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底,几乎都是最忙碌的日子。刚结束公开课《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素质教育督查组又翩然而至。某知名特级教师手指轻轻一点,便点到了“俞梓炜”三个字上。他自然地走进了高一(9)班的教室,把已经在准备上课的英语老师着实吓了一跳。经过一番解释,他终于明白,自己看错了课表,俞梓炜老师的课在第二天。于是决定第二天再来。
消息迅速反馈给我。得知这一消息,学生比我焦虑,他们纷纷给我出主意。有学生提议,可以先上一遍,然后他们假装是新课配合,被我当场拒绝。我告诉他们:我是老师,不是演员;你们是学生,也不是演员,这种弄虚作假的演戏要不得。那一刻,我隐约觉得,学生们似乎很渴望演戏,这让我倍感失落。又有学生焦急地问:老师,你真不给布置点什么问题?我答:我需要你们的问题,而不是我自己的问题。
这天的作业,我布置的是《祝福》的预习,简单地要求他们看完整篇小说。
这个班基础一般,我还真拿不准,能否在毫无提示的前提下顺利地上好《祝福》这样有难度的小说。《祝福》我已经上过多次了,感觉已经讲不出新意。于是设想,是不是放下教师自己的思路,跟着学生的初读感受走,看看现在“零零后”的学生是如何理解这篇小说的。我很期待这样一个未知的课堂,希望学生也有同样的期待。我把当时的感想和疑惑,通过邮件发给了我的一位老朋友。希望得到指点,不过并没有等到回音。
第二天,上课预备铃响起,知名特级教师居然没有来。
课按预定的设想进行。例行的课前演讲结束,我由日本热播动漫影片《你的名字》谈起。小说的情节是为了塑造人,小说的环境是为了烘托人,核心人物是小说阅读的焦点。那么,小说的核心人物叫什么名字呢?学生当然回答:是祥林嫂。我追问:那么,她的名字真的是祥林嫂吗?学生思考了一下说:不是,她的丈夫叫祥林。祥林嫂只是一个代称,而不是她真正的名字。后来他们说,没有名字,只有一个姓氏:卫。我追问:理由呢?他们找到了第35小节,说:旧时代男尊女卑,女人没有地位,所以是丈夫的附属品。
我问:读完小说,你们对这个人物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请用一个词语来总结。我提议:所有的学生按照小组的顺序依次上台,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如果前面的同学已经写出了你的感受,你就在这个词语的后面打一个对勾,表示同意。
几分钟后,黑板上出现了这样几个词语:命运悲惨、可怜、悲、苦、嗟乎、无力、沉默、摒弃和美。其中票数最多的词语是“命运悲惨”,共有11位同学。另外我注意到,当黑板上出现“美”这个词语的时候,有6个同学或嬉笑或严肃地在后面打了对勾,于是“美”成了票数第二的词语。我不动声色,让学生先合并同类项,他们很快将“可怜、悲、苦”合并到“命运悲惨”这个词语中,也就是说,“命运悲惨”的认识赢得了25位同学的共鸣。我们又在一起讨论了另外几个得票较低的词语,发现“嗟乎、无力、沉默、摒弃”这些词语,实际上是对祥林嫂悲惨命运的惋惜和同情。
最终,我们的目光集中到“美”上。写下“美”字的赵同学发言:读完小说,我认为祥林嫂是美的。他找到了第34小节祥林嫂肖像的描写:“她模样还周正……顺着眼……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紧接著,下面的同学替他补充,不是“像”,而是“是”。我要求他们把理由读出来,他们读道:“她整天的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真是分毫不差。
赵同学得意起来,总结道:模样周正说明长相不错,还能吃苦耐劳,说明祥林嫂是一个具有形象美、心灵美的淳朴的农村妇女。我询问:赵同学的理由充分吗?有不少同学点头赞同。王同学却说:不同意赵同学的看法。我给他出“难题”:请用理由说服我们。
王同学说,这个“美”字,要加引号。他请大家查看第3小节,关于祥林嫂的一段肖像描写:“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他认为,拄着竹竿、眼珠间或一轮且疯疯癫癫的祥林嫂一点也不美,完全是疯婆子的形象。也有学生点头表示赞同。
我追问:为什么“美”与“不美”体现在同一个人身上呢?究竟祥林嫂遭遇了怎样的悲惨命运,使得这样一个具有淳朴美的农村妇女,变成了让我们惋惜和同情并且毫无美感的疯婆子呢?
我们开始按照小说文字的先后顺序,梳理祥林嫂的遭遇。我们很快用几个简洁的词语总结了祥林嫂的遭遇:问、逃、撞、捐,而他者对她的反馈依次是:说不清、劫、嘲笑、否定。我引导学生思考:祥林嫂是一个很有活力的、一直在反抗命运的人。她最激烈的反抗就是抗婚,留下了永久的伤疤。鲁镇的人不但不同情她丧夫失子的悲惨遭遇,反而认为这个伤疤是“耻辱的记号”,甚至代表鲁镇上层的鲁四老爷也认为祥林嫂败坏风俗、不干不净,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学生认真思考起来。我请他们注意,需要回到先前讨论的“祥林嫂”这个代称。大家刚开始指出祥林嫂其实姓“卫”,旧时代男尊女卑,女人没有地位,是丈夫的附属品。祥林嫂后来嫁给谁了?答:贺老六。我说:这就奇怪了,为什么鲁镇的人不叫她贺嫂或者老六嫂呢?
