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顺利开幕了。你知道吗?在过去的世界博览会上,可不一定是皆大欢喜,有好多“斗争”呢,其中因为美术就“打”过好多次。不信?你看——
现在认定的第一届世界博览会是1851年英国举办的,当时的正式名称是伦敦万国工业产品大博览会。1849年,英国女王的丈夫经过一番努力,说服了很多“现管”,终于获得了举办工业展览会的许可。1850年开始征集展览馆设计方案,此时,距离博览会开幕的日子还有一年半就已经“打”起来了。为什么呢?一是虽然场馆方案的征集时间只有三个星期,但是仍收到了245个方案,其中38个来自国外,最后评选出68个荣誉奖,但却没有一个获胜者。因为所有的方案都是古典、永久性的建筑形式,而用传统的建筑方法根本就没有人能按时造出展馆;二是因为展览场地设在海德公园,遭到由《泰晤士报》牵头一大批人的反对,比如组委会最后综合的一套由砖石为材料,顶上带有金属圆顶的传统展馆大厦,就被反对的人们称为“可怕的杂种”,因为按传统方式建造展馆,肯定会在漂亮的海德公园内产生一幢会破坏树林和环境的永久建筑。这一“打”,好容易争取到的博览会机会快丢了!怎么办?
很快,几个月就过去了,以女王丈夫为首的组委会一筹莫展,解散的心都有了。忽然,一个园艺工不经意想出的方案“横空出世”!
往前倒到1837年,一位英国探险家在圭亚那发现了一种巨大且美丽的莲花(图1),就将种子带回来交给了园艺师约瑟夫·帕克斯顿(Joseph Paxton)(图2)。帕克斯顿设计了一个适合它的温室环境,它开始长大,三个月后就长出了11片巨大的叶子并开出美丽的花朵。帕克斯顿将花命名为“维多利亚王莲”,王莲越长越大。一天帕克斯顿好奇地将自己7岁的小女儿放在了其中一片叶子上,水上飘逸的绿叶居然轻而易举地承担起了她(图3)。帕克斯顿很惊奇,出于职业习惯他翻开叶子观察其背面(图4)。职业的敏感让他确认,这叶子是一个既美观又有巨大承重力的载体。灵光闪现,一种新的建筑理念在他脑中形成。不久,帕克斯顿在建造一座温室时就采用铁栏和木制拱胁作为主体结构,用玻璃作为墙面。他发现,这样的建筑除了简洁明快,建筑构件还可以预先制造,不同的构件同样可以根据建筑大小需要组合装配。
正是有了用新的方式建造温室的经验。当帕克斯顿听说博览会那边“打”起来的消息后立即毛遂自荐提供了他顺手勾画在一张吸墨纸上的方案(图5)。正一筹莫展的组委会可抓到了一根“稻草”,但还放不下架子,给他提了几条“苛刻”的条件:1.必须在两星期内完成带有详细说明的方案;2.建筑结构能够同时容纳一万人,并可展示来自世界各国众多的展品;3.建筑本身必须是临时建筑,博览会后拆除。整个是在“转嫁危机”。不曾想,帕克斯顿接受了条件,而且公开声明说九天就可以搞定。
很快,帕克斯顿的设计方案在众人的关注下最终被敲定。以讽刺文章著名的《笨拙》杂志记者杰罗德因其建筑通体透明、宽敞明亮而称之为“水晶宫(The Crystal Palace)”(图6)。1850年9月26日,水晶宫奠基。6个月不到就竣工了(图7)。当然,水晶宫也免不了被“打”,有人一如既往地藐视,因为这出自园艺师之手而不是建筑师之手。有人曾预言这个“轻薄之物”会在大风中像纸牌一样被吹散,而6月16日伦敦恰遇风暴袭击可它安然无恙。
1851年10月15日闭幕,英国社会的舆论都希望能保留这座划时代的建筑。三年后的1854年6月10日水晶宫易地重建。1936年11月30日晚,水晶宫不幸因为员工在厕所里抽烟而毁于一场大火(图8)。
首届世博会因为建筑设计方案引发的“打”过去了,四年后的法国世博会又因为美术“打”起来了。这次是因为绘画。
1855年,法国画家库尔贝(Gustave Courbet)(图9)精心挑选了13件作品,交给了世博会艺术展审查委员会。没想到,他特地为世博会精心创作的《画室》(图10)等作品被刷下来了,原因是太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库尔贝急了,这位充满艺术气息的大师开始“叫板”审查委员会。他在距正式展览场地不远的地方租了展厅,整了一个名为《现实主义库尔贝的40件作品》的展览,将包括被刷作品在内的40幅油画、4件素描作品一并展出。
库尔贝在展览说明书的序言里写道:“用我所见到的去表现我生活的那个时代的风俗、思想和人们的面貌”,“我不想摹仿或抄袭这个或那个大师的艺术”,“我也不想追求那种无谓的为艺术而艺术的目的,像我所见到的那样如实地表现出我那个时代的风俗、思想和它的面貌。一句话,创造活的艺术,这就是我的目的。”这些话被公认为现实主义艺术最经典的宣言。
