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美日韩动画是现在的主流,但是中国动画也曾有过辉煌,许多人仍沉浸在所谓的中国动画学派的辉煌当中,并妄图再现当年的荣光。在经历高潮低谷之后,我们应该认真反思这条路是否走得通,以及如何更好地发展中国动画。
随着《大圣归来》的大火,引领了一波热潮,在大家都以为这是不是意味着国产动画的再次崛起的时候,随后又回到了谷底。这些现象让很多人讨论到底什么样的动画作品能代表中国动画,什么样的动画能够票房大卖。在有了前面这么多的成功与失败的例子,还是不断的有人推出这些换汤不换药的作品来重蹈覆辙,是他们对动画无知还是看低观众的欣赏水平抱着侥幸心理来骗钱。狼來了的故事大家都听过,一再重复这种事情迟早会寒了中国观众对中国动画的心。没有市场的中国动画,也许就这么一蹶不振。
2017年一部名为《美丽的森林》国产动画短片参与角逐当年奥斯卡奖,一度引起了国内的热烈关注。结果虽然失望但也在意料之中。《美丽的森林》动画中的画面都是参照宋徽宗的《芙蓉锦鸡图》、林椿的《果熟来禽图》等古代工笔画完成。《美丽的森林》的导演杨春在之前接受其他媒体访问时说,在复活这些古画的过程中都需要手绘工笔画完成。到整部动画片完成,杨春绘制了上万幅工笔画。此外即使是为一片叶子调色都需要花费几个小时的时间。很多观众都会被其制作精良的画面打动,但是与同期提名的动画短片比较起来就会发现差距太大。
17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鹬》讲述了一只饥饿的小海鸟,努力克服恐水症,到水上觅食的故事。这只小鹬在学习独立的过程中遇到重重困难,当观众看到她的成长时,会觉得仿佛跟她一起经历了这个过程。这部短片幽默、情感丰富,也触动人心。
相比之下《美丽森林》则显得平淡无奇了。除了华丽的画面却没有任何的其他支撑,结尾的悬念也是显得有些牵强和有点强行说教的意思。由此可见当今的中国动画制作者对动画的观念还只是停留在让画动起来的层面上,而所谓的中国风动画则一定是用中国画的形式来表达。这已经形成了一种很偏执的看法那就是认为只要画出精致的传统形式,并让其动起来则一定是一部好的作品,这个看法太过简单粗暴。再看《鹬》,不仅制作精良,还能拥有一个打动人心的好故事,并且能够让观众不断地去回味去发掘其中深意,在这过程中对片子的内涵不断完善使它拥有长久的生命力。一部好的动画片就是这样炼成的。
长期以来,我国对动画艺术的定位是以儿童为受众,现代动画电影要想成功,就必须去掉“低幼化”的标签。其实观看动画电影的国内观众中成人不在少数,其中年轻人是动画市场的消费主体。进口动画电影在题材内容上丰富多样,并且具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相比之下,我国“低幼化”的动画电影并不能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者。电视台常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这样的动画片,长此以往会拉低国内观众对动画片的审美水平,也会造成对动画的误解,给动画片打上“动画片等于儿童片”的标签。所以需要让动画制作人和观众明白动画是一种表演,它是一种有别于戏剧表演、影视表演的特殊表演形式,它既不是简单指动画中的角色表演,不是动画中的原画,也不是动画和表演的简单相加,它凝结着动画创作的动态过程和动画形象的舞台视觉呈现,这和其他影视作品一样需要一套完整的体系来制作,不能学以往那样所有的角色都让作者担当。如原画、剧本、音乐、配音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专业的人士来参与制作。
《鹬》这部片子由皮克斯新一代的动画人艾伦·巴利拉罗执导,创意筹备加上制作前后大约花了三年时间。如此大的工作量绝不是一人所完成得了的,它由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出品,并有专业的团队。而《美丽森林》的创作者杨春则是集编导绘制于一身,这样是不利于动画的创作的。
国内对动画专业的教育也只停留在画画创作的层面上,只要一想到做动画那就一定是学画画的事情,在画原画的同时还需要身兼数职。艺术学院的学生文化课成绩本不算好,在学习期间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文学学习和剧本编辑创作,所以很难创作出很好的剧本,同时也缺乏配音、配乐的相关专业的学习。这也使得国内许多的动画制作很粗糙,注重画面形式的表达,却忽视了动画做为一种影视表演最核心的东西,那就是要讲一个好故事以及角色的表演。
