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美好追求,也体现了我们党办教育的基本方针。教育居于民生之首,教育办得好不好,人民满意是最根本的标尺。教育如何才能让人民满意呢?关键还在于发展。
坚持优先发展,夯实战略基石
十八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并明确要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这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即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从党的十四大提出至今,一直没有变,并将继续落实下去,这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全社会大力支持。
近年来,重庆坚持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4%,全市教育投入逐年递增。2011年,市本级财政性投入与上一年相比,增幅超过50%,全市教育总投入470亿元,2012年超过500亿元,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但是,教育发展摊子大、底子薄、要求高,经费使用仍然捉襟见肘。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特别重要,必须不折不扣地落实“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要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要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的政策。
坚持统筹发展,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十八大报告要求“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这就要求在横向上促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的统筹发展,在纵向上促进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统筹发展。
作为国家级教育城乡统筹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近年来在教育统筹发展上做了大量工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继续努力促进教育结构、规模、质量和效益的有机统一。学前教育将在“普惠”上着力,将三年毛入园率提高到90%。义务教育将在“均衡”上着力,到2015年,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率达到80%,实现区县域内基本均衡。高中阶段教育将在“协调”上着力,始终保持普职比例大体相当。高等教育将在“融通”上着力,建立普职之间、中高职之间互通互融的人才培养“立交桥”。继续教育将在“开放”上着力,满足全社会公民学习进修的需求,增强教育服务人民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坚持内涵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水平
教育发展到今天,“有学上”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但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关键还要提高“学有所教”的水平,走向“学有优教”。近年来,重庆教育工作的重点基本实现了从外延发展向内涵建设的转型,今后将继续在丰富内涵、提高质量上下功夫。
务求素质教育取得实效。坚持德育首位,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坚持因材施教,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推进“减负提质”工程和“卓越课堂”计划;坚持实践育人,加强实践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务求教师队伍不断优化。以师德师风为重点,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以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科带头人培养为抓手,实施高素质师范生培养、幼教师资全员培训、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中职教师素质提升、巴渝名家名师培养五大计划,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务求综合改革实现突破。以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为核心,点面结合,系统推进考试招生、学校管理、办学体制、投入保障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教育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的运作和保障体系。
坚持公平发展,努力实现“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位学生”的目标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重庆是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关键在于关注教育的短板,努力实现“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位学生”的目标。
更加关注农村教育,坚持新增教育经费70%用于农村,特别关注农村的村小教育,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实施农村中小学、幼儿园特设岗位计划,出台鼓励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办法,继续推进城乡学校“百校牵手”、“捆绑发展”、“领雁工程”,努力缩小城乡、校际差距。
更加关注特殊群体,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大中小学营养改善计划组织实施力度,推进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制订异地学生参加中考和高考实施办法,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就学权利。加快发展特殊教育。
更加关注贫困家庭,探索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幼儿、研究生资助制度,逐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完善普通高中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施中等职业免学费教育,保证每一名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坚持和谐发展,完善内外保障
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也是人民满意教育的基本特质。我们既要重视教育内部各组织、各系统的协调共进,也要促进教育与外部环境的适应,努力推动教育包容、和谐发展。
加强党的建设,认真抓好教育系统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创新推进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以党风带行风、促政风。
推进依法治教,完善《重庆市学校安全条例》,加快推进《重庆市职业教育条例(修订)》、《重庆市民办教育条例》等法规的立法调研和文本起草工作,强化督学责任区建设,推动各级各类学校严格按照教育规律办学,规范办学行为。
保障校园安全,切实加强学校安全基础工作,强化安全教育演练,抓好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严格校车管理,积极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以校园和谐推动社会和谐。
(作者系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任)
坚持优先发展,夯实战略基石
十八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并明确要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这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即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从党的十四大提出至今,一直没有变,并将继续落实下去,这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全社会大力支持。
近年来,重庆坚持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4%,全市教育投入逐年递增。2011年,市本级财政性投入与上一年相比,增幅超过50%,全市教育总投入470亿元,2012年超过500亿元,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但是,教育发展摊子大、底子薄、要求高,经费使用仍然捉襟见肘。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特别重要,必须不折不扣地落实“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要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要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的政策。
坚持统筹发展,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十八大报告要求“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这就要求在横向上促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的统筹发展,在纵向上促进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统筹发展。
作为国家级教育城乡统筹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近年来在教育统筹发展上做了大量工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继续努力促进教育结构、规模、质量和效益的有机统一。学前教育将在“普惠”上着力,将三年毛入园率提高到90%。义务教育将在“均衡”上着力,到2015年,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率达到80%,实现区县域内基本均衡。高中阶段教育将在“协调”上着力,始终保持普职比例大体相当。高等教育将在“融通”上着力,建立普职之间、中高职之间互通互融的人才培养“立交桥”。继续教育将在“开放”上着力,满足全社会公民学习进修的需求,增强教育服务人民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坚持内涵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水平
教育发展到今天,“有学上”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但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关键还要提高“学有所教”的水平,走向“学有优教”。近年来,重庆教育工作的重点基本实现了从外延发展向内涵建设的转型,今后将继续在丰富内涵、提高质量上下功夫。
务求素质教育取得实效。坚持德育首位,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坚持因材施教,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推进“减负提质”工程和“卓越课堂”计划;坚持实践育人,加强实践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务求教师队伍不断优化。以师德师风为重点,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以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科带头人培养为抓手,实施高素质师范生培养、幼教师资全员培训、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中职教师素质提升、巴渝名家名师培养五大计划,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务求综合改革实现突破。以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为核心,点面结合,系统推进考试招生、学校管理、办学体制、投入保障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教育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的运作和保障体系。
坚持公平发展,努力实现“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位学生”的目标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重庆是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关键在于关注教育的短板,努力实现“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位学生”的目标。
更加关注农村教育,坚持新增教育经费70%用于农村,特别关注农村的村小教育,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实施农村中小学、幼儿园特设岗位计划,出台鼓励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办法,继续推进城乡学校“百校牵手”、“捆绑发展”、“领雁工程”,努力缩小城乡、校际差距。
更加关注特殊群体,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大中小学营养改善计划组织实施力度,推进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制订异地学生参加中考和高考实施办法,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就学权利。加快发展特殊教育。
更加关注贫困家庭,探索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幼儿、研究生资助制度,逐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完善普通高中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施中等职业免学费教育,保证每一名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坚持和谐发展,完善内外保障
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也是人民满意教育的基本特质。我们既要重视教育内部各组织、各系统的协调共进,也要促进教育与外部环境的适应,努力推动教育包容、和谐发展。
加强党的建设,认真抓好教育系统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创新推进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以党风带行风、促政风。
推进依法治教,完善《重庆市学校安全条例》,加快推进《重庆市职业教育条例(修订)》、《重庆市民办教育条例》等法规的立法调研和文本起草工作,强化督学责任区建设,推动各级各类学校严格按照教育规律办学,规范办学行为。
保障校园安全,切实加强学校安全基础工作,强化安全教育演练,抓好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严格校车管理,积极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以校园和谐推动社会和谐。
(作者系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