库尔贝是第一位公开叫板世博会的艺术家。那幅受到争议的《画室》的全名叫《画家工作室——我七年艺术生活的真实寓言》。画中描绘了三十多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寓意:中间是正在画风景的画家本人,旁边的小孩表示“无邪的眼睛”(图11);女模特儿代表画家心目中的缪斯或真理;画背后一个十字架上钉着代表僵死学院派艺术的圣徒;中心画面的右边坐着看书的是诗人波德莱尔,象征“诗”(图12);旁边站立的一对男女为“绘画的鉴赏者”;再依次每个人象征着“散文”、“哲学”和“音乐”等。画的另一边大都是画家画过的不同社会阶层的模特儿,他们被隐喻为贫困、忧郁、被损害者和被剥削者(图13)。
世博会因为美术在场内“打”,在场外也“打”。
想当年的世博会不是因为工业化而诞生的吗?但是,有一大批英国艺术家认为工业革命的批量生产带来了设计水平的下降,而博览会展示的都是“没有灵魂”的机器产品。所以他们在19世纪末开始了一场设计的改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Arts & Crafts Movement)。他们试图寻找机器的效率与手工艺者的技巧之间的结合,认为一个真正的艺人应该能够让机器做他想要做的事情。
这批艺术家中的代表人物叫莫里斯(William Morris)(图14),而一位建筑师为他设计的住宅“伦敦红屋”被认为是工艺美术运动早期的代表作。它故意表现使用的原材料,如石头和瓦片的表面纹路及它本身的古怪结构(图15)。室内当然也是莫里斯自己动手设计了,所有用品,从墙纸到地毯,从餐具到灯具,从家具到室内,风格统一,一看就能感觉得到和大工业化的博览会大不一样(图16)。
莫里斯参观1851 年伦敦世博会时17 岁,他对工业化造成产品丑陋的结果震惊、厌恶。据说他在看见水晶宫展览建筑时竟然放声大哭,受刺激了。从此他身体力行,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扭转这种设计颓败的状况,像过去四百年那样追求手工艺的精湛。莫里斯自己画画(图17)写诗,开设了世界上第一家设计事务所,设计和出售自己的产品,如壁纸(图18)、布料(图19)、家具(图20)等,还成立了一个出版社。
从1855 年开始他们连续不断地举行了一系列的展览,直接和世博会叫板,向公众提供了一个了解好设计及高雅设计品味的机会。他们的设计风格有以下特点:1.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的生产;2.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风格;3.提倡简单、朴实无华、良好功能;4.主张设计的诚实、诚恳,反对设计上的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趋向:5.装饰上还推崇自然主义,及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的特点。莫里斯还提出了设计的两个基本原则:1.设计是为千千万万的人服务的,而不是为少数人的活动而服务;2.设计工作必须是集体的活动,而不是个体劳动。其实这和工业化为人们带来的便利并不矛盾,所以,这世博会内外的一“打”带来了双赢——他们的设计思想一直影响到今天、影响到世界,世界博览会日益丰富,今天有目共睹。
设计上融合了,建筑上也同样有融合,最著名的例子当属艾菲尔铁塔。
现在认定的第一届世界博览会是1851年英国举办的,当时的正式名称是伦敦万国工业产品大博览会。1849年,英国女王的丈夫经过一番努力,说服了很多“现管”,终于获得了举办工业展览会的许可。1850年开始征集展览馆设计方案,此时,距离博览会开幕的日子还有一年半就已经“打”起来了。为什么呢?一是虽然场馆方案的征集时间只有三个星期,但是仍收到了245个方案,其中38个来自国外,最后评选出68个荣誉奖,但却没有一个获胜者。因为所有的方案都是古典、永久性的建筑形式,而用传统的建筑方法根本就没有人能按时造出展馆;二是因为展览场地设在海德公园,遭到由《泰晤士报》牵头一大批人的反对,比如组委会最后综合的一套由砖石为材料,顶上带有金属圆顶的传统展馆大厦,就被反对的人们称为“可怕的杂种”,因为按传统方式建造展馆,肯定会在漂亮的海德公园内产生一幢会破坏树林和环境的永久建筑。这一“打”,好容易争取到的博览会机会快丢了!怎么办?
