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中国形象的建构一直是海外涉华纪录片关注的重点,2015年韩国KBS推出的纪录片《超级中国》同样对中国形象进行了他者建构,不同于以往海外涉华纪录片的是,《超级中国》以宏大的叙事视角对中国的发展和影响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但其对中国形象的建构也存在异样解读和负面影响。
【关键词】:涉华纪录片;《超级中国》;中国形象;建构
国家形象是指一国在本国及他国国民心目中的总体印象,但如果从媒介入手则可以理解为“在物质本源基础上,人们经由各种媒介,对某一国家产生的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的总体感知”。而自近代以来,在西方中心主义的影响下,某些西方国家一直对中国持有敌视和打压的态度,其所拍摄的涉华纪录片大都关注中国的政治问题和社会矛盾。而KBS的《超级中国》则从中国的人口、经济、军事、资源、文化、政治六个方面入手,全方位展现了中国的变化及对世界的积极影响,呈现出不同于以往西方涉华纪录片的新尝试。
一、《超级中国》与中国形象的转变
1.关注主题的变化
近些年来,西方所摄制的涉华纪录片在关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现实外,也都同时选取了中国的政治问题和社会矛盾作为实际的主题进行创作。如,加拿大广播公司与《纽约时报》2006年联合摄制的《中国之崛起》着重关注了中国政治体制的问题;英国广播公司2012年摄制的《全球变化最快的地方》将焦点集中在农民工、城市化等问题上。而此次,《超级中国》并没有将焦点集中在负面问题上,当然由于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我们还是能看到其对中国军事发展的过度解读。但是纵观全篇,它还是着重表现了中国的发展对世界的积极影响。如,中国人海外出游所展现出的惊人购买力影响着多国消费经济的发展;中国在世界各地建立孔子学院、电影产业进军好莱坞等国家或行业行为,展现了中国日益增强的文化软实力。片中展现的一切都在证明中国经济的腾飞对世界的积极作用。因而此次韩国媒体建构中国形象的主题关照,较之前的西方涉华纪录片具有明显的差异。
2.叙事主体的变化
英美涉华纪录片中的叙事主体大都是微观的个体,采取内视角的方式,以普通人的生存状态为切入点,以此折射中国宏大的社会背景和复杂的社会矛盾。如,2006年探索频道拍摄的《一览中国》,片中出现的一位从农村来到上海打工的农民工——宋峰。他从家乡来到上海,渴望能在大城市闯出一番天地,然而缺少文化、学历的支撑,他只能从事危险的底层工作——高楼玻璃清洁工。影片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边缘人形象,试图反映中国城市快速发展之外,底层农民工的艰辛和无奈。以普通的个体作为叙事主体,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更能产生令人信服的传播效果。
然而,《超级中国》没有从普通个体入手进行创作,而是选择了宏大的事实主体,以全视角的方式对中国进行了展示。影片没有故事作为叙事主线,全篇铺满了解说词和采访,摄制组走遍美国、希腊、阿根廷等20多个国家,实地采访了大量人员,以此来观察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带来的改变。如,第一集在讲述中国众多的人口所产生的影响时,制作方开篇展示了因中国众多的人口所带来的巨大粮食需求,使阿根廷黄豆种植面积大幅增加,跨越国界的地理空间给观众以宏大之感。这样的叙事视角借助宏大的叙事主体将中国的影响力全面的展现了出来,具有一种微观叙事主体所不具备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二、《超级中国》重构中国形象的原因
1.中国影响力不断提升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西方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普遍下降,而中国的经济却保持高速增长,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国家形象也开始呈现出不断改善的积极态势。同时,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东西方对立的文化立场逐渐被消解、重塑,以多元、和谐、共生为核心的儒家文化理念正日益彰显其魅力。当今中国倡导的“和平崛起”的发展理念就是以此文化理念为基础塑造健康、向上的国家形象。更为重要的是,韩国与中国都受到儒家文化的深远影响,韩国自然比欧美各国更能理解中国的文化和立场,更能敏锐地观察到中国形象的新变化。因此,受以上因素影响,《超级中国》对中国形象的建构进行了许多新尝试。
