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关于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并给出了几点培养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建议与策略。在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至关重要,作为现代教育的关键内容,核心素养更体现着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与文字功底,教育者必须要针对性地进行素质培育,才能推动初中语文教育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52
引言
关于核心素养的相关概念,是我国教育部门在2014年首次提出的,自此以后,核心素养就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要义,教育者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也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初中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语言能力,其中既包括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与语言交流能力,也包括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总之,核心素养是一个相当系统的概念,需要教育者深入研究,并制定出详细的教育方案,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相关概念
“素养”一词主要指代个人的素质水平及综合能力,也包括个人的社会能力方面。为培养当代社会所适用的现代人才,我国教育部门在2014年首次提出关于“核心素养”的相关概念,其中明确地指出了当代初中生必须要具备基本素养,才能符合现代教育的素质化需求。所谓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即学生在语言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语言运用技巧及语言表述能力;学生的语言知识水平与语言思维方式等,概括来说就是“汉语知识的运用能力”“汉语逻辑的思维能力”“语言文字的鉴赏能力”“汉语文化的传承意识”四个概念。这一核心素养的概念虽然更加倾向于高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但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同样适用,初中的语文教师可以将其应用在实际的教学中,其育人价值观是一致的,故可以被借鉴到初中语文教育中使用。对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对这四个方面的素养培育重视起来,通过有效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也能不断提升内在核心素养,形成独特的思想认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加强师生交流,延伸教学知识
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堂中的交流,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接受情况会更加了解,基于这种清晰的了解,教师能够更加准确地制定教学方案,针对学生学习中的不足之处,进行系统的教学,帮助学生提升素养,并适当地对知识点进行延伸。如在初中语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的教学中,教师就可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交流“初唐四杰”的代表作品,学生会举例“骆宾王”的《咏鹅》等等,师生间的这种交流会促进学生知识面的扩大,并且有利于活跃课堂的气氛,对课堂教学的内容予以适当的延伸。
(二)创设教学情景,鼓励学生探究
创设教学情景的方式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方式,而创设教学情景的方式也分为多种,如创建观念情景、创建社会情景、创建问题情景等等,依照不同的教学要求,教师可以创建不同类型的教学情景予以营造氛围。如在《马说》的学习中,“骈体文”的优美乐律是其文体的代表,为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骈体文”的韵律,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教学器材,播放本课文的朗读音频,或是组织学生进行朗诵,为学生创建情景,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如《马说》中“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这一句的语气应是具有反问与感叹意味的,通过朗读以后,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作者发出的感慨与心声,并借助朗读音频所创设的想象情景,引导学生展开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促进语文核心素养中汉语逻辑思维的提升。
(三)閱读引导写作,活跃语言思维
阅读与写作是初中语文的两大学习部分,核心素养中也包括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与文字表达能力,故阅读与写作之间是存在联系的,学生从阅读中可形成文字理解能力,又在写作中培养文字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适当地点拨写作技巧,才能以阅读带动写作,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课文阅读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一段的描写十分精彩,教师就可让学生根据这一段文字的叙述形式进行仿写,可让学生依据喜好选择某一句话进行仿写,仿写是提升写作技巧最好的方式,在阅读过程中以“仿写”作为教学内容之一,可为学生积累更为丰富的写作经验,并作用于日后的写作学习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理解文章字句而不是背诵“仿写”模板,要培养学生善于感受文字中的情怀,才能充分活跃学生的汉语语言思维,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
结束语
初中语文的学习要立足于课堂实践,将教学内容扩大化,以“素养”带动“素养”,而不是单独对各个能力进行培育。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中,更加全面地设计教学内容,适当的拓展课外文学知识,树立学生个性化的文字情感态度,以培育现代素质教育需要的能力型人才,促进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段英琦.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语文教学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03):71.
[2]李华.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语文教学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2):24-26.
[3]张宏.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及其培养策略[J].黑龙江科学,2017,8(23):90-91.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52
引言
关于核心素养的相关概念,是我国教育部门在2014年首次提出的,自此以后,核心素养就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要义,教育者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也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初中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语言能力,其中既包括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与语言交流能力,也包括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总之,核心素养是一个相当系统的概念,需要教育者深入研究,并制定出详细的教育方案,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相关概念
“素养”一词主要指代个人的素质水平及综合能力,也包括个人的社会能力方面。为培养当代社会所适用的现代人才,我国教育部门在2014年首次提出关于“核心素养”的相关概念,其中明确地指出了当代初中生必须要具备基本素养,才能符合现代教育的素质化需求。所谓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即学生在语言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语言运用技巧及语言表述能力;学生的语言知识水平与语言思维方式等,概括来说就是“汉语知识的运用能力”“汉语逻辑的思维能力”“语言文字的鉴赏能力”“汉语文化的传承意识”四个概念。这一核心素养的概念虽然更加倾向于高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但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同样适用,初中的语文教师可以将其应用在实际的教学中,其育人价值观是一致的,故可以被借鉴到初中语文教育中使用。对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对这四个方面的素养培育重视起来,通过有效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也能不断提升内在核心素养,形成独特的思想认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加强师生交流,延伸教学知识
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堂中的交流,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接受情况会更加了解,基于这种清晰的了解,教师能够更加准确地制定教学方案,针对学生学习中的不足之处,进行系统的教学,帮助学生提升素养,并适当地对知识点进行延伸。如在初中语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的教学中,教师就可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交流“初唐四杰”的代表作品,学生会举例“骆宾王”的《咏鹅》等等,师生间的这种交流会促进学生知识面的扩大,并且有利于活跃课堂的气氛,对课堂教学的内容予以适当的延伸。
(二)创设教学情景,鼓励学生探究
创设教学情景的方式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方式,而创设教学情景的方式也分为多种,如创建观念情景、创建社会情景、创建问题情景等等,依照不同的教学要求,教师可以创建不同类型的教学情景予以营造氛围。如在《马说》的学习中,“骈体文”的优美乐律是其文体的代表,为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骈体文”的韵律,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教学器材,播放本课文的朗读音频,或是组织学生进行朗诵,为学生创建情景,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如《马说》中“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这一句的语气应是具有反问与感叹意味的,通过朗读以后,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作者发出的感慨与心声,并借助朗读音频所创设的想象情景,引导学生展开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促进语文核心素养中汉语逻辑思维的提升。
(三)閱读引导写作,活跃语言思维
阅读与写作是初中语文的两大学习部分,核心素养中也包括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与文字表达能力,故阅读与写作之间是存在联系的,学生从阅读中可形成文字理解能力,又在写作中培养文字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适当地点拨写作技巧,才能以阅读带动写作,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课文阅读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一段的描写十分精彩,教师就可让学生根据这一段文字的叙述形式进行仿写,可让学生依据喜好选择某一句话进行仿写,仿写是提升写作技巧最好的方式,在阅读过程中以“仿写”作为教学内容之一,可为学生积累更为丰富的写作经验,并作用于日后的写作学习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理解文章字句而不是背诵“仿写”模板,要培养学生善于感受文字中的情怀,才能充分活跃学生的汉语语言思维,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
结束语
初中语文的学习要立足于课堂实践,将教学内容扩大化,以“素养”带动“素养”,而不是单独对各个能力进行培育。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中,更加全面地设计教学内容,适当的拓展课外文学知识,树立学生个性化的文字情感态度,以培育现代素质教育需要的能力型人才,促进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段英琦.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语文教学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03):71.
[2]李华.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语文教学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2):24-26.
[3]张宏.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及其培养策略[J].黑龙江科学,2017,8(23):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