很快,几个月就过去了,以女王丈夫为首的组委会一筹莫展,解散的心都有了。忽然,一个园艺工不经意想出的方案“横空出世”!
往前倒到1837年,一位英国探险家在圭亚那发现了一种巨大且美丽的莲花(图1),就将种子带回来交给了园艺师约瑟夫·帕克斯顿(Joseph Paxton)(图2)。帕克斯顿设计了一个适合它的温室环境,它开始长大,三个月后就长出了11片巨大的叶子并开出美丽的花朵。帕克斯顿将花命名为“维多利亚王莲”,王莲越长越大。一天帕克斯顿好奇地将自己7岁的小女儿放在了其中一片叶子上,水上飘逸的绿叶居然轻而易举地承担起了她(图3)。帕克斯顿很惊奇,出于职业习惯他翻开叶子观察其背面(图4)。职业的敏感让他确认,这叶子是一个既美观又有巨大承重力的载体。灵光闪现,一种新的建筑理念在他脑中形成。不久,帕克斯顿在建造一座温室时就采用铁栏和木制拱胁作为主体结构,用玻璃作为墙面。他发现,这样的建筑除了简洁明快,建筑构件还可以预先制造,不同的构件同样可以根据建筑大小需要组合装配。
正是有了用新的方式建造温室的经验。当帕克斯顿听说博览会那边“打”起来的消息后立即毛遂自荐提供了他顺手勾画在一张吸墨纸上的方案(图5)。正一筹莫展的组委会可抓到了一根“稻草”,但还放不下架子,给他提了几条“苛刻”的条件:1.必须在两星期内完成带有详细说明的方案;2.建筑结构能够同时容纳一万人,并可展示来自世界各国众多的展品;3.建筑本身必须是临时建筑,博览会后拆除。整个是在“转嫁危机”。不曾想,帕克斯顿接受了条件,而且公开声明说九天就可以搞定。
很快,帕克斯顿的设计方案在众人的关注下最终被敲定。以讽刺文章著名的《笨拙》杂志记者杰罗德因其建筑通体透明、宽敞明亮而称之为“水晶宫(The Crystal Palace)”(图6)。1850年9月26日,水晶宫奠基。6个月不到就竣工了(图7)。当然,水晶宫也免不了被“打”,有人一如既往地藐视,因为这出自园艺师之手而不是建筑师之手。有人曾预言这个“轻薄之物”会在大风中像纸牌一样被吹散,而6月16日伦敦恰遇风暴袭击可它安然无恙。
1851年10月15日闭幕,英国社会的舆论都希望能保留这座划时代的建筑。三年后的1854年6月10日水晶宫易地重建。1936年11月30日晚,水晶宫不幸因为员工在厕所里抽烟而毁于一场大火(图8)。
首届世博会因为建筑设计方案引发的“打”过去了,四年后的法国世博会又因为美术“打”起来了。这次是因为绘画。
1855年,法国画家库尔贝(Gustave Courbet)(图9)精心挑选了13件作品,交给了世博会艺术展审查委员会。没想到,他特地为世博会精心创作的《画室》(图10)等作品被刷下来了,原因是太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库尔贝急了,这位充满艺术气息的大师开始“叫板”审查委员会。他在距正式展览场地不远的地方租了展厅,整了一个名为《现实主义库尔贝的40件作品》的展览,将包括被刷作品在内的40幅油画、4件素描作品一并展出。
库尔贝在展览说明书的序言里写道:“用我所见到的去表现我生活的那个时代的风俗、思想和人们的面貌”,“我不想摹仿或抄袭这个或那个大师的艺术”,“我也不想追求那种无谓的为艺术而艺术的目的,像我所见到的那样如实地表现出我那个时代的风俗、思想和它的面貌。一句话,创造活的艺术,这就是我的目的。”这些话被公认为现实主义艺术最经典的宣言。
