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子十三剑与太极剑

来源 :少林与太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aweawe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剑是著名短兵器,有“百兵之君”之称,在中国古代新石器时代就已产生,西周时期制作的青铜剑是古代文明的重要产物。剑作为重要的军事武器,经过不断改造发展日趋完善,并与拳术套路结合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剑术套路。
  孙武子是人们对春秋时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尊称。孙武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兵法学家,他著的《孙子兵法》一直为后人鉴用。至今流传民间的“十三剑”就是以兵法为指导思想形成的优秀传统套路之一。虽说在孙武所处的春秋时代还未形成完整的武术套路,但受当时社会环境、风俗影响,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庶民百姓,皆争相佩剑以自卫。剑在其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兴盛在这个时期形成。《孔子家语》载:“子路戎服见孔子,仗剑而舞。”这说明剑舞当时已经形成,周代佩剑之风盛行。《庄子·说剑篇》载:“昔赵惠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百余人,好之不厌。”在孙武为将的吴国,据《后汉书·马援传》记载:“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剑瘢。”由此可见春秋战国时期不但击剑蔚然成风,而且剑术理论也基本形成。孙武在春秋战国的兼并战争中,根据剑的击法要术总结出了13种剑法,被后人不断丰富发展后尊称为“孙武子十三剑”流传至今。
  “孙武子十三剑”所述13字为:挂、划、裹、拨、圈、劈、砍、挑、撩、捅、扎、刺、剪。在兵书上将其分为“五顾八击”。挂、划、裹、拨、圈为顾,劈、砍、挑、撩、捅、扎、刺、剪为击。顾击相间并用,顾中有击,击中有顾,乃妙之所在也。
  剑法发展至今已有20种之多,但仍保留了挂、劈、挑、撩、刺、剪等古老的剑法。13字中的挂、劈、挑、撩、刺、剪6字的技法含意及基本要求,大致同于现代同名剑法。其他,“划”是指右手持剑,手心向上向左平行;手心向下持剑向右平行也属划法。“砍”是剑向前正落下行。“扎”是剑向后落行。“捅”是剑刃立出由近向远行。“圈”是剑竖转运行。“裹”乃剑平转运行。“拔”则是力达剑尖转动。13字技法在应用中,需与剑势、手、眼、身法、步协调配合,方能体现出奥妙。
  “十三剑”序论歌曰:“孙武圣人博刺传,传在世上剑为先。剑刃文武能习练,应用变化藏里面。剑术习功三尖对,身法内中刚柔绵。练习日久十三剑,气血充足养丹田。”歌中“剑术习功三尖对,身法内中刚柔绵”两句,指出了练剑时的基本要求,即三尖(鼻尖、脚尖、剑尖)要遥遥相对,演练及运用中要刚柔相济、绵软妙行。
  “十三剑”是一种以柔为主、柔中寓刚、文静潇洒、剑法清晰、动静相兼、神形结合、内外上下协调完整、别有风格的传统套路,很早以前就有人赞美“十三剑”曰:“空中惊飞鸟,滚地尘不跑。中站如劲松,行步水烟袅。俊姿绣袍罩,掀袍出雪豹。转拆如游龙,舞动海咆哮。”
  “十三剑”古剑谱
  玉带缠腰藏剑八方式,
  夜叉探海(疾裹)海底捞月。
  青龙探爪(剑收回)金鸡独立,
  玉腕托瓶(剑连砍)指地成钢。
  大盘献像(剑疾后扎)提袍卧身,
  四平式(剑挂)古树盘根(连二式)。
  青龙探爪(疾砍)拨草寻蛇,
  白猿献果(左右捅)金丝穿腕。
  力劈华山(剑落疾剪)巧女纫针,
  白鹤展翅(又左右捅)金丝穿腕。
  颇风势(翻身疾劈后捅),
  亦颇风势(疾剪)又巧女纫针。
  指日高升(疾圈)隔肚穿线探爪。
  拨云见日左劈左青龙劈右青龙。
  (身落盘腿)回头望月势,
  判官像右捅番判官像(连三剑)。
  怀中抱月(左劈)亦回头望月(收式)。