目前国内的动画创作内容及其匮乏,内容也非常雷同。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故事典籍瀚如烟海,有数不尽的故事可以借鉴。但总是让美国屡屡抢先,《花木兰》、《梁祝》、《功夫熊猫》都是美国人拍的。生活也是创作的源泉。《鹬》的诞生,导演从一次海边晨跑中获得灵感,所以好的故事除了来自历史典故也来自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和对生活的热爱。
"中国动画学派"最高成就的代表之一是《三个和尚》,它是我国早期动画创作艺术思想的典型代表,也是动画导演的作者精神的浓缩体现,而这种思想和精神在当下已经逐渐远去,它不一定是制作最精良的作品,但之所以它的成就如此之高,之所以能够得到国内外的广泛的认可,就是因为里面人物一举一动都隐藏着传统京剧的把式,具有很强的表演形式。同时它一开场便不同凡响,随着一记记清脆的木鱼声,跳出“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的古谚,稚拙的字体,竖排的格式,每句话末尾那一声悦耳的罄响,都给人一种新鲜感和幽默感。谚语的第三句话只出现头四个字便戛然而止,在一记余音缭绕的锣声之中,推出片名“三个和尚”,颇具匠心,通过浅显的故事给观众无限的启发。
在我们沉浸在过去的辉煌中的时候,我们却忘却了当初为什么成功,只执着于用传统形式的形式化表达,在一次次低于市场预期之后,会发现只不过是一场自我感动罢了。
大多数人对动画的认识也都只停留在形式上的好看与不好看,没去想过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它为什么会成为一部好的作品。在现今的状况下,国产动画真正的崛起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可能这需要几代人的努力,需要重新让人们认识动画是什么,需要调整动画专业教育的结构,逐渐提高大家对动画的审美水平,并且逐渐形成健康的市场环境和机制。从另一方面来看,随着中国崛起,将来会有更多资本注入动画领域再加上国家政策的扶持,会有更多的热爱动画的人加入这个行业,也会推陈出新,出现更多更好的动画作品。这样一想,国产动画的崛起,也许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遥远。
随着《大圣归来》的大火,引领了一波热潮,在大家都以为这是不是意味着国产动画的再次崛起的时候,随后又回到了谷底。这些现象让很多人讨论到底什么样的动画作品能代表中国动画,什么样的动画能够票房大卖。在有了前面这么多的成功与失败的例子,还是不断的有人推出这些换汤不换药的作品来重蹈覆辙,是他们对动画无知还是看低观众的欣赏水平抱着侥幸心理来骗钱。狼來了的故事大家都听过,一再重复这种事情迟早会寒了中国观众对中国动画的心。没有市场的中国动画,也许就这么一蹶不振。
2017年一部名为《美丽的森林》国产动画短片参与角逐当年奥斯卡奖,一度引起了国内的热烈关注。结果虽然失望但也在意料之中。《美丽的森林》动画中的画面都是参照宋徽宗的《芙蓉锦鸡图》、林椿的《果熟来禽图》等古代工笔画完成。《美丽的森林》的导演杨春在之前接受其他媒体访问时说,在复活这些古画的过程中都需要手绘工笔画完成。到整部动画片完成,杨春绘制了上万幅工笔画。此外即使是为一片叶子调色都需要花费几个小时的时间。很多观众都会被其制作精良的画面打动,但是与同期提名的动画短片比较起来就会发现差距太大。
17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鹬》讲述了一只饥饿的小海鸟,努力克服恐水症,到水上觅食的故事。这只小鹬在学习独立的过程中遇到重重困难,当观众看到她的成长时,会觉得仿佛跟她一起经历了这个过程。这部短片幽默、情感丰富,也触动人心。
相比之下《美丽森林》则显得平淡无奇了。除了华丽的画面却没有任何的其他支撑,结尾的悬念也是显得有些牵强和有点强行说教的意思。由此可见当今的中国动画制作者对动画的观念还只是停留在让画动起来的层面上,而所谓的中国风动画则一定是用中国画的形式来表达。这已经形成了一种很偏执的看法那就是认为只要画出精致的传统形式,并让其动起来则一定是一部好的作品,这个看法太过简单粗暴。再看《鹬》,不仅制作精良,还能拥有一个打动人心的好故事,并且能够让观众不断地去回味去发掘其中深意,在这过程中对片子的内涵不断完善使它拥有长久的生命力。一部好的动画片就是这样炼成的。