2.韩国国家利益的战略诉求
韩国作为中国的近邻,中国的快速发展带给韩国许多切实的经济利益;同时,朝鲜半岛核问题的最终解决也离不开中国的参与和支持;在对日历史问题上中韩两国也有诸多相同的立场,所以与中国加强外交关系是韩国国家利益的战略诉求。因此,《超级中国》的制作播出也可以说是韩国当前外交意识形态的真实写照,是韩国当前政治环境对文化生产活动产生影响的结果。但我们还应该注意到,由于国家之间的交往既存在合作需求也存在碰撞冲突,国际关系往往是复杂多变的,《超级中国》中对中国军事发展的过度关注也反映出中韩外交关系的复杂性对文化作品创作产生的负面影响。
三、总结与思考
比较文化学者曹顺庆认为:“作为制作或描述之结果的想象,往往与他者的客观情况有差距。换句话说,形象的生成过程具有极大的主观性。”我们应该看到《超级中国》只是按照韩国的文化和立场来了解和认知中国的现状,其中的中国形象是基于他者立场的建构,并不是客观、完整的中国形象。
同时,韩国作为西方国家集团中的一员,受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中国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经济大国,同时也是一个具有威胁性的军事大国。《超级中国》中对南海永兴岛的“解密”,对中国援建海外港口的过度解读,都反映出韩国对中国军事快速发展的不安,也让我们看到文化产品背后复杂的政治立场。这些因素造成了对中国形象的异样解读,也在某种程度歪曲了中国的形象。
总之,《超级中国》在建构中国形象的过程中,尽管于之前的涉华纪录片相比充满对中国不断提高的综合国力的正面解读和称赞,但这种解读也夸大了中国对世界的影响,由此可能会加深外界对中国崛起的不安。因此,我们也必须注意到《超级中国》建构中国形象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注释:
[1]刘继南,何辉:《中国形象》,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页。
[2]曹顺庆:《比较文学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07页。
【关键词】:涉华纪录片;《超级中国》;中国形象;建构
国家形象是指一国在本国及他国国民心目中的总体印象,但如果从媒介入手则可以理解为“在物质本源基础上,人们经由各种媒介,对某一国家产生的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的总体感知”。而自近代以来,在西方中心主义的影响下,某些西方国家一直对中国持有敌视和打压的态度,其所拍摄的涉华纪录片大都关注中国的政治问题和社会矛盾。而KBS的《超级中国》则从中国的人口、经济、军事、资源、文化、政治六个方面入手,全方位展现了中国的变化及对世界的积极影响,呈现出不同于以往西方涉华纪录片的新尝试。
一、《超级中国》与中国形象的转变
1.关注主题的变化
近些年来,西方所摄制的涉华纪录片在关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现实外,也都同时选取了中国的政治问题和社会矛盾作为实际的主题进行创作。如,加拿大广播公司与《纽约时报》2006年联合摄制的《中国之崛起》着重关注了中国政治体制的问题;英国广播公司2012年摄制的《全球变化最快的地方》将焦点集中在农民工、城市化等问题上。而此次,《超级中国》并没有将焦点集中在负面问题上,当然由于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我们还是能看到其对中国军事发展的过度解读。但是纵观全篇,它还是着重表现了中国的发展对世界的积极影响。如,中国人海外出游所展现出的惊人购买力影响着多国消费经济的发展;中国在世界各地建立孔子学院、电影产业进军好莱坞等国家或行业行为,展现了中国日益增强的文化软实力。片中展现的一切都在证明中国经济的腾飞对世界的积极作用。因而此次韩国媒体建构中国形象的主题关照,较之前的西方涉华纪录片具有明显的差异。
2.叙事主体的变化