针对第70小节、77小节,大家展开了讨论。我知道,答案呼之欲出。
下课铃声骤然响起。这是一堂好课,我从未想到过从“美”与“不美”的角度,来讨论《祝福》这篇小说。我和学生都非常满意。
后来我得知,那位特级教师原本要来听课的,因为参加教师访谈而耽误了时间,最终没能来。此外,我发给朋友请求点拨的邮件,不知什么缘故,并没有发出,它静静地躺在草稿箱里。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消息迅速反馈给我。得知这一消息,学生比我焦虑,他们纷纷给我出主意。有学生提议,可以先上一遍,然后他们假装是新课配合,被我当场拒绝。我告诉他们:我是老师,不是演员;你们是学生,也不是演员,这种弄虚作假的演戏要不得。那一刻,我隐约觉得,学生们似乎很渴望演戏,这让我倍感失落。又有学生焦急地问:老师,你真不给布置点什么问题?我答:我需要你们的问题,而不是我自己的问题。
这天的作业,我布置的是《祝福》的预习,简单地要求他们看完整篇小说。
这个班基础一般,我还真拿不准,能否在毫无提示的前提下顺利地上好《祝福》这样有难度的小说。《祝福》我已经上过多次了,感觉已经讲不出新意。于是设想,是不是放下教师自己的思路,跟着学生的初读感受走,看看现在“零零后”的学生是如何理解这篇小说的。我很期待这样一个未知的课堂,希望学生也有同样的期待。我把当时的感想和疑惑,通过邮件发给了我的一位老朋友。希望得到指点,不过并没有等到回音。
第二天,上课预备铃响起,知名特级教师居然没有来。
课按预定的设想进行。例行的课前演讲结束,我由日本热播动漫影片《你的名字》谈起。小说的情节是为了塑造人,小说的环境是为了烘托人,核心人物是小说阅读的焦点。那么,小说的核心人物叫什么名字呢?学生当然回答:是祥林嫂。我追问:那么,她的名字真的是祥林嫂吗?学生思考了一下说:不是,她的丈夫叫祥林。祥林嫂只是一个代称,而不是她真正的名字。后来他们说,没有名字,只有一个姓氏:卫。我追问:理由呢?他们找到了第35小节,说:旧时代男尊女卑,女人没有地位,所以是丈夫的附属品。
我问:读完小说,你们对这个人物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请用一个词语来总结。我提议:所有的学生按照小组的顺序依次上台,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如果前面的同学已经写出了你的感受,你就在这个词语的后面打一个对勾,表示同意。
几分钟后,黑板上出现了这样几个词语:命运悲惨、可怜、悲、苦、嗟乎、无力、沉默、摒弃和美。其中票数最多的词语是“命运悲惨”,共有11位同学。另外我注意到,当黑板上出现“美”这个词语的时候,有6个同学或嬉笑或严肃地在后面打了对勾,于是“美”成了票数第二的词语。我不动声色,让学生先合并同类项,他们很快将“可怜、悲、苦”合并到“命运悲惨”这个词语中,也就是说,“命运悲惨”的认识赢得了25位同学的共鸣。我们又在一起讨论了另外几个得票较低的词语,发现“嗟乎、无力、沉默、摒弃”这些词语,实际上是对祥林嫂悲惨命运的惋惜和同情。
最终,我们的目光集中到“美”上。写下“美”字的赵同学发言:读完小说,我认为祥林嫂是美的。他找到了第34小节祥林嫂肖像的描写:“她模样还周正……顺着眼……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紧接著,下面的同学替他补充,不是“像”,而是“是”。我要求他们把理由读出来,他们读道:“她整天的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真是分毫不差。
赵同学得意起来,总结道:模样周正说明长相不错,还能吃苦耐劳,说明祥林嫂是一个具有形象美、心灵美的淳朴的农村妇女。我询问:赵同学的理由充分吗?有不少同学点头赞同。王同学却说:不同意赵同学的看法。我给他出“难题”:请用理由说服我们。
王同学说,这个“美”字,要加引号。他请大家查看第3小节,关于祥林嫂的一段肖像描写:“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他认为,拄着竹竿、眼珠间或一轮且疯疯癫癫的祥林嫂一点也不美,完全是疯婆子的形象。也有学生点头表示赞同。
我追问:为什么“美”与“不美”体现在同一个人身上呢?究竟祥林嫂遭遇了怎样的悲惨命运,使得这样一个具有淳朴美的农村妇女,变成了让我们惋惜和同情并且毫无美感的疯婆子呢?
我们开始按照小说文字的先后顺序,梳理祥林嫂的遭遇。我们很快用几个简洁的词语总结了祥林嫂的遭遇:问、逃、撞、捐,而他者对她的反馈依次是:说不清、劫、嘲笑、否定。我引导学生思考:祥林嫂是一个很有活力的、一直在反抗命运的人。她最激烈的反抗就是抗婚,留下了永久的伤疤。鲁镇的人不但不同情她丧夫失子的悲惨遭遇,反而认为这个伤疤是“耻辱的记号”,甚至代表鲁镇上层的鲁四老爷也认为祥林嫂败坏风俗、不干不净,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学生认真思考起来。我请他们注意,需要回到先前讨论的“祥林嫂”这个代称。大家刚开始指出祥林嫂其实姓“卫”,旧时代男尊女卑,女人没有地位,是丈夫的附属品。祥林嫂后来嫁给谁了?答:贺老六。我说:这就奇怪了,为什么鲁镇的人不叫她贺嫂或者老六嫂呢?
针对第70小节、77小节,大家展开了讨论。我知道,答案呼之欲出。
下课铃声骤然响起。这是一堂好课,我从未想到过从“美”与“不美”的角度,来讨论《祝福》这篇小说。我和学生都非常满意。
后来我得知,那位特级教师原本要来听课的,因为参加教师访谈而耽误了时间,最终没能来。此外,我发给朋友请求点拨的邮件,不知什么缘故,并没有发出,它静静地躺在草稿箱里。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