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高考,家长别来帮倒忙

来源 :家庭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_fr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面对高考时,家长正确评价孩子的态度尤为重要。其实,到了这个时候,孩子掌握的知识基本已成定局,短时间内不可能有质的飞跃。家长把期望降下来,实事求是地甚至降格以求地来设定目标,心里就会多一份坦然。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在走近。为了给迎考的孩子们帮忙,家长朋友们又开始忙活起来了。可是,您要当心,如果帮忙过了头,就会好心办坏事,加剧孩子的心理紧张,加重孩子的心理压力,妨碍孩子的正常发挥,那可就真是给孩子帮倒忙了。
  高考前家长给孩子帮倒忙,实质就是帮忙帮过了头。家长帮忙帮过头,往往表现为如下的连锁反应:首先是期望过高,期望过高,往往就关注过度;关注过度,往往就管束过严;管束过严,往往就唠叨过多;唠叨过多,往往就保护过分。最后的结果,往往就让孩子考砸了。就心理咨詢和家教实践看,这方面的教训很多。
  那么,教训在前,我们该如何引以为戒,高考前不再给孩子帮倒忙?
  一、家长不要期望过高
  典型案例 尤先生是个“好好爸爸”,对女儿的高考总怕妈妈工作不到位,于是临近高考,自己亲自出马,开始给女儿做工作了。“好好爸爸”当然不能上来就是批评,尤先生的策略是“激励”。于是,女儿经常听到爸爸这样的话:“你看你表哥,当年高考时天天写作业都到半夜,没一天12点以前睡觉的,现在考上北大了。你看你表姐,高考前把那些试卷做了几十遍,人家现在不也考上重点大学了……”
  如此激励,结果如何?
  这一天,心理咨询室里尤先生的女儿说出了心里话:“我爸是个好爸爸,从来不批评我,却老拿我跟姑姑家的表哥表姐比,一会儿对我说表哥考进了什么什么学校,一会儿告诉我表姐考进了什么什么学校。我知道,他是想激励我努力学习,考个好大学,可我一听他们说起表哥表姐的事,就感觉压力特别大,请您告诉我的爸爸,别总这样拿“榜样”压我……”
  心理解析 心理咨询中,我知道了太多家长们对孩子的过高期望。家长的期望过高,超出了孩子的能力,就会给孩子造成压力。很多孩子感到考试压力很大,对自己失去信心,父母的过高期望是个直接的影响因素。面临高考,家长的这种过高期望,就更赤裸裸地表现为盼孩子考重点和读名校了。有的家长常常流露出对名牌大学的羡慕,孩子成绩本来在一本二本之间,却不断地给孩子说:再努力一下,就有上名牌的希望;还有的家长硬让孩子冲清华,结果却连第二志愿也考不上。
  期望过高,就容易评价过低。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考不上好学校了,就对孩子彻底失望,给孩子大泼冷水。这,也是期望过高的变相表现。
  心理支招 家长必须面对一个事实:天上只有一个太阳,地上只有一座珠峰。群星虽没有太阳耀眼,同样熠熠生辉;群山虽没有珠峰高大,同样勃勃向上。更重要的事,当我们以一颗平常心待孩子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孩子身上有那么多的闪光点,我们就会给孩子更多的肯定评价,给孩子的心灵注入更多的自信。肯定评价哪里来?只有期望降下来,评价才能提上去,才能给孩子积极的肯定。
  孩子面对高考时,家长正确评价孩子的态度尤为重要。其实,到了这个时候,孩子掌握的知识基本已成定局,短时间内不可能有质的飞跃。家长把期望降下来,实事求是地甚至降格以求地来设定目标,心里就会多一份坦然。这样,有助于孩子坦然面对高考,有助于孩子增强自信,有助于孩子考场上更好地临场发挥。
  二、家长不要关注过度
  典型案例 刘女士在高考前一个月,就向单位请了假,全天候为应考的儿子服务,确保在最后冲刺阶段复习好。刘女士告诉我:“这一个月里,每天晚上孩子学多晚,我就陪多晚,有时孩子说要先睡一会儿,让我凌晨两点钟叫他起来看书,我就根本不敢睡,生怕睡过头误了事儿。有时看到他累得趴在了桌子上,想叫他起来又觉得孩子太辛苦。可又想,现在时间这么紧,他休息的这工夫,别人得看多少页呀,弄得我不知如何是好。说心里话,我现在比孩子还紧张。晚上睡不好,早晨老早就醒了,满脑子都是孩子高考的事儿。”
  刘女士如此关注孩子的高考,自然动不动就会去儿子房间转转。这却引起了孩子的反感。孩子说:“妈妈肯定是想看我在不在复习功课,这是为我服务还是监督?其实为我服务用不着这样,妈妈何必提前一个月就在家看守我呢? ”
  不仅如此,刘女士还充分调动了孩子爸爸的积极性,找各种复习资料,打听别的学校的消息。更厉害的是,爸爸平日里比较擅长股票的分析,于是把K线图的办法运用到了孩子的身上。几次模拟考试,每次考试都要在图上做标记,和自己孩子考试成绩相近的孩子成绩在上面都有显示,来对照分析孩子成绩在年级中的位置。
  心理解析 在心理咨询实践中,每到高考前,为考试来咨询的案例都会增多,其中更多的是家长。常常是孩子还没怎么样,家长就先焦虑得受不了了。于是,就有了许多对孩子高考过度关注的故事,更有甚者,还有的为孩子去求签算命。