英美涉华纪录片中的叙事主体大都是微观的个体,采取内视角的方式,以普通人的生存状态为切入点,以此折射中国宏大的社会背景和复杂的社会矛盾。如,2006年探索频道拍摄的《一览中国》,片中出现的一位从农村来到上海打工的农民工——宋峰。他从家乡来到上海,渴望能在大城市闯出一番天地,然而缺少文化、学历的支撑,他只能从事危险的底层工作——高楼玻璃清洁工。影片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边缘人形象,试图反映中国城市快速发展之外,底层农民工的艰辛和无奈。以普通的个体作为叙事主体,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更能产生令人信服的传播效果。
然而,《超级中国》没有从普通个体入手进行创作,而是选择了宏大的事实主体,以全视角的方式对中国进行了展示。影片没有故事作为叙事主线,全篇铺满了解说词和采访,摄制组走遍美国、希腊、阿根廷等20多个国家,实地采访了大量人员,以此来观察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带来的改变。如,第一集在讲述中国众多的人口所产生的影响时,制作方开篇展示了因中国众多的人口所带来的巨大粮食需求,使阿根廷黄豆种植面积大幅增加,跨越国界的地理空间给观众以宏大之感。这样的叙事视角借助宏大的叙事主体将中国的影响力全面的展现了出来,具有一种微观叙事主体所不具备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二、《超级中国》重构中国形象的原因
1.中国影响力不断提升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西方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普遍下降,而中国的经济却保持高速增长,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国家形象也开始呈现出不断改善的积极态势。同时,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东西方对立的文化立场逐渐被消解、重塑,以多元、和谐、共生为核心的儒家文化理念正日益彰显其魅力。当今中国倡导的“和平崛起”的发展理念就是以此文化理念为基础塑造健康、向上的国家形象。更为重要的是,韩国与中国都受到儒家文化的深远影响,韩国自然比欧美各国更能理解中国的文化和立场,更能敏锐地观察到中国形象的新变化。因此,受以上因素影响,《超级中国》对中国形象的建构进行了许多新尝试。
2.韩国国家利益的战略诉求
韩国作为中国的近邻,中国的快速发展带给韩国许多切实的经济利益;同时,朝鲜半岛核问题的最终解决也离不开中国的参与和支持;在对日历史问题上中韩两国也有诸多相同的立场,所以与中国加强外交关系是韩国国家利益的战略诉求。因此,《超级中国》的制作播出也可以说是韩国当前外交意识形态的真实写照,是韩国当前政治环境对文化生产活动产生影响的结果。但我们还应该注意到,由于国家之间的交往既存在合作需求也存在碰撞冲突,国际关系往往是复杂多变的,《超级中国》中对中国军事发展的过度关注也反映出中韩外交关系的复杂性对文化作品创作产生的负面影响。
三、总结与思考
比较文化学者曹顺庆认为:“作为制作或描述之结果的想象,往往与他者的客观情况有差距。换句话说,形象的生成过程具有极大的主观性。”我们应该看到《超级中国》只是按照韩国的文化和立场来了解和认知中国的现状,其中的中国形象是基于他者立场的建构,并不是客观、完整的中国形象。
同时,韩国作为西方国家集团中的一员,受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中国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经济大国,同时也是一个具有威胁性的军事大国。《超级中国》中对南海永兴岛的“解密”,对中国援建海外港口的过度解读,都反映出韩国对中国军事快速发展的不安,也让我们看到文化产品背后复杂的政治立场。这些因素造成了对中国形象的异样解读,也在某种程度歪曲了中国的形象。
总之,《超级中国》在建构中国形象的过程中,尽管于之前的涉华纪录片相比充满对中国不断提高的综合国力的正面解读和称赞,但这种解读也夸大了中国对世界的影响,由此可能会加深外界对中国崛起的不安。因此,我们也必须注意到《超级中国》建构中国形象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注释:
[1]刘继南,何辉:《中国形象》,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页。
[2]曹顺庆:《比较文学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0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