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南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建于1958年,现已形成年产600万吨钢综合生产能力,是我国南方专业化的精品线棒材和优质宽厚板生产企业。前些年,由于主客观原因,这个厂曾累计潜亏6亿元,欠债10亿元,经营很困难。自1998年4月起,湖南省委果断调整湘钢班子,让年轻干部挑大梁,湘钢逐步走出困境。8年来,林武、曹慧泉、刘捷三个年轻人先后任总经理,其年龄都在35岁左右。连续三任一把手如此年轻,这在国有大型企业不多见。而资历较深、经验丰富的两任党委书记李振川、赵振营先后与他们搭档,扶持年轻人放手工作,在湖南省也是一段佳话。由于有一个好班子,湘钢在1999年扭亏解困后,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十五”期间创造利税60亿元,其中利润29.7亿元,2006年销售收入超过140亿元,利税15亿元。先后获得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厂务公开先进单位”、“湖南省优秀企业”等称号。
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钢铁企业普遍存在人员多、包袱重等困难,稳定的压力非常大。现有职工1.8万人的湘钢为什么能做好“和谐”这篇文章?有什么经验值得推介?最近,我在此调研,所见所闻感慨颇深。他们在建设和谐企业中,有以下四点做法值得肯定:
一是做精品,重质量,讲环保,以科学发展求和谐。发展道路上是一味扩大规模、追求产量?还是坚持“做精做强”、全面发展?班子中曾有过思想斗争。看到周边一些钢厂都在铺摊子,他们也有过上800—1000万吨规模的想法。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他们结合实际认真领会,认为湘钢的发展并非越大越好,而是越精越好。一方面,湘钢地处内陆城区,远离铁矿、煤矿,规模扩张受到资源、运输、环保等因素制约;另一方面,各钢厂竞相上规模,必将带来产能过剩,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和谐发展。“湘钢不做‘航母’,就做‘核潜艇’,以小搏大,以专制胜”。他们搁置了上800—1000万吨规模的方案,对发展战略作了重大调整,从长期追求产量规模转移到做精现有600万吨钢、提升核心竞争力上来,把主要精力放在优化工艺结构、调整品种结构、提升产品质量上。
过去,湘钢产品以建筑材为主,大路货多,附加值低。这几年,通过陆续投入50多亿元搞精品工程,产品全面升级换代,建筑材基本不生产了,深加工用精品线棒材、船用钢板、锅炉和压力容器用钢板成为主导产品,品种研发、产品质量始终在区域市场保持领先优势。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比例由5年前不足20%提高到现在的85%以上,年增利2亿元。产品远销美国及欧洲、东南亚等地区,出口量在湖南省企业和国内钢铁企业中分别排在第一位和第三位,其中线材出口量全国第一。今年,该厂年出口总量将达到113万吨,创汇突破5亿美元。湘钢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十五”期间仅在环保治理上就投入4.5亿元,用于“三废”(废渣、废水、废气)综合利用,建成了具有我国自主开发产权的干熄焦工程,做到了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目前,这家企业综合利用“三废”资源年创效益上亿元,吨钢综合能耗从1998年的1355千克标煤,降至现在的688千克标煤,比钢铁产业发展政策要求2020年降到700千克标煤的目标还低。由于湘钢发展不求规模重质量,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了,环境污染减少了,达到了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是稳妥推进辅业改制和社会职能剥离,以队伍稳定保和谐。在辅业改制和企业办社会职能的剥离上,难度很大,在推进改革中,湘钢也曾有不少辅业单位的职工表示“生是湘钢的人,死是湘钢的鬼”,坚决不愿剥离出去。湘钢班子最牵肠挂肚的是职工的切身利益。思来想去,他们决定辅业改制不急于求成,一切从实际出发,先定位,再重组,按适度多元化发展要求,条件成熟一家改一家,确保改一家成一家。为此,他们将“非钢辅业”改为“集团产业”,坚持钢铁主业与集团产业发展并重,像抓主业一样抓好辅业发展。通过产权多元化改革,引进战略投资者,组建合资公司,延伸产业链等措施,重点发展了以主业为依托的钢材深加工业,壮大了以废弃物为原料的环保产业,强化了以服务主业为中心的配套产业。这三大支柱产业现已成了湘钢新的经济增长点。水泥厂改制前年产不过10万吨,污染重,能耗高。去年,湘钢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以关闭退出的方式对这个厂实施改制,与国内第二大水泥生产厂湖北华新集团合资,共同出资6000万元建一条年产300万吨的生产线,既妥善安置了职工,又利用铁渣、钢渣、水渣发展了水泥产业,变废为宝,一举多得。职工说:“湘钢领导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这样的改制我们支持!”