  面临高考,孩子们的压力是怎么造成的?就是由于太拿考试结果当回事,考前复习可能过度疲劳,考场情绪可能过分紧张,从而超过了大脑能承受的限度。于是,到了答题时,大脑就出现超限抑制,脑细胞就会自动停止工作不再听从使唤了,也就影响了考前复习和临场考试的效果。这种情况下,家长对孩子高考的过度关注引发的种种焦虑心态,又必然传染给孩子,让孩子更焦虑,在复习中和考场上更容易出现超限抑制,更容易考砸了。另外,有些家长考前一反常态故作轻松,也是过度关注的表现,会让孩子更紧张,更有压力。
  心理支招 作为家长需要坚持的一个原则是:如果真爱您的孩子,就别太拿孩子的考试结果当回事,对孩子的高考来点平常心,既不要过于紧张,也不要故作轻松,给孩子营造一个平常的学习环境和家庭氛围。所以,您该上班上班,该做什么做什么,便是最好。家长这样的心态,也会传染给孩子。孩子受到来自家长的平常心的感染,就会把考试看得淡些再淡些,复习起来就会神清气爽,面临高考就会处之泰然。您能帮孩子能多一分处之泰然,孩子的考场上就会多一分胜算。   三、家长不要管束过严
  典型案例 一个女孩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到了高三,进家就像进了监狱,没有一丝自由的时间,除学习之外的一切行为都被禁止,禁止上网,禁止看电视,禁止看课外书,禁止和异性来往。快高考了,对我管得更严了。每天只要我一进家门,还没来得及把书包放下,妈妈就发话了:‘先去把书桌上的模拟题做了,我刚搞到的,做完我们再吃饭。’吃饭时,我想对父母讲讲学校发生的趣事,往往刚开头,就会被爸爸打住:‘你管那些有什么用?学习好才是硬道理,考不上重点大学,以后找不到好工作,在社会上很难立足,就剩不到一年的时间了,得抓紧时间学习!’现在,我感觉天空都是黑颜色的,心里虽然也想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可是,根本无法静心,更不可能专心,我经常拿着书坐在书桌前发呆。”
  心理解析 面对高考,的确有些家长对孩子管束过多,干涉过多:有的家长忙着给孩子请家教,有的家长盲目给孩子买复习资料,有的家长甚至帮孩子制定复习计划。还有的家长什么事情都要过问。放学回家后,盘问老师讲的内容是否听懂了;每次考试,盘问成绩和排名,要是成绩下降就逼问原因;每次同学打电话,就像查户口一样盘问彻底,要是异性学生更是如临大敌,更要盘根问底。
  这样管束过严,使孩子在家中的学习很难有一种平静的心态,家庭成了学校紧张生活的延续,孩子心理没有了缓冲的时间。结果呢,可能让孩子感觉没有自由的空间,可能让孩子缺少自主复习的时间,可能束缚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可能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并与家长对立。
  心理支招 家长要有一个明确的角色定位,不管怎么说,孩子才是考试的主角,家长只能当配角。我们要相信,面对高考,作为主角的孩子对于该怎么学自己心里是有数的,何况还有学校老师详尽的指导。即使有的家长当年自己考过大学,那也是过去时了,所谓经验也会变成老黄历。所以,最现实的做法是,家长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对孩子的考前复习不要多管,不要多操心。至于复习资料之类的事情,更有老师安排,家长更不必瞎操心。
  四、家长不要唠叨过多
  典型案例 考前家长会怎样唠叨?真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一个女孩,让我看了她妈妈考前写给孩子的唠叨信,题目就是:《临考前妈妈的唠叨——写给女儿的第三封信》。你看,不仅考前唠叨,而且一而再再而三了。
  信的开头说:亲爱的孩子,当我敲击键盘给你写这封信的时候,你可能在家认真复习功课,你过几天就要上“战场”了,常言说的好:“临阵磨枪,不利也光。”妈妈还是想趁着你复习考试的时候给你唠叨唠叨,你不要嫌妈妈唠叨。
  接下来妈妈唠叨出哪些锦囊妙计?不过是三点老生常谈:一是认真读题,二是认真做题,三是认真检查。这样的唠叨,是不是让您感到好笑了?可那个女孩却笑不出来,女孩最后告诉我:“妈妈就是这样,天天唠叨个没完,烦透了。我不是小孩子了。考前这段时间,我希望家长别唠叨太多,给我一些安静的空间。”
  心理解析 考前家长们的唠叨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反映了家长的攀比心理。比如说:某某同学平时成绩跟你差不多,你可不能输给他,再比如说:某某去年考上重点了,你要是像他一样就好了。一个女孩说:“我一打电话问同学问题,爸妈听见就说我连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其实,他们不了解情况还要发言。弄得我心情很烦,压力也很大。我希望父母在我面前少说别人的孩子聪明,说自己的孩子太笨。”另一种是投射了家长焦虑心态。一个男孩说:“每次考试,爸妈都很紧张,总是问个不停,總是嘱咐个不停,我感觉他们心里比我还焦虑。”正是这样,案例中那位妈妈关于三个“认真”的唠叨,也是把自己焦虑心态投射到了给孩子的身上。
  唠叨的结果,是必然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让孩子感到不被信任,造成孩子厌烦的心理,导致孩子对家长的反感,甚至还会因为心情不好而对家长发脾气。