  上述古谱中包含了13种剑法。第一句为“挂”、“划”之法,第二句为“扎”兼“裹”之法,第三句为“刺”法,第四句为“挑”兼“砍”之法,第五句为“圈”兼“扎”之法,第六句又为“划”兼“挂”之法,第七句为“裹”兼“砍”之法,第八句为“圈”兼“捅”之法,第九句为“劈”兼“剪”之法,第十句为“捅”法,第十一句为“砍”兼“捅”之法,第十二句为“剪”法,第十三句为“撩”兼“圈”之法,第十四、十五句为“拨”兼“劈”之法,第十六句为“劈”兼“捅”之法,第十七句为“捅”兼“劈”之法,13种剑法贯穿整个套路的始终。
  学剑要以练拳为基本功。“拳为诸艺之本源。”太极剑是在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两者有共性,即太极剑的演练要领与太极拳基本相同,在演练过程中都必须遵循杨澄甫大师所述“太极拳说十要”的原则。太极剑也有其个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太极剑运动量较大。太极剑演练较太极拳速度、节奏快,运动方位变化大,纵跳、旋转动作多,尤其突出腰的作用,在难度上习剑较练拳更加一筹,故古今“精拳者云云,精剑高手颇为罕见”。
  2.太极剑艺术性更强。剑同拳相比更具艺术性。剑术演练古称“舞剑”,武术谚语有“剑如飞凤,又似游龙”以示其美。在我国戏曲舞台上舞剑也是一种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如《鸿门宴》、《白蛇传》、《霸王别姬》这些经典剧目中均有舞剑的场景,艺术大师梅兰芳也曾拜过几位武术家学习太极拳、太极剑,他的“虞姬舞剑”就吸收了太极剑的技法、气韵,增加了在舞台上的艺术表现手法,极为突出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增强了戏曲艺术的表现力及剧目内容的感染力。
  3.太极剑修炼趣味性更浓。太极拳美,有诗词的韵质、书画的态势、戏曲的情趣、音乐的节奏、舞蹈的语汇。太极剑兼而有之又更具灵性,习练太极剑是一种醇美的享受、执著的陶醉。
  太极剑将太极拳之手、眼、身、法、步融于其间,是对我国古代剑术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太极拳技艺的延伸和创新,长期习练太极剑可健体强身、陶冶性情、祛除疾病,增加练者的兴趣与享受,与太极拳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然欲受益,欲得上乘,必须遵守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只有在认真学好太极拳拳理拳法、盘好拳架的基础上孜孜以求,才能得其要义,学有所成。
  学习太极剑,应把握住以下三个清楚。
  1.攻防含义清楚。太极拳、剑套路编排的每一个动作都有具体的攻防含义。《十三势行功要解》云:“因敌变化示神奇。”“示神奇”就是要逼真,要打出英雄气,显示出无坚不摧之势。欲示神奇,意念中面前要有“敌变化”,与对手相搏“无人似有人”,只有这样才能“精神提得起”,刻刻存心,蓄神在身,做到“形如搏兔之鹘,神似捕鼠之猫”。
  2.行剑力点清楚。剑法的用力是指运剑中操剑者肌体贯注于剑器的劲力。剑是技击格斗的器械,在运用中由于攻防内容、动作不同,使用剑法有异,劲力表现亦有别,大致为劈、崩、点、刺、抽、带、提、撩、搅、压、击、截、抹等十余种。各种剑法的运用应注意握剑的手法、力点的方向及剑器的着力部位等方面的区别和变化。笔者认为,即使是同一种剑法,由于步法不同,在持剑手法、力度上也应有变化。以杨式太极剑迎风掸尘为例,指南针后连续做三个迎风掸尘,即左迎风掸尘、右迎风掸尘、左迎风掸尘,三个掸尘用法同(迎击、劈腹、点膝)、握剑手法同(正手立剑)、剑器着力部位同(剑下刃),但由于左、右迎风掸尘步法不同,其操剑右手力度有虚实之别。左迎风掸尘,左弓步,左腿为实,相应右手剑为实;右迎风掸尘,右弓步,右腿为实,同侧右手剑为虚。如此在左手剑指的配合下,才能保证自身平衡,做到立身平稳、虚实分明、阴阳互补,方现太极韵味,体现阳刚之美。
