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生该如何面对几何证明的困难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nzij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平面几何是将逻辑性与直观性相结合,通过各种图形的概念、性质、作图及运算等方面的教学,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观念和运算能力,使他们初步获得研究几何图形的基本方法。而这些知识的教学,主要是通过逻辑推理(即几何证明)来实施的,这种形式化的推理方法需要规范而严密的语言来表述,学生难以掌握和适应,给初中生理解、掌握和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带来了困难。大多数学生都感觉平面几何证明需要严格的逻辑要求,太抽象、太难学、太枯燥,有的学生学习代数部分的时候成绩好,但从学习几何开始,数学成绩出现滑坡现象,两极分化日益明显,部分学生开始害怕几何、厌恶几何,对几何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有的学生初中毕业了,也不知道几何证明是怎么回事。
  学生该如何面对几何证明的困难呢?必须要闯过学习几何证明的三关。
  1、逻辑关。几何证明中严格的逻辑要求、规范的形式化推理过程学生认为太抽象、太难学,主要表现在:有的学生害怕几何证明,对证明不知从何下手,不知道要做什么事、做好第一步下一步该做什么、哪一步先做、哪一步后做。这些对于初学者来说都比较模糊,有的学生在进行几何证明时,无法严格规范地写出推理过程。
  2、语言关。过分专业而严密的语言表述要求,使不少学生无法逾越语言表述关,通常的语言叙述与几何语言的叙述类似于语文中的白话文与文言文,有时用常规语言人人都会表述的事情,却被几何语言弄得很“复杂”。例如: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基本做法其实人人都会,吃饭时都会比较两根筷子的长短,就是把它们的一端对齐,看另一端。但几何语言表述为:“把线段A′B′平移到AB上……”几何证明的语言严格、规范、精练,近乎格式化,学生难以适应,常把推理证明写成像“夹生饭”一样的说明文。
  3、图形关。几何作图需要较强的理解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能分清题设和结论,而这些往往是学生所欠缺的,遇到作图问题不能理解题意,不知要画什么、画成什么图形、画到什么程度为止,不能准确地画出图形,有些几何证明无从谈起,实际问题也就不能转化为几何模型。有的学生写几何证明过程时还有不习惯用几何符号的现象,对一些重要的几何证明方法不能理解,特别是有时用到同一法、反证法时,有的学生很难理解,更不能很好地应用。学生遇到需要添加辅助线的题更是束手无策,不知辅助线该如何作、为什么要这样作。
  要闯过这三关,学生必须在平时注意积累基础知识、摸索并总结规律,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教师也应创设生活情境,使几何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并紧密联系生活。
  总之,平面几何证明的教学是整个初中平面几何教学的关键环节,直接决定几何教学的成败。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需注意三方面:要贴近生活,注重实效;要亲近儿童,注重趣味;要走近数学,让学生感受数学问题的存在。  【关键词】数学教学 情境 创设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
期刊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他强调了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贯彻到学科教学之中。我认为,语文教学是一门富有创新内涵的学科,而作文教学更应当进行创新精神的培养。作文教学是教师引导、鼓励、帮助学生学着用语言文字来反映生活、表情达意的活动。学生即使是最笨拙、最稚嫩的文笔,也或多或少、这样那样地渗透着他们的主观感受,反映着他们的某种情感体验,是一个主观、个性
期刊
问题:圆周上有10个等分圆周的点,从这10个点中任取3个点作为一个三角形的顶点,则所作的三角形中,直角三角形有多少个?  对于此问题,解决起来比较简单:一个圆内接三角形要能成为直角三角形,则其中有一边必须恰为直径。而在这10个等分圆周的点中,共有5条直径,每条直径与另外8个点均可构成直角三角形,所以共有直角三角形5×8=40个。但如果要求的是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或是n个点呢?  变式1:圆周上有
期刊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在各自基础上都得到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质。这一综合素质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精神。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为此,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结合语文听、说、读、写的训练,给创新人才创造成长的“肥沃土壤”。    一、引疑激趣,诱发创新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是学习成功的秘
期刊
“启发式”教学,作为与“注入式”相互依存却又根本对立的教学方法,从其始发的孔子时代,历经两千五百多年的教育沧桑,已演变成具有“课堂教学启导艺术的核心和精髓”且具有巨大的生命活力的教学思想,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中(尤其是中学语文教学中)显示出巨大的威力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内外许多教育理论家都重视并致力于启发式教学的研究。布鲁纳要求教师“运用教学语言”,“创设问题的情境,去点燃学生好奇心之火,去打开学生思
期刊
教学任务要靠教学过程来完成,实现短时、高效、省力、低耗的教学效果,关键是要优化教学过程,要在教学过程中达到优化的教学效果。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必须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形成以教导学、以教促学的局面。    一、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人人都要动脑、动口、动手  实施素质教育,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摆正自己的位置,还学生主人地位。要充分发扬教
期刊
江泽民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已成了新世纪倍受关注的重点词语。提到创新,人们往往不愿做深层次的思考,只会考虑这是别人的事,与我没有什么关系。其实,只要发明、发现一种新的方式后用以处理某种事物,就是创新。  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创新,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想学、愿学、爱学,才不至于厌学、弃学。有时候,一些稍微反常的变化,也许就是一种创新;学生喜
期刊
所谓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有创见的思维形式,通常是指不受已有方法的限制、不被思想定势所拘泥的一种高层次的思维形式。小学生虽然达不到多高的水平,但从小就培养这种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新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就明确规定: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近年来,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我们从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入手,围绕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了一些初步的尝试和探
期刊
一、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马克思曾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产生兴趣。比如:“比的意义”讲完之后,可让学生了解自己身上的许多有趣的比:体重与血液之比大约为13:1,身高与脚长之比大约为7:1。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什么用途呢?如果想知道自己血
期刊
一、轻松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才能形成兴奋中心,使神经细胞传递信息的通道畅通无阻,思维也变得迅速敏捷。这样可加速知识的接收、贮存、加工、组合及提取的进程,使知识迅速得到巩固并转化为能力。要使学生感到数学认识活动是种轻松的乐事,而不是一种负担,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的情感交流和思维交流,师生关系直接制约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