余家;120项专利金奖项目新增销售额6221亿元,新增利润1317亿元;专利许可备案量近4万项,许可金额达257亿元,知识产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明显提高。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步伐加快,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正从“适度”向“严格”转变,“偏严”“从紧”成为趋势。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介绍,“十二五”时期,全国知识产权系统共查处专利侵权假冒案件8.7万件,是“十一五”时期的近10倍。从1月14日公布的情况看,2015年全国专利行政执法办案总量35844件,同比增长46.4%。其中,专利纠纷办案同比增长77.7%;查处假冒专利案件同比增长30.6%。
对知识产权强国的目标来说,我们还有不少“弱项”。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司司长龚亚麟介绍,我国高技术领域专利布局仍待加强。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划分的35个技术领域之中,我国与国外仍有较大差距。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志成解释,这是我国的发展阶段决定的,但也与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以及政策和法律制度关系密切。
调查表明,我国专利侵权案件平均判赔额仅为约8万元,而美国平均判赔额为500万美元。除了保护不严,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与领先国家有差距,2003年至2012年,知识产权国际贸易逆差从34.4亿美元增长到167.1亿美元,而且还在逐年增加,已成为服务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
提质增量并重
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增幅2013年是26%,2014年是12%,2015年是18.7%,呈现出V型曲线。作为创新能力的先导性指标,专利数量的变化能说明经济走向吗?同济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朱雪忠认为,发明专利申请量增幅会受到经济发展增速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不及我国相关政策调整的影响大,或者说其外在表现被相关政策调整的影响所抵消。
据了解,我国在知识产权的鼓励政策方面作出调整,原来靠政策刺激上去的“水分”被挤掉,知识产权制度在不断调整修改,比如《专利法》修改后,对专利的保护水平、审查标准、条件进一步向国际靠拢,授权门槛提高了。
发明专利申请连续5年第一,为什么我国创新能力仍显不足?是因为我们专利质量不高吗?对于这个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朱雪忠回答,发明专利申请多年来连续增长,无疑表明我国创新能力在持续提高。但也应看到,发明专利申请量和创新能力两者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事实上还存在一些非市场动机的发明专利申请。
对于数量我们也应全面看待,我国发明专利的申请量虽然很高,但授权量比例还不是很高;我国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虽然在“十二五”期间取得明显进步,但与日本的105件、韩国的96件、美国的39件相比,还相差很远。
“专利质量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不宜笼统地谈专利质量。”朱雪忠说,因为我国的专利分为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3种,制度的设计决定了这三者的质量不可一概而论。即使仅就发明专利而言,发明专利申请质量不高并不必然导致发明专利质量不高,因为我国对发明专利申请的审查质量还是与国际接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