  心理支招 家长朋友要练就一个功夫:在孩子高考前几天,要学会管住自己的嘴,说句极端的话——打死也不唠叨。即便是表达关心,也要看好时机。有些必要的嘱咐,最好“说一不二”,不重复第二遍。
  家长如果变唠叨为倾听就更棋高一着了。考前和孩子相处时,家长不妨抽空带孩子散散步,和孩子聊聊天。和孩子聊天的时候,如果孩子向你诉说困难或压力,可能只是一种情绪的宣泄,一种对您的信任,并不意味着马上要解决。这时候您需要做的是,多贡献耳朵,当个好听众。如果您还想说话,有这唠叨的工夫,不如给孩子讲讲笑话,彼此都放松一下心情。
其他文献
我国政策性金融体系是通过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确立起来的,为的是充分发挥金融宏观调控和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促使其发展成为适应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现代化商业银行,我国于
摘要:公立高校内部权力运行机制一直是困扰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问题。而厘清党委权力和行政权力的权力边界、实现行政权力的合理化配置和规范运作、保证学术权力的独立自由是完善高校权力运作机制的重点。  关键词:党委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随着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如何以法治
有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妇女因骨质疏松性骨折导致的死亡率,已经高于乳腺癌、心肌梗死、脑卒中死亡率的总和。骨质疏松症,正成为危害女性健康的隐性杀手。  人体骨骼,是由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这两种重要细胞组成的。破骨细胞专门破坏骨骼,使钙质从骨里释放出来,增加血钙;成骨细胞不断形成新骨质,增加骨骼的密度。  骨质疏松属祖国医学“骨痿”“骨痹”的范畴。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藏精,为先天之本,肾精的盛衰与骨骼的生
期刊
摘要:本文旨在从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着手,通过对案例中黑白合同问题的分析,探讨现今建筑工程领域普遍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黑白合同;建筑工程设计合同;实质性变更  中图分类号:D9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一、黑合同定义  所谓的“黑合同”,就是建设单位在工程招投标过程中,除了公开签订的合同外,又私下与中标单位签订合同,强迫中标单位垫资带资
目的:食管癌病患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分析.方法:在我院普外科收治的食管癌病患中抽出20例开展护理研究,其中比较组10例,主要行普通的食管癌护理,另外10例划入围术期护理组,在普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亚低温和冬眠法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04年6月收治的36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作为联合治疗组;2001年7月~2002年11月收治的36例同
摘要:法律本位是指法的基本理念、基本目的或基本作用。经济法的法律本位是以社会为基础的,具有社会本位性。经济法将社会公共利益作为其法益目标,并以社会公平为社会公共利益的核心,保障社会经济安全,促进社会合作,合理分配社会资源,维护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由此更表明了经济法的社会本位性。  关键词:经济法;法律本位;社会本位性  中图分类号:D91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
在成都的北城,人民北路一带,向北到火车北站,朝西至沙湾,这一大片地区以前被称为“铁半城”.“铁半城”里趴着两个巨型单位:一个是成都铁路局;一个是铁道部第二工程局(今称“
期刊
俄罗斯当代作家马卡宁在其短篇小说《高加索俘虏》中重塑了俄罗斯传统文学中的高加索形象,进一步丰富了高加索形象的内涵和意义。文章通过对马卡宁《高加索俘虏》的深度阅读,解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第一课第四节有这样一句话,“如果对文学一无所知,而想成为有个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那是不可想像的”.有学生问我,这里的“想像”和在其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