机制搞活了,人心稳定了,集团产业效益大幅提升。前几年,17家辅业单位大部分亏损,而到去年底家家盈利,其中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辅业单位就有8家,利润过千万元的有5家。目前,湘钢已顺利完成了5家单位的改制,今年可实现利润1.6亿元。此外,企业办社会职能剥离也平稳过渡,5所子弟学校、公安系统全部移交政府管理,没有引起大的波动。
三是人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以员工富裕促和谐。1998年前,由于多种原因,企业效益不好,职工福利、后勤保障等方面欠账较多,士气低迷,人心思走。这几年,通过改革发展,效益上来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这些历史遗留问题了。因此,湘钢把“富裕员工、回报社会”作为建设和谐企业、和谐社会的大事来抓。近两年投入2亿元用于住宅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职工、家属生活条件。在最近5所子弟学校剥离前,还追加几百万元投资,改造教学楼,添置教学器材,得到广大职工和师生的好评。职工的福利待遇一年比一年好,去年在岗职工人均年收入达到2.7万元,是湘潭市职工收入水平的2倍。最近,这个厂除按照湖南省有关政策增加了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外,还根据企业效益状况,“锦上添花”,每年拿出2000多万元,提高离退休、离岗退养人员效益补贴。据统计,现湘钢每年自费给职工(含离退休)的工龄、工作餐及水、电、煤气等补贴总额达6000多万元,人均近2000元。更可贵的是,每月两次的“领导信访接待日”连续20多年不断;每季一次的民主恳谈会,总经理、党委书记与职工群众直接对话。职工有任何意见、建议可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直达公司决策层。企业还建立了扶贫帮困长效机制,对于困难职工和弱势群体,设立了专门的扶贫帮困基金,从2004年起通过行政拨款支持、工会经费投入、职工捐款赞助三条渠道,筹集资金近千万元,已帮扶困难职工2643人次,发放帮扶救助金400多万元。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职工,进一步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了职工与企业的关系。
四是“党政合种一块田”,以班子和谐带企业和谐。一个和谐的领导班子尤其是党政“一把手”的和谐,是企业和谐发展的关键。在湘钢调研,我对此感受深刻。两任党委书记先后与三任总经理共事,配合默契。党政“一把手”政治上互相关心,工作上互相支持,形成了“年轻干部挑大梁,中年干部作后盾,党政合种一块田”的好传统。在湘钢形成600万吨规模后,把发展的重点放在构建和谐湘钢、推动企业全面发展上,以科学发展富裕职工,以稳妥改革稳定队伍,以成果共享回报社会,企业呈现出和谐稳妥发展、职工安居乐业的好势头。有一个例子很有说服力:今年,湘钢进行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组织体系变革。通过业务重组、流程再造,推行管理扁平化和作业长制,使两级机关压编减员10%,优化流程300多个,部门和二级单位由34个精简到26个,中层管理人员由5年前的237人逐步减到168人。像这么大范围的变革,涉及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搞得不好容易激发矛盾,影响来之不易的好局面。湘钢坚持以人为本,从转变观念教育入手,做实做细基础工作,平稳解决了上述问题。不但人员全部妥善安置,而且流程更优化了,人际关系更和谐了,企业运行更顺畅了,显示出刘捷、赵振营一班人驾驭大局的能力,说明这个厂不仅出好钢材,也出好人才。
我相信,湘钢在朝“建设世界一流的线棒材和宽厚板生产企业”目标迈进时,他们的和谐之路也会越走越宽广!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咨询组)
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钢铁企业普遍存在人员多、包袱重等困难,稳定的压力非常大。现有职工1.8万人的湘钢为什么能做好“和谐”这篇文章?有什么经验值得推介?最近,我在此调研,所见所闻感慨颇深。他们在建设和谐企业中,有以下四点做法值得肯定:
一是做精品,重质量,讲环保,以科学发展求和谐。发展道路上是一味扩大规模、追求产量?还是坚持“做精做强”、全面发展?班子中曾有过思想斗争。看到周边一些钢厂都在铺摊子,他们也有过上800—1000万吨规模的想法。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他们结合实际认真领会,认为湘钢的发展并非越大越好,而是越精越好。一方面,湘钢地处内陆城区,远离铁矿、煤矿,规模扩张受到资源、运输、环保等因素制约;另一方面,各钢厂竞相上规模,必将带来产能过剩,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和谐发展。“湘钢不做‘航母’,就做‘核潜艇’,以小搏大,以专制胜”。他们搁置了上800—1000万吨规模的方案,对发展战略作了重大调整,从长期追求产量规模转移到做精现有600万吨钢、提升核心竞争力上来,把主要精力放在优化工艺结构、调整品种结构、提升产品质量上。