库尔贝是第一位公开叫板世博会的艺术家。那幅受到争议的《画室》的全名叫《画家工作室——我七年艺术生活的真实寓言》。画中描绘了三十多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寓意:中间是正在画风景的画家本人,旁边的小孩表示“无邪的眼睛”(图11);女模特儿代表画家心目中的缪斯或真理;画背后一个十字架上钉着代表僵死学院派艺术的圣徒;中心画面的右边坐着看书的是诗人波德莱尔,象征“诗”(图12);旁边站立的一对男女为“绘画的鉴赏者”;再依次每个人象征着“散文”、“哲学”和“音乐”等。画的另一边大都是画家画过的不同社会阶层的模特儿,他们被隐喻为贫困、忧郁、被损害者和被剥削者(图13)。
世博会因为美术在场内“打”,在场外也“打”。
想当年的世博会不是因为工业化而诞生的吗?但是,有一大批英国艺术家认为工业革命的批量生产带来了设计水平的下降,而博览会展示的都是“没有灵魂”的机器产品。所以他们在19世纪末开始了一场设计的改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Arts & Crafts Movement)。他们试图寻找机器的效率与手工艺者的技巧之间的结合,认为一个真正的艺人应该能够让机器做他想要做的事情。
这批艺术家中的代表人物叫莫里斯(William Morris)(图14),而一位建筑师为他设计的住宅“伦敦红屋”被认为是工艺美术运动早期的代表作。它故意表现使用的原材料,如石头和瓦片的表面纹路及它本身的古怪结构(图15)。室内当然也是莫里斯自己动手设计了,所有用品,从墙纸到地毯,从餐具到灯具,从家具到室内,风格统一,一看就能感觉得到和大工业化的博览会大不一样(图16)。
莫里斯参观1851 年伦敦世博会时17 岁,他对工业化造成产品丑陋的结果震惊、厌恶。据说他在看见水晶宫展览建筑时竟然放声大哭,受刺激了。从此他身体力行,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扭转这种设计颓败的状况,像过去四百年那样追求手工艺的精湛。莫里斯自己画画(图17)写诗,开设了世界上第一家设计事务所,设计和出售自己的产品,如壁纸(图18)、布料(图19)、家具(图20)等,还成立了一个出版社。
从1855 年开始他们连续不断地举行了一系列的展览,直接和世博会叫板,向公众提供了一个了解好设计及高雅设计品味的机会。他们的设计风格有以下特点:1.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的生产;2.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风格;3.提倡简单、朴实无华、良好功能;4.主张设计的诚实、诚恳,反对设计上的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趋向:5.装饰上还推崇自然主义,及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的特点。莫里斯还提出了设计的两个基本原则:1.设计是为千千万万的人服务的,而不是为少数人的活动而服务;2.设计工作必须是集体的活动,而不是个体劳动。其实这和工业化为人们带来的便利并不矛盾,所以,这世博会内外的一“打”带来了双赢——他们的设计思想一直影响到今天、影响到世界,世界博览会日益丰富,今天有目共睹。
设计上融合了,建筑上也同样有融合,最著名的例子当属艾菲尔铁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