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贫困生的真伪问题,涉及真实性原则能否得到捍卫,而贫困生认定工作发生了偏差,则意味着公平正义原则的失守。所以,贫困生认定工作,在高校总体工作中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局部,而其现实意义却不容小觑。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 贫困生 地方高校
一.目前地方高校贫困生认定指标体系现状分析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已基本形成了以奖助学金和助学贷款为主体,以勤工俭学、学费减免、伙食补贴和特殊补贴为辅助,以社会力量捐款为补充的多元化混合式资助体系,资助面不断扩大,基本上覆盖了贫困大学生群体,比较好的解决了高校贫困生的就学问题。“奖、助、勤、补、贷”综合资助体系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中国国情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多方面因素,从理论上讲,与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是基本适应的。但高校到底该如何评定贫困生?这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实问题。笔者拟在反思高校贫困生认定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从认定指标优化与重构的角度,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高校贫困生认定体系的完善与发展作进一步的探讨,为建立科学、合理、可持续的高校贫困生资助机制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支持。
二.国内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综合认定体系,过于依赖贫困证明。目前,高校比较普遍采用的是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比照界定法来界定贫困生,学校很难准确掌握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真实性和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消费支出。
2.缺乏统一的家庭收入计算标准。学生在申请贫困生资助时,除了要上交一些贫困证明,还必须提供贫困生申请书,学生为了得到困难资助,在填写申请书时,尽可能的填写较低的家庭收入。因此,各个学生的家庭收入情况,学校很难获得详尽的了解。
3.贫困生认定工作难以做精做细。贫困生认定的主体是高校,而直接承担此任务的是辅导员,而当前辅导员工作任务繁重,也就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把认定贫困生工作做精做细。
三.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改进与多层次认定指标体系的构建;
1.认定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层次分析法。构建高校贫困生认定指标体系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分析学生、学生家庭及其所在地的经济与社会状况,制定相应的定性与定量指标,合理地认定学生及其所在地的贫困状况与贫困程度,以便于通过横向和纵向的评价与比较,确定该生是否属于贫困生的认定范围。
如果我们将贫困生认定过程看做是一类特殊的决策过程,那么贫困生认定的指标就是影响最终决定的因素。而在管理决策科学领域内,层次分析法特别适用于此类涉及大量复杂因素的分析问题。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的一种对较为复杂、较为模糊的问题作出决策的简易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决策问题层次化,形成有序的递阶层次系统,即将决策因素分解为一系列子因素,子因素下又可包含一系列子决策因素的层次结构。通过对每层上因素的两两比较的方法对系统中最低一级因素进行评估,并得出在某一评估准则下的优劣排序,进而通过层次的递阶关系得出其上一级因素的优劣排序,重复该过程直至得到最高目标的优劣总排序。采用这种多层次的指标体系设计,可以直接使用管理决策中常用的层次分析法来对指标权重进行科学量化。这种方法已经被应用在管理决策、高校教育评估的指标设计中。
2.多层次认定指标体系的设计。本项目把贫困生认定体系分解为三个层次:目标层为高校贫困生认定指标体系。认定准则层将认定过程分为两个部分:家庭经济因素认定和学校生活消费认定。具体指标层又分为家庭性质、家庭人均月收入、家庭所在地、家庭亲属经济情况、家庭资产总额、家庭负债总额、父母职业、学生校园卡消费、学生综合评定、学生个人财产。而认定准则层和具体指标层的每个因素都定义了在整体认定中的权重百分比。
四.高校贫困生认定指标体系的执行
高校贫困生认定指标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不断完善的工作。从时间上说,考核评价的时间越长,趋势性的规律就越明显。如果仅关注某一时间点的认定结果,可能会出现偶然因素的影响,从而使结果出现偏差。因此,要坚持动态完善的原则,逐年修订指标,以更准确地反映出高校贫困生认定的总体水平。
同时,可以调查校园卡消费记录,及时了解学生的生活和消费情况;对个别对象进行实地走访,深入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加大对大学生政策宣传和诚信教育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降低贫困生认定成本。