  3.运剑路线清楚。运剑路线亦称剑迹,即剑的运行轨迹。太极拳是圆的运动,拳经云“立如平准、活似车轮”,要求向圆处运化。太极剑亦然,除刺剑动作外也多为圆的运动,剑的运行轨迹含大小圆,多为椭圆、卵圆、半圆(扇形圆)、弧形。太极剑圆形运化是操剑者在意念引导下,以腰为轴,全身各部关节如珠圆动的外在表现,故剑迹清晰需以运身求之。剑道云:“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以身运剑。”这句话道明了意、气、身、械的相互关系。气不可强求,初学者应在以身运剑方面多多体会。
  剑为“百兵之君”,习太极剑是行太极拳的延伸,又是习练太极刀、枪、棍、扇的基础,练好太极剑对于深入理解太极拳拳理拳法,进而逐步掌握其他各项器械的技艺有极大的帮助,可提高健身效果,使练者增强兴趣。
其他文献
随机选取太极拳俱乐部成员15人(男性),进行为期4个月的太极拳练习,l泱J试练习太极拳前后的身体血细胞指数及下肢平衡能力的水平,进行前后对照。结果发现,太极拳练习可引起血细胞指
太极拳从清朝初年流传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它由于具有很好的内外兼修、强身健体的功效,深受国内外人们的喜爱,被称为最好的有氧代谢运动。  笔者自幼习武,于1975年上医大期间正式拜吉林省武协副主席、全国优秀武术辅导员、全国武术名家齐德昭先生为师习练太极拳术,30多年来一直坚持练功。老一辈太极拳家把太极拳运动精辟地总结为七字要诀,即静、松、稳、匀、缓、合、连。笔者不揣冒昧,诠释如下,敬请指正。  静
一、龙须钩之构造  龙须钩为一种擒人之暗器,实为挠钩、虎头钩之变相。盖挠钩为硬柄,虎头钩为短柄,本身两面有刃如剑;此种龙须钩,则为软索贯于钩头者,故归入于暗器一门。  其钩身以钢制,长约一尺,其后部成半圆形。半圆形之居中,则有一铁环,软索即穿结于此环中。半圆形之前端,则两股并出,略带弯曲,势如矛头,两股中间相距约六寸,两股之外俱有刺如锯,齿向后。股端各向外弯转成钩,钩式略与虎头钩相似。钩头长二寸许
期刊
随着环境要求和法律法规的日趋严格,水产养殖非溶性污染物处理开始受到关注,然而对这方面的研究开展的不多。为此,系统地概述了水产养殖非溶性固体的来源、特性以及目前国内外对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杰出代表,是中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作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卓越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
父亲是带病去的兰考,那时只觉得他脸黑,现在才知道肝硬化的人脸都黑。下乡时农民看出他不健康的脸色,常有人说:"焦书记,你的脸色怎么这么不好呀!是不是生病了?"劝他去看病。为了
利用系统理论、局部均衡理论、层次分析方法与CEG模型等方法,分析了WTO框架下我国农业国内支持水平与结构优化研究的可行性,并提出详细的研究方案.首先从农产品贸易的进口需
本来,青春时期应当是精力旺盛、充满活力的阶段。然而,近年来许多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却时感疲劳,常觉得活得很累。那么,是什么原因呢?  一般可归结为以下六大因素。  一、心理压力  长期的工作或人际关系上的压力使内脏的自律神经产生异常,并可导致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以及高血压等症状。  二、睡眠不足  成人理想的睡眠时间一天约8小时,再少也不能少于6个小时。否则,长期睡眠不足会使记忆力减退。  三、用脑过度
“躺在‘透析室’的病床上,看鲜红的血在‘透析器’里汩汩地走——从我的身体里出来,再回到我的身体里去,那时,我常仿佛听见飞机在天上挣扎的声音,猜想上帝的剧本里这一幕是如何编
中国历史上的武举制度始创于唐代,兴盛于明清两代,特别是清代。明朝武举创制甚早,但制度一直没有确定下来。清代情况大不相同,对武举的重视程度大大超过明代,制度日益严密,录取相对公正,因此民间习武者对武举考试趋之若鹜,清代武举也为国家提供了大批人才,其中产生了不少杰出人物。  为了提高应试武举人的素质,更好地实施武举制度,封建国家还创办了“军事院校”——武学。武学始建于唐代开元年间,其完善则在宋代。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