长期以来,我国对动画艺术的定位是以儿童为受众,现代动画电影要想成功,就必须去掉“低幼化”的标签。其实观看动画电影的国内观众中成人不在少数,其中年轻人是动画市场的消费主体。进口动画电影在题材内容上丰富多样,并且具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相比之下,我国“低幼化”的动画电影并不能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者。电视台常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这样的动画片,长此以往会拉低国内观众对动画片的审美水平,也会造成对动画的误解,给动画片打上“动画片等于儿童片”的标签。所以需要让动画制作人和观众明白动画是一种表演,它是一种有别于戏剧表演、影视表演的特殊表演形式,它既不是简单指动画中的角色表演,不是动画中的原画,也不是动画和表演的简单相加,它凝结着动画创作的动态过程和动画形象的舞台视觉呈现,这和其他影视作品一样需要一套完整的体系来制作,不能学以往那样所有的角色都让作者担当。如原画、剧本、音乐、配音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专业的人士来参与制作。
《鹬》这部片子由皮克斯新一代的动画人艾伦·巴利拉罗执导,创意筹备加上制作前后大约花了三年时间。如此大的工作量绝不是一人所完成得了的,它由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出品,并有专业的团队。而《美丽森林》的创作者杨春则是集编导绘制于一身,这样是不利于动画的创作的。
国内对动画专业的教育也只停留在画画创作的层面上,只要一想到做动画那就一定是学画画的事情,在画原画的同时还需要身兼数职。艺术学院的学生文化课成绩本不算好,在学习期间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文学学习和剧本编辑创作,所以很难创作出很好的剧本,同时也缺乏配音、配乐的相关专业的学习。这也使得国内许多的动画制作很粗糙,注重画面形式的表达,却忽视了动画做为一种影视表演最核心的东西,那就是要讲一个好故事以及角色的表演。
目前国内的动画创作内容及其匮乏,内容也非常雷同。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故事典籍瀚如烟海,有数不尽的故事可以借鉴。但总是让美国屡屡抢先,《花木兰》、《梁祝》、《功夫熊猫》都是美国人拍的。生活也是创作的源泉。《鹬》的诞生,导演从一次海边晨跑中获得灵感,所以好的故事除了来自历史典故也来自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和对生活的热爱。
"中国动画学派"最高成就的代表之一是《三个和尚》,它是我国早期动画创作艺术思想的典型代表,也是动画导演的作者精神的浓缩体现,而这种思想和精神在当下已经逐渐远去,它不一定是制作最精良的作品,但之所以它的成就如此之高,之所以能够得到国内外的广泛的认可,就是因为里面人物一举一动都隐藏着传统京剧的把式,具有很强的表演形式。同时它一开场便不同凡响,随着一记记清脆的木鱼声,跳出“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的古谚,稚拙的字体,竖排的格式,每句话末尾那一声悦耳的罄响,都给人一种新鲜感和幽默感。谚语的第三句话只出现头四个字便戛然而止,在一记余音缭绕的锣声之中,推出片名“三个和尚”,颇具匠心,通过浅显的故事给观众无限的启发。
在我们沉浸在过去的辉煌中的时候,我们却忘却了当初为什么成功,只执着于用传统形式的形式化表达,在一次次低于市场预期之后,会发现只不过是一场自我感动罢了。
大多数人对动画的认识也都只停留在形式上的好看与不好看,没去想过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它为什么会成为一部好的作品。在现今的状况下,国产动画真正的崛起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可能这需要几代人的努力,需要重新让人们认识动画是什么,需要调整动画专业教育的结构,逐渐提高大家对动画的审美水平,并且逐渐形成健康的市场环境和机制。从另一方面来看,随着中国崛起,将来会有更多资本注入动画领域再加上国家政策的扶持,会有更多的热爱动画的人加入这个行业,也会推陈出新,出现更多更好的动画作品。这样一想,国产动画的崛起,也许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