(作者单位:铜仁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 贫困生 地方高校
一.目前地方高校贫困生认定指标体系现状分析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已基本形成了以奖助学金和助学贷款为主体,以勤工俭学、学费减免、伙食补贴和特殊补贴为辅助,以社会力量捐款为补充的多元化混合式资助体系,资助面不断扩大,基本上覆盖了贫困大学生群体,比较好的解决了高校贫困生的就学问题。“奖、助、勤、补、贷”综合资助体系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中国国情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多方面因素,从理论上讲,与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是基本适应的。但高校到底该如何评定贫困生?这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实问题。笔者拟在反思高校贫困生认定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从认定指标优化与重构的角度,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高校贫困生认定体系的完善与发展作进一步的探讨,为建立科学、合理、可持续的高校贫困生资助机制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支持。
二.国内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综合认定体系,过于依赖贫困证明。目前,高校比较普遍采用的是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比照界定法来界定贫困生,学校很难准确掌握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真实性和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消费支出。
2.缺乏统一的家庭收入计算标准。学生在申请贫困生资助时,除了要上交一些贫困证明,还必须提供贫困生申请书,学生为了得到困难资助,在填写申请书时,尽可能的填写较低的家庭收入。因此,各个学生的家庭收入情况,学校很难获得详尽的了解。
3.贫困生认定工作难以做精做细。贫困生认定的主体是高校,而直接承担此任务的是辅导员,而当前辅导员工作任务繁重,也就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把认定贫困生工作做精做细。
三.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改进与多层次认定指标体系的构建;
1.认定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层次分析法。构建高校贫困生认定指标体系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分析学生、学生家庭及其所在地的经济与社会状况,制定相应的定性与定量指标,合理地认定学生及其所在地的贫困状况与贫困程度,以便于通过横向和纵向的评价与比较,确定该生是否属于贫困生的认定范围。
如果我们将贫困生认定过程看做是一类特殊的决策过程,那么贫困生认定的指标就是影响最终决定的因素。而在管理决策科学领域内,层次分析法特别适用于此类涉及大量复杂因素的分析问题。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的一种对较为复杂、较为模糊的问题作出决策的简易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决策问题层次化,形成有序的递阶层次系统,即将决策因素分解为一系列子因素,子因素下又可包含一系列子决策因素的层次结构。通过对每层上因素的两两比较的方法对系统中最低一级因素进行评估,并得出在某一评估准则下的优劣排序,进而通过层次的递阶关系得出其上一级因素的优劣排序,重复该过程直至得到最高目标的优劣总排序。采用这种多层次的指标体系设计,可以直接使用管理决策中常用的层次分析法来对指标权重进行科学量化。这种方法已经被应用在管理决策、高校教育评估的指标设计中。
2.多层次认定指标体系的设计。本项目把贫困生认定体系分解为三个层次:目标层为高校贫困生认定指标体系。认定准则层将认定过程分为两个部分:家庭经济因素认定和学校生活消费认定。具体指标层又分为家庭性质、家庭人均月收入、家庭所在地、家庭亲属经济情况、家庭资产总额、家庭负债总额、父母职业、学生校园卡消费、学生综合评定、学生个人财产。而认定准则层和具体指标层的每个因素都定义了在整体认定中的权重百分比。
四.高校贫困生认定指标体系的执行
高校贫困生认定指标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不断完善的工作。从时间上说,考核评价的时间越长,趋势性的规律就越明显。如果仅关注某一时间点的认定结果,可能会出现偶然因素的影响,从而使结果出现偏差。因此,要坚持动态完善的原则,逐年修订指标,以更准确地反映出高校贫困生认定的总体水平。
同时,可以调查校园卡消费记录,及时了解学生的生活和消费情况;对个别对象进行实地走访,深入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加大对大学生政策宣传和诚信教育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降低贫困生认定成本。
(作者单位:铜仁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