过去,湘钢产品以建筑材为主,大路货多,附加值低。这几年,通过陆续投入50多亿元搞精品工程,产品全面升级换代,建筑材基本不生产了,深加工用精品线棒材、船用钢板、锅炉和压力容器用钢板成为主导产品,品种研发、产品质量始终在区域市场保持领先优势。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比例由5年前不足20%提高到现在的85%以上,年增利2亿元。产品远销美国及欧洲、东南亚等地区,出口量在湖南省企业和国内钢铁企业中分别排在第一位和第三位,其中线材出口量全国第一。今年,该厂年出口总量将达到113万吨,创汇突破5亿美元。湘钢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十五”期间仅在环保治理上就投入4.5亿元,用于“三废”(废渣、废水、废气)综合利用,建成了具有我国自主开发产权的干熄焦工程,做到了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目前,这家企业综合利用“三废”资源年创效益上亿元,吨钢综合能耗从1998年的1355千克标煤,降至现在的688千克标煤,比钢铁产业发展政策要求2020年降到700千克标煤的目标还低。由于湘钢发展不求规模重质量,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了,环境污染减少了,达到了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是稳妥推进辅业改制和社会职能剥离,以队伍稳定保和谐。在辅业改制和企业办社会职能的剥离上,难度很大,在推进改革中,湘钢也曾有不少辅业单位的职工表示“生是湘钢的人,死是湘钢的鬼”,坚决不愿剥离出去。湘钢班子最牵肠挂肚的是职工的切身利益。思来想去,他们决定辅业改制不急于求成,一切从实际出发,先定位,再重组,按适度多元化发展要求,条件成熟一家改一家,确保改一家成一家。为此,他们将“非钢辅业”改为“集团产业”,坚持钢铁主业与集团产业发展并重,像抓主业一样抓好辅业发展。通过产权多元化改革,引进战略投资者,组建合资公司,延伸产业链等措施,重点发展了以主业为依托的钢材深加工业,壮大了以废弃物为原料的环保产业,强化了以服务主业为中心的配套产业。这三大支柱产业现已成了湘钢新的经济增长点。水泥厂改制前年产不过10万吨,污染重,能耗高。去年,湘钢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以关闭退出的方式对这个厂实施改制,与国内第二大水泥生产厂湖北华新集团合资,共同出资6000万元建一条年产300万吨的生产线,既妥善安置了职工,又利用铁渣、钢渣、水渣发展了水泥产业,变废为宝,一举多得。职工说:“湘钢领导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这样的改制我们支持!”
机制搞活了,人心稳定了,集团产业效益大幅提升。前几年,17家辅业单位大部分亏损,而到去年底家家盈利,其中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辅业单位就有8家,利润过千万元的有5家。目前,湘钢已顺利完成了5家单位的改制,今年可实现利润1.6亿元。此外,企业办社会职能剥离也平稳过渡,5所子弟学校、公安系统全部移交政府管理,没有引起大的波动。
三是人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以员工富裕促和谐。1998年前,由于多种原因,企业效益不好,职工福利、后勤保障等方面欠账较多,士气低迷,人心思走。这几年,通过改革发展,效益上来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这些历史遗留问题了。因此,湘钢把“富裕员工、回报社会”作为建设和谐企业、和谐社会的大事来抓。近两年投入2亿元用于住宅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职工、家属生活条件。在最近5所子弟学校剥离前,还追加几百万元投资,改造教学楼,添置教学器材,得到广大职工和师生的好评。职工的福利待遇一年比一年好,去年在岗职工人均年收入达到2.7万元,是湘潭市职工收入水平的2倍。最近,这个厂除按照湖南省有关政策增加了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外,还根据企业效益状况,“锦上添花”,每年拿出2000多万元,提高离退休、离岗退养人员效益补贴。据统计,现湘钢每年自费给职工(含离退休)的工龄、工作餐及水、电、煤气等补贴总额达6000多万元,人均近2000元。更可贵的是,每月两次的“领导信访接待日”连续20多年不断;每季一次的民主恳谈会,总经理、党委书记与职工群众直接对话。职工有任何意见、建议可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直达公司决策层。企业还建立了扶贫帮困长效机制,对于困难职工和弱势群体,设立了专门的扶贫帮困基金,从2004年起通过行政拨款支持、工会经费投入、职工捐款赞助三条渠道,筹集资金近千万元,已帮扶困难职工2643人次,发放帮扶救助金400多万元。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职工,进一步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了职工与企业的关系。
四是“党政合种一块田”,以班子和谐带企业和谐。一个和谐的领导班子尤其是党政“一把手”的和谐,是企业和谐发展的关键。在湘钢调研,我对此感受深刻。两任党委书记先后与三任总经理共事,配合默契。党政“一把手”政治上互相关心,工作上互相支持,形成了“年轻干部挑大梁,中年干部作后盾,党政合种一块田”的好传统。在湘钢形成600万吨规模后,把发展的重点放在构建和谐湘钢、推动企业全面发展上,以科学发展富裕职工,以稳妥改革稳定队伍,以成果共享回报社会,企业呈现出和谐稳妥发展、职工安居乐业的好势头。有一个例子很有说服力:今年,湘钢进行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组织体系变革。通过业务重组、流程再造,推行管理扁平化和作业长制,使两级机关压编减员10%,优化流程300多个,部门和二级单位由34个精简到26个,中层管理人员由5年前的237人逐步减到168人。像这么大范围的变革,涉及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搞得不好容易激发矛盾,影响来之不易的好局面。湘钢坚持以人为本,从转变观念教育入手,做实做细基础工作,平稳解决了上述问题。不但人员全部妥善安置,而且流程更优化了,人际关系更和谐了,企业运行更顺畅了,显示出刘捷、赵振营一班人驾驭大局的能力,说明这个厂不仅出好钢材,也出好人才。
我相信,湘钢在朝“建设世界一流的线棒材和宽厚板生产企业”目标迈进时,他们的和谐之路也会越走越宽广!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咨询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